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中华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本节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学前教育机构总体发展变化情况分析及知名的学前教育机构情况分析;2、有影响的幼儿和儿童团体介绍;3、边区及特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一、学前教育机构的总体发展情况(一)学前教育机构发展数据下面一表一图反映了清末至中华民国时期学前教育机构的总体发展情况,阅读后,请说说其基本态势。1、学前教育机构发展数据表(P192,228,246,229)学年度幼稚园数(所)入园儿童数(人)1907(清末)42848931924(190)34(——)15911929~1930630266751935~19361283798271939~1940302285171943~1944428504911946~194713011302132、学前教育机构情况变化示意图幼稚园数(所)●●1200900600●400●●300●200●1907192419291935193919431946(年份)(数量)●1200900600●●●300●·●●1907192419291935193919431946(年份)(二)分析:1、学前教育机构总体发展缓慢。2、民国前期(1927年):低谷,数量甚至低于清末。3、民国后期情况:(1)稳步攀升;(2)急剧减少;(3)恢复发展4、学前教育机构发展与政局的关系。(三)关于数量的说明:1、私立幼稚园(教会幼稚园)问题1925年《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2、沦陷区幼稚园。机构名称时间主办单位及办理者特色南京高师幼稚园(照片)1919~1922南京高师,陈鹤琴、廖世承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学前教育实验机构浙江大学培育院1935~1937浙江大学,郑晓沧、黄翼实习基地和研究基地成都实验幼稚园1941四川省教育厅,陆秀抗战期间最著名的学前教育机构大场农村托儿所(照片)1947国立幼专等,陈鹤琴纪念陶行知,实习研究基地战时儿童保育院1938~1945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难童保育和教育机构群(53所)(一)知名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公立幼稚园照片.doc机构名称时间创办者特色宁波星荫幼稚园1918张雪门仿效日本模式北京香山慈幼院1920~1949(1923)熊希龄慈善与教育相结合南京鼓楼幼稚园(照片)1923~1952陈鹤琴以实验性闻名的学前教育机构厦门集美幼稚园(照片)1919~1927陈嘉庚民国前期设施最好、规模最大的私立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照片)1927~1930陶行知中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上海大同幼稚园1930~1932董健吾红色摇篮上海劳工幼儿团(照片)1931~1935孙名勋、戴自俺中国第一所工人子女学前教育设施(二)知名的私立学前教育机构私立幼稚园照片.doc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中华民国时期知名的学前教育机构在办理上的有些什么特点?基本特点:1、名人或有思想、有理论的人办园;2、面向社会需要,与时俱进;3、以先进理论为指导;4、中国化的实验性、不畏困难的开拓性;5、富有特色。二、难童的家园——战时儿童保育院(一)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1、成立时间及宗旨1938年3月,国共两党及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在武汉发起成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全称为“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日将士总会战时儿童保育会”)。其宗旨是团结各党派和各界妇女,展开大规模的抢救民族后代,把无家可归的难童培养成为抗日建国力量。