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个人与职业情景下的伦理决策2.1伦理的决策过程材料收集:徐悦鸣PPT制作:田鑫主讲人:高学鹏2.2决策失误材料收集:韩颜宏赵晶晶PPT制作:王姿惠主讲人:刘威2.3不同管理角色下的伦理决策材料收集:孔艳PPT制作:吴海迪主讲人:张颖引例:道德两难问题2.1.1伦理决策的影响因素(1).个人因素(2).组织结构(3).企业文化(4).重要影响者(5).问题强度2.1伦理的决策过程2.1.2决策的类型2.1.3“是与是”决策2.1.4伦理的决策过程道德两难故事:欧洲有一位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危在旦夕。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茨,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药可以救他的妻子。但该药价钱十分昂贵,要卖到成本价的十倍。海因茨四处求人,尽全力也只借到了购药所需钱数的一半。万般无奈之下,海因茨只得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儿卖给他,或允许他赊账。但药剂师坚决不答应他的请求,并说他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为了挽救妻子的生命,在夜间闯入药店偷了药,治好了妻子的病。但海因茨因此被警察抓了起来。海因茨偷药是对是错?为什么?层次阶段前惯例层次只受个人利益的影响决策的依据是本人利益,这种利益由不同行为方式带来的奖赏和惩罚决定的1.遵守规则以避免受到物质惩罚2.只在符合直接利益时才遵守规则惯例层次受他人期望的影响。包括对法律的遵守,对重要人物期望的反应,以及对他人期望的一般感觉3.做你周围的人所期望的事4.通过履行你允诺的义务来维持平常秩序原则层次受个人用来辨别是非的伦理准则的影响。这些准则可以与社会的规则或法律不一致5.尊重他人的权利,置多数人的意见于不顾,支持不相干的价值观和权利6.遵守自己的选择的伦理准则,即使这些准则违背了法律科尔伯格道德发展六阶段阶段道德推理的特点关于“海因茨两难”的道德推理不该偷的理由该偷的理由前习俗水平1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偷东西会被警察抓起来,受到惩罚他事先请求过,又不是偷大东西,他不会受重罚2以行为的功用和相互满足需要为准则如果妻子一直对他不好,海因茨就没有必要自寻烦恼,冒险偷药如果妻子一向对他好,海因茨就应关心妻子,为救她的命去偷药习俗水平3以人际和谐为准也称为“好孩子”取向做贼会使自己的家庭名声扫地,给自己的家人(包括妻子)带来麻烦和耻辱不管妻子过去对他好不好,他都得对妻子负责。为救妻子去偷药,只不过做了丈夫该做的事4以法律和秩序为准则采取非常措施救妻子的命合情合理,但偷别人的东西犯法。偷东西是不对,可不这样做的话,海因茨就没有尽到丈夫的义务。后习俗水平5以法定的社会契约为准则丈夫没有偷药救妻子的义务,这不是正常的夫妻关系契约的组成部分。海因茨已经为救妻子命尽了全力,无论如何都不该采取偷的办法解决问题,但他还是去偷药了,这是一种超出职责之外的好行为。法律禁止人偷药,却没有考虑到为救人性命而偷东西这种情况。海因茨不得不偷药救命,如果有什么不对的话,需要改正的是现行的法律,稀有药品应该按照公平原则加以调控。6以普通的伦理原则为准则海因茨设法救妻子的性命无可非议,但他没有考虑所有人的生命的价值,别人也可能急需这种药。他这么做,对别人是不公正的。为救人性命去偷是值得的。对于任何一个有道德理性的人来说,人的生命最可贵,生命的价值提供了唯一可能的无条件的道德义务的源泉人们一步一步地依次通过这些阶段,而不能跨越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在任何一个阶段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处于第四阶段上(以法律和秩序为准则)伦理道德发展的特点2.1.1伦理决策的影响因素1.个人特征因素2.组织特征因素3.组织结构4.企业文化5.