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肿瘤Tumoroforalandmaxillofacialregion定义肿瘤(Tumor):是人体组织细胞由于内在和外界致病因素的长期作用,使细胞的遗传物质(DNA)产生突变,对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控制而发生异常增生和功能失调所造成的一种疾病。口腔颌面部的肿瘤发生率约为全身肿瘤的10%左右;恶性肿瘤为全身恶性肿瘤8.2%良性肿瘤以牙源性、上皮性肿瘤多见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口腔癌原发部位以舌癌最多病因物理性因素:热、损伤、紫外线、X线、其他放射性物质及长期的慢性刺激化学因素:煤焦油、烟油、酒精生物因素:EB、HPV、HIV、HTLV病毒营养因素: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度神经精神因素:过度紧张、情绪激动等内分泌因素:内分泌功能紊乱机体免疫状态:细胞免疫功能下降遗传因素:“易感性”基因突变:肿瘤基因及癌基因的存在肿瘤临床命名及分类完整的肿瘤命名:部位+组织来源+生物学特性。分类:1.良性肿瘤2.恶性肿瘤malignancy癌、肉瘤、母细胞瘤3.临界瘤良性肿瘤的命名良性肿瘤:发病部位+组织来源+瘤例:舌部血管瘤、颊部乳头状瘤、颌下区脂肪瘤、额部纤维瘤。但淋巴瘤,黑色素瘤的生物学行为很差,属于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的命名癌、肉瘤、母细胞瘤:发生部位+组织来源+癌或肉瘤例:唇部鳞状细胞癌、舌鳞状细胞癌、下颌骨肉瘤、颊部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叫癌Cancer间叶组织发生的恶性肿瘤叫肉瘤Sarcoma临界瘤有些良性肿瘤具有恶变倾向,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称此类肿瘤为临界瘤。例:涎腺混合瘤、乳头状瘤、颌骨造釉细胞瘤、纤维瘤病等。此类肿瘤在治疗上(手术)应特别注意。肿瘤的诊断(一)病史采集:肿瘤发现时间,确切的部位,生长的速度和最近是否突然加速生长。病员的年龄、职业和生活习惯,过去有无肿瘤史、家族史。肿瘤的诊断(二)临床检查:口腔颌面部情况:1.望诊—了解肿瘤的形态,生长部位,体积大小,有无功能障碍(开口大小,舌及眼球活动度等)2.触诊—了解肿瘤的边界、质地、活动度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区域淋巴结是否肿大。颊、口底、舌、颌下双手触诊3.听诊—对蔓状血管瘤的诊断有一定帮助。肿瘤的诊断(三)全身情况:1.精神和营养状况。2.近、远处转移。3.肝、肾、心、肺功能状况。4.血型、血常规(三大常规)肿瘤的诊断(四)X线检查:牙片、咬合片、全景口腔X线;上下颌骨正侧位片;胸部平片;涎腺造影、瘤腔造影;CT、MRI、DSA对口腔颌面部深部肿瘤的诊断;ECT骨扫描、PT派特检查。穿刺检查:适用有波动感或深部软而界限欠清的肿块。例:血管瘤、颌骨囊肿、鳃裂囊肿、皮样表皮样囊肿、舌下腺囊肿,囊状水瘤。肿瘤的诊断(五)活组织检查:对确诊肿瘤具有决定意义。1.穿吸活组织检查2.切取活组织检查:术前术中冰冻术后石蜡肿瘤的诊断(六)其他特殊检查1.脱落细胞;B超检查;2.同位素99mTc扫描;3.鳞癌的67镓扫描;4.舌根部异位甲状腺131碘;5.生化和免疫学检测、免疫组化;6.核素标记单抗放射免疫诊断肿瘤范围及其转移灶。肿瘤诊断注意问题肿瘤与炎症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肿瘤基础上并发感染*注意不要出现错诊、误诊口腔颌面部肿瘤的治疗手术治疗;化疗;加热治疗;放射治疗:内、外照射,光子刀;免疫治疗;基因治疗;中草药治疗;冷冻治疗;激光治疗;加强营养治疗。