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2014年9月15日艾滋病在世界范围的流行,给人类社会带了巨大的灾难。人类在与各种传染病的长期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艾滋病的出现,使我们面临新的挑战。与其他传染病相比,艾滋病有着一些与众不同的特征,如潜伏期长,主要经性接触或注射毒品传播,传染源不易发现和控制。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传染病,与人的两种最敏感的行为——吸毒和性行为有直接关系。吸毒与性乱这类社会顽症和艾滋病混杂在一起使原本单纯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变得复杂而敏感,传统的以生物学手段为主的传染病防治策略和措施,经受着严峻的挑战。2内容AIDS&HIV基本知识艾滋病流行现状与特点防治策略与干预措施3第一部分艾滋病与艾滋病病毒基本知识4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慢性的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它的医学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HIV侵入人体后,直接侵犯CD4+T淋巴细胞,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感染者逐渐丧失对各种疾病的抵抗能力,最后导致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目前还没有疫苗可以预防,药物只能抑制病毒。注意:艾滋病不要误写为“爱滋病”。什么是艾滋病?5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英文名词HIV: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病毒。AIDS: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是译音。6一、HIV病原学HIV属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亚科,属于卫生部颁布的《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的危害程度第二类病原微生物,为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HIV分为HIV-1和HIV-2两型,全球85%以上的艾滋病是由HIV-1型引起。HIV-2主要集中在南非等地,在我国远洋船员、归国人员中发现HIV-2。7HIV-1基因具有高度变异性,其在传播过程中,产生很多亚型。目前流行的亚型有11个,为主要群体(M群:A、B、C、D、E、F、G、H、I、J亚型)和次要群体(O群:O亚型)。各亚型间的核苷酸序列差异较大,A-H亚型间差异一般在22%-35%之间,而O亚型与A-H亚型之间差异高达50%以上。HIV-1亚型的鉴定和区分,主要是根据HIV-1env基因C2-V3区的不同序列来决定。8HIV病毒电镜模式图910HIV基因组HIV基因组由两条单股正链RNA组成。HIVRNA长约9.2~9.7kb,含3个结构基因(env、gag、pol),6个调节基因(tat、rev、nef、vif、vpu、vpr),5′端和3′端各含长末端序列。ENV:gp160、gp120、gp41GAG:P66、P51、P31POL:P55、P24、P1711HIV生活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和释放12HIV感染细胞过程HIV-1囊膜糖蛋白gp120与靶细胞上的受体CD4结合gp120的构象发生改变继而与靶细胞上的辅受体CCR5结合导致gp41的构象改变暴露其融合肽并插入到宿主细胞膜病毒侵入宿主细胞13MatureformsofHIVinatissuesample14ENVelope包膜抗体gp160-gp41四聚体比gp41单体浓度高常常被首先检测到指标之一存在贯穿疾病的全部过程与HIV-2有一些交叉反应gp120–外膜蛋白+Trimerofgp41浓度比gp160低与gp160检测到非常特异gp41–跨膜蛋白ENV印迹最不敏感存在贯穿疾病的全部过程和HIV-2没有交叉反应,但常常和HIV-1的O亚型有交叉15GAG抗体(groupantigenspecific)p24-Coreassociatedprotein衣壳蛋白常常首先被检测到特异性非常低抗体水平随病程进展降低p17-Matrixassociatedprotein内膜蛋白诊断价值低特异性低p55-Precursorp24+p17+LMW(9kd+5kd)片段p39+p42p3216POL抗体p66andp51–逆转录酶p66比p51通常较多出现通常在发现ENV和GAG30-60天后能检测到p66p66与HIV-2很容易有交叉反应p66抗体水平随病程进展降低p51抗体诊断价值小p31–内切酶常常与p66同时检测到p31抗体水平随病程进展降低容易和GAG片段p32混淆17HIV对外界环境中理、化因素抵抗力远低于HBV,常用消毒剂均可使其失活。0.5%次氯酸钠或70%酒精1min即可使HIV失活。HIV离体干燥环境下2至7min即可失活。HIV对热敏感,WHO推荐100℃20分钟灭活HIV。HIV生物学性质18HIV对外界的抵抗力HIV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可存活数小时到数天。对热很敏感,100℃20分钟可将其灭活,实验室条件下56℃30分钟可灭活,因此,注射器具、医疗用具经过高温消毒、煮沸或蒸汽消毒完全可以达到消毒目的。HIV对化学品也十分敏感,耐碱不耐酸,酸性消毒剂有良好的效果。对紫外线不敏感,紫外线不能杀死HIV,但可减低其活性。191981年6月5日,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病率与死亡率周报》,世界首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报道。目前,艾滋病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二、艾滋病的发现及传播20艾滋病的特点1.潜伏期长2.传播快3.波及面广4.病死率高211987年CDC对HIV感染分类方法急性期无症状期持续性淋巴结肿大期临床期(艾滋病期)22急性期症状50%以上的患者在感染后2周到2个月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表现:发热、皮疹、关节痛、头痛、咽痛、乏力、淋巴结肿大、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发生率10-15%。通常在2-4周内自行缓解。23无症状期无症状期一般2-10年最早6个月性传播时,平均8年HIV-2感染时较晚,最长可达20年一旦发病,通常在18个月内死亡潜伏期的长短与机体免疫状态和感染病毒的量有关24机会感染所谓机会感染就是说当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时,原本已经寄生在人体中一些非致病菌可以造成的疾病,或者是对致病菌的易感性增加所造成的机会感染,而这种感染,对于一个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人来说,不会造成疾病状态。