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疾病概论(Introductiontodisease)(医学的哲学)本章教学内容一、健康与疾病二、病因学总论三、发病学总论四、疾病的转归本章教学要求1.掌握疾病和健康的概念。2.熟悉疾病发生原因和条件的概念;了解各类致病原因的致病特性。3.掌握疾病发生与发展的一般规律;了解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4.熟悉疾病的转归;掌握脑死亡的概念和判定指标。第一节健康与疾病一、健康(health)没病≠健康WHO: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痛,而且是一种躯体上、精神上及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强调身体与精神两方面。☆•健康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可以相互影响•保持健康与不健康行为作斗争sub-health(亚健康):指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于80年代由布赫曼提出,为目前医学研究的热点,发生率高。亚健康的表现形式:躯体性~:疲乏无力,精神不振心理性~:烦躁易怒,失眠焦虑人际交往~:与社会成员的关系不稳定,产生孤独感。亚健康的原因:工作学习负荷过重心理应激环境污染生活习惯不良Relationshipamongsub-health,healthanddisease.要充分认识亚健康的危害性,重视疾病的预防。亚健康的转化亚健康的防治•加强自我保健•开展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功能•心理调节“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也是矛盾斗争的过程。病因机体损害——抗损害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改变症状、体征机体与内、外环境间协调障碍对环境适应能力和劳动能力↓二、疾病(disease)•generallyaccepted:Diseaseisdefinedasanabnormallifeprocessinvolvingphysical,entalandsocialproblemswhichisinducedbyimbalanceofhomeostasisundertheactionofcertaincauses.•目前比较公认的概念:疾病是在一定病因作用下,机体的自稳调节紊乱而导致的异常生命活动过程。疾病的概念:☆•正常机体主要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在不断变动的内外环境因素作用下能够维持各器官系统机能和代谢的正常进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的动态稳定性,这就是自稳调节控制下的“自稳态”,或称内环境稳定(homeostasis)。第二节病因学•病因学(etiology):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的学问。•任何疾病都是由一定的致病因素引起的。(一)概念: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病因(etiologicalagents)或致病因素指能够引起某一疾病的某种特定的因素。(特异性)一、疾病发生的原因(1)生物性因素侵袭力、毒力(2)理化性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3)营养性因素(4)遗传性因素遗传病、遗传易感性2、病因的种类(5)先天性因素(6)免疫性因素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病(7)精神、心理、社会性因素1.生物性因素(biologicalfactors)寄生虫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寄生虫2.理化因素(physicalandchemicalfactors)◆物理性因素(physicalfactors)温度电流电离辐射机械力冻伤、烧伤、中暑电击伤放射伤外伤、骨折◆化学因素(chemicalfactors)包括强酸、强碱、化学毒物以及动植物毒性物质等。白毒伞3.营养因素(nutritionalfactors)各类必需或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剩。营养不良营养过剩4.遗传因素(geneticfactors)◆基因突变(genemutation)基因结构改变蛋白质表达、结构、功能变化,称为分子病◆染色体畸变(chromosomalaberration)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的改变,目前有数百种遗传易感性?唐氏综合征即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由染色体异常(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疾病。60%患儿在胎内早期即流产,存活者有明显的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障碍和多发畸形。5.先天性因素(congenitalfactors)—指妊娠期能损害胎儿生长发育的有害因素唇裂多指6.免疫因素(immunologicalfactors)◆过敏反应(anaphylacticreaction)◆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disease)◆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disease)7.精神、心理、社会因素(socialandpsychologicalfactors)紧张的工作不良的人际关系情绪反应条件:指能够影响疾病发生的各种因素。条件是疾病的非决定性因素,不是疾病发生的必须因素,也不决定疾病的特异性。但可以左右病因的作用,促进(诱因)或阻碍疾病的发生。