重要影响者6.问题强度1.个人特征因素价值观最终价值观指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用以表示存在的理想化终极状态和结果;它是一个人希望通过一生而实现的目标。工具性价值观指的是道德或能力,是达到理想化终极状态所采用的行为方式或手段。影响价值观的主要因素自我实现力——自我自信心的反映环境依赖性——他人or本人控制力——对生命事件的控制能力2.组织特征因素组织氛围组织目标企业利益相关者政策文化组织氛围是指工作环境中影响心理的重要而持久的认识伦理氛围个人主义标准慈善性标准原则性标准差别关系与角色构造组织目标组织目标是完成使命和组织宗旨的载体,是随着环境、时间以及条件变化不断调整的一张“列车时刻表”。是组织争取达到的一种未来状态,它是开展各项组织活动的依据和动力。每一个社会组织,都有自己预期的目的或结果,它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方向和未来。对组织来说,宗旨是共同目标;对组织成员来说,共同目标是组织阶段需要到达的目的地。企业利益相关者企业利益相关者包括组织内外部环境中受组织决策和行动影响的任何相关者。企业内部相关者:所有者、管理者、生产服务者即员工企业外部相关者:消费者、供应商、竞争者、跨国经营等文化与政策企业政策实际上是企业利用拥有资源为实现企业目标而采取的决策方案与实践活动。企业政策可以是行为规范或企业高层确定的经营政策。企业文化,这里的文化是指道德文化,而且主要指道德文化的差异性,如区域差异,民族差异等对伦理决策的影响,同时也包括道德的相似性,尽管存在道德文化差异,但是存在着大家都能接受的道德观念或称世俗观念。组织的结构设计有助于管理者道德行为的产生。一些结构提供了有力的指导,而另一些令管理者模糊。模糊程度最低并时刻提醒管理者什么是“道德的”的结构设计有可能促进道德行为的产生。(权力制衡)正式的规章制度可以降低模糊程度。职务说明书和明文规定的道德准则就是正式指导的例子。管理者的行为对员工个人的道德或不道德行为有着最重要的影响。人们密切关注管理者在做什么并以此作为可接受行为和期望于他们什么的标准。一些绩效评估系统仅评估结果,人们会不择手段地追求结果。与评估系统密切相关的是报酬的分配方式。奖赏或惩罚越依赖于特定的结果,管理者所感到的取得结果和降低道德标准的压力越大。在不同的结构中,管理者在时间、竞争和成本等方面的压力也不同。压力越大,越可能降低道德标准。3.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强度也会影响道德行为。最有可能产生高道德标准的组织文化是那种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以及风险和冲突承受能力的组织文化。处在这种文化中的管理者,具有进取心和创新精神,意识到不道德行为会被发现,并且对他们认为不现实或个人所不合意的需要或期望进行自由、公开地挑战。与弱组织文化相比,强组织文化对管理者的影响更大。如果强组织文化支持高道德标准,那么它就会对管理者的道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和积极的影响。而在弱组织文化中,管理者更有可能以亚文化准则作为行为的指南。工作小组和部门标准会对弱文化组织中的道德行为产生重要影响。4.组织文化企业文化组织成员共享的价值观、信仰、目标、规范以及用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人道型综合型冷漠型苛求型注重于人注重业绩强弱弱强重要影响者包括同事、上司、合作者和下属。日本企业美国企业中国企业“下围棋”——从全局出发,顾全大局;“打桥牌”——自由组队,互相竞争;“打麻将”——看住上家,防住下家,自己和不了,别人也休想和5.重要影响者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最后一个因素是道德问题本身的强度,它取决于以下六个因素:(1)某种道德行为对受害者的伤害有多大或对受益者的利益有多大?例如,使1000人失业的行为比仅使10人失业的行为伤害更大。(2)看多少人认为这种行为是邪恶的(或善良的)?(3)行为实际发生并造成实际伤害(或带来实际利益)的可能性有多大?