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浅谈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摘要:正确认识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趋利避害,在充分发挥中药防病治病的作用下减少伤害。合理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要认识不良反应发生的条件、规律,尽量防止和减少它们的发生。关键词:中药;毒副作用;原因;合理用药[Objective]CorrectlyrecognizeChinesedrugs'toxicandsideeffectsandbadreactionforgoodresultandavoidingharm;fullyexertTCM'spreventingandtreatingdiseasewithlessharm;reasonablyadministerdrugs,ensuresafeandeffectiveadministration;gettoknowconditionsandrulesforsideeffects,aspossiblepreventandreducetheirproduction.随着中药应用得越来越广泛,近年来对常用中药的不良反应的报道越来越多。比如云南白药中毒可引起少尿、无尿、血尿、蛋白尿、血尿素氮及肌酐增高,甚至发生急性肾衰竭而致死亡[1]。因此,中药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不仅在于药物本身的毒性,也在于用药不当所造成的损害,可以说凡是药品,就会有不良反应发生的可能性。1原因分析1.1药材来源存在差异性药物的种属和产地不同导致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如木通,有木通科植物木通和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之分,木通科植物木通无毒,而马兜铃科植物关木通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2]。临床应用时可因品种混乱,误用而导致中毒。1.2炮制不当或未经炮制中药经过适当的炮制可以增加药效,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和副作用等。但不当的炮制也会使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上升。所以有“生熟异治”之说。但是,近年来忽视炮制工作,造成中药饮片质量下降的情况比较严重。这也是产生毒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延胡索的有效成分是生物碱,水煎液溶出量甚少,醋炒后延胡索中生物碱与醋酸结合成易溶于水的醋酸盐,故水煎液中的总生物碱含量增加,镇痛作用加强,但对肝脏的潜在毒性作用也随之增加[3]。杜仲中含杜仲胶多,生杜仲煎出的有效成分甚少,炮制后则胶质破坏,故炒杜仲煎剂降低血压较生杜仲煎剂强,故应注意用药量的调整。川乌有大毒,经炮制后,保留了有效成分总生物碱,而降低了毒性成分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降低了药物的毒副作用[2]。1.3药物配伍不合理中药大多数为配伍用药,其制剂亦大部分有多种中药材配方制成。因此用药应遵循中医中药的配伍禁忌,充分考虑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除了掌握十八反十九畏,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及妊娠禁忌外,也应注意到某些中药与西药注射液配伍应该谨慎。如朱砂等含汞成分的中药与西药溴化钾、碘化钾合用,可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又如中成药消渴丸中,除含黄花、生地、花粉外,还含0.25g优降糖,故误认为纯中药制剂,应用中出现低血糖昏迷的报道较多[4]。另有报道称:六神丸与洋地黄强心苷合用易引起中毒反应[5]。安胃胶囊与硫酸亚铁或磷酸可待因等硫酸盐或硫酸盐同时并用,在胃肠道可产生难溶性化合物,影响上皮细胞膜对其的吸收。这是因为硫酸盐类药物或硫酸盐类药物与安胃胶囊相遇,由于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可能生成溶度积(KsP)较小的磷酸钙及硫酸钙,而产生沉淀影响其吸收,降低生物利用度,属于配伍禁忌[6]。山楂、五味子、乌梅、山茱萸与磺胺合用会引起血尿。甘草与水杨酸,同用使溃疡病发生率增加[7]。1.4药物有效成分是毒性成分及用量不当马钱子的有效成分是毒性成分。例,一患者前后3次口服含制马钱子的中药粉末,其中制马钱子的含量分别为1g、1.5g、2g,前两次如此口服后未有任何不适症状,第3次口服后出现心慌、胸闷、抽搐、心律加快等症状,继而心跳骤停,经抢救无效死亡。马钱子主含生物碱,含士的宁约1.20%~2.20%,一成人次服士的宁5~10mg即可发生中毒现象,30mg可致死亡,而且其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十分接近。但在上例中,患者3次的用药量都超出了中毒量[9]。由此可见,在临床应用时对某些有毒的中药应严格控制剂量,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1.5煎煮不当一般认为长时间煎煮可以减毒,如附子先煎一小时,则毒性可以减少许多,但也有相反的情况,如山豆根煎煮时间越长,则副作用相应愈强。