二、疾病发生的条件(condition)条件包括•自然因素(气候、地理环境等)•社会因素(生活水平、卫生状况、环境污染等)•个人因素(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心理素质、锻炼等)第三节发病学总论发病学(pathogenesis):研究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一般(普遍)规律和共同机制的科学。在疾病发生发展的链式反应中,存在着两类变化:损伤性变化与抗损伤性变化,损害与抗损害既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两者的力量对比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损害性变化:原始病因、继发病因•抗损害性变化:防御反应、代偿反应1、损伤与抗损伤(Damageandanti-damage)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致癌原辐射异物致热原应激发热炎症免疫反应物理屏障解毒作用凝血细胞屏障在原始病因作用下,使机体某部分发生损害性变化,这种变化又可作为新的发病学原因,引起另一新的变化,如此原因结果交替不已,循环往复,形成链式运动,而每一次循环都使疾病进一步恶化,由此推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链式反应•恶性循环2、因果交替(Alternationofcauseandresult)☆创伤大出血血容量↓心输出量↓血压↓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组织缺血毛细血管开放回心血量↓恶性循环酸性产物堆积•炎症:局部→整体•糖尿病:整体→局部局部的病变(组织、器官)全身功能状态神经体液3、局部与整体统一规律(local-systemicrelationship)肾性骨病尿毒症糖尿病皮肤疖、痈颅内感染败血症危险三角区疖内眦静脉上唇静脉下唇静脉面前静脉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是各种疾病发病的共同机制,不是个别疾病的特殊机制。1、神经机制(neuralmechanism)直接损伤间接机制:神经反射、影响神经传导等大脑皮层功能2、体液机制(humoralmechanism)体液的质和量体液因子(包括细胞因子)体液因子作用的几种方式•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3、组织细胞机制细胞膜细胞器细胞骨架细胞信号传递4、分子机制先天性、后天性疾病相关基因(易感基因)单基因病多基因病第四节疾病的经过与转归一、疾病的发展经过•疾病的过程是一个“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原始病因机体一般非特异性症状明显特异性症状康复死亡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潜伏期前驱期明显症状期转归期二、疾病的转归(Fateofdisease-recoveryordeath)1、康复(recovery)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①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②机能代谢恢复正常结构充分修复机能代谢通过代偿后恢复③症状体征全部消失主要症状消失④自稳调节恢复正常机体仍存在病理变化2、死亡(death)•死亡是生命活动的必然。生、老、病、死——自然规律。•生理性死亡(physiologicaldeath)•病理性死亡(pathologicaldeath)(1)传统死亡的观念死亡是一个“事件”逐渐发展的过程。①濒死期②临床死亡期③生物学死亡期(2)现代死亡的概念指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死亡的标志——脑死亡(braindeath)——枕骨大孔以上全脑死亡。全脑功能不可逆性的永久性停止!☆①呼吸停止,至少进行15分钟人工呼吸仍无自主呼吸。②不可逆性昏迷和大脑无反应性。③脑干神经反射消失(如瞳孔反射、角膜反射、咳嗽反射、吞咽反射等)。④脑电波消失。⑤脑血循环完全消失(脑血管造影)。判断死亡的依据(标准):☆•以脑死亡做为死亡标志的意义•(1)有利于准确判断死亡时间,节约医•药资源;•(2)为器官移植提供更多更好的供体。脑死亡与植物状态(vegetativestate)的临床鉴别项目脑死亡植物状态定义自主呼吸意识脑干反射恢复的可能性全脑功能丧失无丧失无无脑的认知功能丧失有有睡眠—醒觉周期,但无意识有有植物人(植物状态):是指因颅脑外伤或大脑缺血缺氧等导致的长期意识障碍。患者有自主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可以正常,能吞咽食物、入睡和觉醒,保留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躯体生存的基本功能,但无任何言语、意识、思维,完全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持续达3个月以上甚至12个月以上。凤凰卫视记者刘海若小结•疾病与健康有关概念,病因学基本概念,•发病学•脑死亡的基本概念和判断标准。思考题•简述健康和疾病的含义•遗传易感性•举例说明因果交替规律在发病学中的作用•举例说明损伤与抗损伤规律在发病学中的作用•什么是脑死亡?试述脑死亡的诊断标准•为什么心跳停止不作为脑死亡的诊断标准,而把自主呼吸停止作为临床脑死亡的首要指标。主要参考书1.《病理生理学》.第八版.王建枝、殷莲华主编.人卫出版社,2013年2.《人体病理生理学》(第二版)王迪浔金惠铭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3.《病理生理学精要》(英文影印版)ChrisE.Kaufman.MD主编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年4.《病理生理学》(PBL版)张海鹏吴立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9年5.《病理生理学》(案例版)石增立张建龙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