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皮炎的中医药基础实验研究进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Dec.2004,Volume1,No.1(SerialNo.1)美中醫學JournalofUS-ChinaMedicalScience,ISSN1548-6648,USA50湿疹皮炎的中医药基础实验研究进展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皮肤科潘祥龙*湿疹皮炎是一组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有湿疹、遗传性过敏性皮炎(AD)和接触性皮炎等。临床表现为皮肤红斑肿胀、水疱丘疹、糜烂渗出,或红斑鳞屑、粗糙增厚和苔藓化。其主要病理变化分为两期,急性期为表皮真皮细胞水肿,毛细血管扩张,多细胞炎症浸润;慢性期为表皮增厚,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以及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发病机理主要是多因素引起变态反应而致皮肤组织炎症表现。中医对此类疾病很早就有论述,如将湿疹、遗传性过敏性皮炎称之为“湿疮”、“浸淫疮”、“旋耳疮”、“四湾风”等;将接触性皮炎称之为“漆疮”、“膏药风”、“马桶癣”等。中医主要辨证分为风热、湿热、血虚等型。中医中药治疗湿疹皮炎有着较为肯定的疗效,但在中医湿疹皮炎辨证分型的动物模型实验研究尚处于滞后的状态。由于此类疾病的中医病因复杂和临床分型多,至今还没有研制出依据中医传统病因而建立的“纯”中医病证的湿疹皮炎动物模型。目前湿疹皮炎的中医药基础实验研究主要采用依据西医病因病理(如化学、生物、机械和物理等致病因素作用)而复制出西医或中医病名的动物模型,用于中药或中医疗法的临床疗效观察和相关实验指标的监测。因此建立一个符合中医病证和西医致病原理相结合的造模方式,在湿疹皮炎的实验研究中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对目前该领域内所采用的不同造模方法以及中医药实验*潘祥龙,男,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皮肤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市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委员。1977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系。1996年上海中医药大学硕士毕业。2002年12月参加国家药品临床研究(GCP)培训学习。从事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临床、教学及科研25余年。专长: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皮肤病疑难病症,擅长应用中医中药和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急慢性过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银屑病、结缔组织疾病和血管炎等,以及对酒渣鼻、腋臭、体表各种肿瘤手术切除、皮肤移植等皮肤外科的临床工作。先后主持上海市级的中药治疗过敏性皮炎湿疹、银屑病的二项科研工作。历年来指导带教8名硕士生。先后有20余篇医学论文发表在中华皮肤科杂志、临床皮肤科杂志、上海中医药杂志和上海医学等杂志。另有医学科普文章30余篇在上海大众医学杂志、妇幼健康杂志、家庭医药杂志、家庭医生、家庭用药和上海中医药报等杂志发表。主编《毛发病防治》、《中医百问·美容篇》等三本书,均由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参加《银屑病防治》、《糖尿病并发症的中西医防治》二书部分章节编写。地址:上海市普安路185号曙光医院皮肤科,邮编:200021;电话:021-53821650,传真:021-53823660;E-mail:panxianglong3@21cn.com.湿疹皮炎的中医药基础实验研究进展51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以期能有助于湿疹皮炎中医基础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一.现代医学研究常用的湿疹皮炎动物模型1.1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模型1.1.1原理:采用刺激性物质对受试动物产生非免疫性的皮肤炎症性反应。