化疗(一)细胞毒素类(烷化剂):氮芥、环鳞酰胺抗代谢类:氨甲喋呤、5-Fu抗菌素类:争光霉素、更生霉素、阿霉素激素类:肾上腺皮质激素,雌、雄性激素植物类:长春新碱、喜树硷化疗(二)鳞癌首选:平阳霉素,氨甲喋呤,顺氯氨铂腺癌首选:喜树碱,羟基喜树碱,环磷酰胺,5-Fu肉瘤可选:环磷酰胺,,阿霉素淋巴瘤、未分化癌:1.COP:强的松,长春新碱,环磷酰胺2.CHOP:强的松,阿霉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TNM)TNM分类法,是国际抗癌协会可根据癌瘤侵犯的范围而设计的。便于准确和简明的记录癌瘤的临床情况,帮助制定治疗计划和确定预后,同时研究工作有了一个同一的标准,可在相同的基础上相互比较。T为原发灶1.T1肿瘤直径2cm,限于粘膜层;2.T2肿瘤直径2cm,浸润粘膜下;3.T3肿瘤直径2cm,浸润粘膜下或肿瘤不论大小已侵及肌肉、骨质者;4.T4肿瘤直径4cm,或肿瘤不论大小已扩到一或以上解剖区。N为区域淋巴结1.N0未触到淋巴结2.N1同侧淋巴结触及3.N1a估计无转移、N1b估计有转移4.N2双侧或对侧淋巴结触及5.N2a估计无转移、N2b估计有转移6.N3同侧或双侧,或对侧临床确定淋巴结已转移。M为远处转移1.M0临床未发现远处转移2.M临床已发现远处转移3.*在M后用()注明远处部位TNM之临床分类1.第一期T1N0M0T2N0M02.第二期T1N1M0T2N1M03.第三期除一、二、四期以外组合均属第三期4.第四期T4;N3;M与任何TNM组合恶性肿瘤预后有关因素肿瘤发生早、晚期;肿瘤大小、范围及部位;肿瘤是否转移;肿瘤的生物学特性;病人的体质;肿瘤的治疗方案。口腔颌面部肿瘤的预防消除或减少致癌因素:处理残根残冠、磨平锐利牙尖、除去不良修复体;注意口腔卫生及饮食卫生;加强防护措施。及时处理癌前病变:白斑、红斑、扁平苔藓、上皮过度角化及角化不良等。加强防癌宣传:宣传教育防癌知识。开展防癌普查或易感人群的监测:20岁以上,三年普查1次;40岁一年1次。口腔颌面部囊肿Cystoforalandmaxillofacialregion分类1.软组织囊肿:(cystofthesofetissue)皮脂腺囊肿、皮样或表皮样囊肿、鳃裂囊肿、甲状舌管囊肿2.颌骨囊肿(cystofthejaws)牙源性囊肿、面裂囊肿、血外渗性囊肿皮脂腺囊肿Sebaceouscyst病因: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而形成的潴溜性囊肿。临床表现及治疗临床表现:1.常见于面部,小的如豆,大的如小柑橘样;2.位于皮内,与皮肤粘连,中央有小色素点,囊内为白色凝乳状皮脂腺分泌物;3.生长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4.检查:呈圆形,周界明显,活动、无压痛;继发感染时可有疼痛、化脓;5.囊肿可能发生恶变(皮脂腺癌)。治疗:手术治疗(将囊肿完全摘除)。皮样或表皮样囊肿Dermoidorepiderpoidcyst病因:胚胎发育时期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细胞发展而形成囊肿。损伤、手术使上皮细胞植入而形成囊肿。临床表现:1.多见于儿童及童年,好发于口底及颏部;囊壁较厚,由皮肤及皮肤附件所构成;2.生长缓慢,一般无症状;检查及治疗1.检查:圆形,表面光滑,与周围无粘连;2.触诊:囊肿坚韧而有弹性,似面团样;向口内发展、囊肿体积增大时,使舌抬高,影响语言、吞咽、呼吸功能。3.穿刺:抽出乳白色豆渣样分泌物。4.镜检:脱落上皮细胞、毛囊、皮脂腺结构。5.治疗:手术治疗(完整摘除囊肿)。甲状舌管囊肿Thyroglossaltractcyst病因:胚胎至第6周,甲状舌管不消失,残存上皮分泌物聚积形成甲状舌管囊肿。临床表现1.多见于1-10岁的儿童,亦见于成人;2.囊肿发生于舌骨上下部最为常见;3.生长缓慢,一般无症状;4.并发感染时,局部红肿,疼痛明显;5.检查:呈圆形,胡桃大,质软,周界清楚;囊肿与舌骨粘连,可随吞咽上下移动。检查及治疗穿刺:抽出透明、微混浊黄色稀薄或粘稠性液体。*一些病人表现为甲状舌管瘘。治疗:手术切除囊肿或瘘管。鳃裂囊肿Branchialcleftcyst鳃裂囊肿的来源:1.发生在下颌角以上及腮腺区者常为第一鳃裂来源2.发生在约相当于肩胛舌骨肌水平以上者,多为第二鳃裂来源3.发生于颈根区者多为第三第四鳃裂来源,其中来自第三鳃裂者,也称为胸腺咽管囊肿临床多见的是第二鳃裂来源的鳃裂囊肿。鳃裂囊肿临床表现:1.