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庭蜗神经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宝泉岭中心医院高世伟前庭蜗神经:又称蜗神经,是特殊躯体感觉性神经,由蜗神经和前庭神经组成。(一)蜗神经起自内耳螺旋神经节(蜗神经节)的双极神经元(1级神经元),其周围突感受内耳螺旋器毛细胞的冲动,中枢突进入内听道组成蜗神经,终止于脑桥尾端的蜗神经前后核,(2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一部分经斜方体至对侧,一部分在同侧上行,形成外侧丘系,终止于四叠体的下丘(听反射中枢)及内侧膝状体(3级神经元),内侧膝状体发出的纤维经内囊后肢形成听辐射,终止于颞横回皮质听觉中枢,蜗神经主要传导听觉。(二)前庭神经双极细胞(1级神经元),其周围突分布于三个半规管的椭圆囊、球囊、壶腹,感受身体及头部的空间移动,中枢突组成前庭神经,和蜗神经一起经内耳孔入颅,终止于脑桥和延髓神经核群,(二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一小部分经过小脑下脚止于小脑的绒球小结叶,由前庭神经外侧核发出的纤维构成前庭脊髓束,止于同侧前角细胞,调节身体平衡,其他纤维加入内侧纵束,与眼球运动神经核和上颈髓联系,调节眼球颈肌反射性活动,前庭神经的功能位反射性调节身体平衡,调节机体对各种加速度的反应。听觉障碍由听觉传导通路受损引起表现为耳聋、耳鸣、听觉过敏。1.传导性耳聋:由外耳中耳内耳传导声波的系统病变引起的听力下降,临床特点:低音调的听力明显减低或丧失,而高音调的听力正常或轻微减低,骨导大于气导,无前庭功能障碍,多见于中耳炎,鼓膜穿孔,外耳道耵聍堵塞,2.感音性耳聋由于耳蜗神经和听觉通路病理改变所致,特点为:高音调的听力明显减低或丧失,低音调听力正常或轻微减低,气导大于骨导,可伴有前庭功能障碍,多见于迷路炎和听神经瘤,双侧蜗神经核及核上听觉中枢径路损害可导致中枢性耳聋,如松果体瘤累及中脑下丘时可出现中枢性听力下降,一般程度较轻,(二)耳鸣是指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患者听到的一种嗡响感,可呈发作性,也可呈持续性,听觉传导路,上任何部位刺激性病变都可以引起耳鸣,耳鸣分主观性和客观性耳鸣,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耳鸣多表现为高调音,(如听神经损伤后、脑桥小脑角处听神经瘤或颅底蛛网膜炎,)外耳和中耳病变多为低调音。(三)听觉过敏患者对于正常声音感觉要比实际声源的强度大,中耳炎早期三叉神经鼓膜张肌肌支刺激性病变,导致鼓膜张肌肌张力增高,而使鼓膜过度紧张时,可有听觉过敏,另外面神经麻痹时,引起镫骨肌瘫痪,使镫骨紧压在前庭窗上,小的震动即可引起内淋巴强烈震动,产生听觉过敏。前庭蜗神经损害表现:1.眩晕2.眼球震颤3.平衡障碍眩晕是一种位置性或运动型错觉,造成人与环境空间关系在大脑皮质中反应失真,产生眩晕倾倒、起伏的感觉,眩晕与头昏不同,后者表现头重脚轻,行走不稳等,临床上按性质可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真性眩晕存在自身或对外界环境空间位置的错觉。假性眩晕仅有一般的晕动感,并无对自身或外界环境空间位置错觉。按病变解剖部位分为:1.系统性眩晕(前庭神经系统病变)2.非系统性眩晕(前庭系统以外的病变)(一)系统性眩晕按照病变部位和临床表现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周围性眩晕:前庭感受器及前庭神经颅外段病变引起的眩晕,眩晕感严重,持续时间短,常见梅尼埃病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迷路卒中等病,(一)系统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前庭神经颅内段、前庭神经核、核上纤维、内侧纵束、小脑和大脑皮质的病变引起的眩晕,眩晕感较轻,但持续时间长,常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干或小脑梗死或出血,等病。非系统性眩晕临床表现为:头晕、眼花、站立不稳,通常无外界环境或自身旋转感或摇摆感,很少伴有恶心、呕吐,为假性眩晕,常有眼部疾病(眼外肌麻痹、屈光不正、先天性视力障碍)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低血压、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内分泌代谢疾病(低血糖、糖尿病、尿毒症)中毒感染、贫血等疾病。眼球震颤是指眼球注视某一点时发生的不自主的节律性往复运动,简称眼震。可分为:水平眼震、垂直眼震、旋转眼震,按节律分为钟摆性眼震,跳动性眼震。(一)眼源性眼震是指视觉系统疾病或眼外肌麻痹引起的。表现为水平摆动性眼震,幅度细小,持续时间长,可为永久性。(二)前庭性眼震是指前庭终末器前庭神经或脑干前庭神经核及其传导通路、小脑的功能障碍导致的眼震,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眼震。1.前庭周围性眼震包括半规管、前庭神经节、前庭神经内听道部分,这部分病变可引起前庭周围性眼震,表现为水平性或水平旋转型眼震。一般无垂直性眼震,持续时间较短,多成发作性,一般不超过3周。幅度较中枢性眼震细小,可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前庭功能障碍,可有听力异常,常见于梅尼埃病,中耳炎、迷路卒中、迷路炎、颞骨岩部外伤、链霉素等药物中毒。2.前庭中枢性眼震包括前庭神经颅内部分和前庭神经核这部分病变可引起中枢性眼震,脑干小脑与前庭神经核有密切联系,眼震方向多样性,持续时间长,幅度大,倾倒方向无规律,与头位无一定关系,注视一点时不能抑制眼震,常见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病,多发性硬化,蛛网膜炎,桥小脑角肿瘤,梅毒。(1)脑干病变的眼震1.延髓病变:多呈旋转型自发性眼震。2.脑桥病变:多呈水平性,少数可为水平旋转性眼震,为内侧纵束损伤。3.中脑病变:多为垂直性眼震,常在后仰时明显,向下比向上多见,见于松果体肿瘤,脑炎,外伤,(2)小脑病变的眼震特点:一、眼震与头位明显相关,即当头处于某个位置时出现眼震二、眼震方向不确定,多变,如由水平变成旋转等。小脑性眼震向病灶侧侧视时眼震明显速度更慢,振幅更大。小脑损伤可表现上跳性眼震,绒球病变出现水平眼震,小结病变时出现快相下跳性眼震,常见于Wernicke病,延髓空洞症等。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