横扫寒凉全无敌--生姜就是还魂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橫掃寒涼全無敵--生薑就是「還魂」藥作者:馬悅凌生薑祛病保健的方法由來已久。早在春秋時代,孔子就有一年四季不離薑的習慣,在《論語。鄉黨》中有:「不撤薑食,不多食」之說。南宋朱熹在《論語集注》中說:「薑能通神明,去穢惡,幫不撤。」在現存最早的中藥專著《神農本草經》也有關於薑的記載:「乾姜,味辛溫,主胸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溫脾,腸辟下痢。」李時珍在《本草糾目》中也推崇薑的妙用:「薑,辛而不勞,可蔬,可和,可果,可藥。」生薑熬的湯還有一個別名叫「還魂湯」。在蘇東坡的《雜證》中也曾記載,錢塘淨慈寺的和尚,八十多歲,顏色如童子,問其故,「自言服生薑四十年,故不老雲」。民間也有「朝含三片薑,不用開藥方」,「冬有生薑,不怕風霜」,「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家備小薑,小病不慌」等說法。生薑性溫,其特有的「薑辣素」能刺激胃腸黏膜,使胃、腸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強,能有效地治療吃寒涼食物過多而引起的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吃過生薑後,人會有身體發熱的感覺,這是因為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餘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所以,當身體吃了寒涼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調房間裏呆久後,吃生薑就能及時排除寒氣,消除因肌體寒重造成的各種不適。下面針對一些常見病來介紹一下生薑的不同用法:受涼感冒:用生薑3~4片加半勺紅糖煮水喝,一日2~3次。感冒伴有咳嗽:生薑3~4片、大蒜7~8瓣加紅糖半勺一起煮,一日2~3次。感冒伴有發熱:在生薑、紅糖水中再加入大蔥1根,一次2~3次。吃過食物後腹脹:可直接口含生薑片,或喝生薑水,一會兒就能緩解。受涼引起腹瀉:用燒開的生薑水沖雞蛋,一日2~3次,很快就好,腹瀉停止後再喝一天,以鞏固療效,暖胃腸。空調房間呆久後引起的渾身發緊,頭發脹:隨時口含生薑片或每天在用2~3片生薑泡水喝,身體的不適馬上消除。口腔潰瘍、牙周炎、口臭丶喉嚨發癢:口含生薑片或煮生薑水喝就能治癒,以後只要不吃寒涼食物,就不會復發。咽喉腫痛:在熱薑水中加入少許的食鹽,當茶飲用。孕期嘔吐:經常口含一片生薑就能治療和預防。小兒吐奶:用1~2片生薑煮水喝後再餵奶。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生薑和紅棗(切片)一起煮水喝,一日2次,就能開胃。關節痛:每天早上起床後吃幾片生薑或者煮薑棗水喝,一-日3次堅持吃能明顯緩解關節的疼痛。痛經:在生薑、紅糖水裏再加入2~3粒山楂,一日2~3次即好。酒後頭痛、頭暈:可用生薑煮水喝,馬上緩解。狐臭:每天用生薑片多擦凡次,能明顯減少臭味。手腳已生凍瘡但未破潰:可用生薑煮水泡手、泡腳。長痱子:用生薑切片外擦,痱於很快就退,大人孩子都可用。頭屑多、掉髮:經常用溫薑水洗頭,效果不錯可試試。另外,生薑還有解毒的功能。如誤食了毒覃,輕者會舌麻、噁心、嘔吐,最好的方法就是趕緊口嚼生薑,連吃幾片,怕辣的人就多切幾片生薑煮水喝,要連喝幾次至症狀完全消失;重者會引起神志不清、昏迷,在送入醫院搶救後,等病情穩定了之後,就給病人喝生薑水,這樣能更快速地驅除毒質。中年男士易患高血壓病,是由於體內寒濕重,經絡瘀堵不暢造成的。可以在每晚泡腳的水中加入生薑,有助於去寒、降血壓。同時生薑又是助陽之品,自古以來中醫就有「男子不可百日無薑」之說,常用生薑水泡腳既可以去寒又不上火,而且降壓、補腎,同時可以治療男性前列腺炎等疾病。生薑唯一的不足之處就是常吃會引起肝火旺,所以一般情況下,肝炎病人是忌吃的,口乾、便秘、患痔瘡的病人也要少吃。克制吃薑引起的肝火旺,可以同時配一些舒肝、理氣的食物,如山楂、菊花,用它們泡茶喝,這樣就可以消除生薑引起的燥熱而不傷身體。