在规定时间内观察动物皮肤接触供试品后所产生的刺激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1.1.2方法:杨锡平[1]采用生漆外涂造模,取日本大耳白兔背部两侧对称区进行脱毛,24小时或用棉签沾取少许生漆在脱毛区中心涂1×1cm2薄层,5min后用汽油棉签洗去生漆。发现造模后动物出现不安、乱抓现象,局部起初表现为散在小红点,随后融合成片状红斑,并高出周围正常皮肤。谷梅等采用巴豆外涂[2]小鼠皮肤也能制作出类似的皮肤刺激性皮炎模型。夏汝山采用饱和硫化钠[3]对雄性新西兰白兔背部脱毛和涂药,局部皮肤出现红斑、肿胀及糜烂等反应。用于刺激性皮炎的造模试剂一般不会产生变态反应。一般以引起皮肤刺激性反应的物质作为筛选的对象。目前研究比较成熟的有巴豆油和硫化钠等。1.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1.2.1原理:主要为Ⅳ型变态反应。采用一些容易引起变态反应的化学物质对敏感性个体致敏,再经激发后引起局部皮肤炎症反应。1.2.2方法:宋智琦[4]采用2,4二硝基氟苯(DNFB)造模,用丙酮、橄榄油(4:1)为溶剂,稀释至0.5%和0.2%溶液。小鼠腹部脱毛,在1×1cm2范围内均匀涂布0.5%DNFB,以单独涂布丙酮、橄榄油(4:1)溶剂作为对照,每天一次,连续2天,第6天进行激发,在鼠左耳背面涂抹0.2%DNFB。除了观察耳厚度等常规外,还进行真皮肥大细胞计数,表皮朗格汉氏细胞计数,以及观察各种药物通过减少真皮肥大细胞和表皮朗格汉氏细胞以抑制迟发型超敏反应。林熙然等[5]利用DNFB造模观察到Ⅳ型变态反应模型中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呈现降低的情况。林志彬[6]采用二硝基氯苯(DNCB)的造模,取小鼠颈部硫化钡脱毛后,湿疹皮炎的中医药基础实验研究进展52皮肤上滴50%DNCB丙酮溶液致敏。12日后在致敏小鼠的腹部皮肤上涂2.5%DNCB丙酮溶液进行攻击,制作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模型。造模24小时后,鼠尾静脉注射1%伊文思蓝10ml/kg。30分钟后处死小鼠,取下腹部蓝染皮肤剪碎,1:1丙酮生理盐水溶液4ml浸泡24小时后,离心取上清液进行光密度观察。张汝芝等[7]参照Boyera等[8]的报道,选用低浓度DNCB造模小剂量反复刺激诱发慢性接触性湿疹,观察模型的病理表现。实验发现麻醉药物普鲁卡因可以抑制表皮朗格汉斯细胞,从而抑制湿疹。此后还发现氢化可的松也可以抑制该模型的建立。因而证实了小剂量的DNCB反复刺激也可以建立慢性湿疹模型。杨耀芳等[9]利用4-氨基吡啶诱发小鼠舔体反应;组胺致家兔皮肤血管通透性增高;二甲苯及蛋清分别制成小鼠耳片肿胀和足趾肿胀模型。周莹[10]用TNCB(2,4,6-三硝基氯苯)造模。总之,DNFB和DNCB等制作出Ⅳ型变态反应模型都是利用较高浓度的试剂对动物致敏,然后利用较小剂量的试剂诱发。1.3光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PACD)1.3.1原理:利用敏感个体接触或由全身吸收某种化合物后,再经日光或人工光源照射引起经免疫机制的皮肤反应。1.3.2方法:王晓彦等[11]建立的模型是采用小鼠或豚鼠6甲基香豆素(6-MC)PACD诱导及激发的方法,对动物的颈部用石蜡、松香(1:1)脱毛。首先于脱毛区注射FCA0.1ml诱导,用UVA14J/cm2,UVB140mJ/cm2照光,隔日重复一次,重复5次后第14天进行激发,在豚鼠背脱毛区,分别涂10%6-MC、1%6-MC溶媒,左侧区照光,右侧区避光,在UVA28J/cm2,UVB60mJ/cm2照光24、48、72、96小时后观察皮肤反应。目前光敏性皮炎的造模方法还不多,中医药的研究也不多。1.4被动皮肤过敏反应1.4.1原理:主要为Ⅰ型变态反应。由IgE介导的速发型接触性反应和全身过敏反应。为变应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结合,引起靶器官产生急性病理炎症反应。湿疹皮炎的中医药基础实验研究进展531.4.2方法:用致敏动物含反应素抗体的血清注射到同种或密切相关的异种正常动物皮内,24~72小时后静脉注射抗原,使其局部释放血管活性介质。随着机体内抗原抗体反应,血管活性介质的释放,局部血管通透性升高,因待测物质与染料(通常是伊文思蓝)混合,局部反应可通过皮肤斑点证实。谭毓治[12]利用5%蛋清生理盐水溶液0.5ml肌注大鼠后腿,同时腹腔注射百日咳疫苗2×1010/只,12~14天采血,分离血清。稀释后以不同浓度注射于分组大鼠皮下各点。每天一次,连续三天,末次给药后1h,进行抗原攻击,尾静脉注入5%蛋清。吴氏[13]的PCA实验证明天花粉致敏大鼠后产生抗天花粉特异性IgE抗体。胡学军[14]利用该原理造模后发现大鼠血清总IgE含量无明显升高。