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做》教学实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说和做》教学实录课堂开始前播放《七子之歌》。师:同学们,你们对闻一多先生了解多少呢?生:原名闻家骅,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爱国民主战士。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十二日生于湖北浠水县巴河镇闻家铺的一个书香家庭。师:谁还有补充?生:他是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有《红烛》、《死水》。师:那么课前老师梳理了你们的自主学习卡,发现有些同学对这几个问题特别地感兴趣:闻一多是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他的人生经历是怎样的?我们通过一段资料来进行了解。(齐读PPT材料)那是一个外敌入侵、社会极其动荡的时代。1925年开始诗歌创作,作品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1932年开始对先秦两汉诗歌的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决心抗战到底。1943年后,面对国民党的恐怖统治,投入到爱国民主斗争工作。1946年7月15日发表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师:那么关于生字词啊,同学们在自主学习卡上认为呢这一些比较重要。指生读(PPT展示)仰之弥高锲而不舍警报迭起群蚁排衙气冲斗牛校补师:这里的“锲”去掉偏旁,大家知道怎么读吗?(生一同回答qì)另外,“气冲斗牛”为什么读“dǒu”同学们都在翻书,很会学习啊。你来说。生:这里的“斗”借指天空的意思。师:你从哪里学到的?生:课本下面的注释。师:非常的棒。这里“斗”是指一个星宿,也就是指北斗七星。那为什么又读“校jiào补”,是什么意思呢?生:文章中指的是闻一多先生的《楚辞校补》,这里我认为应该是校正的意思。师:你的自学能力非常的强。在生字词里面还有一对“双胞胎”(屏幕上出现炯炯目光和迥乎不同),同学们来看,你们的自主学习卡老师给呈现在屏幕上了。这里有好多同学将这个字的右侧给写错了,但不要紧,更多的同学写对了。谁写对了举手,我来问问你怎么写对的?生:从书上找的。师:读书读得专注。谁还有更好的方法?生:多写几遍。师:希望写错的同学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同学们,拿出你的笔一起写一写。好,刚才老师说她们长得像双胞胎,那咱们如何把它们给区分出来?生:按照部首来进行区分。“炯炯目光”是指眼睛里面泛出目光,就有神。“迥乎不同”是指差别。师:请同学们看,“炯炯目光”的“炯”是火字旁的,有火自然就明亮。而“迥乎不同”的“迥”与行走相关,意为远也。(屏幕展示二字的甲骨文及《说文》的注解。)让我们通过读再来巩固一下这些生字词。生齐读字词。师:1930年的时候,臧克家报考青岛大学,因三句诗受到闻一多先生的赏识,从此二人结下了一生的情谊。先生牺牲后,臧克家提笔写了一篇文章,表达自己深切的哀悼之情。1980年,臧克家再次提笔写下了本文,下面让我们用回忆的口吻来颂赞的情感来朗读这篇课文。请看朗读分工。(指四个学生个别读)其他同学思考为什么文章题目为《说和做》,为什么还有副标题?请同学们端起课本。1-2段:齐读;3段个别读;4-6段:个别读;7-9段:齐读;10-12段:个别读;13-15段:个别读;16-18段:老师;19-20段:齐读师:感谢你们,你们用声音感动了老师,四位同学读得声情并茂,请坐。下面来思考之前提出的问题:为什么文章题目为《说和做》,为什么还有副标题?生:这篇课文讲述的是闻一多先生的事迹,他的说还有他的做。师:接着想想文章围绕哪两个方面写了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呢?生:做为学者和做为革命烈士的两个方面。师:说得真好,那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考虑考虑做为学者和做为革命家的闻一多的说和做分别有什么特点呢?抓住关键语句来回答。生:在做为学者的一方面中,他是做了再说,做了不说。在革命烈士一方面中,闻一多是说了真的去做。师:革命烈士是在闻一多先生牺牲之后称呼他的,但在他没有牺牲之前,应该称呼他为革命家。那我们再来考虑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还要有副标题?生1:是臧克家为了纪念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生2:我们可以看见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师:让我们再次浏览课文,围绕学者和革命家两个方面写了哪些言行片段呢?首先来概括学者方面的。生:闻一多先生做为学者的方面,有两个言行片段。“人家说了再做,我却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师:这里的言行片段指他做了什么事或者是说了什么事。其他学生再想想。生1:闻一多先生写作《唐诗杂论》。生2:闻一多先生写作《楚辞校补》。生3:闻一多写作《古典新义》。师:慢慢地我们就理清了。那么做为革命家的闻先生又写了哪几件事呢?生1: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生2:闻一多大骂特务。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生1:在14段,他起稿政治传单。