有一位94歲的老將軍,是我見到的高齡老人中身體最棒的,從外表上看絕對猜不出他的年齡,像是六十多歲一樣。他臉色紅潤,皺紋很少,,而且還沒有老人斑,步履輕盈,一點沒有一般老人走路時的沉重感。老將軍的記憶力非常好,思維特別敏捷,他說從未感覺自己老了,也從未覺得身體是自己的負擔。我看了看老人的手相,又摸了第二掌骨,證實老人確實身體硬朗,沒有多病的跡象,只是小魚際處略偏紅,這是陰虛火旺之人的共同特徵,再看老人的舌頭,舌邊上有些發紅,證明他有些肝火旺。我就跟老人說,您身體內熱有些大吧。老人點頭稱是,因為他特別喜歡吃生的薑和蒜,幾乎每天中午、晚上吃飯時都會吃上一些,已堅持了幾十年,因為長年吃生薑,身體內的寒濕就無法立足,經絡也就一直暢通,自然就沒有明顯的衰老和多病的情況出現。老人又告訴我他每天用3~4朵菊花、山楂、幾粒枸杞、少量的決明子和一點綠茶,用滾開的水沖泡後,就是他每天喝的茶,這種飲法堅持了很久。我想,就是這些舒肝、理氣的茶,緩解了老人長年吃薑、蒜造成的內熱大、肝火旺,使他的身體一直保持一種平衡、和諧。如果老人只是吃薑、蒜,長年下來他的肝臟會受不了,眼睛也會出現問題的;但如果只喝舒肝、理氣的茶,身體就會氣虚、冷氣、抵抗力下降,久之就会生病。而老人将二者綜合起來,既用薑、蒜驅了寒,活了血,又及時疏理了肝火,不致瘀堵。而且,老人的飲食十分注重營養,近年來除了飯量比以前少了一些,飲食習慣幾乎沒變,照樣吃魚、蝦和各種肉,還經常會喝上幾兩白酒,老將軍說:「我的目標是150歲,我相信我能做到。」每天做金雞獨立1分鐘,對高血壓、高血糖、頸腰椎病有幫助,還可遠離老年痴呆金雞獨立:為太極拳之招式:(示範者為楊家太極第三代掌門人-楊澄甫,發、化之功,皆具上乘)左腳痠了,換右腳即可閉著眼睛做金雞獨立,如果站不了10秒鐘,表示平衡感退化到了六、七十歲的地步。多練習可以恢復平衡感。雙眼微閉,做金雞獨立,是養生專家中里巴人推薦的養生法。每天做金雞獨立1分鐘,對高血壓、高血糖、頸腰椎病有幫助,還可遠離老年痴呆!保健養生暢銷書《求醫不如求己》,去年面世後,就一直蟬聯中國各大書店健康類圖書排行榜榜首,並在半年內再版12次,發行量達百萬本以上。本書之所以大受歡迎,主要是它教導了許多實用又簡單的保健小方法。本書的作家,也是中國著名養生專家中里巴人,日前來新期間,就透露了最簡單又有效的養生法。中里巴人立刻推薦了金雞獨立。他說,身體出現疾病,中醫理解為五臟六腑之間相互協調的關係出了問題,身體不平衡了。而金雞獨立就可調節彼此的關係。中里巴人說,許多人起初5秒都做不了,但後來可以站上2分鐘。隨著站立時間的延長,頭重腳輕的感覺沒有了,睡眠質量大大提高,頭腦清楚了,記憶力也明顯增強了。如果你能每日閉著眼做金雞獨立1分鐘,那麼老年痴呆今生便與你無緣了。他指出,我們的腳上有6條重要的經絡通過。單腳站立,虛弱的經絡會感到酸痛,同時也得到了鍛煉。經絡對應的臟腑和它循行的部位,也就相應得到了調節。這種方法可以使意念集中,將人體的氣血引向足底,對於高血壓、糖尿病、頸腰椎病等病痛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還可以改善小腦萎縮,預防痛風等,迅速增強人體免疫力。對於足寒症,這是治本的方法,也可以迅速增強人體的免疫力。他說,一般人都適合,尤其是從年輕、身體健康的時候就開始堅持每天做,將來患上中老年疾病的幾率,也會比較低。不過,70歲以上,或雙腳已站立不穩的老人,就不適合做。揭開骨質疏鬆症發生的秘密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其實是鈣質與蛋白質的一場鬥爭!她已經七十多歲了,平常非常注重身體的保養,每天清晨除了運動二小時外,飲食方面更力求均衡,尤其牛奶必定「不少於三大杯」,以攝取豐富的鈣質,她心想,這樣縝密的飲食習慣,骨質疏鬆症絕對與我無緣。可是,她到馬來西亞旅遊,第二天一個不小心踩空,左小腿斷得碎碎的,返國住了二個月的院,醫生證實:骨質非常脆弱,有「嚴重」的骨質疏鬆症。像這樣的例子,社會上比比皆是。大家的觀念總以為每天只要多喝牛奶,吃小魚乾、燉排骨湯等含豐富鈣質食物,就不會發生骨質疏鬆症,其實是一知半解。「乳品委員會」給國人的建議量是每日攝取含鈣量1,000毫克最適合,但奇怪的是,住在非洲仍過著幾近原始生活的班圖婦女,每日雖只攝取350毫克鈣質,竟不曾有骨質疏鬆症發生。反觀世界上每日攝取含鈣量最高的愛斯基摩土著,每天都吃魚,含鈣量達2,000毫克,是正常值的二倍,卻是世界上疏鬆症最嚴重的地方。