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流程:本讲导语、经典美文、策略解析、训练实例、题型演练、牛刀小试、高考佳作(要求:大小标题及栏目流程用宋体字黑体;主体字用宋体字;作文用楷体字)第一节记叙文写作训练本讲导语记叙文是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的—种文体,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是与议论文、说明文相对的一种文体。从广义上来说,主要手法是叙述描写而不是议论说明;主要内容是记人记事而不是议事说理或解说介绍的文章都是记叙文。广义的记叙文包括小说、剧本、童话、寓言等。但是,一般所说的记叙文描写的内容是真人真事,因而,作为文学体裁的小说、剧本等,不包括在本书所讨论的记叙文的范畴之内。一般的写作理论认为,记叙文的构成应该包括完整的六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和结果。如果这六个要素有残缺,所记叙的事件就会交待不清。记叙文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但这并不等于说记叙文可以照搬现实生活。相反,好的记叙文无论是在立意、选材,还是布局、谋篇上,都能体现出作者的匠心,具有艺术感染力。经典美文母亲的手母亲把扑克分成两沓,双手缓慢地洗着牌,不时有调皮的“K”或者“J”从母亲手中逃走,妹妹见此情景,说:“妈,我帮您来洗!”妈妈就显得难为情地说:“我洗得太慢了吧?”我们三姐妹异口同声地否认,心里却默默承认:母亲的手真的老了,不灵活了。母亲打牌的历史还不到一年,这是我们第一次陪母亲玩牌。我仔细地看着母亲的手。她的手掌和手背都高高的肿起,把本该有的皱纹,都拉平拉直了。五根手指就像五根干瘪的枯树枝,黝黑,粗糙,弯曲,手指骨节特别粗大突兀,像卡在树枝上的螺母,毫无美感,更寻不到老人家年轻时手指那葱白修长的痕迹。艰苦的生活和无情的岁月活生生把一双美丽的手磨砺成了两张充满沟沟渠渠的树皮。年轻时的母亲有一双灵巧神奇的手。我小的时候,最喜欢看母亲缝被褥。那时没有被套,都是单子,能快速而整齐将被子缝好,是母亲的拿手好戏。她将被单一抖,单子便服服帖帖地铺在了晒垫上,她快速地沿着晒垫边沿走动,好把每个褶皱拉得平平直直。接着把折叠好的棉絮轻轻地放在被单中央,打开,空出的的四个边就正合适,像是用尺子量过的一样。然后将绣着花纹的布铺在棉絮上,再把垫单的边折好,工整地压住绣花布。最后她开始飞针引线,缝一针,就拉出一道美丽的弧线。不一会,四条边上就扎满了匀称笔直的针脚。整个过程娴熟而迅速,还不及小伙伴们踢一次毽子的时间长。晚上,我躺在被窝里,常常想:母亲一定是把童话、美梦连同阳光和幸福也缝进了被子,好让我们睡得踏实而香甜。因为母亲有一双巧手,我们的童年就绣满了缤纷的色彩和幸福。即使在那个物质贫乏的时代,我们四姐弟都几乎没有穿过破衣服。裤腿的膝盖处烂了,母亲就找出花布头拼成各种图案补上;毛衣小了,母亲就拆了,再搭配加进黑白混杂的棉线重织;衣服褪色了,母亲就买来染料染成暂新的錠蓝。不论是书包,本子,还是袜子、鞋,只要能用针线的地方,母亲就能加进她的创造,变破烂为时尚。她甚至会用钩针,勾出大朵的栀子花铺在枕巾上,勾出小花篮缝在我们的毛衣上。从我有记忆起,母亲的手就从没闲过,她总是从家里忙到家外,从土里忙到田里。因为爸爸在外做木工的时间多,照顾我们四姐弟几乎全落在母亲一人身上。记得那个深秋的傍晚,母亲担着一担红薯出门,临走时,嘱咐我们:在家好好等着,等她磨好红薯粉,回来就给我们做红薯粑粑吃。馋嘴的小猫们说不出的高兴,我们踮起脚尖盼望,巴望母亲早点回来。终于,母亲回来了!可带回的不是磨好的红薯粉,而是母亲血淋淋的手指。我的母亲,她的中指不小心被可恨的机器磨去了指尖。我坚强的母亲,她痛苦地咬着下唇,左手手掌竭力托着受了伤的右手。我可怜的母亲,她一定疼得无法忍受,那手一直在不停颤抖啊。我慈爱的母亲,看见我们泪眼汪汪,居然安慰我们说:妈妈没事,今天吃不到粑粑了,下次做给你们吃。从此,妈妈美丽的手指有了缺陷——右手中指的指甲再也没有长出来。我憎恨那次意外,现在想起,我的心依然会汩汩冒血。也感谢那次意外,那一刻起,我突然觉悟了,懂事了,我开始团结弟妹们怎样分担家务事,学习怎样洗衣,怎样做饭,怎样织毛衣,怎样缝被子。母亲会做的,我们努力一样一样学着做会、做好。尽管如此,母亲照样忙碌,冬季里,在冰冷的水里洗菜的依然是她的手;夏夜里,为我们打扇的是她的手;春天的晨雾中,第一个点灯的是她的手;秋天的傍晚,为我们缝缝补补的还是她的手。她说:冬天冷,我们的皮肤嫩,怕水冻伤我们的手;夏天热,她又怕蚊子扰得我们休息不好;春天的早上好睡觉,她说多睡会对我们身体好;秋夜易寒,她又说自己织的毛衣更暖身。她总是把最好的留给爸爸和我们,即便是吃饭,她也难有坐下的习惯,谁要喝水,谁要盛饭,那似乎都是她天经地义的责任。这样的付出,母亲从来无怨无悔。每次春节回家,掌勺的是她,洗碗收碟的是她,端茶倒水的也还是她,她就像上弦的陀螺,不知停歇。要不是妹妹告诉我实情,我还一直很欣慰母亲“铁人”般的健康。