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讲义环境保护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选修6环境保护复习第十二章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能力训练基础梳理课内演练第3节环境保护(选修6)细析考纲明确考向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4.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5.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6.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7.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8.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9.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10.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11.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12.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1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14.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15.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16.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17.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18.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基础梳理自测自评一、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概述(1)分类:按属性可分为环境和环境。(2)环境质量:是指环境因素受的程度;环境质量可分为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1自然□2社会□3污染影响□4大气2.环境问题概述(1)分类: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_____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环境问题。(2)原因:大多数环境问题是由因素引起的,是由与环境的关系不协调而引起的。□5原生□6次生□7人为□8经济、□9社会发展(3)危害:威胁平衡;危害健康;直接制约的可持续发展。□10生态□11人类□12经济和社会(4)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包括、酸雨污染、等;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植被破坏、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事故带有,二是事故污染范围,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13全球气候变暖□14臭氧层破坏□15生物多样性□16突发性□17大3.人类与环境(1)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人类可以环境;环境又于人类。(2)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采猎文明时期为依赖自然、________自然;农业文明时期为自然;工业文明时期为自然;后工业文明时期为善待自然。□18改造□19反作用□20敬畏□21改造□22征服(3)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尊重与自然;关爱人类并尊重;兼顾当代人与的利益。二、自然资源保护1.分类:按照自然资源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可分为__________资源和资源两大类。□23善待□24个人□25后代人□26可再生□27非可再生2.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资源问题、资源问题和资源问题。□28水□29土地□30矿产3.石油危机应对措施: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充分利用促进节油;开发石油的__________,降低能源消费对石油的;加强资源,增加探明可采储量;到投资石油开发,替代石油进口。□31节油□32经济杠杆□33替代能源□34依赖程度□35勘探□36国外4.采矿活动类型:有开采和开采两种。5.煤炭资源利用的保护措施:优化结构;加快技术的研究和推广。□37地下□38露天□39用煤□40洁净煤6.是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最佳措施。土地开发要与区域的相协调,既要严格保护________,加大开发耕地的力度,又要防止盲目扩大耕地面积,忽视生态条件限制的不科学行为。土地整理是以增加____________面积,特别是面积,提高质量为目的的土地建设和恢复工程。□41植树造林□42生态环境□43耕地□44农用土地□45耕地□46农用地三、生态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1)生态系统的组成:一个物种可以以形式独立存在,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内集合在一起,形成。在一个区域内所有不同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就构成了_____________。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的统一整体就是_____________。□47个体□48种群□49生物群落□50生态系统(2)生态平衡的特征:生物的和的比例相对稳定;能量与物质的与保持平衡;食物链结构,互相交叉形成;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有完好的关系。□51组成□52数量□53输入□54输出□55复杂□56食物网□57营养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1)森林资源匮乏,退化。(2)水土流失: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以地区表现得最为突出。□58草场□59黄土高原、□60长江中上游(3)土地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荒漠分布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区和区;土地荒漠化不仅对本地区造成危害,还通过的形式影响其他地区;沙尘暴是风与沙相互作用的一种天气现象,它发生和形成的条件是和。□61北方农牧交错□62绿洲边缘□63沙尘暴□64强风、□65沙源□66不稳定的天气(4)生物多样性减少:当前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3.生态环境保护(1)植被破坏是在发展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产生的,它是导致和___________的重要原因。□67人类各种活动□68传统□69水土流失□70荒漠化(2)生态农业:是以理论为指导,在生产过程中强调利用土地和其他各种自然资源,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和优质。发展生态农业,要把的保护与和有机结合起来。□71生态学□72合理□73生态环境□74经济发展□75脱贫致富(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保护和保护。四、环境污染及其防治1.水污染及其防治(1)引起天然水体污染的物质称为,向水中排放或者释放污染物的发生源或场所称。(2)水污染防治的原则:、治理和。