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对地处珠三角地区的大朗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反思大朗中学王世红【内容提要】中小学校园文化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通过规范、暗示、熏陶、启迪和管理等形式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心理人格、行为习惯等方面,从而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长期以来,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或只是停留在某项活动的表面,或是没有系统的观念,或是缺乏中学校园文化的主流和主题意识。可以说早期的中学校园文化是政治性沉积的结果,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中学校园文化,越来越多的是教育工作者主动人文构建的结果。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它所包含的内容之广、渗透力之强是一般教育因素难以企及的。本文通过对东莞市大朗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反思,就校园文化的概念、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与主要表现形式进行了具体的阐述,对珠三角地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表现以及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与成因作了初浅的探索与分析,对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中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进行了理论的再思考。大朗镇地处珠三角城市化进程中的经济发达地区东莞市交通枢纽,人民生活普遍富裕;城镇面貌日显都市气派;领导高瞻远瞩,把教育当成城市未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来抓;学校硬件建设完善,尤其是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超前;教师来自全国各地,优中选优……然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效益并不都是与经济发展、与教育高投入完全同步,甚至出现有些教师教学不适应甚至责任心下降等等现象。东莞市在几年前就提出了要打造全国高中教育示范高地的设想,市“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五年市内所有公办高中都要成为优质高中”的目标。作为中学校长,我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要实现这一崇高目标,学校除了在制度管理、权力管理和非权力管理等方面要注意方法、狠下功夫外,还要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解决好学校教育长远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呢?在特色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如何彰显学校独特的文化特征,推动校园文化由积淀向深厚继而向创新、充满现代气息与活力的道路发展,促使学校在规范办学的基础上展示个性化,从而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呢?通过对珠三角地区多校的考察和对东莞市大朗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反思以及多方面的审慎思考,我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应该是我们大朗中学乃至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中中小学应该认真研究、亟待关注的又一“瓶颈”性问题,因为科学明确的办学理念、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可以凝聚人心并引领师生求实进取、开拓创新,完善而和谐的校园文化将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一、何为“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社会的一种亚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校园文化可以细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等。校园的物质文化包括校园环境、教育场所、设备设施等。组织制度文化包括组织的层次和形态、规章制度以及角色规范等。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她是隐性的,深层次的、无形的和抽象的。精神文化有认知的成分,如学校群体构成和个体对教育目的、教育过程、规律的认识;有情感的成分,如学校成员对学校、师生的依恋、认同、热爱,对所在学校的责任感、归属感、优越感是积极情感的典型表现;有价值成分,如学校共同推崇的价值取向;有理想成分,如校训、校歌中所表达的目标。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会构成某一学校的独特校园风格。校园文化影响到学校的办学方向和活动方式,会渗透到每一个学校成员的精神和行为方式中去。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中学校园文化作为人类文化体系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人类知识传播、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通过学校的文化气氛、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以及大多数人共同的行为方式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等各种文化因素,以规范、暗示、熏陶、启迪和管理等方式,对学校内的成员进行制约和影响,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体系、心理人格和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的和谐与全面的发展。中学校园文化本身是极富知识、智慧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不论是教育教学活动,还是管理、服务活动,不论是物质环境、精神氛围,还是活动的组织、课程的开设、制度的制订与落实,都可以让师生员工受到教育。中学校园文化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激发人长期保持高昂的奋发进取精神,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综合素质和谐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它所包含的内容广泛、渗透力强。因此,深入研究某所学校实际情况,动态地构建校园文化脉络,才能提升、规范校园文化。但是就目前情况看,我国中学普遍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重视不够,许多人认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活动,把抓教育教学和建构校园文化混同起来,不能自觉地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摆到学校的重要议事日程。结果导致了我国中学教育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阶段处于严重失衡状态,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智力水平不能和谐发展,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对此,教育部于2006年4月25日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通知》。通知指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地必须高度重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推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因此,中学校园文化建设有诸多问题值得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仅关系到青少年个性的发展、终身的幸福,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东莞市是目前全国为数极少的没有县级的、由地级市直接管镇区的新兴发达城市之一,不少镇区学校的硬件建设与文化底蕴有一个明显的反差。2006年9月29日东莞市教育局在印发的《东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准确理解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并就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事实上,校园文化在中学校园生活中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一个学生从早上进学校到傍晚放学,每天生活在文化的氛围内,有的是在课内,有的是在课外;有的是个体活动,有的是集体活动,他们在文化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校园文化以其独特而又显著的教育功效正逐渐为人们所重视,全国有许多中学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给予很大的关注,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研究,为我们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经验。