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1年第2期总第171期本期关注OurEyes物联网与数据中心建设及其运行维护文|北京首都在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吕伟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十余年来,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信息化覆盖了各行各业,铁路、公路、建筑、电力、水利、石化、航运、商业、物流、公用事业、国防等各种基础设施的数据都需要进入互联网,在本行业或跨行业相互通信连接,形成所谓的“物联网”。物联网不是一种物理网络,是在互联网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信息应用架构,这种架构既可在基层应用,也适合城市、区域或者全行业(部门)的信息化应用。1数据中心是物联网的“神经中枢”物联网就是基于互联网之上的拥有更为众多的数据采集渠道的,同时具有分析、存储和传输更多数据功能的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早在5年前,美国权威咨询机构FORRESTER预测,到2020年,世界上物物互联的业务,跟人与人通信的业务相比,将达到30:1,因此,“物联网”被称为是未来具有万亿级的通信业务的网络系统。物联网上的数据既包括了人与人通过电脑交换的数据,还包括了物件间更大量的数据交换,也包括了人与物件之间交换的数据。对于物联网的数据管理和维护将是整个物联网正常运转的核心所在。不论在基层,还是在城市、区域、全国,以及在各行业中,【摘要】本文论述了物联网数据中心的特点,数据中心的建设标准以及发展趋势,物联网运行维护重要性及相关标准,以及物联网运行维护的特点四方面内容。【关键词】物联网数据中心建设标准运行维护担负这一庞大数据管理、运行维护重任的数据中心就如同整个物联网的“神经中枢”一般。下面几节内容围绕数据中心建设,物联网的运行维护等分享一些看法,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2数据中心的建设标准以及发展趋势随着数据中心的发展,数据中心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简单的服务器统一托管、维护的场所,已经衍变成一个集大数据量运算,存储为一体的高性能计算机的集中地,目前根据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实用性和安全性的不同,把数据中心分为以下4级:第一级数据中心(T1级)——基础级对于第一级数据中心,计划性的和非计划性的维护都容易引起中断,第一级数据中心的可用性为99.671%。第二级数据中心(T2级)——具冗余部件级第二级数据中心具有一些冗余的部件,因此计划性和非计划性维护引起数据中心中断的可能性小于第一级数据中心。第二级数据中心的可用性为99.741%。第三级数据中心(T3级)——可并行维护级第三级数据中心可以在不引起计算机硬件运行中断的情况下进行所有计划性维护。IntelligentBuilding&CityInformation20112No.17129第三级数据中心的可用性为99.982%。第四级数据中心(T4级)——容错级第四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性能和能力可以保证任何计划性维护都不会引起关键负载的中断,它的容错能力也使得基础设施能够忍受至少一次最糟糕的情况——非计划性故障或非关键性负载事件的冲击。第四级数据中心的可用性为99.995%。然而,传统的数据中心资源利用低,应用系统建设相对独立,各自为政,造成了多个资源孤岛,同时整个部署和配置管理过程以人工为主,缺乏相应的平台支撑,没有自服务和自动部署管理能力。同时,全球气候日趋变暖,能源日趋紧张,数据中心正面临着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成本的严峻考验。构建节能型的数据中心已经成为未来数据中心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建设新一代数据中心势在必行。在建设新一代数据中心理念提出的过程中,绿色化数据中心、数据中心虚拟化、数据中心自动化、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概念不断涌现。其中最引人关注的非“云计算”莫属。云计算是把信息技术作为服务提供的一种方式。这种服务的概念都是从用户角度出发,一个基本特点就是按需服务,即用户可以根据需求即时得到服务。从这个角度讲,云计算就像我们公共服务中的自来水、电和煤气一样,集中供应并按需服务和计费。通过云计算的核心技术,我们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硬件设备使用率,在提高了单位资源产出的同时,也降低了为物联网提供服务的使用门槛。3物联网的运行维护重要性及相关标准一般来说,一个信息系统只有在满足以下两点时才会有助于实现组织的目标:第一,该系统可以被用户充分利用;第二,当系统产生故障或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改时,可以得到维护和运营管理的有力支持。从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以及物联网的发展现状不难看出,互联网和物联网的产品都应该遵循这两个基本要求。所以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投向物联网时,必须对整个物联网的产品维护更为重视。只有做好运行维护,使其健康、安全的运转,才能提升客户体验,吸引更多的客户,创造出更多的价值,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盈利循环。