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及临床意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医学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及临床意义医学检验科赵振军2016-6-25主要内容概念制度的建立,报告、接收及处理程序临床意义危急值一、危急值的概念“危急值”(criticalvalue)最早在1972年由美国Lund-berg教授提出,同年发表在《美国医学试验观察者》杂志上,如今,经过各国40多年的临床实践,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采纳。“危急值”概念的提出:我国“危急值”的应用历程的3个阶段:“危急值”引入与探索阶段(2000—2006年)。这一阶段,危急值管理刚刚引入中国。最早见到的文献是2005年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张真路等6人的文章,2003年寇丽筠的文章未检索到。“危急值”引入与探索阶段(2000—2006年)“危急值”的提出与概念“危急值”发展阶段(2007—2010年)危急值在中国医院协会的《2007年度患者安全目标》中被提出,要求“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卫生部下发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中也对此有明确的要求,也是《医疗事故处理条列》中的重要部分。在国际上,医学实验室质量和管理认可准则(ISO15189)和美国病理学会(CAP)等管理体系中也有相关内容。《2007年度患者安全目标》受国内政策的影响,危急值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应用。许多医院的管理者、临床医师、护士、医技人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危急值的建立、应用、管理提出了建议,部分医院也在探索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危急值的报告等,危急值的研究进入了新阶段。“危急值”深入阶段(2011年至今)2011年底,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原卫生部下发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1年版)》,并制定了《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细则》的第3章第6项明确要求医技部门相关人员知晓本部门“危急值”项目及内容,能够有效识别和确认“危急值”;接获危急值报告的医护人员应完整、准确记录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内容和报告者的信息,接流程复核确认无误后,及时向经治或值班医师报告,并做好记录;医师接获危急值报告后应及时追踪、处置并记录。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危急值”是指当某种检验结果出现时,就意味着患者可能就会有生命危险,处于生命边缘状态。这种提示生命危险状态的检验结果才称作危急值(criticalvalue)。另外,国家重大传染病,反映那些需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患者的检验结果,如H7N9、RH(D)阴性、HIV抗体阳性等。临床医生需要及时得到检验(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及时抢救患者,挽救患者生命,避免出现严重后果。“危急值”概念:医学决定水平:是指对疾病诊断或治疗起关键作用的某一被测成分的浓度,临床上必须采取相应措施的检测水平。同一个检测指标可分为几个档级的医学决定水平。“危急值”,是其医学决定水平的一个阈值。医学决定水平、参考值:例:血小板计数1、低于10×109/L2、低于50×109/L3、低于100×109/L4、高于600×109/L5、高于1000×109/L“危急值”,是其医学决定水平的一个阈值以糖尿病为例,通常健康人参考范围为3.9~6.1mmol/L。当空腹血糖≥7.0mmol/L,或任何一次血糖≥11.1mmol/L时,应考虑糖尿病的诊断。但当血糖≥22.2mmol/L时将产生糖尿病昏迷,这时必须进行抢救;同样血糖≤2.2mmol/L,将产生低血糖休克,也必须立即进行抢救。