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名字文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姓名文化中国姓氏的的形成《说文解字》“姓,人所生也。因生以为姓,从女、生,生亦声。”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氏:《通鉴外纪》“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姓为氏姓与氏从其形成方式看有迥然不同的来源,姓的产生基于血统,在最初是源于母系血统,而氏的产生则基于权力,自始至终是源于男性。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封建制度建立后,通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在继承了父辈的权力之同时也继承了父辈的氏号,于是,氏族的始祖氏号只能由嫡长子一系世代相传,继承了氏号的嫡长子被称为宗子,而其他诸子则只能另立门户,重标新氏。姓的主要社会功能是区分血缘,避免血亲婚配,即所谓“别婚姻氏的主要社会功能是区分嫡庶,确定地位贵贱,即所谓“别贵贱”姓与氏在功能战国时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原来的宗法制度发生巨变。守旧的贵族衰败了,奴隶获得解放成为自由民,时的平民由于经商致富或在战争中立功而跃身于社会上层,并获得了贵族的封号。社会的贵贱等级发生了改变,原有的氏以别贵贱的制度也就失效了。氏逐渐丧失了作为地位和权力象征的作用,而成为单纯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即氏演变成了姓,于是出现了以氏为姓、姓氏合一的制度。姓、氏合一姓氏来源的途径姓氏来源大致可以归于三大类型:以地为氏;以祖为氏;以事为氏,1.以居住地名、方位、封国命氏。如赵、西门、郑、苏等。2.以古姓命氏、如任、风、子等。3.以先人名或字命氏。加皇甫、高、刁、公、施等。4.以兄弟行次顺序为氏。如伯、仲、叔、季等。5.以职官名称命氏。如史、仓、库、司徒、司寇、太史等。6.以职业技艺命氏。如巫、屠、优、卜等。7.以祖上谥号为氏。如戴、召等。8.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大融合,借用汉字单字为氏如关尔佳氏改为关、钮祜禄氏改为钮等。一些复姓:宇文、慕容、第五9.因赐姓、避讳改姓氏。如李唐王朝赐给立有大功的大臣们以李姓、朱明王朝赐以朱姓10.因逃避仇杀改姓。如端木子贡后代避仇改沐姓,牛娃避仇改牢姓等。各代名字特征研究名字不仅是单纯的指称符号,它还具有丰富的文学意蕴。正如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的姓名也能反映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尚,从而形成姓名的鲜明时代特色。先秦人名周代人的姓名,也正如周代文学如《诗经》一样,洋溢着一派质朴、随意、清新、犷野之风,与后世的姓名相比,周代姓名并不咬文嚼字,刻意雕饰,但却自有一种纯真天然之美。姓名的最基本功能就是作为个人的标志。一、据人的身体特征来进行命名。孔子(孔丘)、晋成公(黑臀)、老子(李耳,字聃)郑庄公(寤生)二、牛、马、羊、彘等畜牲之名孔子有个学生就叫司马牛,有不少人的名字取自蝎,齐有公孙虿:[chài],郑亦有公孙虿郑献公的名字也叫虿,《左传·桓公六年》载鲁桓公夫人生了儿子,即后来的庄公,请教申繻取名之法申繻道: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两汉魏晋人名汉代人的文学意识觉醒,汉赋和汉乐府诗就体现了这一点,汉大赋讲究形式的工巧华丽,汉诗追求诗意的深长隽永。汉人的文学意识也反映在汉人的姓名风尚中,导致汉人的姓名已尽脱先秦时代的那种质朴乃至粗野之气,而是讲究字眼、追求寓意,名字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抱负。建功立业、授勋封侯、治国安邦、至君的崇高志趣:韩安国,字长孺,西汉梁国成安人,汉景帝时率兵击退吴国叛兵,张安世,字子孺,西汉杜陵人,昭帝时,任右将军,赵充国,西汉名将其父取名时,取义“充国之光”,希望他长大后能为扩大国家疆土做贡献。特征一: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开始实行的察举制度为汉人实现事业追求功名开辟了切实可行的途径完资料收集:王佳200908280121PPT制作:王禾200908280120PPT美化:曾子骅200908280125演讲:张欢200908280126特征二:西汉神仙道教盛行,神仙道教的盛行反映了饱尝战难之苦的人们追求世界太平、生活幸福、永享安乐的美好理想名字就寄托了对健康长寿的追求和希望:严延年,韩延寿,耿寿昌,甘延寿,霍去病(霍去病的父亲是个衙役,母亲是大户人家的婢女,都是普通人,生下孩子,只祈“健康无病”,因此得名)东汉时代崇儒学,尚文德,重仁义,讲修身人们不再具有西汉人那种赤裸裸的功名利禄之心,也少了西汉人那种慷慨激昂的进取精神。