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疾病与营养分子营养实验室胆囊的部位和功能胆囊在肝脏下方,右上腹部肋下,在图中为肝下绿色的器官。胆囊的部位和功能一、储存浓缩胆汁二、排除胆汁三、调节胆道压力胆汁是什么胆汁是在胆道中流动的一种特殊的体液,由肝脏分泌产生。胆汁味苦,肝胆汁呈金黄色,而胆囊内的胆汁因经浓缩而成深绿色。胆汁有两大作用,一是作为消化液,有乳化脂肪的作用,但不含消化酶,帮助脂肪在肠内的消化和吸收;二是将某些代谢产物从肝脏排出。人体是怎样控制胆汁的分泌和排泄的?肝脏分泌的胆汁是连续的,但胆汁产生后并不能立即经胆道流入十二指肠,而是在饮食刺激下周期性的进入肠内以助消化的。平时,胆汁通过胆囊管进入胆囊,经过浓缩而在胆囊内储存,需要时经过胆囊奥狄氏括约肌和十二指肠协调运动,胆汁才能流入十二指肠。胆汁是由肝脏产生的,肝细胞不断地分泌胆汁。平时胆汁就贮存在胆囊内,当人体吃了食物后,胆汁才直接从肝脏和胆囊内大量排出至十二指肠,并帮助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据研究,高蛋白和高脂肪的食物能引起胆汁的大量分泌和排出,而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的作用较小。胆结石的成因胆结石的形成分为以下三个步骤胆汁过度饱和晶核与结石开始形成胆结石不断增长而扩大胆囊结石的形成常见结石的形态胆固醇结石胆色素结石胆囊结石的形成代谢因素造成胆盐,卵磷脂减少或胆固醇增加,如肥胖者,老年者及妊娠后期。胆系感染。其他如胆汁淤积,胆汁PH值低等。近年来已得到重要依据指明胆汁原发性物理化学成分异常是胆石形成最重要因素。胆囊结石的形成长期食入高糖、高淀粉膳食者,可造成胆汁中三种脂类(胆固醇、卵磷脂、胆汁酸)比例失调,胆固醇过饱和而引起胆固醇结石。与胆固醇结石相反,惯用低蛋白、粗碳水化合物饮食者,容易发生胆色素结石。胆汁培养带有大肠杆菌生长,大肠杆菌在繁衍过程中产生酶,超过胆汁中存在的葡萄糖二酸-1、4-内酯对其的抑制作用;使结石胆红素水解,而形成胆色素结石。胆结石的形成是一个慢性复杂过程,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可预防结石病的发生。胆结石的诊断与治疗寒战发热:继急性腹痛发作后,多数病人出现恶寒发热,病变在胆管出现寒战高热来势快。腹痛:有结石而无梗阻,一般只有轻度钝痛、胀痛;有结石而且有梗阻就有阵发性绞痛,结石梗阻伴有感染时则为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重。黄疸:约30%的病人伴有皮肤、巩膜黄染。通常是结石症炎症造成胆管堵塞,一般病变在胆囊时无黄疸或轻度黄疸。胆固醇浓度增加,就会结晶化,并结合胆汁形成胆结石。如果胆汁不能够正常分泌,就会造成胆固醇浓度上升,而形成结晶。胆结石不会出现什么症状,但是当结石阻塞胆管,则发生恶心、呕吐及右上腹剧痛。手术治疗是最佳选择药物治疗争议颇多胆结石的诊断与治疗1.A不足时,胆囊内壁粘膜细胞容易死亡、脱落2.E不足,则A和卵磷脂易被氧化破坏3.B群、Mg、必需脂肪酸等,有利于卵磷脂形成,均可防止结石补充卵磷脂——胆固醇、胆汁酸和卵磷脂三者保持一定比例才能使胆固醇保持溶解状态而不致析出沉淀。——临床试验表明,每日口服10克卵磷脂可增加胆汁溶解胆固醇的能力。——卵磷脂能促进脂肪的代谢,分解多余脂肪,防止肥胖。——卵磷脂因其对人体有健脑、降胆固醇等多方面的功能而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碳水化合物和食物纤维——复杂碳水化合物如米面与胆石的发生呈正相关等为宜。——膳食纤维有利于本病的防治。建议多选用粗粮、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及大蒜、洋葱、香菇、木耳等具有降胆固醇作用的食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缺铁被认为是女性胆石的发病因素(缺铁导致肝酶系活性改变增加胆囊胆汁胆固醇饱和度并促进胆固醇结晶形成)——增加铁、钙、镁、锌、叶酸、维生素C营养强化计划卵磷脂综合酵素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A维生素B及B12肌醇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家庭治疗措施卧床休息注意卫生禁食固体食物多吃生菜避免糖制品、油炸食物、辛辣食物、汽水、咖啡、巧克力等。避免刺激性食物及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