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美容学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药物美容学主讲人刘鸿讲师第一章绪论药物美容学:是研究以药物为主要手段以达到美容的目的的一门医学学科。(严格地讲,美容是指采用某种手段直接作用于机体,使机体本身达到美化。如护肤,疗肤和文刺等,其范畴属医学范畴,至于化妆等虽也可达到美化形象的目的,但属装潢性,即“外包装”。从现在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概念从单一的机体健康上升到机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健康,这也是美容所要达到的目的。我们依据美容的手段来划分,可将美容分为手术美容学,药物美容学,经络美容学,物理美容学和健身美容学五大类。手术美容经络美容物理美容健身美容第一节药物美容学的研究范围一药物的概念药物:指包括化学试剂,纯天然物品,及生物制剂等物品。(包括中药,西药和膳食,其中中药多为纯天然动物,植物,矿物等,西药多为化学制剂生物制剂,药膳则不局限于药店的药,还包括日常的五谷杂粮,蔬菜瓜果等。药物美容学中用药的途径包含了传统三大医学中任何一种用药手段,主要为内用,以内服为主,也包括注射。外用以涂搽为主,也包括贴敷,熏洗等。二药物与美容药物影响美容:有些药物能引起皮肤色素沉着或出现斑点。(如长期服用氯丙嗪(冬眠灵),苯妥英钠或汞制剂,会使皮肤产生褐色,黄褐色或棕褐色斑。还有一部分药物可使皮肤过敏,引起药物性皮炎和药疹。此外,长期服用一些激素类药品,也会影响人体的发育。冰蚕石膏药物达到美容:即用美容药物去实现药物美容。美容药物的应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内用,一是外用。美容中药包括纯天然化妆品,药膳等;美容西药分类较细,涉及目前大部分化学制剂,生物制剂。药物美容的实现,即通过美容药物临床应用达到美容的目的。处理的范围除正常皮肤的护理和肥胖等影响美容的全身性病症外,主要在于处理皮表的一些影响美容的病症,因大多数皮肤病在皮肤表面有形态学改变,除了本身存在着病变外,还直接影响人的容颜,影响美容,如皮疹,癣,痤疮等。另外有一类虽不是病态,但影响容颜或不符合本人的意愿,如黝黑皮肤,潮红皮肤等虽本质上不是病态,但可归于纯美容的皮肤病。因此,药物美容学研究的范围,不仅含纯以美容为目的的用药,也含对某些影响美容病症的治疗用药,在治疗原病的基础上,恢复或达到美容的最终目的。第二节药物美容学的学术地位和内容一药物美容学在美容医学中的地位药物美容学在美容医学中居第二位,但其涉及面广,深,在实际应用中应居首位。二药物美容学的内容药物美容学所涉及到的药物几乎遍及所有种类的药物,不仅包括西药,中药,还包括药膳。在用法上不仅仅是外用,尚包含内服,注射等内用法,因此药物美容涉及传统临床医学的药物学,中医药学,内科学,妇儿科学和皮肤性病学等。我们将药物美容学划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美容药物,二是美容药物所涉及的美容病症,即美容药物的临床应用。第二章外用美容药物的透皮吸收美容药物学中的外用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日用化妆品,涂于面部等体表,起保湿,洁肤和护肤等作用,另一类则是对有损美容的皮肤病如雀斑,黄褐斑,痤疮等具有医疗防治作用的皮肤科外用药物制剂。对以上两类药物,特别是第二类药物,不仅要考虑它们对皮肤表面的直接作用,而且要考虑其透皮吸收作用,因这类皮肤病往往位于皮肤深部,药物必须到达病灶方能收到疗效。外用美容药物的透皮吸收是指美容药物涂于皮肤后,其中的化学成分经释放,透入皮肤并到达皮肤组织深部发挥药物效能的过程。外用美容药物存在两个问题:1)所针对的病症局限于皮肤,全身给药后经体内转运,分布和代谢,到达皮肤局部的药物浓度极其有限,而要使局部达到理想治疗浓度,势必引起全身性毒性反应。2)有些药物如灰黄霉素等全身给药疗效很好,一旦改用皮肤局部给药,由于透皮吸收性能差,对局部病变疗效甚小,甚至无效。第一节皮肤结构与外用美容药物透皮吸收一皮肤结构皮肤是人体的最大器官之一,约占总体重的10%,面积约为2M,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异质性和多层性组织。它形成了一种有效保护层和屏障。从外到内有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组成,表皮在形态学上又可分为数层,最外层为角质层,其下称为活性表皮,活性表皮层由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四层细胞组成。