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二〇一一年十月2南平市“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编制机构成员名单一、编制领导小组成员名单组长:叶宗辉副组长:陈剑柏、黄智源、黄益江成员:张志勇、姚祖武、李学明、游生嫩、蔡国隆、徐锦斌、郑国龙、范春生、楼尚麟、魏敦满、余海明、王辉、颜振兰、陈芳、郑林华、王锦斌二、编撰:陈瑞钦、陈芳、吴宏玲三、编审:叶宗辉、黄益江3编制说明《南平市“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共由5章14节和1个附表组成,主要包括“十一五”农业成就,“十二五”农业发展有利条件、面临困难、基本任务、指导原则、发展目标、产业布局、主攻方向、建设重点、重大项目、保障措施等内容。在规划中,“十二五”期间农业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期增幅主要是参考“十一五”期间相应经济指标的增长速度,大部分经济指标年递增幅度与“十一五”期间相当或略有提高。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突出四个重点:一是主要任务。发展现代农业,建设闽北绿色农业特色产业带,着力提高茶叶、水果、蔬菜、食用菌等特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区域布局。茶叶突出“绿色生态茶乡”特色,重点建立乌龙茶和绿茶两大类茶叶生产优势区;水果突出“一县一品”特色,建立优质甜橙、优质早熟梨、优质南方葡萄、优质台湾水果引种试验等六个优势产区;食用菌突出香菇、毛木耳、竹荪、蘑菇、珍稀菌生产特色建立五个优势产区。三是预期目标。在分析评估“十一五”的基础上,“十二五”农业发展主要农产品生产指标更加注重产品结构的多元化,特别是无公害优质高效产品的比重。四是重点项目。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策划编制重点建设项目26项,其中“十一五”结转项目2项,“十二五”新开发项目24项,合计总投资为43亿元。4目录第一章形势与任务………………………………………………………………1第一节“十一五”农业发展成就…………………………………………………21、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22、农业结构调整持续优化,区域特色产业成效凸显…………………………23、产业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34、农业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农民收入增加负担减轻…………………………35、生态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农村能源开发成效显著…………………………46、农业支撑体系日臻完善,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47、土地流转市场日渐成熟,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4第二节“十二五”农业发展有利条件…………………………………………51、产业基础夯实…………………………………………………………………52、经济环境优化…………………………………………………………………53、政策环境改善…………………………………………………………………64、合作交流增强…………………………………………………………………6第三节“十二五”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61、劳力逐年减少…………………………………………………………………62、产品加工滞后…………………………………………………………………73、农技体系薄弱…………………………………………………………………84、发展资金不足…………………………………………………………………8第四节“十二五”农业发展的基本任务………………………………………8第二章指导原则与发展目标…………………………………………………9第一节指导原则………………………………………………………………91、注重产业发展,突出特色优势………………………………………………92、注重发展方式,突出循环农业………………………………………………93、注重改革创新,突出增强活力……………………………………………104、注重对外开放,突出闽台合作………………………………………………105、注重以人为本,突出农民增收………………………………………………105第二节发展目标………………………………………………………………10第三章产业布局和主攻方向………………………………………………13第一节产业布局……………………………………………………………131、粮食…………………………………………………………………………132、茶叶…………………………………………………………………………133、果树…………………………………………………………………………144、蔬菜…………………………………………………………………………145、食用菌………………………………………………………………………14第二节主攻方向…………………………………………………………………151、粮食…………………………………………………………………………152、茶叶…………………………………………………………………………153、果树…………………………………………………………………………154、蔬菜…………………………………………………………………………165、食用菌………………………………………………………………………16第四章建设重点和重大项目……………………………………………………16第一节建设重点………………………………………………………………161、建立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162、建设海西现代农业示范区…………………………………………………173、加快发展现代农业…………………………………………………………184、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19第二节重大项目………………………………………………………………211、“十一五”结转项目…………………………………………………………212、“十二五”新开发项目……………………………………………………21第五章保障措施……………………………………………………………22第一节加强宏观调控强化规划指导……………………………………22第二节深化农村改革健全体制保障……………………………………23第三节扩大对外开放拓展发展空间……………………………………24第三节广辟投资渠道增加农业投入……………………………………25附表……………………………………………………………………………271南平市“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十二五”时期是发展现代农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南平市“十二五”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在分析“十一五”时期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编制《南平市“十二五”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规划(2011—2015年)》。