例如,把枪卖给武装起来的强盗,比卖给守法的公民更有可能带来危害。(4)在行为和其预期后果之间的时间间隔有多长?例如,减少目前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比减少目前年龄在40-50岁的雇员的退休金带来的直接后果更加严重。6.问题强度(5)你觉得行为的受害者(或受益者)与你(在社会上、心理上或身体上)挨得多近?例如,自己工作单位的人被解雇,比远方城市的人被解雇对你内心造成的伤害更大。(6)道德行为对有关人员的影响的集中程度如何?例如,担保政策的一种改变——拒绝给10人提供每人10000元的担保,比担保政策的另一种改变——拒绝给10000人提供每人10元的担保——的影响更加集中。综上所述,受伤害的人数越多,越多的人认为一种行为是邪恶的,行为发生并造成实际伤害的可能性越高,行为的后果出现越早,观测者感到行为的受害者与自己挨得越近,问题强度就越大。这六个因素决定了道德问题的重要性。道德问题越重要,管理者越有可能采取道德行为。与伦理道德无关的决策,很少。是非决策。有明确是非对错的道德问题。包括明显、不显示的企业责任。“是与是”决策。不能以是非标准来判断,备选方案都是正确的,但往往涉及到明显的道德权衡。2.1.2决策的类型识别标准这些要求分别来看都是正确的这些要求在本质上是相互冲突和矛盾的决策者不得不依据这些权益者的要求而采取行动。2.1.3“是与是”决策某企业决定开设新工厂的两个方案方案一:设在具有低运输成本经济优势的港口城市,排放废物达标,但仍然可能带来隐患;方案二:设在内地其他工厂的附近,这些工厂的废物可以相互利用,产生生态持续效应,但对该企业却意味着长期的经济劣势。两个方案中包含着道德权衡,但不能简单地应用是非标准来判断。Kidder(1995)的四个特殊领域公正与怜悯之间的权衡短期价值与长期价值之间的权衡真实与忠诚之间的权衡个人与集体之间的权衡DavidKorten(1995)提出了第五种:经济增长与生态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之间的权衡对于“是与是”决策的权衡分析,应考虑1.确定事实努力了解事实真相,区分观点和事实。2.准确识别伦理问题的能力“标准化近视”——在商业背景下,人们很容易忽略财务决策问题的伦理性。人们由于没能理解其中的伦理问题而做出错误的伦理决策,通常他们过于简单地思考一些事情,没有想到决策的意义并且从其他人的角度来考虑这些决策的意义。3.确定和考虑“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包括受到决策、政策和公司或个人运作影响的所有组织或个人。角色转换4.考虑可能的选择“道德想像力”——在确定选择时的创造性也被称为道德想象力,这是区别做出伦理决策的好人和未做伦理决策的好人的一个元素。2.1.4伦理的决策过程5.比较和衡量每一种选择在脑海中为每一个选择对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制作一个表格,尽量减轻任何可能带来的损失,或增加任何可能带来的利益。意识到一个完全负责任的决策应该对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可以解释清楚并且让所有人都觉得可以接受和公平。通常,不负责任的决策都被隐藏。另一种比较和权衡选择的因素是决策者的诚信和性格特征。6.做决策监督结果,借鉴经验,并在未来据此指导我们的行为。iPod事件的伦理决策iPod事件:场景一:准备上企业伦理课的你,第一个到达教室并发现了一个很好的iPod。四顾无人,于是你将iPod放在书包下藏起来,并开始思考自己应该如何处置它。你该怎么做?场景二:场景一中的“你”变成你的好友,而你坐在他的旁边。好友悄悄告诉你事情的经过后,想你寻求解决此事的建议。你会做出怎样的建议?通过学习伦理的决策过程,在我们遇到伦理决策问题时,是否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呢?如果决策出现了失误,是我们本身的伦理道德问题造成的,还是受到了其他因素的影响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