学术的薰陶使东汉人脱却了西汉人的粗鄙气和浅薄气,因而东汉人的人名用字就更文雅,更含蓄。德:杨修字德祖,刘备字玄德,张飞字翼德,曹操字孟德仁:杨仁字文义,张纯字伯仁,曹仁字子孝,孟宗又名孟仁孝:宗慈字孝初,边韶字孝先,丁鸿字孝公魏晋时代儒家经学衰微,取而代之的是宣扬老、庄思想的玄学老庄哲学中的“道“”、玄“”、元“”、真”这些字眼因此也常出现在这一时期的人名或字之中东晋时著名的南、北二玄,北有谢玄,南有张玄《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南北朝隋唐人名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阶段。出现了不少汉族原来所没有的新姓北朝人朴野少文显得随意真率如杨大眼、闾大肥、赵黑、傅竖眼、许赤虎、胡小虎、王络儿、卢丑、孙小、东路头之类,虽乏文采,却颇有世俗生活的情趣南朝人人文荟萃多为声名显赫的门阀世族士族所垂青“士”、“彦”“(美士为彦”)等字士族讲究血统和门第,故重“孝”,亦不乏以“孝”字人名字者用“之”字作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如颜延之、顾恺之、裴松之、祖冲之、陈伯之王羲之家族---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焕之,献之,沈氏家族的沈融之、坦之、畅之、演之、璞之等,佛教至南北朝已风靡中原,南北朝人名用佛家语风行一时如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说;因而带有佛教色彩的人名大量涌现,如悉达、达摩、耶苏、婆罗、菩提、沙弥、罗刹、摩诘、金刚、罗汉等。北朝佛教重功德直接取佛名、法器名等人名字,如吕七宝(佛家以金、银、琉璃、玻璃、珊瑚、玛瑙、砗磲为七宝)、吕罗汉、崔目连(目连即目犍连),元鸷字孔雀(佛教有孔雀明王)、吴悉达(悉达即悉多太子,为释迦牟尼为净饭王太子时的名字)。南朝佛教重佛理多取昙、佛、慧、法等抽象的字眼王昙首,王昙生,王僧绰,沈僧荣,王僧佑,孙法宗,段佛荣,王僧辩唐代唐代人名在形式上的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双名开始占优势,双名由两个字组成,两字搭配,可以组成表达一个完整而具体意思的词,因此,唐人名字中有不少都有明确的含义如:裴行俭、徐敬业、张九龄、杨国忠、李辅国等唐代古文运动的进展,“标榜复古,旨在革新”如颜师古、张道古、李宣古、任希古、张蕴古等宋代人名宋代是个重文德而轻武功的时代,对内,重用文士而排斥武人,对外,则一味忍让媾和,导致有宋一代国运日益颓败,以至宋人完全不见唐代那种雄阔豪迈的英雄气概宋代理学发达专,重自身人格和道德的修炼,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一、取名特别偏爱那些表示美德善行的字眼,二、宋代人喜欢以“老”、“叟”、“翁”等表示年岁老迈的字以“老”、“叟”、“翁”等老气横秋的字眼为名或字,也流露出宋人以老为美的风气,这与宋人在诗歌、绘画等艺术中追求枯淡、寥落、萧条之趣味是相通的,正表明中国文化发展到宋代业已盛极而衰,汉唐盛世的少年烂漫和青春朝气已荡然无存,渐渐流露出“老气横秋”的暮年光景如林尧叟、陈尧叟、欧阳通字文叟,杨存字正叟、魏了翁元北方蒙古族入主中原,因此元代人名中出现了许多由少数民族音译或意译过来的名字,如成吉思汗、窝阔台、拖雷、旭烈兀、兀良合台、耶律楚材、察罕帖木儿、石抹宜孙,为中国姓名史涂上了一抹奇光异彩。另外,《元史》中也不乏一些有趣的名字,如石抹狗狗、宁猪狗、高闹儿之类,诸如此类的名字只能是属于平民的明人名字用字倾向基本与宋代人相同,他们也喜欢用一些表示美德的字眼为名清代是中国封建文化之末季。清人身置末世,已不具有在文化上别开生面、标新立异的能力,只能沉湎于对灿烂的古文化的缅怀与眷恋之中清人的怀古倾向体现于清代的金石考古之学中,清人致力于文物古玩的收集、玩赏和研究,那些古色古香的青铜玉器成了他们精神的寄托如施琅、田文镜、和珅、和琳、汪士铎、顾师轼、费金吾、清代“文字狱”盛行,形成了清人名字含蓄而古奥的特点清人对于政治时事噤若寒蝉,致力于无关乎国计民生的文学训诂和经典考证之学,其著文立说亦不能直抒胸臆,而追求含蓄蕴藉的风格如“三思”、“攀龙”、“慎行”等直接由经文成语中提炼而来新中国人名的政治色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建国、爱国、兴国、开国、卫国、国庆、保国、国强、国兴、国光、国栋。中国人民对于新生活的无限希望和平、兴华、新生、更生、志强、向阳、志学、朝华大跃进运动诸如跃进、钢、铁、公社、集体、超英、超美、纲、跃完小组成员:王佳王禾曾子骅张欢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