今年回家的路上,妹妹说:“今年春节的饭菜,我来负责做,千万不要再让妈妈忍着疼痛做给我们吃了!妈妈的手有关节炎。去年连菜刀和锅铲都拿不了……”老天,我怎么才知道!惊愕、惭愧、后悔、罪责,一起涌上心头,我不敢做声,我能说什么?我能原谅自己的疏忽吗?母亲老了,她的手有肩周炎、有风湿。她的手疼的时候,连穿衣都困难,连头也梳不了,连饭碗都端不住。这样的手居然伺候我们四家大小五六天,每餐满桌香喷喷的饭菜,每天清洗几十个碗碟,还有零食、宵夜,一手一手,一动一疼,我伟大的母亲,为了我们的安逸,您该要忍受多少痛苦?我再也不能当那坐享其成的“客人”了,我系上围裙当妹妹的下手,母亲看见了,连忙喊:“你去烤火,别把衣服弄脏了。”我负罪地说:我才知道您去年手疼,我都无法想象您是怎么做饭的?母亲轻描淡写地说:“没事呀,我左手疼(妈妈是个左撇子),就用右手炒。那些要剁的菜,你爸爸搞好了。你们难得回家一回,这算什么事情罗?”是的,这种疼痛对她不算什么事情。她的一生,只要是为了她的孩子和家庭幸福,没有什么事情是值得她在意和害怕的,何况只是她的手老了不灵活了?而我,多么希望这双美丽的老手永远温暖、健康、灵巧。策略解析在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要想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就必须要有真情实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实感是记叙类文章的生命。这一篇记叙文作者在选材上选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触发自身心灵感触的真人真事,描写时作者抓住细节对母亲进行了生动形象的刻画,语言朴实,不矫柔造作,写来真实感人。很好地体现记叙文要写出真情实感的特点。记叙文的写作和其他文体一样,有着一些共同的要求,比如,主题要正确、深刻、新颖;材料要真实、典型、精当;结构要严谨、自然、统一;语言要准确、简练、生动等。但是,记叙文也有自己独特的一些要求,下面分别予以介绍:一、记叙文的概念与特征(一)叙述叙述就是记叙和述说.它是把记叙类作品中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件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叙述是记叙文体最常用的表现方法之一。在记叙文的写作中,叙述要注意以下问题:1.叙述的人称在记叙文中,叙述的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第一人称的叙述,是站在“我”、“我们”的立足点上来进行的。它以“我”的身份发言,从“我”的角度出发直接叙述所见、所闻、所感。新闻性的记叙文、回忆性的散文、自传等,大多用第一人称。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文章,可以把作品中的情节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者的耳闻目睹,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这样,可以使读者得到一种真实、亲切的感受。第三人称的叙述,作者不出现在作品中,作品中只出现叙述对象,作者以局外人旁观者的身份来叙述。采用这种叙述角度,作者客观地陈述事件,偏重于叙述他人的经历与事迹,所以显得理智、冷静。在一般情况下,一篇文章的叙述人称.应该始终保持一致,如果人称交替使用,一定要在文章中交待清楚,以免造成混乱。2.叙述的方式叙述的主要方式有:顺叙、倒叙、插叙、平叙等几种。(1)顺叙顺叙是按人物经历或事件发展的先后次序来叙述的一种方式。顺叙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法。顺叙的优点是有头有尾,来龙去脉清楚,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它的不足是如果运用不当,叙事容易呆板、乏味、缺少波澜。(2)倒叙倒叙是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经历、事件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情的开头进行叙述。倒叙可以造成悬念,一下子抓住读者,引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同时还能突出重点,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3)插叙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暂时把叙述的主线中断一下,而插进一段另外的叙述,或追忆过去情节的片断,或对上文进行补充、解释。