然而,在镇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除具有一般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外,还有它特殊的情况和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在我国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受到普遍重视、有关内容的研讨会和文献经常见诸媒体和报端的同时,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工作还处在萌芽之中,理论支持力度不够,实践示范脆弱,建设工作处在不均衡、不发达状况。与此同时,部分农村转化为城市是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现象和结果,城市化进程中中小学尤其是镇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的研究也就显得很有必要。总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仅关系到青少年个性的发展、终身的幸福,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纲领性文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要建设健康的、主动的校园文化,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使学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因此,进一步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势在必行,这是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要。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具有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它所包含的内容之广、渗透力之强是一般教育因素难以企及的。因此,深层地研究某个具体学校实际,动态地构建校园文化脉络,才能提升、规范校园文化。优秀的中小学校园文化不仅可以促进教学、科研及管理活动,而且可以使校园生活得到丰富,使师生的精神得到振奋和升华;优秀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较好地调节和激励师生员工的思想行为,较好地培养和激发师生员工的群体意识和集体精神,较好地促进师生员工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较好地保持学校的长期稳定。对可塑性极大、正处在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阶段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优秀的中小学校园文化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他们健康成长、成才的沃土和摇篮。因此,校园文化建设,涉及到学校的整体品味和在社会上的声望,涉及全体学生的素质、精神风貌诸多问题,涉及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大问题。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优化教育环境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中小学校园文化环境如何,直接关系着对青少年一代的培养。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以优秀的校园文化建设来带动教育现代化,从而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为社会、经济、文明的不断繁荣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小学校园文化之所以能够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得到迅速发展,并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类学校的普遍重视,原因就在于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第一,促进文明校园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任务艰巨、规模宏大的社会性系统工程。对于学校来说,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是光荣使命,也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一项战略任务。所以,研究校园文化建设的另一个价值在于:通过建设优良的校园文化,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气氛,再通过源源不断地培养和输送人才,将学校文明辐射到全社会,从而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第二,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始终是促使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并使其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动力和重要手段。当前,我国教育很少重视隐性教育功能,有的学校不顾学生的生理、心理、智力、体质等特点,忽视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或重智育轻德育,或重统考学科轻非统考学科,甚至有的学校教育方向发生严重倾斜,过分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随意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致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当前教育改革,尤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形势,向学校提出了培养具有灵活性的、能适应社会需要的“通才”的要求,而进行这种“通才”教育,没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作支撑是无法实现的。第三,促进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成人成才,现己愈来愈成为当代青年学生普遍的心理欲求和价值取向,校园文化作为成人成才的主要环境之一,日益表现出其重要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人才的标准,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和实干本领外,还需具备诸如交际、娱乐、审美、创造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而这些素质和能力很少能从传统的教育中获得,必须通过课内、课外的长期锻炼逐渐得到。第四,促进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已成为面向21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学校的课程教育、实验操作、图书阅览等方面的工作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也是教育现代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和严格的教学管理,有利于学生接受科学文化知识;通过课程学习、课程实验、课外作业等环节,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研究校园文化,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既能巩固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成果,提高育人质量,又能促进教育现代化,推动科学文化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三、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表现形式学校文化建设是“做”的学问。一个“做”字,内涵丰富:“做”是判断与选择,它挑战校长的文化判断力和选择力,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做”是执行,它挑战教师团队的文化执行力,从细处入手,通过细节求实效;“做”还是反思,没有反思的学校文化建设不可能自新。学校文化建设的表现形式可以分成表层建设、中层建设和深层建设三个层次。一是以环境和活动为载体学校表层文化建设。以校园环境和活动为载体以校园环境为载体的静态校园文化,其隐性的教育作用不可替代。它是不经意间从校园的角角落落凝聚成的校园文化,折射出一个学校内在的底蕴和非物质的气质。静态环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