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导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陈静漪chenjy66@163.com导论教学安排和教学要求课程性质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如何学习本课程课程的任务、基本框架和线索学分和课时:知识理论环节3学分,48课时,1-16周实践环节1学分,16课时,第5、6、11、15周总评成绩构成: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平时成绩:到课率、讨论发言、听课表现等无故缺课3次,平时成绩按0分计。期末成绩:开卷考试学时与考核课堂讲授实践教学:小论文、实践课题、实践活动等。案例分析:观看资料片并分析案例研究讨论:通过课堂提问或自由发言来讨论并评价历史事件教学方法实践课的具体方式尽可能地结合所在专业的特点和个人知识结构,采取不同的形式,扬个人所长,使实践环节丰富多样、同时具有实效性和吸引力。可以参考的实践形式主要有:社会调查、参观考察、访谈、报告会、辩论、知识竞赛、演讲、编演小话剧、主题班会、历史展览、自拍小历史剧等。标题、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与参考文献不少于4000字,多者不限第16周课程结束交齐实践论文格式强调:打印稿和手写稿均可。严禁网上下载、抄袭!学习态度端正。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能回答老师上课提出的问题,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和教学实践活动。不迟到、早退,不旷课,有事向讲课老师书面请假。认真收集学习资料,主动开展研究型学习,按时完成讲课老师布置的作业,积极和老师交流。教学要求导论教学安排和教学要求课程性质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如何学习本课程课程的任务、基本框架和线索性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根据《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2005年1月,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这一文件)及实施方案的精神而新设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05方案”新的四门课程名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从历史教育角度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因此,尽管就其性质而言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但从其科学体系来说,它首先是一门历史课,必须遵循历史科学的一般规律。什么是历史科学的一般规律?复旦大学著名历史学家葛剑雄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而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什么是历史、历史学?我们所讲的历史,主要是第二层含义上的历史,即史学,并非一般的“过去的事实”,历史是对过去史实的解读,因此必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历史科学最本质的要求,就是存真、求实,就是注重真实性和客观性。什么是历史、历史学?不少学者,如华中师大的章开沅教授经常引用这句诗,来提醒史学研究者们,必须明确治史为求真,是为保存民族文化,学术不是求名求利的工具。什么是历史、历史学?作为学习者的我们,如何去寻得“真知”?“求真”是不是和政治课的目的相一致?“历史的真知”对我们到底有什么意义?历史科学的求真是否能和作为思想政治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政治性结合起来?站在党的立场写历史和站在科学立场写历史应该是统一的。党的立场同尊重历史事实、追求历史真理的科学立场从根本上说是完全一致的。——林蕴晖导论教学安排和教学要求课程性质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如何学习本课程课程的任务、基本框架和线索消除“左”的痕迹:过去由于“左”的干扰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对一些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评价简单化片面化(如戊戌变法、李鸿章、抗日战争中的国民党等)。第一、纠正一些长期形成的历史偏见,培养科学的历史观和政治观澄清“右”的影响:(一)否定革命、提出“告别革命”的主张,认为革命只起破坏性作用,没有任何建设性意义。(二)把“五四”以来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视为离开所谓的“以英美为师”的“近代文明的主流”而误入了歧路;宣称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没有资格搞社会主义,新中国成立以后搞的不过是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三)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否定或掩盖它的本质和主流,把它说成是一系列错误的延续。澄清右的影响:大学生的根本任务是学习,学习什么?第二、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广义的学习既学习知识,又学习技能;既学习历史,又学习现实;既学习自然科学,又学习人文科学;既向书本学习,又向实践学习;既讨教于专家,又问计于民众;既研究本国实践,又借鉴外国经验。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大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如果你到北大来再要计较自己要不要考99分、100分的话,那太可悲了。我当然希望你们每个人好好学习,能够功课学好,但不是考99分、100分,争取班上考第一名。在大学,应该更多地注重培养自己的素质,培养自己的能力。——许智宏《弘扬大学精神培养创新人才》2006.6“知识不等于素质……。素质是知识内化为人的品格。在一定意义上说,素质是高于知识和能力的。知识的多少,能力的强弱,都不能完全表明素质的高与低,当然素质与知识和能力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周远清:《文化素质教育要在‘素质’、‘思想’上下功夫》)专家呼吁,新时期的大学教育应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的精神境界,着力造就健全的人格,为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和事业的成功以及社会的发展进步奠定成熟的人格基石。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是人文精神的摇篮,是理性和良知的支撑。人格缺失,越来越凸显成为大学生择业的障碍。通过历史学习,可以让我们了解: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个人在成败得失、悲喜际遇时的态度与行动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如何培养起积极进取的精神和魄力第三、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民族精神“所谓中华民族精神,广义地讲,就是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粹思想,是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就性质而言,它是一种伟大的卓越的精神;就表现形式而言,它是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张岱年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司马迁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韩愈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龚自珍培养民族精神,首先要知晓我们的历史以及它所拥有的智慧和力量。