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浙江省普通高中会考语文试题作文导写及优秀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宴席上首席为长末席为卑,奉茶时八分满为宜,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间,见面时行拱手礼……据调查,这些中国传统生活礼仪,仅有少数人还在生活中保留着,不少人只保留了部分常用的礼仪。不过,多数人认为,在现代社会提倡传统生活礼仪,有利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对在现实生活中保留我国传统生活礼仪,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见解。【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抄袭。【作文导写】【一语破的】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历来用礼来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塑造人们美好的心灵,激励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明礼”既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仪、礼节、礼貌,是现代文明的象征。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克己复礼”。“复”意为“践、履”,“礼”是孔子仁道思想即人本思想的表现形式。“克己复礼”就是要约束自己,按照“礼”(社会生活中实行的各种礼仪规范)办事。目前,我国正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因此我们应当大力提倡“克己复礼”。【素材超市】1.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记》)2.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荀卿)3.彬彬有礼的风度,主要是自我克制的表现。(爱默生)4.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5.东汉时的河南南阳郡,出了个“悬鱼太守”羊续。羊续初到南阳上任时,南阳的送礼之风很盛,他的副手郡丞带头给他送条大鱼。羊续坚决不收,郡丞执意要他留下,双方僵持不下。于是,羊续便把这条大鱼用麻绳穿起挂在房檐下。“悬鱼太守”从此得名,送礼的歪风也很快得到了制止。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曹操在官渡之战兵处劣势时,听说袁绍的谋士许攸来访,竟顾不得穿衣服,打着赤脚慌忙出来迎接,对许攸十分尊重。许攸被曹操的诚心感动,于是为曹操出谋划策,帮了他的大忙。然而,曹操也吃过不尊重别人的亏。当他志得意满、一帆风顺时,西川的张松前来献图,他却态度傲慢,给张松留下了“轻贤慢士”的坏印象。张松临时改变主意,把本来要献给曹操的西川地图,转而献给了刘备。这对曹操来说,不能不是事业上的一大损失。礼貌不礼貌,看似小事,有时会直接影响到大事的成败。7.武汉市儿童医院对职工进行礼仪培训:武汉市儿童医院花了万元请北京礼仪学院教授前来对本院医生护士进行礼仪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礼仪培训后,患者投诉率比培训前下降了25%,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0%以上。一些患儿家长也对医院医生、护士礼仪修养的提高给予了肯定。武汉市卫生局的领导指出:儿童医院进行礼仪培训,是把着眼点放在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上,精神文明建设除了进行医德教育外,还要进行最基本的素质教育。医生不只是一个人尊敬的职业,首先应该是一个受人尊敬的人。8.每一年到了这个年关,结婚的新人就会骤然增多,虽然这社会上每一天都在号召勤俭节约,但是社会上一些婚礼还是越办越奢侈。2007年1月10日,杭州某酒店有一场特别的婚礼。这场婚礼新娘是在台后的坐在事先设计好一艘月亮船上,在新郎的百般示爱和呼唤下,新娘才从月亮船上徐徐降下,与新郎携手走进婚姻的殿堂。您再瞧瞧这边这个“梦幻婚礼”,新郎是给现场的嘉宾表演了一场小魔术,而新娘在几分钟时间里变了八套衣服,把现场的宾朋都给震住了。婚礼办得体面一点本无可厚非,毕竟结婚是一辈子的事情。但是记者在杭州市区的一些星级酒店了解到,现在很多新人结婚在宴请宾朋的时候都会请上七八十桌,有的甚至会摆上上百桌,一顿饭动辄就是几万甚至十几万,花费相当于一个工薪家庭一年的收入。【思路突破】思路设计一: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化民族是礼仪之邦。