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大学第十九期员工培训信息宣教办2016.12.14一、血液一般检查及其意义迈瑞BC-26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仪器主要部件:主机试剂硬件是:主机和试剂主机和试剂的稳定性决定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软件是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也起到相辅相成作用。二、BC-2600血球分析仪属三分类机型概述本分析仪釆用阻抗法原理检测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及体积分布。釆用比色法测量血红蛋白浓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仪计算出其余参数的结果。三、检测方法及操作模式手工法:取样稀释计数计算仪器法:阻抗分析或激光分析•两种操作模式1:全血模式取毛细血管血或静脉血13微升的全血样本。2:预稀释模式20微升血液和稀释液1.6ml。四、测量原理•本分析仪利用抗阻法原理对白细胞进行计数,当吸取的定量样本被定量的导电溶液所稀释之后,就被送到分析仪的检测单元,检测单元有一个小的开口。当细胞连续地通过小孔,就在电极两端产生一连串的电脉冲。脉冲的个数与通过小孔的细胞数相同,脉冲的幅度与细胞的体积成正比。由此,所采集到的电脉冲根据不同的通道电压范围进行了分类,落在各细胞通道内的电脉冲个数就是各细胞的个数。依据脉冲电压范围划分的每一个通道的细胞个数决定了细胞的体积分布。五、红细胞检查1、红细胞的定义•红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测定(RBCHGB):•定义:RBC指单位体积(每升)血液内的红细胞数量。Hb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血红蛋白的量。•红细胞体积很小,直径只有7~8μm,形如圆盘,中间下凹,边缘较厚,它具有弹性和可塑性。在经过瑞氏染色后呈粉红色,略扁圆形血球。2、红细胞的检测意义及参考值红细胞是血液中数量最多的有形成分,几乎占血容量的一半。正常情况下,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在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下保持着动态平衡。正常参考值:RBCHb成年男性(4.0-5.5)×1012/L(120-160)g/L成年女性(3.5-5.0)×1012/L(110-150)g/L初生儿(6.0-7.0)×1012/L(170-200)g/L3、红细胞的临床意义•1.影响因素:○全身血液容量○全身血浆容量2.生理变化:○年龄及性别○精神因素•○剧烈体力劳动或运动○生理性贫血•新生儿:红细胞明显增高、两周后下降,6-7岁最低•男性:25岁-35岁达高峰•女性:13岁-15岁达高值,21岁-35岁低水平,•以后渐渐增高4、病理变化:(1)RBC增多:RBC>6.0×1012/LHb>170g/LRBC>5.5×1012/LHb>160g/L○相对增多(脱水血液浓缩)○绝对增多(polycythemia)继发性(血中红细胞生成素增多)原发性(polycythemiavera)(骨髓增生性疾病)•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生理性:新生儿高原居民•病理性:严重慢性心、肺疾患;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某些肿瘤或肾脏疾患(2)RBC减少:•○贫血•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全身血循环中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减少,低于该地区、该年龄及性别组的参考范围低限时称贫血。•<110g/L<90g/L<60g/L<30g/L•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5、贫血分类(病因和发病机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不足(1)造血物质缺乏:如缺铁性贫血(铁缺乏)、巨幼细胞贫血(维生素B12、叶酸缺乏)、维生素B6缺乏性贫血、铜缺乏、维生素C缺乏、蛋白质缺乏等。(2)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3)其他:感染性及炎症性贫血,慢性肾病所致贫血,铅中毒,癌症性贫血等。6、溶血性贫血•1.红细胞内在异常:①红细胞膜结构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棘状红细胞增多、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②红细胞酶缺乏:丙酮酸激酶(PK)缺乏症等;③血红蛋白合成或结构异常:如地中海贫血、血红蛋白病等。2.红细胞外在因素:①免疫因素:体内存在破坏红细胞的抗体,如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所致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②非免疫因素:如感染、物理化学因素、毒素、脾功能亢进、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2、红细胞丢失(失血)•包括急性失血和慢性失血引起的贫血。7、红细胞比积(PCV):定义: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占的体积比例(L/L)。方法:手工法(微量高速离心法)仪器法(阻抗法)参考值:微量法男性0.42~0.52女性0.37~0.48仪器法男性0.40~0.52女性0.37~0.48临床意义:常用来诊断贫血并判断其严重程度,结合有关指数变化可推断贫血病因,并对贫血进行分类。增高绝对增加相对增加降低贫血8、红细胞平均指数(MCV、MCH、MCHC):(1)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定义:平均每个红细胞的体积,以飞升(fl)为单位。参考值:手工法80~92fl仪器法80~100fl(2)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定义:平均每个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量,以皮克(pg)为单位。