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结构抗震石家庄铁道大学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地下结构是建筑在地层中的封闭式结构,就其结构本身而言是超静定结构。再考虑结构与围岩的相互作用,由结构的变位才能确定弹性反力的范围和大小。而结构的变位又是在主动荷载和弹性反力共同作用下发生的,所以,求解的是一个非线性问题。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地下结构杆系结构有限元法进行地下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将结构与围岩共同组成的结构体系离散为由节点和单元(梁单元、杆单元和弹性支承单元等)组成的组合体;以每一节点的3个位移为未知量。连接在同一节点的各单元的节点位移应该相等,并等于该节点的结构节点位移——变形协调条件;作用与结构上某一节点的荷载必须与该节点上作用的各单元的节点力相平衡——静力平衡条件;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首先要进行单元分析,找出单元节点力与单元节点位移的关系——单元刚度矩阵然后进行整体分析,建立起以节点静力平衡为条件的总体刚度方程式,在总体刚度方程式中引入边界条件,求得结构节点位移后,再由各单元的节点荷载与位移的关系计算各单元节点抗力、单元内力。结构体系离散化单元分析整体分析建立平衡方程引入支承条件求位移单元内力分析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的数值方法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第二节单元刚度矩阵分析第三节等效节点荷载第四节整体分析第五节计算模型建立工程实例第六节单元内力分析第七节分析实例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将地下结构看成有限个单元的组合体,而单元和单元之间仅在单元的端点(也称为节点)处相互连接,作用在结构上的外荷载和内力都只能通过节点进行传递,以节点位移(或节点力)来代表整个结构的变形状态(或受力状态)。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支护结构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将地下支护结构离散化为一些同时承受弯矩和轴力的直杆所组成的折线形组合体。支护结构单元的力学性质——荷载和位移的关系,由弹性地基梁理论确定,即它是小变形的,并符合虎克定律。通过地下支护结构单元可传递弯矩、轴力和剪力。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支护结构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同时假定每个单元都是等厚度的,其计算厚度有三种取法:取单元两端厚度的平均值取单元中点的厚度取单元的平均厚度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支护结构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支护结构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对于拱形结构,边墙低端直接放在围岩上,可视边墙低端是弹性固定的,能产生转动和垂直下沉。但由于边墙底面与围岩之间摩擦力甚大,故假定其不能产生水平位移。此时需在边墙底面的水平方向上加以约束。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支护结构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支护结构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对于复合式衬砌,当喷层较薄(如5cm以下)时,可以离散化为杆单元,当喷层较厚(如5cm以上)时,可以离散化为梁单元;二次衬砌离散化为梁单元,喷层与二次衬砌之间用杆单元连接。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支护结构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支护结构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如需要考虑仰拱的作用,可将仰拱、边墙和拱圈三者一并考虑。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支护结构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对于圆形结构,支护结构底部外表面中心与围岩间的摩擦力很大,假定其不能产生水平位移,借此来消除支护结构绕瞬时中心旋转的可能。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支护结构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支护结构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对于矩形框架结构,底板直接支承在弹性地基上,支护结构底部与地基的摩擦力很大,同样不能产生水平位移。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支护结构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支护结构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单元划分时,反力系数变化点、截面厚度变化点、集中荷载作用点、荷载突变处应布置节点。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围岩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在隧道支护结构的周边与围岩相互作用的区域内,将连续围岩离散为彼此不相关的独立岩柱。岩柱的一个边长是衬砌的纵向计算宽度,通常取单位长度;另一个边长是两个相邻衬砌单元的长度和之半。岩柱的深度与传递轴力无关,故无需考虑。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围岩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用具有和岩柱弹性特征相同的弹性支承代替岩柱,并以铰接的方式作用在衬砌单元的节点上,所以它不承受弯矩,只承受轴力。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围岩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围岩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围岩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弹簧服从局部变形假定(即温克尔假定):i点处的弹簧对隧道支护结构的反作用力(即弹性反力)正比于该弹簧的压缩量;而弹簧的弹性常数k可由围岩的弹性抗力系数(K)和围岩与隧道支护结构单元的接触面积的乘积而得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围岩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h为相邻两隧道支护结构单元长度的1/2;b为隧道支护结构的计算,在实际中,一般可取b=1m;K为围岩的弹性抗力系数k=Kbh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围岩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圆形结构围岩的离散化与拱形结构相同,圆形结构弹簧的作用范围实在整个圆环上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围岩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矩形框架结构多用于浅埋、明挖法施工的地下结构,该类结构跨度较大,侧墙的刚度相对较大。