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及《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执行和落实东莞市中心血站师清莲升华卫生部制订输血相关的政策法规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1999年1月临床输血技术规范.doc2000年6月相关法规.doc一、《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中与输血护理相关条文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第五条第七条、第十条、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二十条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十六条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临床用血包括使用全血和成份血。医疗机构不得使用原料血浆,除批准的科研项目外,不得直接使用脐带血。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所辖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第五条医疗机构应当设立由医院领导、业务主管部门及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的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负责临床用血的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临床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第七条医疗机构要指定医务人员负责血液的收领、发放工作,要认真核查血袋包装,核查内容如下:血站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献血者的姓名(或条形码)、血型;血液品种;第七条采血日期及时间;有效期及时间:血袋编号(或条形码)储存条件。血液包装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和要求应拒领拒收。第十条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执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由卫生部门另行制定。第十三条医疗机构的临床科室应当有专人持配血单(卡)领取临床用血。领血时,按本办法第七条规定认真核查。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拒绝领用。附:核查内容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核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号、科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血液及其成分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名后方可发出,同时要在出库单或登记本上加盖“血液外观无异常”印章。附:核查内容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1.标签破损、字迹不清;2.血袋有破损、漏血;3、血液中有明显凝块;4、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5、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6、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7、红细胞层呈紫红色。8、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第十四条●医疗机构临床科室的医务人员给患者输血前,应当认真检查血袋标签记录;经核对血型、品种、规格及采血时间(有效期)无误后,方可进行输血治疗,并将输血情况详细记入病历。第二十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医学文书资料随病历保存。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与输血护理相关条文该法规中至少有14条与输血护理关系密切。第三章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第十二条确定输血后,医护人员持输血申请单和贴好标签的试管,当面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病室/门急诊、床号、血型和诊断,采集血样。第十三条由医护人员或专门人员将受血者血样与输血申请单送交输血科(血库),双方进行逐项核对。第五章血液入库、核对、贮存第二十二条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如下:品种保存温度保存期1.浓缩红细胞(CRC)4±2°ACD:21天CPD:28天CPDA:352.少白细胞红细胞(LPRC)4±2°C与受血者ABO血型相同3.红细胞悬液(CRC3)4±2°C(同CRC)4洗涤红细胞(WBC)4±2°C24小时内输注5.冰冻红细胞(FTRC)4±2°C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6.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PC-1)22±2°C(轻振荡)24小时(普通袋)或5天(专用袋制备)7.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同PC-2)(同PC-1)(同PC-1)第五章血液入库、核对、☆贮存第二十二条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如下:品种保存温度保存期8.机器单采浓缩白细胞悬液(GRANs)22±2°C24小时内输注9.新鲜液体血浆(FLP)4±2°C24小时内输注10.新鲜冰冻血浆(FFP)-20°C以下一年11.普通冰冻血浆(FP)-20°C以下四年12.冷沉淀(Cryo)-20°C以下一年13.全血4±2°C(同CRC)第六章发血第二十四条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到输血科(血库)取血。第六章发血第二+五条取血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血液有效期及配血试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时,双方共同签字后方可发出。第六章发血第二+八条规定血液发出后不得退回。第七章输血第二十九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后方可输血。第七章输血第三+条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门急诊/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符合标准的输血器进行输血。第七章输血第三十一条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不得自行贮血。