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规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鲁成树有关概念的解译土地规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介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土地资源合理分配和布局为核心,以最佳综合效益为目标,依据土地自然地理特点、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用地需求,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对研究区域内全部土地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整治、保护所做的具体部署和安排。有关概念的解译概念的解译:过程的理解:定性、定量、定位、定序。内容的理解:规划的背景\规划的问题\规划的目标\规划方案\规划的实施与监督\规划的评价与完善。有关概念的解译规划大纲由规划编制单位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制订的反映规划编制基本思路、土地利用的主要目标和土地利用布局与结构调整初步方案等内容,用以指导规划方案编制的纲领性文件有关概念的解译过去——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86—2000年)以保护耕地,保障建设用地为核心的“第一轮”土地利用规划(1986-2000)“第一轮”规划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国家土地管理局成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首次颁布的条件下开展的。在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背景下,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土地统一管理工作,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中发[1986]7号),按照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要求编写的,具有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下的服务型土地利用规划的特点。这轮规划初步确定了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基本程序,探索了我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和方法,建立了五级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由于立法滞后的原因,本轮规划未能得到有效实施。但是在规划的编制方面为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土地规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以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核心的“第二轮”土地利用规划(1996-2010)“第二轮”规划是在贯彻落实中央11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精神和新《土地管理法》(1998),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适应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发展阶段的需求,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2010年远景目标的要求编制的,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标,体现出以耕地保护为主的特点。这轮规划确定了指标加分区的土地利用规划模式,发布了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相关规程和土地利用规划审批办法等。但由于规划的基础工作和前期研究不足,以及规划实施期间,加强生态建设、加快城镇化步伐、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新的重大举措的出台,规划指标多被突破。如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是土地利用规划面临的挑战。土地规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第一、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义和作用第一、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加强了对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保障了经济建设合理的用地需求,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优化了生产力布局,提升了经济发展的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土地规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第一、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技术和政策制度因素的影响导致规划适用性不足,规划管理的风险与难度加大:1、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影响规划编制与实施阶段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经济总量急剧扩张与经济结构大幅调整的影响。土地规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2、技术因素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实施的影响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规划指标分解缺少依据,与实际不够吻合,造成规划执行难度较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缺乏部门协调的机制;受当时条件所限,现行规划中的部分基础数据有待核实。基础性研究不足影响现行规划的实用性土地规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3、政策制度因素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影响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导致规划控制对象不够明确;土地市场化配置机制未充分形成致使规划在实施中发生偏差;土地管理体制影响了规划实施监督。土地规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过去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的“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2006-2020)“第三轮”规划是在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决定》,确立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提出了“五个统筹”的要求、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以及国务院作出《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决定》(28号文)要求的背景下开展的。这轮规划贯彻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工作方针,主要体现以下特点:切实加强规划修编前期的专题研究工作,建立包括约束性指标和预测性指标两类的土地利用规划指标体系;开创政策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模式,适应现阶段国家宏观调控的需要;强调土地利用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研究统筹区域原则下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走向空间管制;探索土地利用规划的标准,增强规划的规范性;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应用于规划编制和管理的实践,提高规划的技术能力。这一轮规划目前正在编制之中。土地规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现在——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修编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用地需求与严格保护耕地的协调统计表明,工业化中期阶段是建设占用耕地的高峰期。不同国家在工业化阶段都经历了这个历程。按2004年的不变价格计算,2010年的GDP将超过2.6万多亿美元,人均1900美元左右;2020年的GDP将超过5万多亿美元,人均3500美元左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未来15年我国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重化工业仍然占主导地位,建设用地需求增势不减。同时作为人口大国,人均耕地资源少,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协调建设占用耕地以及保护耕地的矛盾是土地利用面临的首要形势。