主要病原:病毒感染,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分支杆菌感染,霉菌感染,细菌感染,弓形体病,隐孢子虫病。25三、病人常见的临床症状A.原因不明的呼吸道感染症状,表现有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个别有头痛、皮疹、脑膜炎等症状。B.持续性原因不明的广泛淋巴结肿大,常见于颈、腋及枕部等,以及肝、脾肿大。26C.持续不规则低热超过一个月。D.慢性腹泻每日3—5次,3个月内体重下降大于10%。E.合并有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巨细胞病毒感染、弓形体病、隐球菌脑膜炎、进展迅速的活动性肺结核、皮肤粘膜的卡波济氏肉瘤和淋巴瘤等。27Wasting艾滋病临床症状2829鹅口疮、口腔毛状粘膜白斑病30消耗综合征31四、传染源与传播方式(一)传染源: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现已查明,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和伤口渗出液。32(二)传播方式1、性行为传播异性之间同性之间2、经血传播血液/血制品静脉吸毒3、母婴传播33性行为传播所有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都能通过此途径将HIV传给他们的性伴(男传男,女传女——同性恋;男传女,女传男——异性恋;男性同性恋传给女性——双性恋)。34血源性传播1、共用HIV污染的针头、注射器吸毒2、输入或注射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和血液制品3、移植了HIV感染者的器官或组织4、使用被HIV病毒污染而未经消毒的注射器、针炙针或其它侵入人体的器械(牙科、美容5、被污染的针头或锋利的器具意外刺扎伤(感染机率0.5%),6、共用剃须(刮脸)刀及共用牙刷等传播。3536母婴传播如果母亲是HIV携带者,所生的孩子有1/3的可能会被感染感染病毒的母亲可在怀孕、分娩、哺乳的过程中将HIV传给胎儿或婴儿。37下列途径不传播HIV病毒38艾滋病不会通过以下途径传播:握手一般社交接吻泪水相互接触和拥抱咳嗽共用物品共用头发刷,梳子和衣服共用电话和盥洗间马桶蚊虫叮咬与艾滋病阳性者用相同的工具或设备——除非其中有无保护的性接触或血液传播(三)易感人群人人都易感染。HIV的感染与人类的行为密切相关,男性同性恋、静脉吸毒者、与HIV携带者经常有性接触者、以及经常输血者如血友病病人属于高危人群。40第二部分艾滋病流行现状与流行趋势41全球艾滋病流行现状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公布的《2009年艾滋病流行报告》称,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艾滋病以异常迅猛的速度在全球传播和流行,迄今全球大约已有6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2500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42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截至2009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病人32.6万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0.7万例,死亡5.4万例。2009全国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HIV感染者4.8万例,AIDS2万例,死亡1.2万例,因艾滋病死亡2.6万人。43网络直报:累计HIV32.6万例,AIDS10.7万例,死亡5.4万2009年HIV4.8万例,AIDS2.0万例,死亡1.2万。每月HIV4000例。以性传播为主,占45%疫情估计2009年,存活HIV/AIDS约74万人,其中:AIDS10.5万2009年,新感染4.8万,因AIDS死亡2.6万200520072009存活HIV/AIDS65万70万74万新发感染7万5万4.8万441985-2009年全国历年报告HIV/AIDS变化趋势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年份AIDS3023523295238126136230233714102861201265275507909107421450920056HIV/AIDS22171299216261274531156726493343330646775201821997322169147606407114407048161600816824985-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45全国累计报告HIV/AIDS分布地图(截至2009年12月31日)46报告艾滋病疫情的县2008年2009年有艾滋病疫情报告的县:87%89.7%超过1000例的县:43个55个超过5000例的县:3个4个(上蔡、伊宁、布拖,2009年增加昭觉)超过人口1%的县:5个5个(布拖、昭觉、伊宁、瑞丽、陇川)47据估算,至2009年年底我国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约74万,其中艾滋病病人10.5万。在存活的74万感染者和病人中,经性接触感染达59.0﹪.2009年新发4.8万感染者中,经性接触传播达74.4﹪(其中异性传播占42.2﹪,男男性传播占32.5﹪).可以看出,性接触传播成为主要传播途径,并且,同性传播上升速度明显。48流行的三个阶段—时间特点第一阶段:传入期(85—88年)7个省第二阶段:扩散期(89—93年)21省第三阶段:增长期(94—至今)31个省49地区分布特点:累计报告HIV感染者在前6位的省份为云南、四川、广西、新疆、广东和河南,占全国总报告例数的80%。主要集中在经注射毒品传播为主的省份以及既往采供血严重的地区。发现途径:2009年我国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中,约40﹪是医疗机构在接诊时发现的。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多数病人自认为不是高危人群,想不到自己会感染。高危人群没有主动咨询检测的意识,这是我们疫情防控的难点之一。50从性别分布上看,全国HIV感染者以男性为主,占67.2%;女性感染者的比例近年有所上升。从年龄分布上看,青壮年仍为受艾滋病影响的主要人群,但50岁以上年龄组感染报告数增加明显年明显增加。最近3年,在学生中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20—40岁年龄组学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比例,从20.3%上升到39.8%;同性传播所占比例从8%上升为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