输血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第七章输血第三+二条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第七章输血第三十三条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第七章输血第三十四条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第七章输血第三十五条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输血科(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第七章输血第三十六条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护士在输血过程应执行输血管理制度“三查七对一确认”三查:三查:一查患者血标本;二查献血者血标本、血袋;三查配血报告单。七对:一对血型;二对姓名;三对性别;四对床号;五对病案号;六对《临床输血申请单》;七对诊断。一确认:最后确认患者血型与配血报告单上的血型是否相符。护士在输血过程应执行输血管理制度※为了预防输血发生差错事故,建议一位医护人员不得同时送两个(或两个以上)患者的血标本到输血科(血库)。同样,领血时一位医护人员只能领取一位患者所需的血液。护士在输血过程应执行输血管理制度在输血前由2名护士对输血申请单、交叉配血试验报告单和血袋标签上的内容仔细核对,并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及渗漏,血袋内的血液有无溶血、混浊及凝块等;临输血前,护士应到病人床边核对受血者床号、住院号,呼唤病人姓名以确认受血者。如果病人处于昏迷、意识模糊或语言障碍时,输血申请单不能认证病人,就需要在病人入院时将写有病人姓名和住院号的标签系在病人的手腕上,保留至出院为止。护士在输血过程应执行输血管理制度核对及检查无误之后,遵照医嘱,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将血液或血液成分用标准输血器输给病人;护士在输血过程应执行输血管理制度输血时要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前15分钟要慢(每分钟约2毫升),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若无不良反应,再根据需要调整速度。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减慢输血速度,及时向医师报告。护士在输血过程应执行输血管理制度输血结束后,认真检查静脉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或渗血现象并作相应处理。若有输血不良反应,应记录反应情况,并将原袋余血妥善保管,直至查明原因。护士还应将输血有关化验单存入病历,尤其是交叉配血单及输血同意书,要放入病历中永久保存。护士在输血过程应执行输血管理制度输血过程中的护士如何保护自己免患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的疾病?输血是一种可能接触血液的侵入性操作。护士在操作中稍有疏忽,被带血的针头刺伤皮肤或血液溅入眼结膜,就有患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因此:要求参与输血的护士应增强预防经血液传播疾病的意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操作中集中精力,保护好自身的皮肤不被注射针头刺伤。参与输血的护士如何保护自己免患医源性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如果皮肤不慎被刺伤,并受到血液污染时,应立即挤压伤口使其出血,再用碘酒消毒伤口。若血液溅入眼结膜,则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局部并接受医学观察。凡患有皮肤破损、感染等情况,应主动向领导说明,暂停从事输血工作。护士在安全输血中的作用护士对安全输血起重要的最后把关作用。虽然临床输血是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的一项治疗任务,但护士是输血治疗实施过程中最后一步的具体执行者。输血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引自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4,27(6):551输血安全性方面的问题患者识别错误血液错误地输给患者(输血错误)是最主要的输血风险。与经血液传播的HIV或HCV相比,输血错误的危险是前者的许多倍。在输血前的床边核对时发生错误是引起输血错误的最常见原因。输血安全性方面的问题来自多源性全球文献的数据表明输血错误是严重和多发的。在美国,所有的输血服务机构要向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报告输血相关伤亡。自从开始要向FDA报告以后,输血错误始终是输血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在英国,与FDA仅需要伤亡向其报告的国家机构不同,是通过一个称作输血严重危害(SHOT)管理机构的有组织的血液监测机构,对全部的输血相关严重不良反应的数据进行评定。输血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对报告给SHOT机构的包括由错误以及不可避免的血液反应引起的所有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结果显示:输血错误在所有医疗事故中占的比例最大(占69.9%)。最常见错误原因是在最后的床边核查这一步。输血安全性方面的问题其他来源报告的结果非常相似。Linden等对纽约州所有报告的事故进行的统计表明:ABO血型输血错误的危险性是1/12000个单位。法国的血液监测机构确认:输血错误作为最常见的主要医疗事故,在输血中的发生率为1/12000。在比利时三所大学医院进行的一项研究中,Baele等对输血进行了追踪,并且对输血错误的比率进行了动态统计。他们揭示了很多以往未被认识到的输血错误事例。藉由动态追踪,估计输血错误的发生为1/400单位,且床边输血时发生的某些形式错误比被动报告系统报告的要高30倍。输血安全性方面的问题显而易见,预防患者发生输血错误的防护措施是不充分的。错误的血液输注事故中单个最重要的因素是输血过程中患者的错误辨识。输血安全性方面的问题患者识别错误的原因包括:没要求清醒的患者说出姓名(和出生日期),且没有与“腕带”及其他书面文件上同样的详细资料进行核查,如申请表和病历;患者没有佩戴识别“腕带”;“腕带”上患者详细资料难以辨认;医务人员没有检查“腕带”上患者详细资料;医务人员仰赖患者的自我识别;采用一种如病床号的形式来代替患者识别。输血安全性方面的问题错误辨识造成患者输血后死亡的例子病例1一位与另一位交换病床的妇女输了错误的血液后死亡。抽血者在采集相关试验样本时,没有检查患者的识别“腕带”或让患者说出她的姓名(摘自华盛顿邮报29/8/03)。输血安全性方面的问题病例2一例67岁的妇女患支气管扩张症末期。她并无输血的计划。但一个单位A型Rh(D)阳性的血液输给了这位O型Rh(D)阴性的患者。她出现了腰痛、黄疸,5天后死亡。虽然错误输血发生时她处在疾病末期,但是加速了她的死亡。对输血安全性的解决方案可能集中在下列各项:人员培训过去,对输血实验室之外的医院的输血过程没有明确的监督责任。现在有些国家在这方面作了修正,通过编制“输血安全官员”(又称“血液监测通讯员”、“输血护士”或“输血从业专家”)的角色,从而改进临床输血安全及保证输血的有效。他们的职责包括:输血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