历史有穿越时空的力量。1919年1月18日,巴黎凡尔赛宫。“西方出了圣人,他叫耶稣,基督教相信耶稣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从而使耶路撒冷成为世界闻名的古城。而在东方也出了一个圣人,他叫孔子,连日本人也奉他为东方的圣人。牧野先生你说对吗?”牧野当然不能否认。顾维钧继续微笑道:“既然牧野先生也承认孔子是东方的圣人,那么东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耶稣,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就如耶路撒冷是东方的圣地。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历史在这一刻定格,千里之外的巴黎和会上两千年前的孔子却发出了穿越时空隧道的力量。“治学先要治史,无论学文学的,学科学的,他应该看一部关于历史简明而可靠的书。读史可以知今,治史有助于研究现状……,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将来的命运。”——鲁迅林则徐的“师夷”,康有为的“上书”,孙中山的“斗争”和毛泽东的“探索”,这些富于开拓精神的行为都折射出深沉的爱国之情。在解读历史人物和事件中感悟民族精神形成和升华的历史轨迹,激发对民族精神的情感认同和理性追求,潜移默化地增强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树立责任感。民族崛起的关键是民族的精神崛起,而精神崛起的最高手段就是大学。民族精神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一蹴而就的,其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了解历史,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实现独立、统一、民主、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从中感悟历史的魅力,汲取历史的智慧。民族何以崛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校训: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浙江大学校训:求是创新南京大学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东南大学校训:止於至善苏州大学校训: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河海大学校训: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学习历史的重要性我们不可能全部讲出来。但无论是名人还是凡人,学习历史能让人终身受益,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第四、其它一些原因,如学位、考研、就业等。导论教学安排和教学要求课程性质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如何学习本课程课程的任务、基本框架和线索方法:坚持历史主义的态度和阶级分析方法相结合,考察和分析近来以来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的基本国情,揭示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视角:以世界的眼光,把中国近现代历史放在整个世界历史的范围内来考察,从世界历史的宏观视域来考察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深刻变迁;重点:在对近现代史有比较系统性、完整性了解的同时,在内容选择上,坚持少而精的原则,对某些重大问题、重要人物和事件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要结合历史实际,又要关注当前的现实,把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资料:多方面搜寻近现代方面的资料,开拓视野。学科:从学科融合的角度来看,可以运用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政治学等的方法,从多个视角去观察和反思中国近现代史的某些问题。举例:一手资料,如:有关资料汇编、文献选集、历史文件、口述资料、回忆录、历史文献纪录片、历史遗迹和场景。二手资料,如海内外有关的学术著作、论文。导论教学安排和教学要求课程性质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如何学习本课程课程的任务、基本框架和线索任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基本框架《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研究中国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到现在社会发展的主要历程与规律。共分上、中、下三编十个专题。含中国近代史(1840年~1949年)和中国现代史(1949年~至今)两大部分。上编1840~1919:风云变幻八十年(救亡图存)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1919~1949:天翻地覆三十年(走向解放)中编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综述:翻天覆地的三十年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1949~21世纪初:走向辉煌的六十年(奔向富强)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是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线索第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的历史进程。第二,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求强求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第三,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争取和实现人民民主的历史进程。第四,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向西方寻找真理、选择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发展的历史进程。近现代中国是一个充满激烈变动的时期,出现“千古未有之变局”,这种变局向中国人提出了两个十分紧迫的历史新课题。也就是说,近现代中国,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主题思考题:1、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这门课?2、中国近现代史的主题是什么?这一主题在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中通过哪几条主线而得到展开?专题目录一、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演变二、中国社会各阶级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三、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四、辛亥革命及其成败得失五、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六、建党伟业—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