这样22.2mmol/L,2.2mmol/L即为血糖测定的危急值。7.0mmol/L或11.1mmol/L为诊断糖尿病的一个阈值,这时临床必须考虑相应的治疗措施,但还不是危急值。参考值:依据健康人群的相关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而得到正常人某一检测指标的分布范围。是指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值范围。所有检测项目都有正常参考值和医学决定水平,但不是都有“危急值”,如血脂、抗体、肿瘤标志物等。二、危急值制度的建立、报告、接收及处理流程我院危急值的建立危急值界限的确认根据我院实际情况,由医务科组织,医务科、相关专业科室人员(临床科室、护理部)和检验科人员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共同协商确定。危急值项目和界限确认后医务处备案。危急值的定期评估与持续改进不同临床科室的患者具有各自的特点,所以应首先评估检验科的危急值报告范围设置是否适用于这些科,BUN和Cr危急值报告范围是否适用于肾内科,PLT及WBC报告范围是否适用于血液科,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是否适用于肌萎缩科,危急值报告频率是否过高。在日常监测和定期评估的基础上,在不影响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咨询临床专家,结合文献报道,在对本单位危急值项目的充分数据挖掘分析后,进行调整以保证实验室、临床工作效率。每一次危急值范围的调整均应慎重,是实验室与临床协作的一个严谨、持续不断的改进过程。调整后在一定期限内进行临床随访,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患者安全。检验科应当积极与临床联系,统计临床在接到危急值之后,有多少病例采取了相关临床措施。这有助于提高效率,以保证每个真正需要的患者得到处理。为此应当对危急值进行定期重新评估,对相应的报告范围进行调整。(1)发现危急值,检测人员立即报告审核者。(2)审核者先根据审核程序,确认当日实验处于正常状态(仪器、试剂、质控、其他标本)。(3)确认出现危急值的标本是否合格,有无其他影响因素,排除其他可能影响试验的所有非正常因素。(4)确认该标本危急值的可重现性。(5)确认危急值是可报告的,在10分钟内电话报告临床医生或值班医生,并做好电话报告记录。(6)及时签发正式检验报告,报告单符合规范要求,同时在报告单右侧页眉处加盖“危急值”章。我院危急值报告、接收及处理程序(7)门诊急诊患者的检查报告单,应单独保存,患者或相关人员在领取报告单时,将结果的危急状态告知领取人,并让领取人签名确认。(8)对于同一患者,连续的检查结果均达到危急值时,注意报告每次的异常结果,引起临床医师的充分重视。(9)危急值的登记:危急值登记信息至少应包含患者识别信息、危急值项目及危急值、报告时间(精确到分钟)、报告实验室、报告人与接收人全名,接收人须“回读”危急值。(10)临床医生或护士,在收到危急值报告后,本着“谁接收,谁负责”的原则,复述确认后登记,报告人与接收人均须完整记录危急值报告信息。(11)接收人立即通知管床(值班)医生,管床(值班)医生结合临床情况,采取必要的相应措施。(12)需要会诊讨论的,管床(值班)医生应立即通知上级医师、科主任,必要时上报医务科,确定方案,采取措施。所有处置细节应记录在案。(13)如果危急值与临床表现不符时,必须与临床实验室联系,临床实验室也必须提供咨询服务,必要时重新采集标本复查。供临床医生对病情危急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避免病人意外和严重后果的发生。增强医技人员主动参与临床诊断的服务意识,促进临床、医技科室之间的有效沟通与合作。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及时的诊疗服务。危急值制度建立的意义(1)检验科方面:部分检验人员不熟悉危急值,造成漏报、错报、漏记结果、记录不全;患者信息不详细,电话不畅;报告与记录时间不一致;分析前和分析中导致的假性危急值原因未记录。(2)临床方面:对危急值不重视,接收人员记录不完整,甚至不记录。部分科室电话报告记录错误;危急值未进行相应处置;与检验科沟通不畅。(3)危急值评估不当,设置危急值项目和报告范围不适用,导致临床对患者未进行危急处理。