而美國、英國乳品消耗量最多的國家,疏鬆症也最普遍,道理到底在那裡?原來疏鬆症的發生不在於你攝取的鈣夠不夠,鈣質量的多少並不會影響你得疏鬆症,關鍵在你能不能「保持」鈣質不被流失。那麼鈣質為什麼會流失呢?因為國人嗜吃「肉、奶、蛋」等蛋白質含量豐富的食物,身體內蛋白質太多會造成「酸性」體質,人體一旦酸質化,身體為了維持平衡,自然而然地會自「骨骼」中提取鈣質來中和酸性,成為微鹼狀態;試想,一個人經年累月被抽鈣質來中和,骨骼中的鈣質每天流失,怎麼會不造成骨質疏鬆症呢?因此,元凶是「蛋白質過量」,流失了鈣質,而非鈣質吃得不夠。那麼檢驗一下,我們每日飲食蛋白質真的過量嗎?根據國科會的建議,人體正常的蛋白質量,以體重60公斤的女人為例,每天只需45公克就夠了(男人約需50公克),以純素食的人而言,輕易就可得到57公克,何況肉食主義者,隨便一塊肉、一個蛋就過量了。牛奶的含鈣量固然很高,可是蛋白質更高,所以牛奶喝越多的人鈣質流失更多,加上「肉、蛋」是高蛋白質食物,骨質疏鬆症不發生才怪,所以不要怪鈣質攝取夠不夠,正常飲食鈣質一定夠,鈣質多或少不會造成疏鬆症,蛋白質過量才是元凶。願大家有正確的認識,如此,骨質疏鬆症才不會找上您!后溪穴——統治一切頸肩腰椎病的神奇大穴后溪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本輸》篇,為手太陽小腸經的輸穴,又為八脈交會之一,通於督脈小腸經。有舒經利竅、寧神之功。適合經常坐在電腦前的上班族、發育中的孩子,可預防駝背、頸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護視力、緩解疲勞、補精益氣的功效。有一位外地的學生告訴我,當地有位治療腰間盤突出的中醫名家,每次給病人治療時,都會在在病人腰部疼痛的部位紮上幾針,然後貼上一種特製的膏藥,最後在后溪穴上紮上一針。有些經年不愈的重症患者,經過這番治療,短時間內就恢復健康了。他覺得很老先生的膏藥很神奇,準備拜老先生為師,學這個治療腰間盤突出的絕招。聽了他的描述,我跟他說,“這種絕活兒我也會,而且比他還簡單。其實在腰部局部扎針、貼膏藥都是老先生使用的輔助療法,真正管用的是紮在后溪穴上的那一針。扎針有個小竅門,進針之後邊撚轉邊提插,同時讓病人活動腰部。”學生聽後恍然大悟,“我怎麼就沒想到呢?!”道家醫學裏是非常注重后溪穴的。它可以直接通到督脈上去,屬於八脈交匯穴裏面很重要的一個穴位。督脈主一身陽氣,陽氣旺,則全身旺。針灸是比較專業的治病手段,如果大家只作養生保健時則只需用按揉后溪穴的方法就可以,一般按揉幾分鐘後就可振奮全身的陽氣,身體就會像熊熊燃燒的火爐一樣,暖徹心扉。點揉此穴,對小腸經有熱、腿疼有很好的治療功效。后溪穴怎麼找呢?把手握成拳,在第5掌指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處即是(即把手握拳,掌指關節後橫紋的盡頭就是該穴)。如果你坐在電腦面前,可以把雙手后溪穴的這個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關節帶動雙手,輕鬆地來回滾動,即可達到刺激效果。在滾動當中,它會有一種輕微的酸痛。這個動作不需要有意識的去做,每天只用抽出三五分鐘的時間來,隨手動一下,這個簡單的治頸肩腰椎病的方法,我把它叫作滾揉后溪穴。堅持下來則對頸椎、腰椎確實有著非常非常好的療效,對保護視力也很好。以前工作繁忙時,我每天在電腦前的工作時間也有十一、二個小時,但多麼多年來我的視力、頸椎都沒有問題,靠的也正是這個方法。其實二十多年前,我初行醫的時候,頸椎病是四十歲以後的人的專利,但現在不是了,二三十歲的頸椎病患者到處都是,我甚至見過的頸椎病的小學生!原因很簡單:伏案久了,壓力大了,自己又不懂得怎麼調理,所以頸椎病提前光臨了。不僅僅得頸椎病,長期伏案的白領、職員或者搞文字工作的,老早就腰也彎了,背也駝了,眼睛也花了,脾氣也糟了,未老先衰,沒有足夠的陽剛之氣。這是當今多數人面臨的一個嚴重的問題。看到這些問題,很多人都說,這是腦力勞動的結果,腦力勞動也是很消耗人的;人們以為近視僅僅是由於眼睛離書本或電腦螢幕太近所致。其實不儘然,當長期保持同一姿勢伏案工作或學習的時候,上體前傾,頸椎緊張了,首先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