战时儿童保育会.doc2、主要领导人宋美龄为理事长,李德全为副理事长,邓颖超等为常务理事;聘蒋介石、毛泽东、蔡元培、陈嘉庚、茅盾、斯诺等为名誉理事。此后,全国各省市(包括陕甘宁边区)、香港和南洋群岛成立分会20余个。3、工作成效:1938年5月,第一所战时儿童保育院——汉口临时保育院成立,收容550名难童为第一批保育生。各战区共设立儿童保育院53所,包括在延安设立的陕甘宁边区第一、第二保育院,历时八年,总共收容难童3万余。(二)战时儿童保育院1、性质:多为战时儿童保育会在各战区设立的保育机构,其收容对象为无家可归的难童。保育院除雇请专人对难童进行养护外,还选聘师资开展教育工作。2、难童教育课程:有游戏、唱歌、语言、识字、劳作等。其中,非常重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并进行生产自救。见:战时儿童保育院院歌.doc3、办理经费(公办):主要由保育会向社会各界募集,另一部分由中华民国赈济委员会拨付。观看影片:从网上观看《难童》(一)(二)(三)(四)反映战时儿童保育院的电视片的“《难童》系列片”。三、南京鼓楼幼稚园的实验(一)创办(1923年)1923年秋,陈鹤琴以自家居宅之一部为园舍,冠名东南大学教育科实验幼稚园。该园的办理宗旨为:“不受旧式幼稚教育之束缚,立意创造中国化的新幼稚园。”(二)实验工作(1925~1927)1925年,为进一步开展实验,择地建园,新园落成后,正式定名为鼓楼幼稚园,仍由陈鹤琴兼任园长。东南大学教育科毕业生张宗麟则来园专事研究实验,该园为当时国内最为优良的幼稚园之一。从1925~1927年,鼓楼幼稚园主要开展了课程组织实验、科目及其教法实验以及幼稚园设备、幼稚生的行为习惯、幼稚生的技能练习、幼稚生生活历实验。实验研究人员.doc1、课程组织实验课程组织实验是鼓楼幼稚园实验核心和主线,起着统领其它实验的作用,是该园探索中国化的新幼稚教育的标志。经历了散漫期(1925年秋冬)、论理组织期(1926年春夏)和设计组织期(1926年秋冬)。鼓楼幼稚园课程组织实验.doc实验推广中心制实验取得一定成效后,1927年,在南京市14个幼儿园和哓庄、燕子矶等乡村幼稚园进行了推广性试验,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2、鼓楼幼稚园其它科目及教法实验课程组织试验只解决科目与活动主题整合关系问题,但还存在各科目自身的教法问题。鼓楼幼稚园开展的幼稚园活动科目实验有9项,为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自然(社会和常识)、读法、数法、工作、静息、餐点。科目教法实验主要进行了故事教学法研究、图画教学研究、读法教学研究、玩具研究等,成果丰富。3、鼓楼幼稚园还开展了幼稚园设备、幼稚生的行为习惯、幼稚生的技能练习、幼稚生生活历(以日、周、月、学期、年为时间单位的幼稚园活动内容和程序)等多方面的实验研究。其中,幼稚生生活历实验配合中心制执行,“生活历”蕴涵的意义是幼儿在幼稚园的学习如同过日常生活一样。鼓楼幼稚园生活历.doc设备实验鼓楼玩具.doc(三)实验意义和影响1、实验结果成为成为1929年8月教育部颁行的《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制订的基础。2、奠定了我国学前教育中国化和科学化的方向,对中国现代学前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四、中华民国时期的幼儿教师教育机构一、公立幼师培训机构(一)保姆讲习科保姆讲习所1、保姆讲习科1912年9月教育部颁发《师范教育令》,明确要求女子师范学校“得附设保姆讲习科”。各省均于省会设有女子师范;有些省份还设有2所省立女师。因此,保姆讲习科便得以办理。2、保姆讲习所1915年,教育部将小学教员讲习所定名为“师范讲习所”。1921年,教育部重申各地女子师范必须附设保姆讲习科。1917年,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最早开设保姆讲习所。次年3月,又附设蒙养园作为未来保姆的实习园地。1922年秋招收第三届保姆学员。(三)幼稚师范科和幼稚师范学校国民政府成立后,1928年5月,第一次全国教育会议在南京召开。陶行知在会上提出了《各省开办试验幼稚师范案》。陈鹤琴也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各省师范学校急须设幼稚科案》,主张“在环境适宜之地,开设幼稚师范学校”。此后,但幼稚师范科的开设却与日俱增。(四)《师范学校规程》颁布1933年,教育部颁发《师范学校规程》。规定:“师范学校得附设特别师范科和幼稚师范科”;“幼稚师范科修业年限三年”等。