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游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游戏知识目标理解角色游戏的概念、特点、结构;掌握角色游戏环境创设、组织与指导的要点;能根据幼儿园实际教育情况,创设角色游戏环境、组织与指导儿童的角色游戏。第3单元角色游戏“早餐店”变成了“冰激凌店”在角色游戏区域角里,周昊正独自忙着准备,不一会儿,桌上摆满了塑料筐、碟、盘等用具,容器里有鸡蛋、面包、果冻、饮料等。李老师看见以后就对他说:“周昊,不要忘记你今天是开早餐店,你的任务是做好早餐,然后卖给顾客,等会儿老师再来看你。”第3单元角色游戏周昊愣了一下,接着又忙着张罗起来。不一会儿,周昊忙完了手头上的工作,只见他手拿一只塑料瓶子,爬上了原来放塑料筐的空架子,大声吆喝:“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好吃的冰激凌!”“快来吃,快来买,巧克力冰激凌啊!”李老师见状觉得奇怪,问:“你在做什么?”他回答:“我在开巧克力冰激凌店。”“什么?”李老师刚想责怪他为什么不按老师的要求做,转而一想等等再说。第3单元角色游戏“有什么好吃的冰激凌要这样招揽顾客?”看他坐在高高的架子上,李老师就一边和他说着话,一边示意他下来。但是他没有听从李老师的劝告,仍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游戏中,过了一会儿,只见他笑着对李老师说:“老师,我是在学昨天看到的故事里小狐狸卖东西的样子,你要冰激凌吗?”李老师听了他的话,略作停顿后说:“那好,我就来做你的第一个顾客,今天有什么好吃的冰激凌可以让我买来尝尝的?”第3单元角色游戏周昊连忙跳下,热情地替李老师拿巧克力冰激凌。其他小朋友看到老师在买他的冰激凌,便都围过来也争着买他的冰激凌,你一个,我一个,一下子就卖完了,小朋友玩得可开心了。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游戏情节的展开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原来的“早餐店”游戏变成了“冰激凌店”游戏。幼儿的做法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限制幼儿游戏行为还是推动幼儿游戏的发展?第3单元角色游戏面对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教师第二次介入游戏时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参与游戏,通过和幼儿对话了解了游戏开展的过程,尊重幼儿的游戏主体地位和游戏精神,积极投入到游戏过程中“生成”的情境,尊重并保护幼儿的自主行为,顺应并促进了幼儿的发展,使幼儿享受到了游戏成功的快乐。教师在游戏活动中的真正作用在于尊重和接纳幼儿、适当地介入游戏、适时地引导幼儿,支持、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与探索。第3单元角色游戏第一课角色游戏概述第二课角色游戏的环境创设第三课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3第3单元角色游戏第一课角色游戏概述角色游戏的意义二角色游戏的概念、基本特点、结构一(一)角色游戏的概念角色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游戏。角色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典型的游戏形式。第一课角色游戏概述角色游戏的概念、基本特点、结构一第一课角色游戏概述1.独立自主性2.社会性3.想象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支柱(二)角色游戏的基本特点幼儿园大班“娃娃家”区,一个男孩(爸爸)独自在“家”非常专注地用橡皮泥搓长条,娃娃放在一边的小床上,门关着。陈老师认为“爸爸”没有积极的语言交流就是无所事事或不务正业,想把他引入其他活动。指导言行如下:教师:(敲门)有人在家吗?爸爸:什么人?(未放下手中活)无奈的“爸爸”第一课角色游戏概述教师:我是你们家客人,快开门。(没有具体身份)爸爸:我很忙,你等会儿再来。教师:你这个爸爸怎么没有礼貌,客人来了不招待吗?爸爸:(无奈,放下手中橡皮泥,过来开门)请进,你自己喝茶。无奈的“爸爸”第一课角色游戏概述教师:主人要给客人倒茶呀!(爸爸想去搓橡皮泥,又不得已来倒茶)教师:妈妈不在家,娃娃也没人管。爸爸:我忙呢!娃娃让他睡会儿。教师:你一点也不像一个好爸爸。