土地规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现在——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修编规划背景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保障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兼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水、土地和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日益加大,人为开发活动尤其是土地利用活动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尤其是土地退化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虽然实施了林业六大工程,土地沙漠化趋势得到减缓,但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土地分布仍很广泛,水蚀、风蚀、土壤盐渍化与土壤污染并存,土地的生态服务功能降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逐步上升发展成为生态安全问题,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协调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保障土地资源生态安全的矛盾成为必然。土地规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现在——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修编规划背景差异化的区域土地利用政策与公平的协调当前我国实行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形成合理的区域发展格局。同时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规范空间开发秩序。如何根据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制定分类的区域土地保护政策,保障区域经济发展,同时又兼顾地区经济发展中土地利用政策的公平性,是土地利用面临的又一问题。土地规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现在——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修编规划背景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协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职能逐步转变为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市场调节的作用逐步凸显。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进一步强调“健全国家宏观调控”。土地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如何区分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内容,调整政府主导的土地利用规划内容,合理运用市场调节工具,协调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的关系是土地利用规划尤其是指标设置以及规划实施保障措施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土地规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现在——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修编规划背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目标的协调“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改革,使地方政府有了独立的经济利益,地方政府的职能就不仅仅是中央政府职能的延伸,而是变成了独立的市场利益主体,通常更多的考虑地方经济增长的“内部性”问题,导致任意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忽略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等。中央政府则从全社会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兼顾公平和效率,统筹协调保障经济发展、保护耕地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但是中央政府的政策方针必须依靠各级地方政府来实施。因此,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目标在相同中也存在差异,协调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目标是土地利用规划尤其是规划体系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土地规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现在——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6—2010年)的修编规划背景总体来说,未来的规划宏观上会更加突出规划的调控和约束,微观上更加注重可操作性.规划内容:由指标控制为主走向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为主规划目标:从“重点保障经济发展用地需求”到“强调土地生态安全”规划重点:由协调土地用途的冲突为主走向与协调利益相关者冲突并重规划模式:从“蓝图规划”走向“过程规划”土地规划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未来——由技术到公共管理一、规划修编的基本程序二、规划修编的方法三、规划修编应注意的问题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介绍准备工作资料收集专题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土地利用分区规划协调编制规划大纲修订规划供选方案规划成果整理上报审批一、规划修编的基本程序准备工作组织准备(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等)技术准备(确定编制单位、制定技术方案等)经费准备一、规划修编的基本程序资料收集规划编制所需的基础资料应由人民政府组织相关部门提供,主要从几下几方面收集:自然条件与资源人口情况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一、规划修编的基本程序专题研究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研究促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研究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研究重大产业和工业园区用地布局研究重点基础设施用地布局研究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研究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研究强化规划管理保障措施研究……一、规划修编的基本程序编制规划大纲在完成前期调查和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规划大纲,规划大纲的重点是确定规划的目标。规划大纲的具体内容包括:土地规划实施的评价规划修编思路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和土地供需形势分析本轮规划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土地利用规划目标耕地保护和建设用地规模等主要约束指标和预期指标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初步方案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控制范围规划实施机制创新的设想一、规划修编的基本程序修订规划供选方案在规划大纲通过审查的前提下,依据大纲所确定的规划目标,分析土地利用的影响因素和变化趋势,根据规划目标实现途径、土地利用调控措施、投入水平和保证条件的不同拟定规划供选方案,每个供选方案均需保证规划主要目标的实现,对每个供选方案实施进行分析论证、综合评价后,提出推荐方案,供领导小组审定。一、规划修编的基本程序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在对规划期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进行综合平衡和充分协调的基础上,拟定各类用地调整指标,编制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规划表,并根据各类用地调整指标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方案,编制耕地规划平衡表。在供需分析的基础上,对各类用地数量和布局进行审核,协调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拟定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方案,划定土地利用区,确定土地整理、复垦、开发任务,并将各类用地指标分解至下一级规划。一、规划修编的基本程序土地利用分区为了合理土地利用,控制土地用途转变,按照同一的土地用途管制规则划定土地用途区。各地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确定土地用途分区类型。一、规划修编的基本程序规划协调土地规划编制中,对专题研究成果、规划目标、规划供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