第一章形势与任务第一节“十一五”农业发展成就“十一五”期间,我市各级有关部门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得到进一步深化,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产品产量逐年增加,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进一步增强,产品质量明显提高,名牌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规模迅速扩大,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持续推进,农业生产区域化布局日益显现。分析评估“十一五”期末我市农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除粮食播种面积等少数指标未完成外,其余各项经济指标均可完成或超额完成预期目标。十一五”我市农业发展突出表现以下几方面的成就:21、农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十一五”期间,全市在8个省级商品粮基地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和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累计总投资1.2亿元,完成改造中低产田面积22.5万亩;实施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累计总投资6500万元,新建高标准农田24片,建立高标准农田面积3.78万亩;实施烟田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总投资4.2亿元,建成农田设施项目3400多个,带动农业新项目的实施386个,农业新技术推广750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2万吨,使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旱涝保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农业结构调整持续优化,区域特色产业成效凸显。“十一五”期间,在不断增加农产品生产总量和提高质量的同时,各地积极调整品种结构,积极发展名特优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品种结构更加多样化,区域特色日渐突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粮经结构从2005年的61.4∶38.6调整到2010年的59∶41。耕地年平均亩产出率由2005年的2120元增加到2010年的3487元,年均增长14.2%。茶叶、水果、食用菌、蔬菜、烟叶等经济作物效益不断提高,成为农民增收的亮点。2010年优质稻、茶叶、蔬菜、烟叶、葡萄等农产品生产面积和总产量均创历史最高水平,均达到或超过“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3、产业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发展到657家,比2005年增加353家,增长117%;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从2005年的127.4亿元发展到2010年的297.5亿元,3增长133%;龙头企业带动农户从5.7万户增加到13万户,增长128%;带动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面积由32万亩扩大到58万亩,增长81.2%;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总量由22万吨增加到51万吨,增长131%;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由82个发展到281个,总增加199个。4、农业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农民收入增加负担减轻。“十一五”期间,全市农业产值从2005年的65.7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23.8亿元,增长87.9%;2005—2010年,全市粮食总产由137.2万吨增加到139.1万吨,增长1.4%;茶叶总产由3.5万吨增加到4.22万吨,增长20.5%;水果总产由55.5万吨增加到65万吨,增长18.2%;蔬菜总产由136万吨增加到170万吨,增长25%;食用菌总产由3.75万吨增加到5.8万吨,增长54.6%。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5年的4070元增加到2010年的6759元,增长66.1%。从2006年开始全市全面免除了农业税,并取消了“农村五统筹”,从此,全市农民每年都可从“五个取消”和农业税中获得减免超过9亿元,另外,全市农民每年还可从农业“四补”政策中获得补助2亿多元。5、生态农业建设步伐加快,农村能源开发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按照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我市为全国第六批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市的工作方案,全面启动开展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至2008年,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5项生态农业考核指标全部达到了考核验收标准。与此同时,“十4一五”期间,全市新增小型高效农村户用沼气池4.33万口,建池总容积达34.64万M3。全市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6.5万口,总容积39.12万M3,建立生态家园示范村108个,沼气百池村104个。建立“猪-沼-果”等综合利用示范户5000多户,使全市13%的畜禽养殖户基本实现了畜禽粪便污染综合治理和沼气综合利用,户年均增收节支2000元以上。6、农业支撑体系日臻完善,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市100%的县(市、区)先后都建立完善了“969155”农业服务热线,80%县(市、区)建立了县级农业信息网站(页)工作平台,在75%乡镇设立了农业信息服务站,聘请了近2000人为村级农业技术员,初步形成较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农技信息服务体系。同时,在全市市县两级都建立了农业综合执法机构,目前80%的农业执法机构已达“五有”建设标准。2006年以来,全市累计查处各类违反农业法律法规案件478件,调解农资质量纠纷169件,帮助农民索赔经济损失124万元,帮助挽回经济损失3000多万元。7.土地流转市场日渐成熟,合作经济组织快速发展。为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业规模经营的客观要求,“十一五”期间,我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正在逐步规范健康发展,并呈逐年加速发展的趋势。2010年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础上,全市农村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总面积达38.93万亩,主要有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多种流转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