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沉没成本、技术与中国制药业市场结构姓名:宋彩英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产业经济学指导教师:胡汉辉20030301沉没成本、技术与中国制药业市场结构作者:宋彩英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赵国杰美国钢铁业技术落后及沉没成本效应化解的经济分析-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剖析了美国钢铁业技术一度落后的原因并介绍一种合理解释--沉没成本效应之后,利用经济学原理提出借助机会成本和经济流量,建构买卖双方均衡分析模型,从而化解沉没成本效应,以期有助于拥有成熟技术的企业合理地加速技术更新,获取竞争优势.2.学位论文钱琳沉没成本效应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研究2007在新古典经济学中,沉没成本是与决策不相关的。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沉没成本的发生有其不可避免性,大多数企业将其视为投资的一部分。数额庞大的沉没成本会导致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发生严重偏差。本文首先阐述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等。其次,对沉没成本、沉没成本产生的原因、沉没成本谬误、沉没成本效应、沉没成本逆效应、动态沉没成本模型、技术进步等理论及模型进行详尽的阐述。再次,论述了沉没成本效应对于企业进入市场的影响。通过理论证明和数值计算验证了沉没成本是阻碍企业市场进入的因素之一。并提出了预防沉没成本效应影响企业市场进入的方法。接着,论述了沉没成本效应对企业改扩建项目的影响。通过分析影响决策的因素以及设备更新的案例,证明了沉没成本效应对企业改扩建项目具有消极的影响。并提出了降低沉没成本对企业投资决策影响的方法。最后,通过分析沉没成本效应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得出结论:由于沉没成本的存在,无论企业放弃良好的投资机会还是市场进入失败,都将会放慢企业技术进步的脚步,并对经济增长起到消极的作用。3.会议论文章征宝.徐得潜.祝健关于设备大修理中沉没成本的商榷2005辨析了设备大修理中沉没成本的概念,对文献[1]和文献[4]中的分析与结论提出了不同见解;并给出了自己的解法。4.学位论文李涛广东烟草改扩建项目沉没成本对整体效益的影响分析2007广东烟草在“十一.五”计划中提出的改扩建项目,主要是对广州生产基地进行易地改造。本文以广东烟草改扩建项目为分析对象,研究项目的沉没成本与整体效益的相关问题。企业必须不断地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或改进原有工艺以推出改进型产品,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改扩建,改装尚可利用的工艺装置,增加新的生产线或者甚至推倒重来,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对沉没成本的处理和把握。本文通过对广东烟草改扩建项目沉没成本进行经济评价,着重分析沉没成本对项目整体效益的影响,为整个改扩建项目的投资决策和效益评价提供参考资料,建立起沉没成本与项目整体效益关系的数量模型,对其他改扩建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性作用。本文研究沉没成本对改扩建项目效益影响,主要讨论沉没成本对总量投资和增量投资的影响,探讨总量投资和增量投资对广东烟草改扩建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从而得出相应的经济关系和模型。从本项目的研究发现,改扩建项目对沉没成本的分析和利用是不可忽略的。在采用“有无对比法”和“增量分析法”对广东烟草改扩建项目整体效益的财务分析过程中,强调沉没成本在整个项目的经济效益分析中的重要意义,是完全必要的。通过对沉没成本影响下的广东烟草改扩建项目整体效益经济变量分析,以项目的沉没成本、相关的财务指标为主要变量,通过模型,明确项目沉没成本对整体效益的影响关系,为分析改扩建项目的沉没成本对项目效益的影响提供了数量化的参考平台。5.期刊论文巩前文分裂性技术:带来利润增长的新利器-科技管理研究2004,24(6)本文从分裂性技术的来源出发,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重点诠释了分裂性技术推动利润增长的内在动力,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了分裂性技术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前景.6.期刊论文赵雪锋.王金殿.刘伊生物流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管理动态规划模型研究-物流技术2010,29(6)首先在分析现有研究文献基础上指出物流建设项目全寿命管理的动态性,并满足最优化原理与无后效性原则.其次,建立了物流建设项目全寿命期管理的动态规划模型,并进行案例分析.最后,分析了现有的管理模式对模型的阻碍以及解决的办法.7.期刊论文时敬梁决策与沉没成本-中国科技财富2009,(10)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决策失误会形成沉没成本.本文首先介绍了沉没成本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而后,对沉没成本做了技术分析,最后,阐明了对待沉没成本应采取的态度.8.学位论文曹虹剑论经济全球化时代跨国公司垄断结构2005本文提出了“新的可竞争市场理论”:新的技术与经济条件已使得市场壁垒降低,沉没成本不仅可以减少还可以转移,所以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可竞争性大大增强,跨国公司的垄断结构并不会妨碍竞争,损害社会福利。这可以从四点来说明:(1)柔性生产、敏捷制造与虚拟组织减少了沉没成本;(2)竞争的地理景框扩大可减少沉没成本与退出障碍;(3)模仿降低了市场进入壁垒,转移了沉没成本;(4)产品差异化战略可以减少沉没成本。我国在制定反垄断与产业规制政策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重国家的整体竞争力,把跨国公司的效率放到全球背景下来考察;(2)注重垄断结构的效率,不盲目地反垄断,提倡竞争,反的主要是有损效率的垄断行为;(3)政府在制定反垄断政策时应重点考虑怎样减少潜在进入者的沉没成本;(4)原来被认为是自然垄断行业,应由国有资本控制的领域,其实是可以竞争的。9.期刊论文王新颖.WANGXin-ying流媒体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及沉没成本分析-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26(5)结合流媒体格式及应用中所存在的服务质量问题,探讨了流媒体技术在远程教育应用中的沉没成本.10.学位论文袁云峰基于生产前沿面模型的中国银行业效率研究2006根据我国签订的入世相关协议,外资银行进入国内金融市场已成现实。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里,我国银行业能否发挥“鲶鱼效应”,在激烈的竞争中寻求生存与发展,仅仅依赖于政府的一系列输血行为已不切实际。