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由于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时代潮流等因素而形成,既为人们所认同,又为人们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的的各种符合交往要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对于旨在维护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的礼仪制度,尤其是那些落后的繁文缛节,新的社会制度和价值体系非但无法接纳,而且必须坚决予以抛弃。自辛亥革命彻底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之后,伴随着社会价值观的根本改变,礼也被赋予了全新的现代意义。那些为了攀比,为了夸富,为了摆阔的婚丧嫁娶的仪式,也是对礼的玷污和歪曲。对于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礼仪,是我们应该大力弘扬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思路设计二:促进交往,达成沟通懂礼貌、知礼节、尚礼仪,不仅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而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实践证明,大到国与国的往来,小到人与人的交际,都离不开必要的礼节礼貌,待人处事以礼在先,对于沟通感情、促进交往乃至成就工作都大有裨益。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尊重,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一个言谈举止彬彬有礼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才能使自己更有魅力。思路设计三:尊长爱幼,拒绝腐败中国人对送礼是情有独钟,研究的也是相当的透彻。对给谁送礼,送什么,送多少,怎么送,什么人送,什么时间送等早已形成了一整套的“科学”体系,简直可以开创一门送礼学了。尊长爱幼是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好风尚。“千里送鹅毛”“雪中送炭”既是对别人的尊敬,又联络了感情,这些都是值得提倡的。真正的礼是发自内心的,真实真诚的,不思回报的。但是,那些为了某种私欲,为了某种营谋,为了获得更高报答的“礼”,其实是算不上真正的“礼”的。“礼”被当做敲门砖、晋身梯、招财手、免罪牌。送礼的飞黄腾达,呼风唤雨,左右逢源;不送礼的却“不得烟抽”。导致了有本事的捞不着施展,没本事的碌碌无为之辈、道德败坏之徒却尸位素餐,贻误了发展机遇,祸害了人民。【精品走廊】从“礼”说开去文/忘情水中国自古就是文明礼仪之邦,信奉礼尚往来。《诗经》有云“投之木瓜,报之以琼琚,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桃报李是不成文的却被所有人接受并实践着的风尚。婚丧嫁娶,孩儿生娘满月,生日庆典,奠基上梁,参军升学乃至仕途升迁,工作调动等等,凡谓喜事,都有蕴含着“礼”的分子,所谓世故人情,约定俗成,无可非议。但随礼之风日趋渐长却也有令人担忧之嫌。在笔者的人生阅历中,有过随5元礼之记录,这就是十六年前的事。那时和我相若的人月薪已近百元了,但随着经济发展,每人随礼也是渐渐提升,10元,20元,30元,50元乃至现在的100元。上述的礼价曾一度相当的稳定过。当然,这是常礼,至于亲朋厚友,同学老乡,同事邻居等,就从礼价上反映出了亲疏程度,关系如何则另一方面当别论了。至于送礼,探亲访友,往来一壶酒等到均不在此列。其实,担忧也没什么好担忧的。礼价的攀长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或者说恩格乐系数的体现。在农村,记得谁家孩子出生,儿女婚嫁,也就是2斤挂面,几个鸡蛋或是2至10元不等的现金,现在仍有10多元的常礼。当然,喜事图个吉利,贺喜之人是深知的,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是也。人到了,来捧个场,就是求之不得了。不以礼数而论厚薄当是应提倡的。可我这观点很苍白,人们口中所说心中所想毕竟受现实特别是市场经济中金钱光环的笼罩,所以,不多送点礼,就不足以表明自己心迹的也在情理之中。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遍数芸芸众生,修炼到君子的能有几人乎?其实,应酬之礼也就是交际来往的礼节,它在我们生活中起着润滑剂的作用。人生在世,都是相互依靠的,对于他人,无论远近亲疏,只要不是仇敌宿怨,我们都应怀一份感激之情,尤其是对那些施恩者,更应该设法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的就是要倍加回报才是正理。