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导论及第一章跨国公司与合资企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导论面向二十一实际跨国经营与合资企业的新学科—跨文化企业管理心理学一、跨文化企业管理心理学的产生背景—国际与国内经济发展的要求1、国际经济发展的要求经济全球化,到20世纪末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它最大的影响就是打破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时空关系。国际分工日益细化,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在增加,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金融资源正以的方式得到重新分配。与经济全球化同时发展的,还有另一种趋势:地区经济区域化、集团化。欧共体:发展成为欧盟(欧洲联盟(英文名称:EuropeanUnion;法文名称:Unioneuropéenne),简称欧盟(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东盟:(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英文AssociationofSouthEastAsianNations(=ASEAN)],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97年12月15日,首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举行。形成了“东盟”10+3“会议”,东盟与中日韩(10+3)领导人会议,是指东盟10国(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老挝、缅甸、柬埔寨)领导人与中国、日本、韩国3国领导人举行的会议。会议是东盟于1997年成立30周年时发起的。“10+3”是指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合作机制的简称。也由7国发展为10国,内部合作加强。北美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组成,三国于1992年8月12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2月17日由三国领导人分别在各自国家正式签署。1994年1月1日,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布成立。协定的宗旨是,取消贸易壁垒;创造公平的条件,增加投资机会;保护知识产权;建立执行协定和解决贸易争端的有效机制,促进三边和多边合作。南亚区域合作联盟:1980年5月,孟加拉国时任总统齐亚·拉赫曼首先提出开展南亚区域合作的倡议。1981年4月,孟加拉国、不丹、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和斯里兰卡7国外交秘书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举行首次会晤,具体磋商成立南盟的有关事宜。1983年8月,7国外交部长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首次会晤,并通过了《南亚区域合作联盟明》。1985年12月,7国领导人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举行第一届首脑会议。会议发表了《达卡宣言》,制定了《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宪章》。地区化和全球化互相呼应,包涵了一对矛盾:在全球化过程中强调地区特点,在地区化过程中强调国家和民族特点。于此相应的文化也出现同样的特点:一方面文化超越时空、相互交融,另一方面文化又强调民族特色,民族文化保护主义又有了市场。与此相应的跨国公司在90年代出现了新变化,主要有:跨国公司投资区域分布开始向多元化发展;兼并与收购成为跨国公司创办新企业和对外投资的主要形式;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社会、经济、文化的联系进一步密切,公司管理人员日益“当地化”等。文化在一国的社会、经济、外交等各个层次的作用凸显。有一个有趣的经济文化现象:在企业的国际化、企业海外市场扩大的地理顺序与心里距离一致。北欧经济学派别:瑞典的约汉森(Johanson)、魏德雪姆(Wiedershein,Paul)等认为,心理距离(Psychicdistance)指妨碍和干扰企业与市场间信息流动的因素,包括语言、文化、政治体系、教育水平等因素。在以跨国公司和合资企业为主体的跨文化企业中,文化与管理的关系具有比以往更重要的意义。文化既可以成为管理的推动力,也可以成为管理的阻抗力量。英国学者J.邓宁(Johndunning)认为其跨文化优势主要他体现在:(1)企业的特定优势(2)内部化优势(3)区位优势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必须在同一框架内合作时,可能面对的劣势:(1)“客人劣势”(2)“市场劣势”(3)“跨文化管理劣势”2、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跨文化管理与企业的国际化问题相伴而生,在我国这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随着近30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外资及外商大量涌入及我国境外公司的增加,二是我国的海外公司数量也开始增加。如何面对跨文化管理及运作成为各级管理人员乃至普通员工关心的问题。跨文化企业中出现的问题也不少。其主要原因有(1)我国正处在由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改革时期,对这种变动本身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根据改革中人的心理过程,一般要经过“需要意识--解冻--变革--再结冻”四个过程,才会成为稳定的适应环境的行为。当个体感到对现状不满意时,就会产生变革的需要。解冻是指个体改变态度、对变革支持。变革是指促使新行为的发生。再冻结是指改革后态度与行为的整合。(2)我国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且长期封闭,对国外企业的体制、文化不熟悉。(3)跨文化企业的职前、职中培训中,很少有异文化适应方面的内容。(4)外方对中国不了解造成。尽管有些大公司在进入中国之前进行了可行性论证,但中国的文化、法律、市场、体制、环境等,对他们来说,毕竟是异质的。二、本学科研究对象的规定性1、文化的界定:跨文化的研究首先要确定两种文化之间的界限。2、跨文化管理理论研究: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跨文化管理的分析模式。