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心理发展一般规律与教育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人格发展理论与教育心理发展的差异与教育第二节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维国斯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引言——怎样对6岁儿童和14岁儿童解释“圆”或“球”这些概念?是使用文字、图片还是例子?年幼儿童和年长儿童理解这些概念上存在哪些差异?对这些问题的解答,主要涉及青少年的思维特征及其转变,而这些转变,在教育心理学上就称为认知发展。学习目标阐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解释儿童在皮亚杰四个发展阶段上的思维差异。总结皮亚杰理论对不同年龄学生的教学启发。阐述维果斯基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比较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总结维果斯基的理论对各年龄阶段学生学习的教学启发。教学设疑在诗歌欣赏课上,李老师正在讲解诗词中所采用的象征手法。考虑到许多5年级的学生不能理解“何谓象征手法”这一抽象概念,为测试学生的理解水平,李老师问:“象征是什么”。“象征就是……,比如,好象……”,有学生说。“象征就是一个东西代表另一个东西”,还有学生说。大多数学生仍茫然不解,李老师则举例说,“我是在说一种象征,比如戒指是结婚的象征,心形是爱的象征,或者……”有学生插话说:“五星红旗象征国家”,“绿色象征和平”,“鸽子也象征和平”……“小林,奥运会的五个圈象征什么呢?”李老师问。“象征……象征……。”小林还是不明白“象征”是指什么。如果你是李老师:从学生的这些反应中,你对儿童的思维有何了解?你将如何安排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为了使你的教学与学生的思维水平相匹配,你将如何“倾听”学生的思维?如何让学生对象征手法有具体的体验?如果学生的发展水平还没达到教学内容的要求,你将怎样做?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理论的基本内容1、发生认识论2、建构主义发展观3、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4、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对教育的影响皮亚杰简介让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专家。皮亚杰一生著述极多,出版了近50本著作,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其一生致力于个体认识发生发展的研究(认识论研究),创立了“发生认识论”;而该理论的核心内容——“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也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儿童心理学理论。皮亚杰生平简介皮亚杰是当代著名的发生认识论者。为了解决认识的发生和发展这一重大的哲学问题,在长达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皮亚杰深入研究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皮亚杰本人的声望以及他杰出的研究成果,吸引了世界上一些学者前往皮亚杰从事研究活动的地点——日内瓦——协同工作,这样就逐渐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关于认识发展和儿童心理发展的研究中心,人们称之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生平简介皮亚杰于1896年生于瑞士。父亲是一个具有自由思想的大学教授,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新教徒。父亲的自由思想和母亲炽热的宗教感情经常造成家庭中的紧张气氛。皮亚杰在后来谈到他早年的生活时曾经说过,他在童年时代就体验到科学和宗教之间的强烈冲突。皮亚杰生平简介皮亚杰在童年时代就表现出对生物学观察方面的浓厚兴趣和突出才华,这对他后来的研究工作和学术思想又很大的影响。十岁那年,他看到一只患有白花病的麻雀,这只麻雀引起了他很大的兴趣。他对这只麻雀进行仔细的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写成一篇短文《白花病麻雀》,这篇文章居然被一家自然科学杂志刊登出来。皮亚杰生平简介皮亚杰童年时代经常去故乡的一家博物馆参观,那些品种众多的生物标本对他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在他的恳求下,馆长同意皮亚杰课余时间义务帮助馆长做一些工作。从此,皮亚杰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消磨在博物馆。皮亚杰的主要工作是帮助馆长给贝壳样本贴标签,这一方面锻炼了他的耐心、细致的工作习惯,另一方面,他认识了许多贝壳和软体动物,学会对它们进行分类,从而使自己这方面的知识系统化。皮亚杰生平简介他利用课余时间对软体动物进行观察,并发表了一系列观察报告,使16岁的他就成为国际知名的软体动物学家。国内外同行并不知道他是一个中学生,纷纷请他做客,日内瓦的一家博物馆写信请他担任该馆软体动物藏品部主任。但是皮亚杰作为一名生物学家崭露头角,最终却成为一名发生认识论者和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生平简介皮亚杰的母亲笃信宗教,希望儿子也像她一样成为一名笃信宗教的人。于是,给皮亚杰请了一名教父,让儿子接受宗教教育。但母亲的安排不仅没有使皮亚杰成为虔诚的基督教徒,反而使他看到了宗教的荒诞。但是教父是一个对哲学感兴趣的牧师,在教父的影响下,皮亚杰阅读了大量的哲学书籍,对柏格森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产生了兴趣。因为,这两人的哲学著作中,都从哲学的角度思考了生物学和自然科学的问题。这同皮亚杰的兴趣和知识背景有许多共同之处。皮亚杰生平简介亚里士多德认为,逻辑学的规律就是思维的规律,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都要共同服从于理性的法则。因此,逻辑和理性是统一有生命自然和无生命自然的力量。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观点深深地影响了皮亚杰。皮亚杰认为,人类理性的功能和人类的智慧给所有的科学(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提供了统一的原则。皮亚杰的这一观点成为他一生学术生涯的指导思想。后来,皮亚杰深涉生物学、心理学、认识论、数理逻辑、控制论等领域,几乎终生致力于儿童智慧发展规律的研究。皮亚杰生平简介1918年,皮亚杰获生物学博士学位。获博士学位后,皮亚杰对自己究竟从事何种职业尚举棋不定。但哲学家提出的一些问题,特别是究竟通过什么途径才能够使人们获得对于世界的认识等问题深深地吸引着他。同时,他又感到失望,因为还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哲学上的这些难题。皮亚杰生平简介生物学的方法是确定问题的范围、进行精确的观察、选择适当的解释等。在皮亚杰看来,这些方法无疑是可取的,然而它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因为这种方法不能充分说明哲学上的抽象的理论。他希望找到一个连接哲学和生物学的桥梁。在皮亚杰看来,这个桥梁就是心理学。皮亚杰生平简介于是,皮亚杰开始涉足心理学,在心理实验室的工作使他获得实验心理学的知识。同时,他阅读弗洛伊德的著作。实验心理学虽然科学,但单调无味,精神分析理论虽然有趣,但高度思辨,而且不科学。