《师范学校规程》使幼稚师范科得以规范办理,标志学前教育师资的培训工作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五)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1、缘起。1940年2月,陈鹤琴应江西省教育厅厅长之邀,赴赣考察办学条件。考察结束时,他立下了创设幼稚师范的决心:“要建立真正的中国化的幼稚园,必须要同时建立中国化的学前教育师资训练机构。”2、开办1940年10月1日,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简称江西幼师)正式开学,陈鹤琴就任校长。中国第一所公立单设的幼稚师范学校正式诞生,陈鹤琴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江西实验幼师.doc3、办学任务一是肩负培养幼稚园教师的现实任务,二是进行“活教育’’实验。该校则显然是活教育的设计室、实验室或试验场。4、发展1943年2月,江西幼师由省立改为国立,同时增设婴儿园和专修科。江西幼师此时有专修科、幼师部、附属小学与幼稚园共由五部分合组。该校设立的专修科,为中国教育史上首设的培养大专学历学前教育师资的公立教育机关。江西幼师于1946年交归省办,专修科迁至上海。1948年江西省又将江西幼师归并于南昌女师,作为该校的幼稚师范科,独立的江西幼师遂不复存在。5、教育教学江西幼师的教学房舍,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命名,如孟母院、欧母院、福禄培尔院、裴斯泰洛齐院、杜威院等。教学内容兼容并包,课程设置丰富多彩,尤重实际技能的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五)上海市立幼师和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1、上海幼师1945年9月,陈鹤琴应上海市教育局局长之请,返回上海就任上海市教育局督导处主任督学,负责接受外国人所办理的中小学。1945年11月,他被任命为上海市立幼师的校长。陈鹤琴继续以此作为实验“活教育”的基地。2、上海女师上海幼师单设地位很快被动摇。1947年2月,上海幼师改办为上海女师,即在女师之下分设普师、幼师两科,仍由陈鹤琴担任女师校长。3、国立幼专及两校合一1946年6月,教育部批准将江西幼师的专科部迁往上海,改办为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并允许江西幼师的教师全体返回上海。1946年9月初,国立幼专在上海开学,由陈鹤琴兼任校长。事实上,国立幼专和市立幼师(女师)几乎为一体化的教育实体,不仅教师互相兼课,校政由陈鹤琴一人兼任,而且活教育的实验方案密不可分。五、私立幼儿教师教育机构(一)宁波幼稚师范学校(1920~1923)1920年4月张雪门主持创设于宁波,是中国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所由国人自办的私立单设的幼稚师范。该校的学制初定为2年,后实际延展为3年,招收宁波当地高小毕业的女生入校学习。张雪门在该校开办不久后便辞职北上。该校于1923年第一批学生毕业后即停办。(二)厦门集美幼稚师范学校1、创办及动机1927年9月由陈嘉庚主持创设于厦门。该校的创立初衷是:闽南的幼稚教育,不能专在外国研究,也不能专在上海、北平研究,应该是在闽南地方研究的。更不是靠着外国人或不关痛痒的人来研究,是要靠着生于斯、食于斯的有心人来研究的。这样的研究,才能彻底,才能亲切。本校的设立,就是要集合闽南有志幼稚教育的分子,在闽南研究现代闽南的幼稚教育。私立幼儿教师教育机构.doc2、实验特性(1)分科。分设预科、本科,修业年限各2年,首届招生63名。1929年夏,取消预科,提高本科程度,改本科二年制为三年制。1932年又延展为四年制,并增设艺术专修科一组,招生26人,若加上原有的师范6组(185人),在校幼师生达211人。在当时,为国内最大的幼师培训机构。(2)创办实验基地集美幼稚师范学校将集美幼稚园作为该校的中心幼稚园,以充幼师生实习、研究幼稚教育的重要场所。至1932年,又增设了2所幼稚园,该校的幼师生、幼稚生加教职员工,总人数已近500名,这在整个中华民国时期也是首屈一指的学前教育规模。(3)课程及训育方法的探索在课程改革方面,除重视专业知识的传授外,更为重视实际技能的训练,即加强见习与实习的比重,除第四学年安排一整学期的“大实习”外,每一学期均安排了“小实习”。(三)北平幼稚师范学校1931年7月由熊希龄、张雪门正式创设于北平西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