生2: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师:闻一多先生参加了游行示威。咱们来看大屏幕,一起来概括一下。闻一多先生的事迹有很多,但文章一共选取了六件事,所以体现了本文在写法上的特点——选材典型(板书)。同学们,再来想想,文章从两个方面来写先生,那这两部分也不能孤立啊,那么文章是哪两个自然段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的?生:7-9自然段。学生齐读7-9自然段。师:这三个自然段分别承担了什么样的作用?生:承上启下。第7段承上,第8、9段启下。师:回答地真棒。这也体现了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结构严谨。(板书)接下来我们再来看,这样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在战火翻飞的年代,为什么闻一多先生注重研究古代典籍,而不研究国情呢?那同学们走进学者的闻一多先生去看看。生1:因为古代典籍有对国情研究有意义的东西。生2: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学生齐读。师:研究古代典籍的目的是为了我们的衰微的民族。那请同学们走进3-6自然段细细去品读,闻先生到底是怎样做的呢?拿起笔做出你的批注。接下来请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交流讨论。生:第三自然段,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他为了在文化上救国,废寝忘食。师:说得多好。废寝忘食啊,完全不顾个人的安危。那大家看,这句话中有个“伴侣”,你们知道“伴侣”是什么意思吗?你又体会到什么?生:伴侣就是朋友那样的陪伴者。这里的伴侣是深宵的灯火。我体会到了闻先生研究古典文学很有志趣。师:恩,他把研究当做了一种志趣,一种快乐。那你能带着这样的理解将这个句子读一下吗?(生读)生: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这个句子写出了闻一多先生对文学的坚持不懈。师:说得有道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看看你从“仰、攀、钻”上有没有看出什么。“仰之弥高”起。生:想要钻破古典文学的决心。生:“仰之弥高”和“钻之弥坚”都出自《论语》,我读出了臧克家对闻先生的敬佩。师:这位同学的读书方法多好,结合课下注释解决问题。你们看“仰之弥高”,你从“仰”上体味出了什么?“之”代指的是古代典籍,闻先生对古代典籍的态度是仰望。生:闻先生对古代典籍很崇敬,很乐意去读它们。师:“钻”呢,是不是一股坚持不懈的劲儿?来,同学们,我们来看看大屏幕,老师把它们变了模样,变成了一首小诗。从这我们发现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来赞美自己的老师。起崇敬之情,起赞美之意,是多么充沛啊。让我们一起来诵读这首小诗。(师生齐读)做为诗人的闻一多先生他有过这样一段话:“是人的主要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当国家形势发生改变,国民党统治日益严重的时候,闻先生做出重大的转变。那么他到底有没有关注国情呢?生:从14段: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师:请同学们走进革命家的闻先生,选择一两处最能表现闻先生爱国救国的句子或者片段,有感情的把它大声读出来。生: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师:声音很小,但是我也听出了力量。那我们一起来看个视频,回到那时,那地,那人,那情,那景,去感受先生的慷慨淋漓!同学们,李公朴被枪杀的时候,闻一多先生要出席他的追悼会,很多亲朋好友都劝他,因为特务要暗杀的第二个目标就是闻一多先生,他明知危险重重,但他依然参加了追悼大会。这种精神就像朱自清所赞颂的那样,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闻一多先生说得慷慨淋漓,做得义无反顾,我们怎能不用自己的声音去赞颂他。女生倒数第二段,男生倒数第一段。师:这样的闻一多先生,他的学生是如何评价他的?生: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师:我看到了你面部表情下的激动。好,关于“巨人”和“高标”好多学生都有疑问,那谁来说说他的理解?生:“巨人”指闻先生为民主革命做了许多,是伟大的。“高标”做出了超出一般人的成就,指闻先生是所有人的榜样。生:在群众大会上指出了国民党的错误,为我们新中国反对独裁奠定了基础。师:此时此刻我相信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已经在我们心中变得更加高大,让我们再次用我们的声音去诵读。……我相信这声音永远凝聚在你们的心中,我也想信闻先生在大家心中植了根。毛泽东说:“我们应该写闻一多颂”同学们提起手中的笔,可以用文中的语句,来表达你对先生的敬仰之情,几句话即可。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反对独裁,争取民主,闻一多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家。师:老师要为你的文采点赞。臧克家有首诗《有的人》,其中有一句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闻一多先生那份炽热的爱国之情永远流淌在我们心中。感谢同学们,下课!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