两者与他关心的问题很少有关联,这使他感到苦恼、惶惑。1920年,他来到与比奈共同发明智力测验量表的西蒙的实验室工作。皮亚杰的工作是制定出适合法国儿童的“推理测验”,并使之标准化。这一偶然的事情竟意外地使皮亚杰确定了他今后一生的研究方向。皮亚杰生平简介在该项工作中,皮亚杰发现:儿童对推理测验中的一些项目经常会作出不同寻常的、成人意想不到的回答。从测验的角度看,这些回答是错误的,但正是这些错误的回答强烈地吸引了皮亚杰的注意。他注意到两个事实:1、同年龄儿童的回答中存在相似的错误2、儿童回答中的错误随年龄的增长而有规律地变化皮亚杰认为,儿童回答的错误内容和导致错误回答的思维过程不是偶然的,而是同他们的心理结构或认知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皮亚杰生平简介这些发现使皮亚杰找到了联系哲学和生物学的“桥梁”。他感到,研究儿童的思维可能会使他从哲学的高度对这些问题作出解释。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对哲学怀有浓厚兴趣的皮亚杰开始研究儿童心理的系统工作。后来,皮亚杰曾戏称自己对儿童心理的研究是他从事哲学思考在方法论上的一个“插曲”。众所周知,这一“插曲”不仅使皮亚杰成为世界上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而且也耗去了他一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皮亚杰生平简介1950年,皮亚杰创建日内瓦大学“国际发生认识论研究中心”,并担任该中心的主任。他集合各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哲学家、语言学家、控制论学者、数学家、物理学家、生物学家、教育学家等进行跨学科研究。1980年逝世,享年84岁。他为后人留下了“几乎可以装满整整一个书橱”的丰富著作,为人类思想宝库增添了宝贵的财富。(一)皮亚杰理论的基本内容1、发生认识论“发生认识论就是企图根据认知的历史、它的社会根源以及认识所依赖的概念与运算的心理来源,去解释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的一门学科”(J.Piaget,1970)。也就是说,发生认识论是研究认识发展,它要解决人(群体和个体)的智慧是通过何种机制,经历怎样过程,从低级水平过渡到高级水平的这一问题。总之,发生认识论就是要研究认识如何发生或起源乃至逐渐发展。2、建构主义发展观在皮亚杰看来,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儿童对周围环境的操纵以及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互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建构过程促进了其内部心理结构的积极互动。具体来讲:(1)从哲学的高度,皮亚杰坚持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发展观,即他既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2)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内因),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外因),而是起源于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即主体的动作。(3)适应的本质在于主体与环境取得平衡;有机体通过同化与顺应的机制来适应环境。(4)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建构主义发展观中的基本概念认知发展认知结构认知机能图式组织适应同化顺应图2.1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之间的关系图(1)认知结构个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关客体的动作组织或运算组织。(2)图式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这里的活动活组织是指外部动作或内化了的思维活动,这些动作在相似或相同的环境中由于重复而引起迁移或概括。图式是认知结构的一种形式,具有抽象性、特定性和流动性等特征。(3)适应维持生物体生存的一种认知发展的机能。通过同化与顺应进行。同化:同化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一种量变)顺应:顺应则是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是适应的一种形式。(一种质变)(4)组织使生物保持自身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一种认知发展的机能(5)平衡平衡既是发展中的因素,又是心理结构。平衡是指同化作用和顺应作用两种机能的平衡。3、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四类: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练习。1、成熟,即指受遗传程序控制的主体(主要是神经系统)逐渐发育成熟的过程。2、经验,就是个体与外界物质环境接触而获得的一类认知。皮亚杰对经验作出区分:一是关于客体的物理经验;二是逻辑——数理经验,它发端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产生于主体对客体施加的动作及其协调。3、社会环境主要涉及教育、学习、语言,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4、平衡是心理发展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决定性的因素。4、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阶段应具有的四项性质a、阶段获得次序是连续的、恒定的。即发展阶段是不间断的、次序是固定的。这是一个普遍规律。b、阶段的整合性。即每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个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个阶段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之间有着质的差异。c、阶段的双重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每一个阶段本身都有自身的发展过程,表现为每一阶段都有认知结构的初始准备和完成两种水平。感知运动阶段(0-2岁)首先,儿童依靠感知动作适应外部世界,构筑动作格式,开始认识客体永久性(Objectpermanent),末期出现智慧结构。其次,开始区分自己和物体,逐渐的了解动作与效果之间的关系,获得初步的时空观念。第三,表现出因果性认识的萌芽。客体永久性当客体在视野中消失时,仍知道该客体的存在第一分阶段(出生~1个月)儿童出生后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适应外界环境,并且通过反射练习使先天的反射结构更加巩固,还扩展了原先的反射。这一阶段称为反射练习期。第二分阶段(1~4、5月)在先天反射的基础上,儿童通过整合作用,把个别的动作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些新的习惯,如寻找声源,用眼睛追随运动的物体。这一阶段称为习惯动作时期。第三分阶段(4、5~9个月)儿童在视觉与抓握动作之间形成了协调,能用手摸、摆弄周围的客体。活动不再囿于主体自身,开始涉及对物的影响,物体受到影响后又反过来进一步引起主体对它的动作。即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动作和动作结果造成的影响发生了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