此类模型适用于检测致敏动物血清中的IgE类抗体的滴度和鉴定免疫球蛋白类别。1.5遗传性过敏性皮炎(AD)AD动物模型一般多采用正常动物反复致敏,它与AD疾病的本质有区别。1997年日本松田等首次发现与人类AD十分相似的AD动物模型-NC/Nga鼠。医学界研究证实NC鼠在普通环境(Conv)饲养中可发生AD的损害;在特定无病原菌环境(SPF)中饲养则不发病,但在受到抗原刺激后可诱发其发生持续而严重的AD损害,其皮损、病理、免疫学特征和人类AD相一致[15]。1.6其他相关模型1.6.1血管通透性增高模型在动物背部脱毛,涂受试药物1h后,耳缘静脉注射5g/L伊文思蓝溶液1mg/kg,随即在受试动物背部两侧脱毛区中央皮内注射1g/L磷酸组胺溶液0.1ml,以形成皮丘。观察皮丘蓝斑出现的时间及60分钟后蓝染区面积及蓝染程度。1.6.2皮肤瘙痒模型采用体重18~20g小鼠,背部脱毛,外涂药物30~40分钟后皮下注射4-氨基吡啶1mg/kg于脱毛处。观察小鼠舔体反应的次数。1.6.3耳肿胀模型在受试动物末次给药1小时后,动物右耳涂二甲苯,30分钟后处死割下二耳,称重,湿疹皮炎的中医药基础实验研究进展54观察二耳差异。1.6.4足肿胀模型在受试动物末次给药1小时后,于每只动物足趾用10%蛋清0.1ml致炎,观察致炎前后相同时间内测试足爪厚度,或用容器测试爪体积,比较肿胀程度。该模型也可注射角叉菜胶。二.湿疹皮炎的中药实验研究2.1抗炎症反应:足肿胀模型是最常用的抗炎实验模型。化学刺激所致急性足肿胀最为常用,如组织胺、5-HT、缓激肽、前列腺素E2、鹿角菜胶、右旋糖苷、新鲜鸡蛋清、甲醛、酵母、琼脂、透明质酸酶等。此外烫伤或冻伤、打击、抗血清也可以引起炎症反应。但蛋清所致脚肿主要在于组织胺及5-HT释放,鹿角菜胶则在于PG释放,烫伤者与缓激肽有关等。湿疹皮炎的炎症反应为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渗出和水肿,以及红肿热痛等早期炎症表现,与中医的“热症”相似。清热解毒方药对多种早期炎症有较好疗效。2.1.1邓文龙等[16]研究发现穿心莲内酯对二甲苯、醋酸引起的小鼠皮肤和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也能抑制蛋清所致大鼠足肿胀。2.1.2杜旭等[17]用黑龙江产葵花粉胃饲小鼠,发现可以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程度,有明显的抗炎作用,且证实了葵花粉具有一定雌激素样作用。2.1.3张国安等[18]观察了玻璃草水溶液浸出物对二甲苯致耳肿胀模型也有抗炎作用。2.1.4邓红珠等[19]应用五虎散制成口服液,观察了其对小鼠扭体反应模型和耳肿胀及足趾肿胀模型作用,证实五虎口服液具有镇痛抗炎作用。2.1.5许保军等[20]观察显示消肿活血散(丹参、苏木、红花、乳香、没药等提取的外用洗剂),对小鼠耳肿胀模型,大鼠角叉菜胶足趾肿胀炎性模型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湿疹皮炎的中医药基础实验研究进展552.1.6张逸凡等[21]观察淫羊藿总黄酮对巴豆油所致耳肿胀、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肿胀和巴豆油所致肉芽组织增生具有明显抑制作用。2.2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湿疹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属于Ⅳ型变态反应。部分清热解毒类的中药对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具有比较明显的抑制作用。2.2.1余其斌等[22]采用DNCB多次激发,建立豚鼠右耳接触性湿疹,分别外用中药(大黄、苦参、蛇床子煎液)、生理盐水和乐肤液(氯氟舒松)。发现中药组豚鼠的接触性湿疹较生理盐水组明显好转(p0.01),与乐肤液相近似,对接触性湿疹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为大黄中的大黄素及大黄酸,苦参中的苦参总碱,它们均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2.2.2宋智琦等[23]研究显示中药黄柏、茯苓的水煎液均能明显抑制小鼠(DNFB)模型ACD,栀子在中等剂量以上亦具有显著抑制作用,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证实了这三种中药抗炎作用。但各味中药起作用的水溶性物质的成分还有待研究。2.2.3林熙然等[5,23]利用小鼠(DNFB)模型,用具有抑制Ⅳ型变态反应的4个不同的中药复方,进行动物实验。观察到具有凉血活血、清热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