目前我院在危急值制度执行方面的问题:实验项目单位参考值危急值界限标本类型名称符号低值高值酸碱度pH7.35~7.457.27.55动脉血CO2分压PCO2mmHg35~452065动脉血氧分压PO2mmHg80~10040动脉血碳酸氢根HCO-3mmol/L21.4~27.31545动脉血钾K+mmol/L3.5~5.52.56.5血清或血浆钠Na+mmol/L135~145120160血清或血浆氯Cl-mmol/L98~10880125血清或血浆葡萄糖GLUmmol/L3.61~6.112.222.2血清或血浆尿素Uremmol/L1.7~8.335.0血清或血浆肌酐Creμmol/L35~80530血清或血浆总钙Ca+2mmol/L2.2~2.91.753.37血清或血浆肌酸激酶CKU/L24~194600血清或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U/L0-2480血清或血浆谷丙转氨酶GPTU/L0~40300血清或血浆血淀粉酶AMYU/L0~200600血清或血浆血红蛋白HGBg/L120~16050200全血白细胞WBC×109/L4.0~10.02.530.0全血血小板PLT×109/L100~300201000全血凝血酶原时间PTs11~1420血浆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s20~4070血浆RH血型阴性全血细菌培养及药敏培养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HIV阳性血清我院检验科危急值报告范围有些结果虽不能即刻危及患者生命,如患者术前检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以及高危病区检出高致病源菌等,对控制院内交叉感染有警示作用的检验结果也须作为危急值报告范围。一类传染病的病原体,血液、脑脊液、胸腹腔积液等标本中发现病原微生物时,抗HAV-IgM阳性、Rh(D)阴性时均应及时与临床医生联系,Rh(D)阴性血属于少见血型,及时报告便于血库及时与血站联系提前预约备血。假性危急值产生的原因1.实验分析前阶段产生假性危急值的因素(1)危急值设置不当:因危急值可受患者属性如年龄、性别、种族、耐受性,甚至地域等影响,由于起初设置危急值时考虑不全导致假性危急值。(2)患者准备不足:送检标本的质量可分外在的及内在的两个方面。以血标本而言,标本溶血、脂血及抗凝血有血凝块等是外在的,是容易发现的。除此以外,诸如饮食、药物甚至患者的状态都可以影响检验结果,这是内在的原因,其影响是不易发现的。如患者输液的静脉采集血液检测,结果可出现高血糖、高血钾、高钠及高钙血症等假性危急值,同时也有可能出现低钾、低钠、低钙血症及低血红蛋白、低白细胞及低血小板等假性危急值。(3)标本处理不当采集血液不顺或部位不当导致溶血及血小板破坏,分别使血钾异常升高及血小板异常下降出现假性危急值。标本放置过久未在规定时间内检测导致红细胞内钾离子外逸及血糖被红细胞利用,分别使血钾异常升高及血糖异常下降出现假性危急值,也可导致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明显异常而出现假性危急值。不同真空管之间血标本互倒用EDTA-K2抗凝的血常规管的血倒入生化管后测血钾,使血钾异常升高导致假性危急值。含促凝剂的生化管的血倒入血常规管,有时肉眼未见血凝块,但血小板出现聚集,检测时未吸取含血小板聚集的部分导致血小板过低或吸取了含血小板聚集的部分导致血小板过高而出现假性危急值。(4)患者个体差异个别患者的血小板对EDTA抗凝剂有依赖性由于血小板对EDTA抗凝剂的依赖性使血小板检测结果异常偏低导致假性危急值。冷凝集现象:个别患者因含冷凝集素使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检测结果可出现明显异常导致假性危急值。2.实验分析中阶段产生假性危急值的因素(1)仪器故障虽在临床标本检测前,对检测系统(主要包括方法、仪器、试剂、校正品、质控品、操作程等)的有效性能进行了验证,但由于仪器的短暂故障导致吸标本量或试剂量不足在做批量标本时偶尔出现了个别标本的个别项目的结果异常而导致假性危急值。(2)试剂质量人工配制或稀释试剂时由于吸量不准导致结果异常出现假性危急值。(3)标本量不够由于标本量不够检测结果中出现全部或部分项目结果异常偏低导致假性危急值。3.分析后阶段产生假性危急值的因素由于LIS系统的缺乏或系统不完善及医务人员缺乏工作经验或责任心,在没有信息平台报告的情况下,用电话汇报检验危急值时出现误报或误听而导致假性危急值。三、危急值的临床意义(参考值、医学决定水平、危急值)常见的危急值检验项目血细胞分析包括: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等凝血试验包括: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血气分

1 / 8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