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科学科和历史学科考试说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思想品德科学科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初中思想品德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终结性省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是否达到《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学业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主要依据,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二、命题依据以教育部2003年5月颁布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据本考试大纲,结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际进行命题。三、命题原则1.思想性: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宣传和贯彻党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反映学科的德育功能。2.基础性: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义务教育的性质,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考查学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反映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要求。3.科学性: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命题,做到考试内容和形式科学有效,图文表达准确规范,试题难易适当,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4.人文性: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关注学生的发展,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在考试内容选择、试题形式设计和答题要求确定上,努力反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5.导向性:正确发挥考试的导向功能,坚持以学生为本,强调能力立意,注意应用性、时代性、探究性、综合性和教育性,引导学校加强教学、引导教师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学会做人。四、考试范围《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七、八、九年级部分内容,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五、内容目标(一)目标要求思想品德学科考试目标包含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考查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重点,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1.知识和能力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包括由低到高的九个层次,较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目标要求。具体如下:(1)记忆:再认或再现教材或时事的相关概念、原理、观点或事实。(2)理解:解释概念、原理、观点和事实的内涵与外延;从事实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对相关表述或事实进行归纳和概括;用不同的词句或形式转换表述概念、观点或信息;将具体事例与相关知识建立联系。(3)比较:辨别不同概念、原理、观点和事实,发现其异同;判断事物的真伪、善恶、美丑。(4)分析:将一个综合性信息分解成若干要素、部分或层次,把握要素之间、部分之间和层次之间的关系。(5)应用:正确调用某个概念、原理或观点,描述和阐释情境中的现象和事实,说明事物存在的依据和问题解决的办法。(6)综合:掌握学科内容的交叉、渗透和联系,将相关要素或局部进行重组,形成一个新的结构;调用多个知识综合阐释和解决问题。(7)论证:运用相关知识,通过分析与综合,有条理地论述、证明事物存在的价值、依据或发展的条件、过程和结果。(8)评价:对有关认识问题或行为问题进行客观、全面、辩证地价值判断和意义评估,符合逻辑地证明自己判断的依据,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建议。(9)探究:根据已知的条件推断结果、根据结果推断需要的相关条件、根据已有事实推断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状态;在一定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为四个层次的要求:(1)接受与认同:能够接受和认同思想品德课程的情感目标。(2)体验与感悟:能够通过相关信息体验到良好的情感;能够通过阅读感悟到事物价值、生活意义和人生道理,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正确的价值观念。(3)判断与选择:能够立足正确的立场,用良好思想情感和正确价值标准指导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认识和解决问题。(4)参与与展现:能够通过行为和语言,将参与社会生活和道德实践获得的积极情感、正确理念自然展现出来。(二)内容范围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内容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考生使用的教材版本为依据,包括其中七、八、九年级的部分内容。内容包含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要求,高一层次的目标要求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目标要求。各层次目标主要通过行为动词来呈现,这些动词指向学生学习的不同水平,并且内在地包含了知识内容维度。具体内容如下:知识板块学习领域(内容呈现)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成长中的我心理健康(认识自我)1.认识情绪的多样性;2.理解情绪对人的作用。1.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2.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3.理智面对学习压力;4.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寻找有效的应对方法;5.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1.保持乐观健康的心态;2.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3.形成比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道德(自尊自强)1.认识人的生命的独特性;2.懂得自尊和知耻,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的关系。1.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2.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选择;3.珍爱生命,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1.体会生命的可贵,珍爱生命;2.培养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法律(学法用法)1.知道法律的显著特征和作用;2.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及其意义;3.知道什么是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4.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和联系。1.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与技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2.自觉运用法律武器,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1.树立自我保护意识;2.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我与他人的关系心理健康(交往与沟通)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1.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2.学会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3.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4.正确对待表扬与批评;5.正确对待合作与竞争。1.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2.养成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道德(交往的品德)1.理解孝敬父母的原因;2.知道诚信的基本要求;3.理解共同生活需要关心、尊重、宽容和相互理解与帮助;4.理解公民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5.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1.学会孝敬父母长辈;2.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3.学会尊重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与习俗。努力做诚实的人。法律(权利与义务)1.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2.知道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3.理解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1.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2.学会运用法律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人格尊严、个人隐私;3.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4.学会运用法律维护经济权利;5.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消费者的权利。树立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意识。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心理健康(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1.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2.正确认识好奇心和从众心理。1.学会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1.关心社会,养成亲社会的行为习惯;2.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道德(承担社会责任)1.知道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2.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3.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1.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2.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的行为;3.能够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1.树立公平意识;2.培养正义感;3.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法律(法律与社会秩序)1.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作用及要求。学会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1.树立宪法意识;2.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国情(认识国情爱我中华)1.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和取得的经验;2.知道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3.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4.了解我国现阶段的政治制度和基本经济制度;5.理解共同富裕的原则;6.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7.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和要求;8.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理解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9.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0.了解“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懂得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11.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2.知道民族精神的含义和体现;13.了解先进文化,懂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4.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15.懂得人生需要理想,懂得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1.针对当地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2.学会自觉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3.学会合理消费;4.学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5.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6.学会规划人生,实现理想。1.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促进民族团结的意识;3.树立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4.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立志为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2.时事政治的内容识记和理解重大时事,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认识和评析重大时事政策。纯时事考试内容包括当前党和政府的重大方针政策和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的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六、考试形式、时间考试形式采用开卷笔试,考试时考生可携带课本和时事进入考场供作答时参考。考试时间60分钟。七、试题难度合理安排试题难度结构。试题易、中、难的比例约为8:1:1,其中容易题难度值范围为0.7以上、中等题难度值范围为0.5-0.7、稍难题难度值范围为0.3-0.5。考试合格率达80%。八、试卷结构试卷满分100分。题型结构:试卷分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部分约占60%,非选择题部分约占40%。内容结构:“成长中的我”约占15%;“我与他人的关系”约占30%;“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约占35%;“时事”约占20%。历史科学科考试说明一、命题依据与原则(一)命题依据根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参照《2014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历史)》精神,按照《福州市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说明(历史)》的具体要求,结合福州初中历史教学实际进行命题。(二)命题原则1.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按照《2014年福建省初中学业考试大纲(历史)》精神,《福州市初中毕业与升学考试说明(历史)》的具体要求,结合福州初中历史教学实际进行命题。体现课改理念,促进课程改革。2.试题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体现基础性;试题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体现时代性;考试要求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水平,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体现发展性。3.试题注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考查;注重考查学生自主与合作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注意试题对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导向作用。4.试题要确保考试的信度和效度;测试目标明确、难易适当、题意明白、语言准确,能够真实反映出学生的学业水平;试卷中避免出现纯识记的大分值试题。二、考试内容与要求(一)考试范围中国历史(含乡土历史)、世界历史。具体范围为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编写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八年级上下册、《世界历史》九年级上下册,以及福州历史的相关内容。(二)内容和能力要求1.目标要求历史学科考试目标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重点,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注意过程方法的体现。《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内容标准”对初中学段知识与能力的学习要求由低到高依次分为识记、理解和运用层次,高层次的要求包含前面低层次的要求。具体要求说明如下:识记:再认重大的历史事实、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再现历史的发展过程、阶段特征。理解:(1)阅读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简单的问题有正确判断和认识。(2)识读简单的图、表、数据,把握历史事件的主要特征及其内在联系。(3)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概括等。(4)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问题进行简单说明、辨析。运用:(1)初步运用史论结合、辩证等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并做出自己的判别和解释。(3)初步具有历史学习的方法、习惯、思维,并应用于学习和生活。2.考试的知识内容及能力层次要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