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基础医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湖北中医药大学李金荣制作湖中医后街打印店版权所有欢迎访问我的个人主页——http://blog.sina.com.cn/xiaolong316李金荣·湖北中医药大学!《现代基础医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1、人体解剖生理学:包括人体解剖学(研究人体各部正常形态、结构)和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或生理功能)。2、标准姿势: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两足并立,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3、细胞:人体结构的最小单位,是人体的基本结果和功能单位。4、组织:细胞繁殖、发育、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是构成机体器官的基本成分。5、器官:由不同的组织组合而成,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并执行特定的生理功能。6、系统:由一系列器官组成,共同完成某一种生理功能。7、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有生命的生物机体都有三个基本生理过程: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8、刺激:引起机体做出反应的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三个条件: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9、兴奋:机体接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转为活动或活动状态的加强。10、抑制:机体由活动转为静止或活动状态的减弱。(判断兴奋性的客观指标:刺激强度)新陈代谢:新的物质不断替代老的物质的过程。11、阈(yuˋ)强度:能引起机体作出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值越小,组织的兴奋性越高,对刺激的反应越灵敏)12、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特点是迅速精准,作用部位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短暂。体液调节:通过体液中化学物质作用对人体功能进行的调节;特点:作用缓慢,范围广泛,时间持久。13、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14、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学说: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本结构,镶嵌着不同的生理功能的球形蛋白质。(各类膜型结构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组成)15、线粒体:能量代谢中心,称为“动力工厂”。16、DNA功能:(1)贮藏、复制和传递遗传信息;(核蛋白体功能:合成蛋白质)(2)控制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高尔基体进行蛋白质的加工、浓缩、修饰、糖化)(溶酶体,细胞消化器)17、细胞周期: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生长,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18、上皮组织一般特点:上皮细胞多、细胞间质少、细胞性状规则,排列整齐,具有极性,无血管,营养由深层结缔组织中的血管供给。A.被覆上皮分布功能单层立方上皮(1)内皮位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的上皮。(2)间皮位于胸腔膜和心包腔面。(1)物质交换;(2)减少摩擦。单层立方上皮位于甲状腺、肾小管分泌、吸收功能单层柱状上皮位于胃肠、胆囊、子宫等器官柱状细胞多具吸收、分泌功能,杯状细胞具有分泌粘液,润滑、保护上皮的作用。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分布于呼吸道粘膜分泌粘液,消除异物,保护呼吸道《现代基础医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湖北中医药大学李金荣制作湖中医后街打印店版权所有欢迎访问我的个人主页——http://blog.sina.com.cn/xiaolong316李金荣·湖北中医药大学!19、各类上皮组织:B.腺上皮:专门行使分泌功能的上皮。腺外分泌腺:有导管(汗腺、胃腺、胰腺)腺:以腺上皮为主要成分组成的器官。内分泌腺:不形成导管(甲状腺、肾上腺)20、结缔组织一般特点:细胞少、细胞外基质多,细胞无极性,有血管,分布广泛,形态多样,其支持、连接、营养、保护功能。固有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基质多,纤维少,结构疏松,呈蜂窝状。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功能建:间充质细胞成:成纤维细胞生成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基质巨:巨噬细胞吞噬、抗原提呈、分泌细胞大:肥大细胞能吸引嗜酸粒细胞聚集到过敏反应部位白:白细胞浆: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房:脂肪细胞合成和贮存脂肪,参与脂类代谢细胞间质由三种纤维和基质组成:胶原纤维成分:胶原蛋白,特点:韧性大,抗拉力强,弹性小。纤维弹性纤维成分:弹性蛋白和胶原纤维,特点:弹性大,韧性小网状纤维成分:胶原蛋白,特点:纤细,少,是嗜银纤维。21、骨骼肌的基本组成成分是骨骼肌纤维;肌节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胞体神经元的结构突起树突轴突22、神经组织: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23、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是胶质细胞中体积最大/小的。24、突触: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25、主动转运——最重要的物质转运方式。是物质逆浓度差、逆电位差,在生物泵的帮助下需要细胞代谢供能的转运方式。钠钾泵的生理意义:(1)造成细胞内高K﹢;(2)防止Na﹢过多以保持细胞形态;(3)建立了一种势能贮备,是可兴奋细胞兴奋性的基础。26、易化扩散: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膜蛋白帮助下,顺浓度差跨膜转运。载体为中介的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易化扩散特点: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通道为中介的扩散如Na、K、Ca等离子的通过。27、入胞:大分子或团块状物质进入细胞。28、静息电位: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29、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产生的可传播的电位变化。(是膜电位的一个连续变化过程,是细胞处于兴奋状态的标志)特点:全或无现象、不衰减性传导、脉冲式。复层的扁平上皮角化的分布于皮肤表面,非角化的分布于口腔、食管、阴道等器官的腔面耐摩擦,防止异物侵入等保护作用复层柱状上皮分布于眼睑、男性尿道处润滑、保护复层变移上皮膀胱及排尿管道《现代基础医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湖北中医药大学李金荣制作湖中医后街打印店版权所有欢迎访问我的个人主页——http://blog.sina.com.cn/xiaolong316李金荣·湖北中医药大学!思考:怎么引发动作电位、静息电位?