有了感恩、回报、回想的过程,人生才丰富有趣,味美香醇。也就是所谓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一种礼节,透着一种文明,就象一个人的举止反映着一个人的修养一样。春秋时的大政治家管仲有一句名言,我们都耳熟能详:“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他认为国家要想获得长治久安,一定要百姓都了解是非礼节,这是社会稳固的根基。看,说来说去,说到了精神文明,当然是以“仓禀实”“衣食足”的物质文明基础上的。笔者还是赞同移风易俗,雅事雅办,千万莫长攀比之风。【简评】本文从礼仪,到礼物,再到礼节,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引经据典,谈古论今,起承转合中让读者明白,泱泱礼仪之邦,“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同时,应该移风易俗,雅事雅办。明礼,已经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曾良策)【优秀作文】有“礼”走遍天下浙江一考生中国是礼仪之邦,儒家文化濡染了中国的历史。若是将儒家经典聚集,切碎,煮熟,蒸发,结晶,大概那个晶体就只一个字——礼。礼贤下士——刘邦笑融英雄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刘邦如是说,运筹帷幄,吾不如子房;带兵领将,吾不如萧何,练兵打仗,吾不如韩信。但是,能让天下不姓楚而姓汉的,只有刘邦。他虽然不会打仗,不会领兵不会安人,就算他的确是个什么都不会的混混,但他至少还会一样:以礼贤下士来招揽人心,就只会了这个“礼”字,他刘邦就是从混混升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让项羽血撒乌江。一种容忍,一种听谏,一个礼贤下士的混混成就了一代霸业。以礼相待——宋江聚梁山好汉宋江其实也算是没用了,软弱,优柔寡断,一身酸味,但不巧的是,他知道儒家经典,他结晶了儒学,所以,他知道“礼”字的写法,“礼”字的含义。所以他无论怎么着都死不了,不但死不了,还聚集了一群会替他卖命的兄弟。不论男女老少士农工商,统统一个“礼”字。礼多人不怪么!虽说有些人是不可理喻,但绝对是可以“礼”喻的!看宋江对一傻大粗以礼相待,甭说了,这大老粗此后铁定跟定宋江了,没见那鲁智深一脸傻样么!这就是“礼”!一种态度,一样方式,一个以礼相待的小生聚集了108条响当当的好汉。彬彬有礼——周总理笑对风云总理的外交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从中共二大,国民党一大到西安事变;从重庆会议到政协会议;从万隆会议到尼克松访华;从党内党外到国内国外,始终的不愠不火,始终的彬彬有礼。所以,国民党认识了共产党,亚非拉知道了新中国,世界之林崛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张笑脸,一种真诚,一个彬彬有礼的外交官让世界对中国彬彬有礼。就算社会如荀孟时代的是非淆乱,始皇时代的焚书坑儒,武帝时候的儒家一统,民国末期的新文化运动,袁世凯时候的尊孔复古,还有现代的儒家思想,这儒家不断的重复着兴衰的节奏,但始终还是围绕着“礼”这根轴旋转的。毕竟礼是儒家的核心,形式千变万化,大本质是不会变的。一个“礼”让楚亡汉兴,霸王挥泪;一个“礼“字,让官兵心颤,梁山独立;一个“礼”字,让干戈化为玉帛,大国崛起。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明,一笔一画写出了这个遒劲的“礼”字。【简评】中国是礼仪之邦,与“礼”相关的事例比比皆是,怎样从纷繁芜杂的素材中解放出来,本文就是很好的例子。文章以时间为轴,列举三个典型事例,从三个角度三个层面解读“礼”的内涵:“礼贤下士”、“以礼相待”、“彬彬有礼”。层次分明,结构谨严,说服力较强。本文语言考究,不论是事例之后的一句画龙点睛的排比式议论,还是叙事和议论中的长短句的综合运用,都给人或酣畅淋漓,或斩钉截铁之感。(曾良策)掂掂“礼”的分量(高三)张雷当“韩流”感染了中国大众,“韩剧”的日常生活吸引了无数眼球时,有的人看到了韩国人生活的乐趣,有的人看到了韩国科技的发达,甚至有的人看到了其中靓丽的“人造美女”,但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那深深渗入韩国文化、深深渗入韩国人日常行为的“礼”。韩国人讲求“礼”,这从年青一代对长辈的态度中足以体现。韩剧中人们进门拜访及离去出门时必不可少的弯腰鞠躬以及那无处不在的点头等动作,昭示给人的便是他们良好的教养、丰富的内涵及对己对人深深的尊敬和诚意。礼貌,这为人处事最基本的素质,从最简单的方面揭示了一个人的水平。用得好,它便是一张免费的宣传单,一个免费的广告,于无形中彰显你的价值。但若用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