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回顾与展望:课程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需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习内容及其进程进行的安排。它的具体表现形式是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课程论部分我们主要完成了课程定义、具体形式、课程的类型与结构、课程的组织等基本知识的学习,重点进行了一种特殊的课程类型--校本课程开发的学习。课程论部分的学习就基本告一段落。下面进入的是教学论的学习。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以特定文化材料为对象的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它与课程的关系是互相包含的。教学论部分我们将主要学习教学目标的拟定、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学原则的了解、教学整体环节与过程的熟悉等等。第五章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本章主要问题提示:一、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二、小学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行为目标ABCD表述法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结合表述法表意目标表述法三、小学教学目标确立的步骤:目标分解,任务分析,起点确定四、尝试练习第一节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含义和区别一、目的与目标有区别吗?目的、目标都是指想要得到的结果或达到的境地、标准。但目的更抽象,具有概括性,目标更具体,具有操作性。二、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的关系(P14、P19)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教育目的:(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比较宏观、概括、抽象。是根据一定社会需要和对人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整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总体要求,即不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还是理、工.农、医、师等,都要按照这个总的要求培养人。教育方针是教育目的的政策性表述,含教育目的、教育性质与方向等。我国的教育目的通常以教育方针的形式出现。当指向特定类型的学校或指向特定的学科领域时,目的就得到了具体化,就变成了目标。2、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对某一级、某一类学校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类型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教育方针、目的小学培养目标中学培养目标大学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小学语文课程目标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人材总规格:某类型人材规格:某门课程的预期结果:教学预期结果资料: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1)德育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五爱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2)智育方面: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自然、社会和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体育方面: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4)美育方面: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具有初步审美能力(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3、课程目标在培养目标之下,就是分领域的课程目标。是指一定阶段教育的学校课程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一般在各科课程标准里面规定。4、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它主要是师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中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标准。具体表现为学期、单元教学和课时教学目标。三个特征:有可操作指标;体现学生行为变化结果;灵活性教育方针、目的小学培养目标中学培养目标大学各专业培养目标教育(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小学语文课程目标小学数学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人材总规格:某类型人材规格:某门课程的预期结果:教学预期结果二、我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确立的基本程序(P19)收集讨论确定基本价值-确定教育方针-确定教育目的-确定培养目标-确定课程领域-确定课程目标-确定教学目标第二节小学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表述一、教学目标从哪里来?—小学教学目标确立的步骤(以《面积单位》一课为例)(P20)教学目标有着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调控作用,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案例:《山行》的教学过程(一)上级目标的分解与细化数学课标中第一学段与《面积单位》相关的课程目标:1、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获得初步的测量、识图、作图技能。2、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3、参与、体验、合作、探索、发现单元教学目标:第九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本单元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知识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建立初步的面积概念;认识并能使用常用的面积单位,探索并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整体印象:强调初步与基础,强调过程与发现。通俗地说:该部分内容不能学的太难,但要多学生自己的体验与活动。《荷叶圆圆》(人教课标版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翠鸟》(人教课标版三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而其实《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目标的制订,年段特点非常明显。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任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用一个“为什么”串起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分析《面积单位》教学目标:1、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和平方米,并通过迁移体会平方分米。能丰富对面积、面积单位的认识,建立关于面积单位的初步的空间观念。2、学生能经历用不同的方式、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过程。