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组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学目的:本章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基本特征,通过学习在理论上要熟悉哲学及其基本问题,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特别是要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内容和作用等基本特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及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目的和方法。教学内容:一、哲学和哲学的历史形态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本质和功能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四、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教学重点:哲学及其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特点教学时间:4学时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社会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化的时代精神的反映,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它是在批判地继承了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总结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马克思主义仍是指引我们行动的伟大旗帜,是推动现代化事业前进的巨大精神动力。学习和掌握、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是时代的要求。第一节哲学和哲学形态的历史发展一、什么是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们生活在世界中,首先就要同自然界打交道,进行变革自然界的物质生产活动,以解决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衣食住行问题。还要进行政治、思想等各种社会活动。在这些活动中,人们必然逐步形成一定的认识和看法。比如,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状态怎么样?有没有规律?等等,这些都属于世界观问题。世界观包括人生观。何为人生观?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一定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世界观同时又是方法论。当人们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之后,就会按照这些观点去解释一切现象、处理各种问题。这时,世界观作为指导人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就表现为方法论。世界观是人人都有,但是自发的、零乱的世界观,还不能称之为哲学。只有经过思想家自觉研究、系统阐发和逻辑论证的世界观,才能称之为哲学。所以哲学不等于一般的世界观,它是系统化和理论化了的世界观。2、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它以世界万物中最一般的问题作为自已研究的对象,它与具体科学是不同的。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各门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世界或主观世界中某一领域、某一层次、某一方面的特殊问题及其规律,它所概括和总结的科学知识只适用于自己的特殊需要。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的普遍本质和一般规律,它所概括和总结的知识,最具有广泛性、普遍性、和指导性。哲学以具体科学为材料,通过各门科学研究成果去总结世界观方法论方面的认识,又以所得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过来去指导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体科学则受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哲学又是一种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哲学在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比较中,以至于在整个人类精神世界中,都处于核心的地位,是统摄一切的“灵魂”,具有为特定民族和阶级利益服务的价值导向功能。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历史形态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下同),第4卷,第223页。)哲学基本问题又可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分成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基本哲学派别。凡是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的哲学,都是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坚持意识第一性的哲学,都是唯心主义。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这两大派别之外,所谓独立于两派之外的第三种哲学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哲学是人类进入奴隶社会、揭开了文明时代的帷幕以后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古今中外,哲学领域出现的哲学派别形形色色、数不胜数,但从围绕哲学基本问题展开的斗争看,最基本的派别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经历了三种历史形式,即古代的朴素唯物论、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他们认为世界是由某种或几种原始物质演化发展而来,万物由它产生,最后又还原复归于它。象中国的金木水火土,古印度的地水火风,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世界物质性的正确立场,但缺乏科学的论证,具有直观猜测的性质。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适应,出现了一批以培根、霍布斯、洛克为代表的英国唯物主义者。18世纪法国革命是一次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而以拉美特里、狄德罗、霍尔巴赫、爱尔维修等为代表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是“战斗的唯物主义”,它的传播成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先导。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方面达到了资产阶级所能达到的高度。唯物主义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是辩证唯物主义,它认为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唯心主义认为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唯心主义则有主观唯心论与客观唯心论两种基本形式。3主观唯心论认为,人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客观世界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如中国的王守仁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英国的贝克莱认为“物是感的复合”,“对象和感觉是同一个东西”,“存在就是被感知”。他举例说,苹果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而是人们看到苹果的形状和颜色,闻到它的香气,尝到它的滋味,把这些感觉组合到一起,尔后给这个感觉的组合起个名字,叫做苹果,所以苹果只存在于我们感觉之中。陆九渊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客观唯心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如中国的朱喜,他认为“理在事先”在宇宙形成之前,理就独立存在着。德国的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绝对精神”的自我发展到期一定阶段外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全部哲学史贯穿着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和斗争。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即认识论问题。对这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哲学上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凡是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就是可知论。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者和一些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世界是可知的。但也有极少数的哲学家,如休谟和康德,否认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这是不可知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为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具体说是以下理由。首先,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其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各种哲学派别相互论争的理论焦点。最后,更为重要的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人类一切活动的核心内容。三、世界的存在状态在本原问题上解决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跟这个紧密相连的是世界“怎么样”的问题,也就是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发展变化的还是不动的、世界万物为什么会发展变化、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第二个对子辩证法是主张世界是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形而上学是主张世界是静止不变和事物孤立存在的世界观方法论。辩证法在历史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古代的同朴素唯物论相联系的自发辩证法、近代的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因为在回答世界是否发展变化和怎样发展变化之前,必须回答世界的本原问题,即是什么在发展变化的问题。没有也不可能有独立于哲学两大派别之外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本质和功能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之所以能够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自然科学根源和理论根源。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1、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4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为实现摧毁旧世界、创立新社会、变奴隶为主人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来指导。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丰富经验,为这个科学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经验,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的产生标志着无产阶级从自在阶级发展为自为阶级。2、科学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着深厚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这三大发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及各种物质形态之间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性质,为哲学总结自然现象以及认识它们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知识基础。另一方面,19世纪人类在社会科学方面也获得了重要的进展。这主要表现为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创立劳动价值论。法国复辟时期(1815—1830)历史学家梯叶里、基佐、米涅的历史理论特别是他们对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作了考察,以及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对未来社会的作了天才猜测,3、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还有其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则是德国的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近代哲学发展的最高形式,在黑格尔的体系中达到了顶峰。黑格尔是辩证法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最大功绩就是恢复了辩证法这一最高的思维形式,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但是,他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却隐藏在神秘的唯心主义体系之中,他的辩证法是革命的,万能的体系却是却窒息了辩证法。费尔巴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个代表。他的伟大功绩是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观点。但他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时,却把黑格尔的辩证法也抛弃了。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哲学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批判地吸收了费尔巴哈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抛弃了它的形而上学,并根据新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材料,对它们进行革命的改造和发展,从而把辩证法和唯物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创立了崭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哲学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的本质、存在和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人的本质、存在和自身全面发展的科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和进步人类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核心的、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建构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正是站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超越了以往的全部哲学,形成了它完整而又是严密的理论体系。可以说,离●施来登、施旺季5开了实践这个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就不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思想体系,也不可能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践作为它的根本点和出发点,从而把它与以其它的哲学区别开来,在人类哲学史上实现了划时代的革命,使哲学在研究对象、基本内容、社会功能等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真正成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第一、在研究对象上,它为哲学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