参考值:手工法27~31pg仪器法27~34pg(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定义:单位容积红细胞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参考值:320-360g/L临床意义:MCV、MCH、MCHC可从不同侧面反映红细胞的病理变化。有利于分析病人红细胞形态特征,进行贫血分类、诊断和鉴别诊断。9、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病因•正常细胞性大细胞性•小细胞低色素性•小细胞正色素性•再障、急性失血、•骨髓病性贫血等•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等•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10、贫血类型与常见疾病•贫血类型常见疾病•大细胞均一性部分再障•大细胞不均一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正细胞均一性急性失血•正细胞不均一性再障、部分溶贫•小细胞均一性地中海贫血•小细胞不均一性缺铁性贫血六、白细胞检查1、白细胞计数(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DC)•定义:WBC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DC测定各类白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的比例。白细胞无色呈球形,有细胞核,体积比红细胞大,直径在7~20μm之间。血涂片中白细胞,经复合染料染色后,可根据其形态差异和细胞质内有无特有的颗粒可分为两大类五种细胞。2、白细胞的检测意义及参考值检测意义:白细胞是无色有核细胞,正常外周血中常见的白细胞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种,各种白细胞的功能不同,主要通过吞噬和免疫功能防御感染。本项检测,主要用于感染性疾病、血液病等诊断和治疗。参考值范围:WBC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6个月~2岁(11.0~12.0)×109/LDCpercent(%)Absolutevalue(×109/L)3、白细胞的临床意义白细胞数量的变化:(1)生理变化:年龄、时间、环境、身体状况等(2)病理变化:主要受中性粒细胞等各类细胞数量的影响4、WBC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N):反应性:急性感染或炎症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坏死急性溶血、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恶性肿瘤异常增生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WBC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N):感染血液系统疾病理化损伤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5、嗜酸性粒细胞(E)•增多: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及某些恶性肿瘤•减少:寒冷刺激及烧伤后反应等6、嗜碱性粒细胞(B)•增多:血液病及某些恶性肿瘤、过敏性疾病7、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淋巴细胞(L)1)增多:感染性疾病、淋巴细胞性恶性疾病其他:免疫性疾病、急性传染病恢复期相对增多2)减少:相对减少绝对减少(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某些药物、免疫缺陷性疾病等)单核细胞(M)增多(monocytosis)某些感染某些血液病8、外周血常见的白细胞形态异常核象变化:核左移,杆状核粒细胞>0.06,称轻度左移(病原体感染、机体反应性低下、血液病)。核右移,若5叶者超过0.05时,(骨髓造血异常、应用抗代谢药物、炎症恢复期)9、白细胞变化与疾病的关系疾病的诊断疾病治疗的监测疾病的预后•WBCNEL核象•预后较好↑↑+/轻度左移•病情较重↑↑-↓中度左移•病情危重↑/↓↑-↓重度左移•恢复期NN+↑恢复正常七、血小板检查1、血小板计数(PLT/BPC)及相关指标:定义:单位体积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正常参考值范围:(100.0-300.0)×109/L2、血小板体积与形态变化(1)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PlateletVolume,MPV):平均单个血小板的体积•参考值:7fl-11fl(2)血小板形态的变化:•如巨大血小板的出现,分布异常等3、血小板检测的临床意义•血小板由成熟巨核细胞的胞浆脱落而来,其寿命为7-14d。血小板的寿命受血小板生成素控制。通常情况下,脾池与循环池的血小板自由交换。衰老的血小板在脾、肝脏等处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后消失。本项检测,主要用于机体出、凝血性疾病的诊断。•血小板增多:骨髓增生性疾病。妊娠中晚期检测、高原居民检测、剧烈运动及饱餐后检测。•血小板减少:见于多种血液性疾病、风湿免疫病、放化疗损伤及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根据血小板减少程度可出现不同临床表现:轻者可有皮肤出血点、淤斑,牙龈渗血、鼻衄,重者可表现为脏器出血:如呕血、黑便、血尿及脑出血等。4、PLT结合分析鉴别血小板数量异常的原因•PLT↓MPV↑表示血小板减少是周围血的原因•PLT↓MPV↓表示骨髓增生障碍•PLT↓MPVN表示血小板分布异常•PLT↑MPV↑表示反应性血小板增加•PLT↑MPV↓表示病变来至于骨髓•病情判断:•(1)动态观察:MPV增加,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开始恢复;MPV持续下降,表示造血功能抑制更严重。•(2)比较观察:MPV越低,越不易止血,越易出血。•(3)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时MPV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