3、学生能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你必须了解了你的学生之后,才能对他说第一句话”。——卢梭(三)起点确定:社会特征和认知结构案例:9的乘法口诀第一次课,在未了解学生之前,教师凭经验和教学要求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掌握9的乘法口诀。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情感目标: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老师针对“写出你会的“9”的乘法口诀”调查结果学生的情况分类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全写对25人56.8%全写出来但有小问题5人11.4%写出大部分(“69”或‘‘79”)11人25.0%写出少部分3人6.8%用死记硬背的记忆方法38人86.4%调整后的教学目标为:1、在学生初步了解9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生能进一步理解9的乘法口诀,熟记口诀。2、学生在寻找9的乘法口诀规律的过程中,通过观察、交流、归纳等方法,发现口诀的规律,能根据发现的规律找到口诀之间的联系。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规律性,获得探索规律的一些方法。原有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学生掌握9的乘法口诀。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情感目标: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二、怎样写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表述与编写(一)常用的方法案例:《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目标:1、会写12个生字,理解“端庄、庄重、定格、刚毅、坚毅、溶解、沉淀、侵蚀、荣誉、头衔、视如粪土、卓有成效、烟熏火燎”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居里夫人“美丽”的内涵,理解议论性词句的深刻含义。3、学习本文“形、事、情、理”相互交融的写作方法。4、思考人生意义,实现自我价值。1、美国学者马杰的行为目标ABCD表述法:用精确性、操作性的具体行为动词描述行为目标是一种具体的、可观察的教学目标,它强调必须以具体明确的表达方式来描述课程与教学过程结束后学生身上所发生的行为变化和应该达到的行为指标。具体:A:学习者。表述中的主语B:行为。能干什么,表述中的谓语、宾语C:条件。什么条件下能进行?表述中的状语D:程度。提供上述行为的标准对比:“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语句的能力”“提供报上的一篇文章,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议论的句子分类,至少85%的句子分得正确”行为目标编写“四要素”分析示例目标(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程度给出一系列句子,学生能找出每个句子中介词给出一系列句子找出每一个给出10道除法计算题,学生能正确解决8道题给出10个问题解决10个问题中的8个正确给出直尺和圆规,学生能画出一个角的等分角,误差在1°之内。给出直尺和圆规画出误差在1°之内评价:行为目标显示出了精确、具体和可操作的特点,但过于重视明显的行为目标,忽视不易测量的目标。如学生内在心理倾向与能力的变化方面的目标,如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目标等。所以还不是最适当的教学目标表述方式。这两个教学目标是否有区别?学生能领会扇形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转述扇形的定义,能列举或画出2-3种扇形实例,能区别扇形与圆、弧形的异同。给出直尺和圆规,学生能画出一个角的等分角,误差在1°之内。2、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使用概括性动词格朗伦于1972年提出了内部过程和外显行为相结合的目标表述方法。他指出,先描述内在能力和情感变化后,再提供内在变化已经出现的行为样例。这也是教学目标吗?学生能认真制作送给妈妈母亲节的小礼物,并开心地与妈妈一起分享。3、表现性目标:唤起性的高级的教学目标要经过长期学习才能完成,因此,教师在课时内只需规定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而无需精确规定学生从活动中将得到的结果。例如描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业的情境、将要处理的问题、将要从事的活动任务等。案例:①以“商鞅变法的失败与成功”为题,组织讨论会或②收集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小故事,编写一期板报。(《历史课程标准》)③制定简单的英语学习计划。(《英语课程标准》)④观察周围环境中动物的行为。(《生物课程标准》)⑤用饮料软管制作口吹喷雾器。(《物理课程标准》)结论:上述三种表述方法对我国教师教学目标的表述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教学目标表述改善了过去含糊的状况,要求以更具体的动词和更具体的内容结合,并学会用表现性目标方法表述情感、技能等方面的目标。但由于”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的表述方法”仍嫌麻烦我国教师长期的习惯一时难以完全改变,所以进一步的完善还有待加强。(二)目标表述的系统化(P24)各类教学目标表述完后,要把它们系统化,即把相同类型的目标归入同一个领域或类别.如按布卢姆的理论分为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类。其中认知又分为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水平。课程改革后我国教学目标基本从以下三方面描述:1、知识技能:知识(KnowWhat,KnowWhy)分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水平;技能(KnowHow)分模仿、独立操作和迁移三个水平。具体常用的表述动词如下:常用行为动词知识了解—认识、了解、学会、说出、知道、举例、复述理解—理解、说明、比较、分析、概括、判断、区别应用—掌握、应用、设计、解决、撰写、证明、评价技能讲述、复述、诵读、口算、计算、会写、朗读、推想操作、实验、收集、修改、扩写、续写、改写、发现案例:《认识几分之一》一课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就是:①认识几分之一的产生与意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②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河里有一条船,船上有25只鸭子,15只鹅。请问:划船的人多大岁数?”约80%的欧洲学生回答:不知道约80%的中国学生回答:40岁(25只鸭子+15只鹅)2、过程方法:重视探究与学习过程,强调学习方法与能力的培养与掌握。具体常用的表述动词如下:经历或在…的过程中、感受、参与、尝试、讨论、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访问、操作、接触、探索、体验等。案例:《认识几分之一》一课中的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在对“一半”的讨论中认识二分之一,并在观察与操作中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了解平均分是分数产生的前提.②在比较中体会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示分得的份数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真正的教育应包含智慧之爱,它与人的灵魂有关。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的堆集。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所以,教育最主要的工作是塑造人的心灵、思想和品格。——雅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