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以及提高练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一、轴对称图形1、概念轴对称图形:对折后折痕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对折后能使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折痕所在的直线是对称轴。2、画图形的另一半:(1)找对称轴(2)找对应点(3)连成图形。二、对称轴的条数1、正三边形(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正四边形(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正五边形有5条对称轴,……正n变形有n条对称轴。2.等腰三角形有1条对称轴,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三、平移和旋转1、平移三要素:方向、距离旋转三要素:中心点、方向(顺时针方向、逆时针方向)、角度2、画图形的平移,先画平移方向,再把关键的点或线段平移到指定的地方,最后连接成图。(两次平移,要留下平移痕迹。)3、画图形的旋转,先找中心点,再把关键的边按指定的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再连线。注意:平移和旋转,只改变图形位置,图形的形状、大小都不变。例题(1)把平行四边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º。(2)把梯形绕B点逆时针旋转90º。‘第二单元多位数的认识1.数位顺序表:我国计数是从右起,每4个数位为一级,一共分为个级、万级、亿级。(1)计数单位有: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2)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2.多位数的读、写法。(1)多位数的读法。(先分级!)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地往下读。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BA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每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2)多位数的写法。(先圈出“亿”、“万”!)先写亿级,再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3.数的改写及求近似数。改写:可以将万位、亿位后面的4个0、8个0省略,换成“万”或“亿”字,这样就将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近似数:省略时一般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部分的尾数最高位是小于5、等于5还是大于5。1.数位和计数单位区别万级的数位包含有()、()()、()四个数位;亿级的计数单位有()、()、()()。2.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数。4007000000=27600000000=153610000=注意:写上单位的一定要写单位,等于约等于分清楚3.省略“万”“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20567920000≈96481≈4018000000≈2760000000≈4005400≈14980≈这一类一般不写单位,因为没标明要写单位4.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20567920000≈96481≈4018000000≈2760000000≈4005400≈14980≈这类题是对第2位进行“四舍五入”不可写单位5.经测量,1000张纸大约厚10厘米,照这样计算,100000张这样的纸大约厚多少米?1亿张这样的纸大约厚多少米呢?先计算倍数关系,在转换单元运算。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一、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1、三位数乘两位数,所得的积不是四位数就是五位数。2、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先用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乘得的积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与三位数的每一位相乘,所得的积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二、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1、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方法:先把两个乘数零前面的数对齐计算,再看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积的末尾加几个零。2.乘积末尾0的个数是由乘数末尾有几个0决定的。(错误)因为乘法计算过程中末尾也会出现0。三、常见的数量关系①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②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③工作总量=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时间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其他:房间面积=每块地面砖面积×块数块数=房间面积÷每块面积(简称:大面积除以小面积)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宽)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1.积的变化规律:①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或除以几。如:A×B=10那么A×(B×5)=10×5(A÷2)×B=10÷2②两个因数同时扩大几倍,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两个因数分别扩大倍数的乘积。如:A×B=10那么(A×2)×(B×3)=10×(2×3)③两个因数同时缩小几倍,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除以两个因数同时缩小倍数的乘积。如:A×B=10那么(A÷2)×(B÷3)=10÷(2×3)④一个因数扩大几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那么积不变。如:A×B=10那么(A×3)×(B÷3)=102.商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商也乘几(或除以)几。③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一个数(0除外),商也除以几或乘几。A÷B=10(A×2)÷(B÷3)=A÷B×2×3=10×2×3=60(A×2)÷(B×4)=A÷B×2÷4=10×2÷4=5(A÷2)÷(B÷4)=A÷B÷2×4=10÷2×4=20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一、三角形的特征及分类1、围成三角形的条件: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也就是当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确定后,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不会改变),生活的应用。如:人字梁、斜拉桥、自行车车架。4、三角形的分类(按角):(1)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等于第三个内角。两条直角边互为底和高。)(3)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两个内角的和小于第三个内角。)5、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落在两条直角边上;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6、把一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就是画它的高。二、三角形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1、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外一条边叫做底,两条腰的夹角叫做顶角,底和腰的两个夹角叫做底角,两个底角度数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跟底边高正好重合。)