无奈的“爸爸”第一课角色游戏概述角色游戏是建立在幼儿所掌握的社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的,幼儿的社会生活越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和内容就越新颖、越充实角色游戏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由儿童想参与成人社会生活的需要而产生。(2)内容是对成人社会生活的部分概括与再现。(3)在集体共同参与下完成,活动方式具有集体性。(4)角色游戏的发展水平与学前儿童的社会化水平有密切关系。2.社会性角色游戏开始了,小朋友们陆续来到自己感兴趣的区域。超市区这时很冷清,没有客人,只见促销员张晓雨和赵敏月在超市里忙碌地整理货架上的物品。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位小顾客,康萌萌来到超市,直奔糖果柜台。康萌萌拿起一盒糖果就准备去收银台付钱了,张晓雨和赵敏月很热情地跑到康萌萌面前。张晓雨问:“你要买糖果啊?”促销第一课角色游戏概述康萌萌说:“嗯,是的。”“为什么不买巧克力呢?我们的巧克力很好吃的。”赵敏月急忙说道。“可是我就想吃糖啊。”康萌萌解释说。“糖也是一块钱,巧克力也是一块钱,巧克力还比糖好吃呢!”张晓雨急忙说道。促销第一课角色游戏概述赵敏月还补充说:“而且你看一盒巧克力比一盒糖大多了,能吃好久呢!”“那我就买巧克力吧!”在促销员的一番促销下,康萌萌放下了糖拿起了巧克力到收银台付了钱。促销第一课角色游戏概述角色游戏是在想象的条件下,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角色游戏既有假想性,又有真实性,是虚构性与真实性巧妙结合的一种游戏。想象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支柱。思考:你会把8节电池想象成什么?3.想象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支柱小玉拿着8节电池开始玩游戏了,只见他一会儿拿着电池在空中飞,说是飞机;一会儿又将电池排成一个圆形,说是蛋糕;一会儿又将8节电池竖起来,说是房子;过了一会儿,又把电池排成一长排,说是解放军叔叔在排队……电池排列的造型每变一次,它所代表的事物也发生了变化。就这样,小玉拿着8节电池在想象情境中玩了很长时间。案例第一课角色游戏概述第一课角色游戏概述(三)角色游戏的结构1.角色扮演2.对物的假想3.对游戏动作和情景的假想4.内部规则1、角色扮演(1)角色游戏中的角色又三类:机能性角色、互补性角色、想象性角色第一类:机能性角色通过模仿范例(模仿对象)的典型角色动作,来标志他所模仿的对象。如,司机——方向盘的转动;交警——手臂的挥动;医生——听诊器、注射器的使用;骑马——竹竿,跨在棍子或杆子上,一颠一颠地奔跑等。第二类:互补性角色互补性角色是指当幼儿扮演某个角色时,必须以另一个角色的存在为条件。如,妈妈——孩子,医生——病人,理发师——顾客,老师——幼儿。幼儿往往喜欢担任占主动地位的一方,另一方一般均由假想对象玩具娃娃担任。第三类,想象性角色。想象性角色是指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人物或形象。主要来源于故事、童话、电视、电影等文学作品中,但并不是全部角色的再现,只是扮演其中的角色,迁移至现实生活中。《西游记》中观音菩萨,《白蛇传》中的许仙,《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2)幼儿对于角色的扮演是有“选择性”的。幼儿喜欢扮演成人的角色:如母亲、父亲、解放军、警察、司机、医生、教师、营业员、理发师。男女性别差异:男孩更爱扮演父亲、叔叔、司机、警察等具有明显男性特征的角色。女孩更爱扮演妈妈、医生、护士等。受经验影响:另有研究表明:住院的孩子比不住院的孩子更倾向玩医生看病、打针等游戏。(3)选择不同角色的原因:首先,情绪、情感的作用。对成人的爱、尊敬、羡慕、恐惧、害怕的各种原因促使孩子去模仿成人,扮演角色。其次,幼儿性别差异的影响。3岁左右,孩子开始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开始根据性别选择角色。常认为因为我是男的,所以我当爸爸。再次,幼儿对角色熟悉程度的影响。如“小记者采访,电视台报道”等,“房地产公司经理如何售房”,不熟悉则反映不出来。2、对物的假想一块积木面包肥皂饼干枕头砖头这种假想依赖于实物与假想物之间的相似性,但后来可以脱离实物进行假想。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常常以一种物品代替另一种,还能一物多用。同样一种物品在不同的游戏中可以充当不同的东西。3、对游戏动作和情景的假想幼儿是用动作、语言来扮演角色的。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是通过使用语言和动作来假想各种游戏情景,表现假想的游戏情节,从而表达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且假想各种游戏情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体验。