如雷公藤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物,研究表明,雷公藤的嫩叶、嫩苗、嫩枝及根部含雷公藤碱等多种生物碱,若煎煮时间不够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腹泻、便血;吸收后对中枢系统有损害,可引起丘脑、中脑、延脑、小脑、脊髓等器官的严重营养不良性改变;肝脏、肾脏、心脏可发生出血、坏死[9]。1.6药不对证依照中医药理论辨证施治的原则,才能保证用药安全,否则易造成伤害,即便是补益中药也应辨证施治。如用黄连、黄芩、黄柏和大黄组成的复方来治疗实热型细菌感染,符合“热者寒之”这一中医基本治则,但同是细菌感染,若为虚寒证,还用此方治疗,不仅疗效不佳,还会出现中毒症状。可见如违反辨证论治原则,就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医生应该在处方中使用规范的处方名,不使用俗名和简略名称,以免发生混淆。例如五加皮有南五加和北五加之分,常用的五加皮无毒具有与人参相似的作用,而北方加功效祛风湿,强筋骨,有小毒。如果医生在处方中没有明确是哪种五加皮,就容易用错药,发生不良反应[10]。1.7认识过失有很多人认为中成药毒副作用小,可以放心长期使用。其实不然,“药三分毒”,任何药都有毒副作用。必须正确使用,才能减少或避免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例如苦寒之品,就不能长期使用,否则就可能导致苦寒败胃,损伤脾阳,出现不良反应[11]。2正确认识中药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为了确保用药安全,必须认识中药的毒性,了解毒性反应产生的原因,掌握中药中毒的解救方法和预防措施。前人是以偏性的强弱来解释有毒、无毒及毒性大小的。有毒药物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比较接近或相当。因而治疗用药时安全度小,易引起中毒反应。无毒药物安全度较大,但并非绝对不会引起中毒反应。人参、艾叶、知母等都有产生中毒反应的报道,这与剂量过大或服用时间过长等有密切关系[12]。3科学地合理使用中药在中国医药学几千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独特的中医药理论体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精髓。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和完整性,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辨证论治是临床的精华。由于证概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等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因而它比疾病更具体,比症状更深刻地揭示了病变的本质[13]。如果能够科学地掌握这个精髓,合理地使用中药,是完全可以避免、减少、降低中药的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的。(1)辨证用药。辨证有误则药不对证,会使机体阴阳偏盛或偏衰,以致病情更趋严重。(2)合理配伍。合理的配伍有益于治疗,但应注意多种药物合用会因药物相互作用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按照病情决定用量,有些中药的活性与用量有关。(4)勿长期用药,避免慢性蓄积。中药活性成分含量低,作用缓和而持久,但慢性病人长期服用,往往随之产生不良反应。如长期服用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等,会因蓄积而出现慢性汞中毒等等。(5)强调药物的正确使用,提高医生用药水平、辨证施治,依法遣方用药,有效防止医源性疾病的发生。(6)深入开展药理、毒理研究,阐释产生毒副作用的机制并予以有效的预防。【参考文献】[1]陈裕盛,韩启光.再论天然药物的肾毒性及诊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4):[2]沈映君,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科技出版社,1995:13.[3]刘平.中草药的肝损伤问题[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5,4:243.[4]翁维良,徐刚.中药不合理用药与药害问题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03,28(2)[5]徐永昭.六神丸和西药合并应用的毒性反应[J].中原医刊,1987,4:34.[6]马兴民,杨继民.含钙类中药与西药合用的相互作用[J].陕西中医,1987,10(6):275.[7]刘军锋,王晓萍.安胃胶囊与西药联合应用的利弊[J].陕西中医,2004,25(8):749.[8]程珠炉,吴斌.试议中药不良反应产生的缘由[J].药学进展,2001,5:16.[9]劳志英.长期应用雷公藤多甙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不良反应[J].新药与临床,1997,16(1)[10]钱平利.中药的毒副作用概况和解决方法[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5,5(5):[11]焦一鸣.中成药毒副作用多因使用不当所致[J].中国中医药报,2615:4.[12]李家实.中药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学科技出版社,1995:19.[13]王新华.中医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科技出版社,1995:29,31.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