例如,鲁迅先生写的《纪念刘和珍君》,中间插叙了作者与刘和珍初相识的一段往事,不仅写出了刘和珍的温和可亲,更与后文写政府的残暴做了有力的映衬。运用插叙应当注意的是,必须确有必要才插叙,否则不仅会影响叙述的连贯性,而且还会成为内容的累赘。(4)平叙平叙也叫分叙、平行叙述,它是指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也可以两件事情相互交叉着叙述。例如,《左传》中的散文名篇《秦晋骰之战》,同时叙述了郑国和秦国双方的情况。3.叙述的要求叙述往往在记叙文中占很大的比例,因此,叙述的效果也往往会影响记叙作品的总体效果。叙述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线索要清楚叙述都有线索。线索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贯穿文章全部材料、推进内容发展的脉络。材料好比一粒粒晶莹的珍珠,如果没有线索穿结,就难以成为美丽的项链。线索必须贯穿文章的始终。由于题材各异,作者所选取的表现角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叙述的线索也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以“人”为线索,如《廉颇蔺相如列传》;有的以“物”为线索,如《药》;有的以时间为线索,如《祝福》;有的以事件为线索,如《鸿门宴》,有些复杂的记叙文如一些长篇通讯、报告文学等,可能有多条线索,这就要求在叙述的时候分清主次,保持主线索贯穿始终,不要节外生枝。(2)详略要得当记事写人,如果没有主次,不讲详略,像记流水账,平均使用笔墨,那就会平淡无味。叙述要有详有略。详略处理的标准,对于不同的题材、文体可能有所不同。一般地说,与主题关系密切、能表现人物性格、读者不易理解的地方要详写;与表现主题关系不大,读者容易理解的地方要略写。(3)行文要多变“文似看山不喜平”,说的是文章写得要有波澜。写人、叙事性的作品,行文有起有伏,调子有高有低,节奏有快有慢,往往才能引人人胜。“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叙事作品要避免平铺直叙,一览无余。在写作过程中,常采用抑扬、详略、断续、张弛、离合等手法,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但值得注意的是,不论是用什么手法,都要做到自然、恰当,切不可矫揉做作,生搬硬套。(二)描写描写就是描绘与摹写,它是对叙事对象的状态与特征作具体、形象和逼真的描绘,目的是使读者在阅读时产生如见其人、如历其事和如临其境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描写,就没有叙事文体的形象性特征,和叙事一样,描写也是记叙文体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按照描写的对象和范围分,描写可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三类。1.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包括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目的是表现人物的独特的性格和心理。(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外部形态和特征的描绘,包括对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表情、仪表、风度等的描写。描写肖像是为了更具体更形象地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它要求抓住特征,避免脸谱化。例如,鲁迅笔下的藤野“二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睛,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寥寥几笔,便抓住藤野先生的主要特征。描写出一位生活俭朴、严于治学、工作认真负责的老师形象。(2)语言描写古人云“言为心声”。什么样人说什么样话,语言能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修养、身份,能反映一个人的气质、性格特征等。我们在进行人物的语言描写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特征的语言。例如,在《水浒传》中,鲁达与李逵性格同中有异,这从他们所说的话中可以看出。(3)行动描写行动描写也叫动作描写,是指对人物动作行为的描写。人物能够活起来,成为有血有肉的生命体,离不开对他的行动的描写。行动描写同样是为了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