4、内部规则儿童的游戏虽然是假装的、虚构的,但是孩子们在其中却有一种真实的体验,他们追求逼真的表演,要求遵守真实生活的逻辑原则,即遵守蕴含在角色关系中的内在规则,自己在游戏中的假装活动需要符合角色身份的要求。以“想象”为特征的角色游戏对于幼儿身心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对角色游戏价值的理解会影响对角色游戏的指导。因此,加深对角色游戏价值的理解,可以为角色游戏指导策略提供动力支持。第一课角色游戏概述角色游戏的意义二第一课角色游戏概述1.有利于儿童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2.有利于儿童克服“自我中心化”,学会理解他人3.有助于儿童行为规范的掌握,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4.有助于儿童自制力的增强(一)角色游戏和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一天上午,小来在家和爸爸一起玩。小来拿起玩具手机扮成幼儿园的王老师,给小来爸爸打电话。……爸爸:“小来今天早上起来就要吃冷饮,你说能不能吃?”“王老师”:“不行。”爸爸:“为什么?”小来和爸爸的对话第一课角色游戏概述“王老师”:“冷饮太凉了,早上空腹吃,肚子会疼的。”爸爸:“小来早上醒来时,如果看到妈妈起床出去了,就吵着要妈妈,不肯要爸爸,还要爸爸走开。你说这能行吗?”“王老师”:“不行。不能只喜欢妈妈,对大家都要喜欢。不仅要听爸爸的话,还要听爷爷、奶奶的话。”小来和爸爸的对话第一课角色游戏概述爸爸:“王老师,小来起床后,第一件事要干什么?”“王老师”:“起床后先要刷牙、洗脸,然后要吃早饭、喝牛奶。”……小来和爸爸的对话第一课角色游戏概述苏联学者马努依连柯著名的“哨兵站岗”实验研究充分说明了用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坚持性等意志品质是十分有效的。实验以3~7岁的幼儿为被试者,要求他们在空手的情况下保持哨兵持枪站岗的姿势。实验设置了两种情境:游戏情境和非游戏情境。在游戏情境中,实验者以游戏的方式向被试者提出要求:工人在工厂包装糖果,你来当哨兵,站在旁边为保护工厂而站岗。“哨兵站岗”第一课角色游戏概述在非游戏情境中,其他小朋友在一边玩,要求被试者在旁边站着。结果表明:在游戏情境中幼儿坚持站立不动的时间,远远超过非游戏情境中站立不动的时间。幼儿在不同条件下保持姿势的时间如表3-1所示。“哨兵站岗”第一课角色游戏概述第一课角色游戏概述(二)角色游戏和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康诺利等研究人员(1979)的结论是,角色扮演会促进儿童社会性语言的发展和既灵活又富于表达的语调的形成,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儿童理解语言规则及所扮演角色的对话方式。幼儿在角色游戏开始前,必须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例如,商量游戏的内容、分配角色、准备玩具和游戏材料等,以及在游戏过程中各种角色之间的对话。游戏结束后,幼儿间还往往就各人的行动进行一番评论。角色游戏促进了幼儿语言的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发展。第一课角色游戏概述(三)角色游戏与幼儿想象力、思维力的发展在角色游戏中,角色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在不断变换,儿童可以自由地发挥其想象力。首先,在角色游戏中,儿童通过想象、创造性地模仿现实生活,将角色的表象创造性地反映到游戏中,再现人与人的关系,有助于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其次,角色游戏中的以物代物,有助于促进幼儿抽象思维的发展。“娃娃家”里的一面镜子吸引了一名4岁儿童的注意。她站在镜子前面转动脑袋,右转,左转,然后开始转动身体,转圈圈,坐下,站起来,甚至尝试倒立。在整个过程中,她都一直在盯着镜子。然后,她走近镜子,对里面的影子说:“你今天好吗?”那个影子对她微笑,接着咯咯地笑着,并且想和她握手。镜子前的小女孩第一课角色游戏概述孩子离开镜子,从衣架上选了一堆帽子,再次坐到镜子前面。她拿起帽子一边试戴一边与镜子里的孩子说话,直到最后挑选了一个最满意的。其他的帽子散落在地板上,她戴着帽子对着镜子里也戴着帽子的那个漂亮女孩说话,说了大约三分钟,聊到天气、送孩子上学、参加一个婚礼等,然后向镜子挥手告别。镜子前的小女孩第一课角色游戏概述这个女孩继续戴着这顶帽子,走到一张有蜡笔和

1 / 17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