偏于安全考虑,在设计中不考虑侧部地层的弹性反力,只考虑底部地基反力的作用。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围岩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矩形结构用途不同,底宽差异较大,加之地基条件的差别,关于基底反力的分布规律通常也有不同的假定: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围岩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①当地面宽度较小、结构底板相对地层刚度较大时,假定底板结构是刚性体,则基底反力的大小和分布即可根据静力平衡条件按直线分布假定求得。该情况不存在底部围岩的离散化,只需在结构底部施加与竖向荷载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地基反力即可。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围岩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②当地面宽度较大、结构底板相对地层刚度较小时,底板的反力与地基变形量成正比。该情况结构为支撑在弹性地基上的框架结构,应对结构底部围岩进行离散化,通过理论计算确定地基反力的大小。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围岩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围岩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如不考虑弹性反力,则支护结构周围的所有弹簧都去掉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围岩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如假定弹性反力,则拱顶部位假定的脱离区隧道支护结构的弹簧去掉,边墙和拱腰部位假定有反力的区域隧道支护结构设置弹簧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围岩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弹簧设置方向应该按照结构和围岩的联系情况而定。如果衬砌和围岩黏结非常牢固,也就是说两者之问不仅能传递径向应力而且还能传切向应力。那么,围岩不仅能限制衬砌的径向变形,而且还限制衬砌沿其轴线的切向变形。此时,最好设置两根弹簧:一根径向设置,代替围岩的径向约束;一根切向设置,代替同岩的切向约束。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围岩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围岩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如果衬砌和围岩之间没有黏结力,只有当衬砌压向围岩变形时,围岩才能约束。也就是说两者之间只能传递径向应力而不能传递切向切力.,如忽略衬砌与围岩接触面的摩擦力,则弹簧就应该沿衬砌轴线的径向设置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围岩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围岩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如果衬砌与围岩的黏结比较好,此时,二者之间不仅能传递径向压应力,而且还能传递少量的径向拉应力(不超过衬砌与围岩之间的黏结力),而衬砌与围岩接触面方向的抗剪强度,则是压应力的函数,遵循莫尔一库仑条件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围岩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分别为衬砌与围岩接触面的切向和法向应力tan=c、为衬砌与围岩间的内摩擦角为衬砌与围岩间的粘结力c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围岩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围岩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对于复合式衬砌,由于喷层和二次衬砌之间设有防水层,因此,它们之间只传递法向力,不传递摩擦力,因此,喷层与二次衬砌之间的作用可用法向杆单元来模拟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外荷载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在有限元分析中,作用在隧道结构上的外荷载和内力都通过节点进行传递。将作用在单元中间的荷载,无论是分布荷载或是集中荷载,都应置换成作用在单元节点上的荷载,称为节点荷载。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外荷载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严格地说,应按静力等效原则进行置换,即节点荷载所做的虚功应等于单元上荷载所做的虚功。但在实际中,常按简支分配的原则进行置换,而不计作用力迁移位置时所引起的力矩的影响。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外荷载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外荷载理想化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边界条件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所谓边界条件就是通常所说的结构支承方式。结构形式不同,其边界条件也不相同。拱形结构,其底面与围岩间存在着很大的摩擦力,使其不能产生水平移动,此处用一刚性链杆加以约束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边界条件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在带仰拱的支护结构和矩形框架结构中,仰拱底中部设置一刚性链杆加以约束水平位移在矩形框架结构中,底板中部设置一刚性链杆加以约束水平位移第一节结构力学计算模型的建立1.结构体系的理想化边界条件第六章结构力学模型数值方法对于圆形结构,在底部中心设置一刚性链杆加以约束衬砌绕瞬时中心旋转模拟围岩的弹簧都必须正好设置在相互作用的区域内,弹簧的一端与结构上的节点铰接,另一端的弹簧底座是同定不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