补充:有一个角是直角的等腰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它的底角等于45°,顶角等于90°。2、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角也都是60°。(所有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3、求三角形的一个角=180°-另外两角的和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180°-底角×2=180°-底角-底角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180°-顶角)÷26、一个三角形最小的角大于45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一个三角形最大的角是60度,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等边三角形。7、多边形的内角和=180°×(边数-2)三、平行四边形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它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从一个顶点向对边可以作两种不同的高。底和高一定要对应。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2、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或一个三角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3、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性)。生活中的应用:电动伸缩门、铁拉门、伸降机把平行四边形拉成一个长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了。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4、正方形、长方形属于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四、认识梯形1、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平行的一组对边分别叫做梯形的上底和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叫做梯形的高(无数条)。2、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它的两个底角相等,是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有直角的梯形叫直角梯形。(有且只有两个直角)3、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或长方形。注意点:1.任意三角形都有三条高2.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做2条高,但是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典型例题:3.等腰三角形顶角比底角大18度,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和顶角分别是多少度?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4.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46cm,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比底长2cm求着个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分别是多少厘米?5.将一根20cm长的木条截成3段围成三角形,做成一个三角形,能围成哪几种三角形?(2)如果是等腰三角形又分别是哪几种?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1.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面积变化的问题。(1)画出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草图;(2)根据题目的条件在长方形或正方形上画图,标出条件和问题;(3)根据画出的图形来求长方形的长或宽,然后再求面积。2.和差问题:已知大小两数的和及它们的差,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解答这类问题通常用假设法,同时结合线段图进行分析。解题时,可以假设小数增加到与大数同样多,先求大数,再求小数。基本数量关系是:(和+差)÷2=大数和-大数=小数或大数-差=小数也可以假设大数减少到与小数同样多,先求出小数,再求大数。基本数量关系是:(和-差)÷2=小数和-小数=大数或小数+差=大数3.和倍问题:已知大小两数的和及它们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基本数量关系是:和÷(倍数+1)=1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或和-1倍数=几倍数4.差倍问题:已知大小两数的差及它们的倍数关系,求大、小两个数各是多少。基本数量关系是:差÷(倍数-1)=1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或差+1倍数=几倍数1.一个长方形纸板,如果长减少了5分米,宽减少了2分米,那么他们的面积减少66平方米,这时正方是一个正方形,求原来长方形的面积?2.一个长方形长增加2CM宽增加5CM就变成了一个正方形,面积增加60平方厘米,求原来长方形的面积?3.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增加10CM面积增加500平方厘米,求原来长方形的周长?4.一个长方形地长是80米,宽40米,如果宽增加10米,要使面积不变,长应该减少多少米?第六单元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2.加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加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的和与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3.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和。a-b-c=a-(b+c)4.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也能适用,但在交换位置时必须带前面的符号交换位置。如:a+b-c=a-c+b5.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6.乘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乘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的积与第三个数相乘,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的积与第一个数相乘,积不变。(a×b)×c=a×(b×c)7.乘法的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就相当于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a+b)×c=a×c+b×c拓展:(a-b)×c=a×c-b×c(a+b+c)×d=a×d+b×d+c×d8.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就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a÷b÷c=a÷(b×c)9.只有乘除运算时,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也能适用,但在交换位置时必须带前面的符号交换位置。如:a×b÷c=a÷c×b注意:1.加减混合运算或乘除混合运算中,减号或除号在前,加括号或拆括号时,括号内要变号。2.看到25和75另一个数字拆4125另一个数字拆83.除法也有分配率a÷c+b÷c=(a+b)÷c4乘法分配率逆运算时找好共同项目99×56+99=99×56+99×1行程问题1.行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2.路程速度时间直线上相向、相背行走并相遇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路程÷速度和=时间环形跑道上从同一地点出发,反向而行并相遇直线上同向行走速度差×行走时间=相差路程相差的路程÷行走的时间=速度差相差路程÷速度差=行走时间环形跑道上从同一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