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感知觉本章教学目的1、掌握感觉和知觉的概念,了解感觉和知觉是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门户,也是其他心理活动的基础。2、掌握与教学有密切联系的感觉和知觉规律,学会运用这些规律指导自己的学习,并了解感知觉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第一节感觉的概念与分类一、什么是感觉(一)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其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的反映。(二)对感觉的理解第一,感觉是个体认识世界的一种活动,是脑的功能。第二,感觉的产生依赖于两个物质条件:感觉器官和客观事物,只有当客观事物(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时,感觉才能产生。第三,通过感觉,个体不仅能反映个体身外的各种事物的个别特性,也能反映个体本身的各种特性。第四,感觉是一种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是人和动物都具备的。通过感觉,个体只能反映事物的个别特征,而不能对事物作整体反映。第五,一切高级的、较复杂的心理现象都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是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三)感觉的意义1、感觉是一切高级的、复杂的心理现象产生的基础。2、感觉是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是一切知识的最初源泉。3、感觉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保持平衡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感觉剥夺的影响)感觉剥夺实验二、感觉的生理机制感觉都是通过分析器来保证实现的,分析器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感受器;神经通道;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三、感觉的分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2、内部感觉:动觉、平衡觉(静觉)和机体觉第二节感觉的一般规律一、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感受性:是指感觉系统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它是感觉系统功能的基本指标。感觉阈限:是指测量感觉系统感受性大小的指标,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一)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个体对最小刺激量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呈反比关系。(二)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差别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之间最小差异的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呈反比关系二、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一)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同一感受器中的其它刺激影响着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的现象。1、视觉中的闪光融合现象2、感觉的适应: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视觉中的明适应和暗适应听觉的适应肤觉的适应味觉的适应嗅觉的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3、感觉的对比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它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二)不同感觉间的相互作用1、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对刺激的感受性因为其他感觉器官受到别的刺激而产生变化的现象。2、不同感觉的相互补偿3、联觉第三节知觉的概念与分类一、知觉的概述(一)定义:知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是人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二)对知觉的理解第一,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都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感性反映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特性,是人类认识的初级阶段。第二,知觉以感觉为基础。第三,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二、知觉的生理机制知觉的产生是多种分析器综合活动的结果。三、知觉的分类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社会知觉和物体知觉根据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性: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根据知觉中哪一种感受器的活动占主导地位可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以及味知觉和触知觉。根据知觉结果是否与知觉对象一致,可分为精确知觉、模糊知觉和错觉。(一)时间知觉定义:人对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它是在人的成长和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太阳的升落、昼夜的交替、四季的变化等。在计时工具没有出现以前,人们主要是根据这些现象来估计时间的。根据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例如心跳和脉搏,每分钟60一70次;从进食到饥饿,每个周期4一6小时。人们依据身体组织的这些节律性活动,也能估计事件持续的时间。借助计划工具,如日历、时钟、手表等。(二)空间知觉个体对物体的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觉是空间知觉。主要有:距离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三)运动知觉个体对事物的静止、运动以及运动速度的知觉是运动知觉。运动知觉包括真正运动、似动、自主运动等现象。错觉的种类(一)大小错觉人们对几何图形大小或线段长短的知觉,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错误,叫大小错觉。1.缪勒一莱耶错觉,也叫箭形错觉(图4-37a)。2.潘佐错觉,也叫铁轨错觉(图4-37b)。3.垂直一水平错觉。(图4一37c)。4.贾斯特罗(Jastrow)错觉。两条等长的曲线,下面一条比上面一条看去长些(图4一37d)。5.多尔波也夫(Dolboef)错觉。(图4一37e)。6.月亮错觉。月亮在天边(刚升起)时显大,而在天顶时显小。第四节知觉的特性一、知觉特性及其影响因素(一)知觉的选择性人对同时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各种刺激并不都作出反应,而是选择其中的少数刺激作为知觉对象,而把另一些当作知觉背景。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例如,在课堂上,教师的声音为知觉的对象,而环境中的其它声音成为背景。知觉对象与背景的关系首先对象与背景可以相互转化。图4一1是一张两歧图形,它显示了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其次,知觉的对象与背景不仅互相转化,而且互相依赖。花瓶?侧影?你看到了几个人?达利的作品:《贩卖奴隶市场与伏尔泰头像》看到一对情侣了吗?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第一,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第二,注意的选择作用。第三,知觉主体的主观因素。(二)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一般都由各种不同的特性,不同的部分组成,个体在知觉时往往把对象知觉为一个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知觉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人的知觉系统具有把个别属性、个别部分综合成整体的能力。例如,在下图中,我们的知觉系统把视野中的个别成分综合成一个有组织的整体结构。中间是13还是B?部分对整体的依赖关系影响知觉的整体性的因素1、知觉对象各部分的接近、封闭、相似、连续以及简明性2、知觉主体的定势和知识经验。(三)知觉的理解性个体在知觉过程中总是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对知觉对象予以解释并力求用词来标示它。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人在知觉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隐匿图形你觉得这仅仅是一些斑点吗?不完整图形你觉得这个图形像什么?影响知觉理解性的因素1、知觉对象的特征2、知觉主体的注意状态3、知觉主体的知识经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四)知觉的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当知觉条件(距离、角度、光线明暗等)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的形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知觉的恒常性包括:形状恒常性、大小恒常性、颜色恒常性、明暗恒常性。形状恒常性二、知觉的发展与培养(自学)第五节感知规律在教学与其他实践领域中的应用一、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在制作直观教具时感知规律的应用1感知对刺激强度的依存性规律应用教学中,实物、标本的选择应具有典型性,挂图的制作应在大小、颜色等特性上适应教学需要和学生的特点;其他教具的制作在大小颜色、清晰度、声音响度等方面都要精心设计。2、对比规律的应用在制作教具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识别和观察,要突出对象和背景的差异,用颜色、线条的粗细等在刺激强度上产生对比,便于学生感知和区分。3、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相关规律的应用教师在制作教具时一定要使教具本身成为所有刺激中最突出的部分,保证其成为学生知觉的对象,其他刺激则成为背景。有时为了保证学生能将对象选择出来,制作教具时可使用夸张手法。(二)在使用直观教具时感知规律的应用1、根据教学需要选择适当的教具2、以适当的方式、在适当时候、适当位置呈现直观教具3、使用教具应当适应学生感知的特点4、把实物(标本)、图象的直观与言语直观有效地结合起来你还能说说感知规律在教学中应用的实例吗?二、感知规律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一)感受性规律的应用(二)感觉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三)知觉规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