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人。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因为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依然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以它的欣欣向荣,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8.诗人“笑”怀王什么?为什么“笑”?请简要分析。(5分)•8.(5分)诗人“笑”怀王糊涂昏庸,听信小人,放逐屈原,最终造成自己客死秦国,楚国国运衰败的悲剧结局。(3分)诗人“笑”怀王是希望唐王朝统治者居安思危,吸取楚怀王的历史教训,任人唯贤,励精图治。(2分)•9.诗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任选两种加以赏析。(6分)•①拟人:首联“碧溪留我武关东”一句诗人采用拟人的艺术手法,把自己在武关的盘桓说成是“碧溪”的相留,这就将诗情十分自然地转到对这一历史陈迹的临风联想上来。②对比:颔联“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两句诗人用强烈的对比,将郑袖得宠而“酣似醉”之态,与屈原遭放逐后的“憔悴”,形容枯槁、流落失意之色作鲜明的对比。通过小人得势、贤臣见弃的形象对比,婉转地抨击了怀王的昏聩,鞭挞了郑袖的惑主,以及痛惜屈原的被逐。(赏析对比“山樯谷堑”与“弱吐强吞”或赏析对比“怀王”与“圣神”言之成理亦可)③类比、比喻:颔联“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两句诗人用郑袖“娇娆”“酣似醉”,表现其娇妒、得宠之态,而“酣似醉”的类比,足见怀王对他的宠幸和放纵;诗人用屈原的“憔悴”,表现其形容枯槁、失意之色,而“去如蓬”的比喻,足见屈原遭放逐后到处流落,无所依归的漂泊生涯。形象地表现了怀王的昏庸。(赏析颈联比喻“山樯”与“谷堑”,言之成理亦可)④借代:颈联“山樯谷堑”代指昔日江山依旧,“弱吐强吞”代指弱肉强食七国争雄的局面。诗人通过对江山依旧、人事全非的慨叹,说明楚怀王正是因为在人事上的昏庸才导致了丧师失地、身死异国的悲剧。(依据诗句赏析出一种修辞得3分)•(1)这首诗巧用典故,语涉双关,以颈联(五、六两句)为例,就其中一种手法做简要分析,(5分)•4、(1)诗人把讽喻唐末王孙贵族生活奢靡之意寄寓在曹丕和信陵君这些历史上值得称道的风流人物身上,这是用典;诗人用传说中善歌少女的名字,讽喻浮华女子不解国事艰难,深寓“隔江犹唱后庭花”的沉痛,也是用典。诗人不把“无忌”作专名看,取其“无所顾忌”“肆无忌惮”之意,这是双关;诗人言愁却借善歌少女之名“莫愁”,意在反讽,这也是双关。•(2)“夕阳唯见水东流”一句用了什么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6分)•(2)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对唐王朝颓势难挽,行将覆灭的悲伤。(从作者个人角度回答,抒发了身世沧桑之痛,亦可。)二、咏物言志类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题材特征•咏物言志诗是指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类诗歌。其所咏之物可以是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山川日月、风雨雷电、器物玩好,等等。诗中的“物”或是描写的对象,或是抒情的对象。形式标志•从表达上看,或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韵、精神进行吟咏。总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而写景诗常常是写多个物(或景)。•从题目上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例如虞世南的《蝉》、罗隐的《蜂》《雪》,齐己的《早梅》等。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例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黄巢的《题菊花》、于谦的《石灰吟》等。也有一些咏物诗不是以所咏之物为诗名,例如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杜牧的《山行》等。内容•1、单纯咏物。仅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求其形似,不赋予个人的感情色彩,最多表达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贺知章的《咏柳》赞美春柳的轻盈姿态,仅透露一点对自然之物的喜爱之情。•2、托物言志(寓意)。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与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李纲的《病牛》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劳苦的心志。内容•3、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哲学或社会道理。如苏轼《琴诗》道出只有主体与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来的道理。•4、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如罗隐的《蜂》赞颂勤劳无私者的同时,更讽刺那些不劳而获者。主旨•1、托物言志。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与豪情壮志。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2、以物比兴(比喻)。或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3、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常用技法•咏物诗不仅仅是客观的描摹,满足于形似,诗人们更注重对所咏之物的神韵、品格进行发掘,即不但要形似,而且要神似。•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其常用的技法有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烘托。•从整体构思看,其常用的技法有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对比。•从抒情的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托物言志诗常见意象•冰雪:冰雪晶莹,比喻品格高洁。•芙蓉(荷):比喻品格高洁。•菊花:傲霜独立,比喻品格高洁。•兰:高洁品质,隐士象征。•梅:凌霜傲雪,比喻品格高洁。•松柏:象征孤直坚贞的品格。•竹:不随流俗,不畏风霜,孤高刚劲的君子风范。课堂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菊•郑谷•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1、这首诗写菊时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2、诗人借“菊”表达了什么感情?试分析。1、这首诗写菊时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对比的手法。把自己对菊的喜爱与王孙对菊的鄙视对比,把秋菊的香溢池岸与高高在上却无用的瓦松对比,突出菊之高洁。2、诗人借“菊”表达了什么感情?试分析。•托物言志(或象征),借写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表现了诗人不高攀权贵、不慕名利而植根民间的高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