(P19)30、肌丝滑行学说:肌细胞收缩时的肌原纤维缩短并不是由于肌丝本身的缩短或卷曲,而是细肌丝向粗肌丝中间滑行的结果。31、等长收缩:骨骼肌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没有长度的缩短。32、等张收缩:骨骼肌收缩时只有长度的缩短而无肌张力的变化。33、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骨连结、骨骼肌。34、成人骨有206块。胸廓:是由脊柱胸段、肋骨、肋软骨,胸骨及其连接装置共同构成的框架结构。35、长骨:呈中空管状,中部细长称骨干,两端膨大称骺。扁骨:呈板状,多位于连结牢固而又有一定灵活性的部位,如颅顶诸骨、胸骨。(颅分为脑颅和面颅)36、骨的构造:骨质(主要成分)、骨膜、骨髓。37、骨连结:骨与骨之间的连结装置。(1)直接连结:借致密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组织相连。(2)间接连结(关节):借结缔组织构成的关节囊相连,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38、躯干骨组成:椎骨、胸骨、肋骨。腰穿时,针尖穿过黄韧带即进入椎管。39、脊柱的组成: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和尾骨各1块,借韧带、椎间盘、关节连接而成。40、胸骨角:胸骨柄和体相接处向前凸出的地方。41、全身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全身运动最灵活的关节——肩关节。42、翼点:在颞(nieˋ)窝内额、顶、蝶、颞四骨的交汇处。43、表皮五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44、体液的组成:细胞内液:体液的2/3在细胞内,是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得以进行的场所。细胞外液:体液的1/3为血管内的血浆,淋巴管内的淋巴液和细胞间隙与组织间隙的组织液(血浆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45、内环境:构成细胞具体生活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46、血浆中阳离子以钠离子最多,阴离子以氯离子最多。47、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在血浆中能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征。48、血浆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和脂类的浓度。49、正常人血浆的PH为7.35—7.45。50、红细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在酸碱平衡中起一定的缓冲作用。51、组织缺氧是促进红细胞生成的有效刺激。缺氧能促进肾脏产生红细胞生成酶,作用于血浆中的红细胞生成素原,使它转化成为红细胞生成素,这种激素由血液运送至骨髓,作用于发育中红细胞膜上的受体,促使这些细胞加速增殖分化并发育为成熟的红细胞。52、吞噬所用:最基本的防卫机制之一。细胞免疫: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分化成为具有免疫活性的致敏淋巴细胞,随血液或淋巴液抵达抗原所在地与抗原直接接触,分泌免疫活性物质而发挥作用。体液免疫: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变成具有免疫活性的浆细胞后产生并分泌多种抗体,能中和、沉淀、凝聚或溶解抗原,以消除对其抗体的有害作用。53、血液凝固:血液由流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胶胨(dong)状凝块的过程。54、血液凝固的过程:(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外源性、内源性P43);(2)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3)生成血浆纤维蛋白完成凝血。(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如果把血液置于极为光滑的容器内或放在温度较低的环境里可延缓凝血,加入抗凝剂可使血液保持不凝固;手术中常用纱布、吸收性明胶海绵按压伤口以止血;适当加温可加速凝血。55、纤溶系统:纤溶酶原、纤溶酶、纤溶酶激活物、纤溶抑制物。《现代基础医学概论》重点复习资料湖北中医药大学李金荣制作湖中医后街打印店版权所有欢迎访问我的个人主页——http://blog.sina.com.cn/xiaolong316李金荣·湖北中医药大学!56、纤维蛋白溶解的基本过程:纤溶酶原的激活、纤维蛋白的降解。57、凝集原存在于红细胞表面的一种糖蛋白,在凝集反应中起抗原作用。58、凝集素: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起反应的特异抗体。59、红细胞血型:ABO血型,Rh血型(我国汉族人Rh阳性率达99%,少数民族阳性率较低)P4560、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血管。61、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全身毛细血管网——小静脉、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62、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各级分支——肺泡壁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63、心的传导系统: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纤维——心室肌——心房肌。64、淋巴循环的主要功能:(1)回收蛋白质及运输营养物质;(2)消除组织中的红细胞、细菌、异物。65、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去极化:0期——钠离子内流1期(快速复极初期)——钾离子外流复极化2期(平台期)——钾离子外流和钙离子内流3期(快速复极末期)——钾离子大量外流4期(静息期)——钠钾泵和钙泵激活66、绝对不应期: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由0期开始到3期复极达到—55mV这一段时期内,不论用多强的刺激,肌膜都不会发生兴奋。有效不应期:膜电位由—55mV恢复到—60mV。这期间内给予足够强度的刺激,肌膜产生局部反应但不能兴奋。相对不应期:从有效不应期完毕,膜电位从—60mV复极至—80mV这一段时间,给予阈上刺激就可引起兴奋。超长期:在相应不应期后心肌细胞继续复极化,膜电位由—80mV复极到—90mV这一段时期,用阈下刺激就能引起兴奋。前期收缩:在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传来之前受到窦房结以外的额外刺激,可提前产生一次兴奋和收缩。67、窦性心律:窦房结是心脏的正常起搏点,由窦房结控制的心跳节律叫窦性心律。68、房室交界处兴奋的传导速度最慢。(作用:可保证心房收缩完毕后心室才开始收缩,有利于心房、心室各自完成它们的功能。)69、心动周期:心房和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心房收缩舒张舒张舒张舒张舒张舒张舒张心室舒张收缩收缩收缩舒张舒张舒张舒张70、每搏输出量: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每分输出量(心排血量):每分钟射出的血量(决定因素为每搏输出量和心率)。心排血指数:每一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的每分输出量。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量的百分数。(心排血量和射血分数是衡量心泵血功能的指标)异长调节:搏出量决定于收缩前心肌纤维的初长度,在一定范围内,心脏初长度越长,收缩张力也越强,搏出量也越多。等长调节:机体在进行体力活动或体育锻炼时,搏出量有明显的增加,此时心舒张末期容量不一定增大。心音:在心脏射血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