表皮是阻止物质透入的屏障,其角质层由死亡的角化细胞组成,其功能主要为防止水分蒸发及外来物质侵入。表皮无血管,故药物透入表皮层不会产生全身吸收作用。真皮层内有毛细血管,皮脂腺,神经及淋巴管,皮下脂肪组织内有血管及汗腺。皮脂腺大多与毛发并存,开口于毛囊上部,汗腺导管贯穿真皮和表皮,开口于皮肤表面。真皮及皮下组织对药物穿透的阻力小,药物进入真皮及皮下组织后易为血管及淋巴管吸收。二透皮吸收途径药物透皮吸收主要有两种途径:其一为直接经表皮透入到真皮或皮下组织,二是经皮肤附件(毛囊,汗腺和皮脂腺)透入到真皮或皮下组织。药物经表皮直接透入:一是药物渗入角质细胞的半透明膜扩散,二是通过角质层细胞间的空隙扩散而透入皮肤。药物经皮肤附属器透入吸收:1)毛-皮脂腺系统,2)汗腺(主要是水溶性药物)三透皮吸收过程从药动学角度看,药物透皮吸收可分为以下几个过程:1)药物由基质向角质层的分配2)药物通过角质层的转运扩散模型(diffusionmodel)吸收速率f(t)清除率介质皮肤毛细血管扩散系数D距离h浓度C面积ACL透皮吸收扩散模式图3)从亲脂的角质层分配至更为水性的活性表皮。4)通过活性表皮/真皮的转运并拌有皮肤微管结构的摄取。5)体循环分布和消除。第二节影响外用美容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影响美容药物释放,穿透和吸收的因素均可影响美容药物的透皮吸收。一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1)药物的化学结构:这一因素决定了药物的理化性质,成为影响药物经角质层吸收的关键因素。如类固醇类药物的渗透常数随结构中羟基数的增加而渗透性降低,提高药物的脂溶性,能曾强透皮吸收性能。2)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和溶解性:皮肤的角质层具有类脂膜性质,因而脂溶性大的药物易于通过角质层,药物穿过角质层后需分配进入活性表皮而被吸收。3)药物的解离状态:非解离型药物分子易于吸收,而解离型的分子难于吸收。4)药物分子的大小:分子小的药物易于吸收,若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000则难以透皮吸收。二美容药物的给药系统1)剂型的影响:不同的给药系统的剂型能很大程度影响药物的释放性和靶向性。如1%的四环素在微乳剂,凝霜和霜剂中通过皮肤的渗透性各不相同,其中在微乳剂中透皮速率最快,现在还开发了微囊剂型。2)基质的影响:药物在基质中的溶解状态对药物的透皮吸收有很大的影响。通常,药物在基质中以完全溶解状态释放比部分存在未溶解颗粒释放快,多数人认为,在乳剂型基质中,药物释放,穿透,吸收最快。3)透皮促进剂的影响:广泛使用透皮促进剂其目的是增加药物通过皮肤的渗透性,常用的透皮促进剂有二甲亚砜,氮酮,尿素,聚山梨酯,脂肪酸及其酯,醇类等。三皮肤的条件1)皮肤的水合作用:皮肤尤其是角质层的水合程度是影响药物穿透的主要因素。2)皮肤状态:疾病或损伤可致角质层丧失屏障的作用,从而使药物透皮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大大增加。如大面积烧伤涂用10%盐酸磺胺米隆冷霜后有发生酸中毒的危险。3)皮肤的用药部位:通常,人的头皮,腋下,额和下颌角对药物的吸收比手比手臂,手掌,背部等要好。第三节外用美容药物在皮肤的代谢皮肤作为一个器官具有多种代谢异物的功能,包括激素,致癌物,药物和环境化学物质等。这是因为皮肤含有代谢异物所需的酶。一皮肤酶催化的代谢转化1)皮肤对药物的代谢反应包括氧化,还原,水解及结合反应。2)皮肤酶的定位:皮肤中大多生物酶主要位于表皮和真皮,另外,皮脂腺对类固醇类具有较高的酶代谢活性。二皮肤微生物介导的代谢转化:皮肤表面到处寄生有微生物,它们能够对局部应用的化学物质产生代谢反应。三皮肤的光化学代谢:某些药物的化学及光化学性质不稳定,皮肤给药后暴露于日光和空气中易产生化学分解,甚至立体异构化反应。第三章中医学基础知识第一节中医学基本理论一整体恒动观念:是指事物的统一性,完整性,联系性及不间断地运动变化的状态。二元气论:“元者气也,无形而起,有形而分,造化天地,天地之始也”。元气论对中医学有很大的影响,“人之生,气之聚也,聚之则生,散之则死”,阐述了生命过程的物质性和运动性,说明了人的整体性和联系性。古人经过对生命活动的物质考察,在“气”的基础上,又提出了“精”,“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并常用气来说明生理现象和病理过程,如正气,邪气,脏气,气滞,气逆,气嘘,调气,疏气,补气等。