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常见于20-50岁;2.生长缓慢,病员无自觉症状;3.表面光滑,可呈分叶状,肿块大小不定;发生上感,肿块骤然增大,则感觉不适;4.鳃裂囊肿穿破后,长期不愈,形成鳃裂瘘(branchialcleftsinus)。治疗:手术治疗。颌骨囊肿Cystofthejaws分类1.牙源性囊肿:根端囊肿始基囊肿含牙囊肿角化囊肿2.面裂囊肿:球上颌囊肿鼻腭囊肿鼻唇囊肿3.外渗性囊肿:又称损伤性囊肿、孤立性囊肿根端囊肿亦称根尖周囊肿Radicularorperiapicalcyst发生机理:由于根尖肉芽肿,慢性炎症刺激,牙周膜内上皮残余增生,上皮团中央变性与液化,不断渗出,逐渐形成囊肿。始基囊肿Primordialcyst发生机理:由于成釉器发育的早期阶段,炎症或损伤刺激,成釉器的星形网状层发生变形,液体渗出,形成囊肿。含牙囊肿又称滤泡囊肿Dentigerousorfouicularcyst发生机理:牙冠或牙根形成后,缩余釉上皮与牙冠之间出现液体渗出而形成含牙囊肿。角化囊肿Keratocyst发生机理:系来源于原始的牙胚或牙板残余。临床表现1.牙源性颌骨囊肿生长缓慢,一般无自觉症状;2.继发感染时,局部胀痛、发热、全身不适等;3.逐渐生长,骨质向周围膨胀,引起面部畸形;4.骨质变极薄时,触及乒乓球样感觉或波动感;5.根端囊肿可在口内发现深龋、残根或死髓牙;6.始基、含牙及角化囊肿伴先天缺牙或有多余牙。穿刺:草黄色或草绿色液体,如为角化囊肿则可见拟皮脂样物质。角化囊肿典型病理囊壁上皮及纤维包膜均较薄,囊壁的结缔纤维包膜内含有子囊或称卫星囊腔或称上皮岛。*手术中子囊脱落而残留,形成复发灶。X线检查根端囊肿:清晰圆形或卵圆形透明阴影,边缘整齐,周围呈明显白色骨质反应线。角化囊肿:沿颌骨的长轴骨质破坏阴影,边缘可不整齐。治疗感染者,先用抗生素治疗。外科手术切除囊肿。防止角化囊肿术后复发,切除囊肿后,用石碳酸烧灼或冷冻骨腔。色素痣1.皮内痣intradermalnevus:为大痣细胞分化而来,是更成熟的小痣细胞,并进入真皮及其周围结缔组织中。2.交界痣junctionalnevus:痣细胞在表皮和真皮交接处,上一半在表皮的底层内,下一半在真皮浅层内,痣细胞为大痣细胞,色素较深。3.复合痣compoundnevus:为皮内痣与交界痣混合形式色素痣的临床表现交界痣为淡或深棕色、丘疹或结节,一般较小,表面光滑、无毛,平坦或稍高于皮表。一般无症状。突于皮肤的交界痣受到刺激可能发生恶变。毛痣、雀斑样色素痣均为皮内痣或复合痣,极少恶变,如有恶变则来自交界痣部分。口腔粘膜内的痣少见,而以黑色素斑多见,如发生黑色素痣,则以交界痣及复合痣多见。色素痣的恶变局部微痒、灼热或疼痛;痣的体积增大、色加深;表面感染、溃破、出血,或痣周围皮肤出现卫星小点、放射状黑线、黑色素环及区域淋巴结肿大。治疗手术治疗1.面部较大的痣无恶变者,可考虑分期部分切除。2.恶性或有恶变倾向面部较大的痣,应全部切除,皮瓣整复。3.较小的痣,可采取一次手术切除。牙龈瘤Epulis病因:来源于牙周膜及牙槽突的结缔组织。由机械刺激及慢性炎症刺激形成的反应性增生物,非肿瘤。病理类型:病理结构不同,分为肉牙肿型、纤维型及血管型。临床表现1.女性多,以青、中年常见。2.发病部位常见前磨牙区的唇、颊侧。3.肿块局限,呈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呈分叶状,大小不一;有的有蒂如息肉状、有的无蒂而基底宽广。一般生长慢、无症状,咬伤可发生溃烂、伴发感染。4.X线牙片可见牙槽骨吸收、牙周膜增宽的阴影。治疗手术切除;为预防复发,应将病变区的牙同时拔除。第三节良性肿瘤造釉细胞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神经纤维瘤骨化纤维瘤等血管瘤病因:血管瘤可以是先天性良性肿瘤,也可以是血管畸形。目前病因尚未很清楚,胚胎时期发展失常,其胚胎成血管细胞残余,不受约束地生长,而发展成血管瘤。毛细血管瘤Capillaryhemangioma多发于颜面部皮肤,口腔粘膜较少。呈鲜红或紫红色,与皮肤表面平,周界清楚;外形不规则,大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