在运行维护方面,业内经常遵循的标准是ITIL、ISO20000以及ISO27001。其中ITIL(ITInfrastructureLibrary,IT基础设施库)是欧洲国家首先倡导的,目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被公认为IT服务管理的最佳实践。ISO20000是面向机构的IT服务管理标准,目的是提供建立、实施、运作、监控、评审、维护和改进IT服务管理体系(ITSM)的模型。建立IT服务管理体系(ITSM)已成为各种组织,特别是金融机构、电信、高科技产业等管理运营风险不可缺少的重要机制。ISO20000让IT管理者有一个参考框架用来管理IT服务,完善的IT管理水平也能通过认证的方式表现出来。ISO27001是有关信息安全管理的国际标准。最初源于英国标准BS7799,经过十年的不断改版,终于在2005年被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转化为正式的国际标准,于2005年10月15日发布为ISO/IEC27001:2005。该标准可用于组织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保障组织的信息安全,采用PDCA过程方法,基于风险评估的风险管理理念,全面系统地持续改进组织的安全管理。ITIL与ISO20000之间不完全一致:从整体来说,ITIL关注的10个核心服务管理流程,而ISO20000不仅仅有对服务管理流程的要求,还增加了关于服务管理体系整体的要求,比如管理层承诺、服务目标和持续改进等。ISO20000定义了服务管理的30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1年第2期总第171期本期关注OurEyes一系列目标和控制点,但没有告诉组织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和途径,ITIL作为IT服务管理行业的最佳实践,给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和途径。ISO20000和ITIL的核心都是服务管理流程,但两者的流程不尽相同。ISO20000主要基于ITILv2的10个核心流程,并添加业务关系管理(BusinessRelationshipManagement)与供应商管理(SupplierManagement)和服务报告(ServiceReporting)三个新流程。而这三个流程在ITILv3中也作为独立的流程有专门的论述。对于ISO20000与ISO27001而言,ISO20000在服务提供过程的“信息安全管理”部分中包括有对信息安全的要求。尽管两者都专注于IT服务的管理,然而,在专注点和适用范围上有着很大的不同:(1)ISO20000以流程为核心,定义了一系列比较抽象的流程目标,而ISO27001以控制点/控制措施为主,比较具体。(2)两套体系规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ISO20000是面向IT服务管理的质量体系标准,而ISO27001是面向信息安全的质量标准规范,ISO20000强调以流程的方式达到质量管理标准,ISO27001强调以风险控制点的方式来达到信息安全管理的目的。(3)适用范围不一样:ISO20000适用于企业的IT服务部门,通常是IT部门,ISO27001适用于整个企业,不仅仅是IT部门,还包括业务部门、财务、人事等部门。两套体系规范存在着许多的共性特征,如:事件管理、业务连续性管理、信息资产管理等方面,大多数的企业都会选择ISO20000与ISO27001认证项目一同实施,使两套体系间的互补特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更全面。4物联网运行维护的特点尽管物联网基于互联网建设而成,但是由于物联网自身独有的特性,在运行维护方面,物联网也具有如下几个特点:(1)数据量庞大从基础架构来看,物联网可以分为标识层(信源层)、识别层、传输层、运营层(信息平台)。其中,物联网的传输层和互联网的传输层最大的区别是,前者的数据量很大,现有的传输架构不足以完成这个量级的数据传输,因而物联网可能会对数据传输架构产生颠覆性的变革。(2)数据处理要求更规范物联网要实现物件信息虚拟化过程,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其信息的沟通和联系的功能,既然是沟通和联系,那么各种信息的通信标准、接口规范都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渠道丰富,各类信息如何汇总、储存、处理、分析、共享都需要一系列的规范和标准来保证。(3)数据处理能力要求更高物联网的数据交互过程大部分都是即时性的,突发性强,并发可能性大,对处理的速度要求也很高,同时,安全性更为重要和突出,因为物联网沟通渠道众多,从而造成了信息的安全隐患更大。这些都对现有的数据中心的数据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数据运维要求专业性强目前,物联网行业中,运行维护的实施主体不够专业,很多公司都是研发型企业,对数据的运行维护,无论从人员、设备、流程都不是非常规范,缺乏一个良好的体系支持,从而造成开发出的产品,在产品部署、推广期间遇到了瓶颈甚至夭折。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物联网的运行维护对于物联网的建立以及蓬勃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采用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和规范,加强对数据安全的管理,并借助于更为专业的新一代数据中心的帮助,使物联网的企业专注于自身的核心业务发展,才能更好的引领物联网行业无限宽广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