三阴阳学说:阴阳学说在医学中主要是为了阐述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解释疾病发生发展规律,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元气论四五行学说:即指木,火,土,金,水物种自然界最基本的物质,在中医学的应用中,主要是用来解释脏腑生理功能和其相互联系,运用五行学说将脏腑生理功能特性分别归属于五行,并将内脏与周围组织和孔窍联系起来,再用五行之间互相资生和互相克制的规律来解释五脏的内在联系,相互影响,指导诊断及治疗疾病。五行学说是朴素的系统论:1整体观念:由组成部分以一定的联系方式构成.2认识各个组成部分,它们的联系方式和结构关系,才能把握系统的整体.3整体系统的存在不能脱离一定的周围环境及动态平衡.五行学说的整体观:五行是宇宙的普遍规律(五运)《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於五,人亦应之.《素问天元纪大论》: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的属性1、木的特性:生发、条达.凡具有(曲直)生长、升发、条畅、舒达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於木.2、火的特性:(炎上)炎热、向上.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於火.3、土的特性:(稼穑)长养、化育.凡具有生化、养育、受纳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於土4、金的特性:(从革)清肃、敛降.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於金5、水的特性:(润下)滋润、下行.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水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1归类方法:1)取象比类:日出东方,与木相似;南方炎热,与火相似;中原肥沃,与土相似;日落於西,与金相似;北方寒冷,与水相似.2)推演络绎:肝属木,故胆,筋,爪,目均属木.2对事物的五行归类:.五行五畜五谷五臭木鸡麦矂火羊黍焦牛稷香金马稻腥水猪豆腐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1说明生理功能:肝:疏通气血,调畅情志(木性生长,升发,喜条达).心:心阳温煦,血得热则行(火性温热).脾:运化水谷,化生精微,气血生化之源(土生万物).肺:肃降(金性清肃收敛).肾:藏精,主水(水性滋润,下行,闭藏).五脏肝东方风木酸筋目心南方热火苦脉舌脾中央湿土甘肉口肺西方燥金辛皮毛鼻肾北方寒水咸骨耳2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1)相生:木生火:肝藏血以济心.火生土:心阳温煦脾土以助运化.土生金:脾气散精,上归於肺.金生水:肺气清肃下行,通调水道以助肾水.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血.2)相克:木克土:肝木条达则疏泄脾的壅滞.火克金:心火温煦有助肺气宣发.土克水:脾运水湿可助防肾水泛滥.金克木:肺气清肃下行可抑肝气过度升发.水克火:肾水滋润以制约心火.相生+相克=制化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1相生关系的传变:1)母病及子:肾病及肝,水不涵木--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2)子病及母:心血不足,累及肝血亏--心肝血虚.心火旺盛,引动肝火--心肝火旺.2相克关系的传变:1)相乘:(1)一脏过盛,过分克伐被克之脏.如木旺乘土,即肝气过旺,影响脾的运化.(2)一脏过弱,不能耐受克制,因而出现克伐太过,如土虚木乘.2)相侮:(1)太过:暴怒而致肝火亢盛,对肺反向克制--木火刑金.(2)不及:脾土虚衰,不能制约肾水,出现全身浮肿--土虚水侮.母病及子,病情较轻;子病及母,病情较重.相乘传变,病情较重;相侮传变,病情较轻.(三)用於疾病的诊断1指导四诊:面青,喜酸,脉弦----肝病.面赤,口苦,脉洪数----心火亢盛.脾虚病人的面色青,为木乘土.心病病人的面色黑,

1 / 27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