一方面,在加入WTO以后外资银行将享受与国内银行同等的国民待遇,另一方面,政府利用手中的财政资源长期为国有银行不断累积的巨额不良贷款买单的做法也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在完全脱离政府的“父爱主义”关怀,进入一个新的竞争环境的情况下,中国银行业唯一的出路只能是通过不断完善内部治理机制来培育自身的造血功能,全面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效率水平。因此,近几年来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引起了我国金融理论与实务界的普遍关注。但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我国现有的研究在理论的系统性、方法的完善性以及研究视角的新颖性等方面存在较大距离。为此,本文试图在改进现有的效率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新的评估体系,同时有别于现有的研究思维,运用博弈论与委托代理理论等研究工具构建模型来剖析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以及产权结构与银行效率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证实相关银行改革路径的可行性。本文的研究对于我国银行效率研究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监管当局的政策制定、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以及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文章各章节的主要内容与主要观点如下:第一章论述了银行效率研究的经济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了国外银行效率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理清了全文的研究脉络和基本框架。第二章重点研究了银行效率的概念以及国外现有的效率计量方法。考虑到中西方国家在金融发展历史、金融市场的完善性、会计制度的规范性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我们认为在生产前沿面模型的系列方法中,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envelopmentanalysis,DEA)和随机边界分析方法(stochasticfrontieranalysis,SFA)相对比较适合我国目前的银行效率研究。第三章研究了我国银行业的静态效率结构。首先利用传统的DEA模型和截面资料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进行效率评价,接着利用DEA模型的投入产出松弛量(slackvariable)检验了银行业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的问题,讨论了不同银行的效率改进策略。针对现有研究的局限性,本文提出并构建了多阶段超效率DEA(multi—stepsuper-efficiencyDEA)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尽管国有银行综合效率不如股份制商业银行,但是服务效率却难分伯仲,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综合效率的差异主要在于盈利能力和盈利效率的差异。第四章研究了中国银行效率的动态衍变特征。我们将Battese和Coelli(1992)模型引入中国银行业的效率研究,同时分别选择贷款总额和税前利润作为产出指标依次构建贷款效率模型和利润效率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国有银行的贷款效率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而利润效率的表现恰恰相反。因此,从银行效率的视角证明了国有银行存在强烈的不良资产扩张冲动。接着,文章从所有权结构、经营规模、员工素质和风险偏好等九个方面构建相应的指标检验了与银行效率之间存在的动态关系。第五章在对现有的绩效评价方法进行分类和评价的基础上,利用BSC理论(balancedscorecard,BSC)和服务利润链思想(service—profitchain)建立了基于DEA模型的商业银行综合效率评价体系,使银行效率评价思路和方法在理论上趋于完美。第六章研究了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银行效率之间的关系。立足于我国法制不健全、金融市场不完善的大前提,我们建立了反映银行集中、寻租、不良贷款形成与银行效率之间的关系模型。模型表明,在当前的制度背景下,银行业过度集中造成的信贷配给和金融寻租导致职业经理偏离正常放贷准则,因而不良贷款的形成和银行盈利效率的下降将不可避免。而市场垄断格局的打破,贷款市场实现由当前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一方面可以从根本上遏制金融寻租产生的土壤,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提高银行之间的竞争来提升银行的危机意识,杜绝银行职业经理在进行贷款决策时偏离正常的放贷准则。这两个方面都有助于遏制不良贷款的生成渠道,提高银行业整体的贷款质量,最终促进我国银行业整体盈利效率的改善。同时,本章也从市场角度说明了由几家国有银行垄断存贷款市场的格局为国有银行职业经理人实现私利和不良资产扩张冲动提供了外部条件。第七章从银行职业经理人激励和不良贷款形成两个角度出发研究了中国银行业产权结构与银行效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职业经理人激励模型发现,在一个国有股份较大或者纯粹国有的银行中,由于政府存在对国有企业的“父爱主义”关怀,因而这类银行具有跟私人银行不同的目标函数;为了能够保持与私人银行职业经理同样的激励水平和努力程度,这些银行将不得不以牺牲银行利润为条件来提高职业经理对银行利润的提成比例。因此,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国有或国有股份较高的银行比私有或国有股份较低的银行具有更高的代理成本和较低的治理效率。另外,通过对Dewatripont和Maskin模型(1995)的改进建立了产权结构、沉没成本累积机制与银行效率的关系模型。对模型的求解发现,在一个国有企业占主体的市场中,由于存在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父爱主义”关怀和预算软约束,随着银行股权结构中国有股份的增加,银行职业经理愿意为所有国有企业项目提供再融资服务的可接受的坏项目最低比例可以进一步下降。这样,至少会带来两方面的效应:一是国有股比例的增加将会提高银行因给更多坏项目提供贷款而不断出现沉没成本和坏帐的可能,同时也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银行对企业实施软预算的支持力度;二是作为博弈的另一方,企业在得知银行愿意为它提供再融资服务之后反而倾向于选择低努力,因此必然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水平,从而反过来加大银行产生不良资产的压力,最终导致银行整体效率的降低。上述两个研究结论均支持银行产权结构中国有股份的比例不应过高,进而认为对我国银行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可以提高银行业整体效率。此外,产权结构、沉没成本累积机制与银行效率关系模型的研究结论也意味着银行国有比重过高必将推动银行不计贷款质量和自身盈利的不良贷款扩张冲动,进一步解释了国有银行存在不良资产扩张冲动的内在机理。第八章为本文的研究结论、研究不足及未来的研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