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世界的物质性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客观规律与人的主观能动性主要内容第一节世界的物质性(唯物论)一、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意义(一)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又能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复印和反映。”(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具体含义和意义:1、物质是独立在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一观点坚持了物质客观实在性的唯物主义立场,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2、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正确反映。这一观点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和可知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哲学的物质概念揭示的只是所有物质的共性。这一观点是辩证的物质观,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唯物论观点)1、世界是统一的,这种统一在于世界的物质性,意识是一种最为复杂的物质—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统一,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千姿百态的;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千变万化的。3、马克思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要求我们看一切事物,做一切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唯书唯上。第二节联系与发展(辩证法基本观点)一、辩证法的含义辩证法是指一种联系地、发展地、全面地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二、辩证法的总特征1、普遍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2)联系的特点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不是人们的主观臆想。普遍性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任何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事物与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世界上没有孤立的事物;世界是由相互联系的事物和要素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多样性事物联系的形式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联系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3)联系观点的方法论意义联系的普遍性与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有联系的观点、全面的观点、整体的观点看待和分析一切事物,不能孤立地看待各种事物。2、永恒发展的观点1)发展的含义及实质事物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的转化。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发展的客观性和永恒性永恒性事物内部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必然引起事物变化和发展,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是过程的集合。客观性发展是事物本身是过程,并且遵循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3)发展观的方法论意义事物永恒发展的原理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防止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三、辩证法的诸规律(一)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规律)1、矛盾的含义矛盾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2、矛盾的根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1)同一性同一性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联结、互相贯通的性质。2)斗争性斗争性是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分离、互相否定的性质和趋势。3)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与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不可或缺的两个根本属性,它们互相结合、共同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1)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存在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不同过程和阶段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各个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各有其特点。如矛盾有根本矛盾与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差异,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2)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也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共性只能存在于个性之中。个性一定包含共性。个性和共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4、对立统一规律的方法论意义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分析法是辩证法的根本方法。1)对立统一及其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在对立中看到同一,在同一种看到对立;一方面要学会合作、沟通、协调、包容,要明白和谐是斗争的目的;另一方面要懂得斗争是实现和谐统一的手段,没有足够的实力就无法真正制衡对手,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和谐。和而不同,同则不继2)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意义由于不同的矛盾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不同的矛盾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因此我们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必须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特别是因为矛盾有主次之分,因此,我们在分析处理具体问题时还必须注意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3)矛盾共性与个性关系原理的意义矛盾共性与个性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认识和处理问题必须首先从个别着手,从个别中提升出共性认识,再回到个别问题中去检验,指导具体的实践。(二)量变、质变规律1、质、量、度的界定1)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与其他事物区分开来的内在规定性。质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2)量是事物存在的规模、程度、速度以及事物的构成成分在空间上的排列组合等可以用数量来表示的规定性。把握量使人们对事物认识的深化、精确化。3)度是质与量的统一体。把握度一方面要求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把定性研究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求人们坚持适度原则,在实际工作中注意掌握火候、注意分寸、适可而止。2、量变、质变的含义、辩证关系及其意义1)质变是事物从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2)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或结构的改变。区分质变与量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有否突破度。3)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往复,以至无穷。4)质变量变规律的方法论意义这一规律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把树立远大理想与踏实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要急于求成。(三)否定之否定规律1、肯定和否定的含义1)肯定方面是事物保持自身性质不变、维持自身存在的方面。2)否定方面是事物促使自身灭亡、转化为它物的方面。3)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辩证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是包含肯定因素的否定。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对外国文化要有选择地吸收。2、否定之否定过程事物发展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二次辩证否定会表现出螺旋式前进的特点1)否定意味着事物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事物发展中经过两次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就会表现出一定的回归性、重复性。2)事物的辩证否定都是扬弃,也即是既有克服又有继承的过程,因此,经过两次扬弃,事物会更加完善、更加全面,即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3)综合上述两个方面,事物的发展形态会表现为螺旋式或波浪式前进的特点,即事物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但方向是前进的。一、规律及其客观性(一)规律的界定规律是客观事物本质的联系及其必然的变化趋势。(二)规律的特点客观性、稳定性、普遍性是规律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二、意识及其能动作用(一)意识能动性的含义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在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中的能力和作用。(二)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1、意识活动有目的性、计划性。2、意识活动有创造性。3、意识活动对改造世界的实践有指导作用。4、意识活动对人的生理活动有控制和调节作用。三、人们的实践活动(一)实践的基本含义、特征、形式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自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2、实践的基本特征:物质性:遵循客观规律的物质相互作用过程。自觉能动性:受人的自觉目的、计划指导的活动。社会历史性:在社会中进行,随历史发展。3、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社会革命或改革)科学实验。(二)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1、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劳动)选择并创造了人;实践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根本标志之一。2、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基础和发展动力。实践形成了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文化生活三大领域;实践的成功为社会奠定了物质基础,实践中的问题构成了认识、技术发展的动力。(四)成功实践的基本要求1、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设计、规划事物;动用自己的条件和手段来控制事物变化的进程;实现并满足自己的根本利益与需要。2、必须以承认和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认识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