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1.学习默读技巧,养成圈点勾画和摘录的习惯。•2.概况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3.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把握文章结构。•4.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fú•读读写写•逗缕倚妄•消耗忧郁懒惰怂恿•安详乞丐预警怅然•蜷伏叮嘱惩戒悲楚•断语冤枉虐待芙蓉鸟•畏罪潜逃•污涩诅骂红綾lǚwànghàoduòwǎngqiándòuyǐgàiyùsǒngyǒngchàngquánzhǔchéngnüèsèzǔlíng•消耗:•忧郁:•懒惰:•怂恿:•安详:•乞丐:•预警:•怅然:•蜷伏:(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渐渐减少。忧伤愁闷。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鼓动别人去做某事。从容不迫、稳重。靠向人要饭要钱过活的人。指事先觉察可能发生某种情况的感觉。因不如意而感到不愉快。弯着身体卧着。•叮嘱:•惩戒:•悲楚:•断语:•冤枉:•虐待:•畏罪潜逃:•污涩:•小侣:再三嘱咐。通过处罚来警戒。悲伤凄楚;悲苦。作结论的话,断定的话。无辜的人被诬指有罪,无过错的人受到指责。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对待。犯了罪害怕受制裁而偷偷逃走。肮脏而不光滑。小伙伴。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和感受。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默读课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相关内容,完成下表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第一只猫(1—2)第二只猫(3—14)从隔壁要来的从舅舅家要来的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浑身黄色很活泼。“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又扑过去抢。”更有趣,更活泼。会爬树,捉老鼠。“它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在那里晒太阳。很受喜爱。“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很受家人的宠爱。“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查问好几次。“病死丢失第三次养猫(重点):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第三只猫(15—34)流浪猫花色灰白,不好看。“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不为大家所喜欢,若有若无。“大家都不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死亡。不活泼,忧郁,懒堕。“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吃得胖胖的。”作者讲了三只猫的故事,文中是怎样将这三部分的内容连接起来的?开头:我家养了好几次的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总领全文2段: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表现了这只猫的死带给我们的感受,虽然难过,但还不至于太伤心,也为后面第二只猫的到来做铺垫。14段:“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34段:“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表示我们全家伤心的程度加深了,在结构上起着总结上文的作用,又为下文被动收养流浪猫做了铺垫。•这句话比上一句程度更深,一个“永不”显示了作者态度的决绝,在文章最后,既呼应开头,又开拓了文意,是对全文的总结。总结:文章结构完整而严谨,构思巧妙。本文描写生动细腻,无论猫的各种形态还是一家人的喜怒哀乐,都跃然纸上。请同学们找出描写生动的句子,并品析。(猫)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比喻。将小猫比喻为带着泥土的白雪球,突出了小猫的活泼可爱。1三妹常常地,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2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大家都不高兴,好像亡失了一个亲爱的同伴……。比喻。将猫比喻为人的伙伴,强调我们全家对这只小猫的深厚感情。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拟人。把用于人身上的词语用在猫身上,形象生动。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比喻。强调我的悔恨和遗憾程度之深,生动形象。探究:勾画写出我养猫感受的文字,思考: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以后,“我”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它吗?•“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更感到难过的原因,是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主观臆断,认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家的屋檐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从这件事中,“我”意识到光凭个人的偏见去对待第三只猫是多么不公平,因而良心受到谴责,追悔莫及。•作者写猫,不仅仅局限于猫本身,而是借此阐发了人生哲理,揭示了关爱动物、爱护弱小、反思人类自身弱点的主题,也体现了作者勇于自我反思的自省意识,以及知识分子悲天悯人的宽厚情怀。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怎样的人生道理?要仁爱,不要残忍;要为人着想,不要损人利己;凡事事实求是,明白判断,不要不加调查,主观武断。无论做什么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让我们都满怀宽容,满怀平等对待一切生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