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杜甫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谈杜甫杜甫的生平•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杜甫各时期的代表诗作•一.少年时期•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壮游》•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少年的杜甫轻狂的杜甫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主要是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壮年的杜甫是抑郁的杜甫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房琯善慷慨陈词,为典型的知识分子,但不切实际,与叛军战,采用春秋阵法,结果大败,肃宗问罪。杜甫始为左拾遗,上疏言房琯无罪,肃宗怒,欲问罪,幸得脱)。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三吏•《石壕吏》•全诗的主题是通过对“有吏夜捉人”的形象描绘,揭露官吏的横暴,反映人民的苦难。《新安吏》•《潼关吏》•潼关的守备•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三别《无家别》回乡家中的惨败景象《垂老别》描写一老翁暮年从军与老妻惜别的悲戚场景《新婚别》•精心塑造了一个深明大义的少妇形象。此诗采用独白形式,全篇先后用了七个“君”字,都是新娘对新郎倾吐的肺腑之言,读来深切感人。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杜甫强艾之年强艾之年的杜甫是郁闷的此时期的诗作尽是与战争有关,其中的失望、苦闷、彷徨与伤心跃然纸上。读之悲心四、西南飘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摄成都,杜甫投往投,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杜甫的晚年•《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对政治的关心对国家的关心•晚年的杜甫凄惨的生活,孤独的内心古人对杜甫的评价•杜甫死后更是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倍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后人对杜甫的评价•曾经加入《新青年》,以《狂人日记》等名作参与发动“五四”文化革命之鲁迅,到三十年代,岿然成为众望所归之革命文学导师,晚年与友人讨论中国文学史,以为中古之陶潜、李白、杜甫皆第一流诗人,继而又说:“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刘大杰《鲁迅谈古典文学》。众所周知,鲁迅晚年在政治上己与胡适分道扬镳,惟此评论杜甫之寥寥数语,仍然与胡适笙磐同音。他还曾经说过:“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可见鲁迅很推崇杜甫。谢谢观看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