□76就地□77迁地□78水体污染物□79水体污染源□80预防□81管理2.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大气污染物概述:大气污染物有状污染物和状态污染物;大气污染源从其成因上看,可分为_________污染源和污染源;人为污染源又可分为________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和污染源等;一般而言,大气污染主要由造成的。□82气溶胶□83气体□84天然□85人为□86工业□87交通□88人类活动(2)大气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的措施是控制污染源和植树造林。控制污染源的主要措施有改进能源消费结构,开发利用能源和能源;供暖供热;对燃料进行,改进技术;在污染物未进入大气之前,使用技术、技术。□89清洁□90低污染□91集中□92预处理□93燃烧□94消烟除尘□95冷凝3.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实现“资源化、化”。处理方法有收集,密封运输;破碎、压缩、______________________。□96减量化、□97无害□98分类□99焚烧;□100卫生填埋4.噪声污染及其防治(1)噪声的分类:按照声源的不同,噪声可分为________噪声、噪声、噪声和其他噪声。(2)噪声的控制途径:控制、控制和____________的防护。□101工业□102交通□103生活□104声源□105传播途径□106接受者五、环境管理1.环境管理概述(1)环境管理分类:按照管理范围分为环境管理、_________环境管理和环境管理。□107资源□108区域□109专业(2)中国环境管理思想:(三同步)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同步和同步;(三统一)效益相统一;(基本环境保护政策)预防为主,,强化管理。□110规划□111实施□112发展□113经济、□114社会、□115环境□116防治结合,□117谁污染,谁治理□118环境2.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1)中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基本国策是环境政策中的最高层次,“”、“”处于第二层次,第三层次是政策,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119环境保护□120三同步□121三统一□122中国三大环境管理□123以防为主,防治结合□124谁污染,谁治理□125强化环境管理(2)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对重大或其他可能对造成影响的人类活动事先作出和评估,论证工程建设项目能否立项建设,并最大限度地____和减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能够有效地防止发生,是实现的最有效手段之一。□126工程建设、□127区域开发□128环境□129预测□130防止□131负面□132不利于环境的事件□133预防为主(3)“三同时”制度是指建设项目中的必须与同时、同时、同时___________的制度。该制度是防止产生,实现预防为主政策的有效措施之一。□134环境保护设施□135主体工程□136设计□137施工□138投产使用□139新的污染源(4)实行排污收费制度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污染物排放到环境中,是对资源的利用,必须征收一定的费用;二是排污收费,可使排污者尽量减少排放量,有利于节约。□140环境容量□141污染物□142环境资源(5)污染限期治理制度是对区域内的重点环境问题采取限定和的强制性措施。限期治理包括三个类型:的限期治理、的限期治理和的限期治理。□143特定□144治理时间、□145治理内容□146治理效果□147区域或流域□148行业□149点源3.中国环境法规体系(1)宪法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是的基本依据和指导原则。(2)国际环境保护公约:我国加入的国际环境保护公约,具有,负有相同的,因而也归入到我国环境法规体系中。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臭氧层保护等方面的公约。□150环境法□151法律效力□152国际义务(3)环境保护法规。a.环境保护基本法即《》,是我国环境保护的,规定了国家的环境政策和环境保护的方针、原则和措施,是制定其他环境保护法规的_________。□15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54综合性法规□155依据b.环境保护单行法律:基本上属于防治、保护的专门性法规。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c.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如国务院《____________________》等。□156环境污染□157自然资源□158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59国务院□160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d.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各省、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规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法规。如《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管理条例》等。e.环境保护标准:强制性标准用代号表示,推荐性标准用表示。□161自治区、□162直辖市□163GB□164GB/T4.环境保护任重道远(1)环境问题的全球性,一方面表现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在上具有相似性和普遍性;另一方面,源于某些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其影响和危害跨、跨乃至对构成威胁。因此解决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165性质□166国□167地区□168全球环境(2)环境保护的国际行动:积极履行;共同实施;实施系列标准。□169国际环境保护公约□170全球环境问题研究计划□171ISO14000考点1环境与环境问题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考点解读针对训练2.环境问题的本质从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看出,环境问题伴随着人口、资源和发展问题而出现。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从本质上讲,环境问题就是资源问题、发展问题。造成人类目前所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的根源,是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的传统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而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观念和发展模式,寻求与自然相和谐的、健康的和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3.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区别从成因上讲,土地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干旱,风力强劲,人类大量砍伐森林、垦殖草原、过度放牧导致地表植被破坏所致。水土流失是由于气候湿润,流水作用强烈,人类砍伐森林、垦殖草原、过度放牧,破坏地表植被,从而导致水土流失。土质疏松区域更易发生水土流失现象。因此,从成因上分析,两种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不同而人为原因却是相同的;从分布上讲,土地荒漠化主要集

1 / 1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