跨文化管理形态具有主体多元、方法多样、文化多源等特点。3、组织文化与其成员的行为方式:组织与文化有密切的关系,这一方面指组织本身受特定文化影响,另一方面指组织成员收到特定组织文化的影响。4、跨文化沟通的研究:沟通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跨文化沟通更具重要意义。在跨文化企业中,人们只有能相互理解,共同,才能进行合作,进而形成共识。5、跨文化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研究:对员工和管理者的管理、激励机制、工作满意感等。6、跨文化组织的有效领导:包括对跨文化组织的领导体制、跨文化领导的素质级管理技能方面的研究。7、跨文化企业的组织:包括对合资企业组织设计特征、设计背景、原则、结构演变、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第一章跨国公司与合资企业的一般概念1.1跨国公司与合资企业的一般概念1.1.1跨国公司由一国的企业或公司,向境外其他国家或地区投资,并利用当地的有利条件办合资经营、合作经营或独资企业,这就是所谓的企业跨国化经营,也称为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特点:在特定的国家设立总公司,在其他若干国家设立附属公司,构成国际性的公司集团;在总公司的统一经营策略下,实行形国际化操作;集团内部财务管理等大的决策由总公司统筹策划;跨国公司的业务活动,虽具有国际性,但大都不致超越总公司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和条件。1.1.2跨国企业的意义及其优势跨国经营的本质意义就在于实现了内部的国际化。在于它符合时代的要求:1、实现企业内部的“国际分工”,符合现代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性要求。2、实现企业内部的“国际分工”有利于合理使用和组合国际资源,实现国内外、境内外的优势互补。跨国企业的优势:1、产品优势或技术优势2、管理优势3、营销优势4、资金优势5、规模优势6、人力资源优势7、声誉优势1.1.3跨国公司的新趋势及其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新趋势:1、跨国公司的规模迅速扩大,公司总数呈几何级数增长。2、跨国公司的投资领域有过去单一的发达国家转为多元化投资格局3、兼并与收购成为跨国公司在国外投资和开办新企业的主要形式。4、跨国公司与投资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治联系日益紧密,公司人员、产品等有“当地化”趋势。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主体有四种类型:1、以贸易为主体的综合商社型跨国公司2、工业型跨国公司3、以金融为主体的跨国银行和信托投资公司4、以服务型为主的跨国公司我国企业的跨国发展主要的特点:1、起步晚、发展快2、规模小、方式单一3、目标集中4、市场进入方式单一5、适合与海外跨国公司的全面的管理人才缺乏我国企业的跨国发展的必要性:1、为了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参与新的国际分工2、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3、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外的资源4、消化和转移我国过剩的加工能力,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1.1.4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Chinese-ForeignJointVenture)指一个或两个以上的外国投资者,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国境内同中国的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并按一定比例共同收益的企业。主要有两类:一类为股权合资企业(EquityJointVenture),即合资经营企业;一类为契约式合资企业(Non-equityJointVenture),即合作经营企业。合资企业的性质1、资本权益协同体2、经营管理共同体3、精神文化趋同体1.2合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1.2.1合资企业与跨国公司对中国的影响1、外资企业把新的市场营销观念带入中国,有助于中国有形市场的形成。2、外资企业把行业规范,交易准则、国际惯例、质量控制等带入中国,有助于中国市场制度建成。3、外资企业通过在其企业内就业的人力资源,把全新的市场观念、先进的管理和专业技术带入中国。1.2.2合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的特点(一)中国逐渐成为投资热土,世界著名大公司、跨国企业纷纷抢滩中国。(二)中国的外资企业数量、质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一些在华外资企业扩大规模,追加投资。(三)我国利用外资的效益较好。(四)90年代以来,合资企业的一个特点是外商投资企业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五)外资企业的分布存在地域和行业差异。1.2.3合资企业在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一)中国为其提供并努力创造了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二)国家外资政策的导向和扶持(三)逐步构建和完善外资法律体系,保障合资企业各方权益。(四)对中外合资企业管理模式的成功探索1.合资企业各方之间的合作诚意是企业经营、管理成功的首要条件。2.合资企业除了引进外资,还要引进现代企业制度、国外先进技术和学习外企的创新能力。3.合资企业跨文化管理的两种模式:移植方式和嫁接方式。4.合资企业共同管理文化新模式:合资企业是一个合资各方的经济统一体,只有合资各方在共同利益基础上,通过各方不同管理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相互了解、协调,才能在共识基础上达成新的文化管理模式。5.合资企业与跨国公司总部之间的关系:总部集权型和总部分权型。6.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当地化。1.3合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在中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1.3.1目前合资企业和踏国公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收益动机铁则规律与中方利益的冲突。追求收益和利润是国际投资行为的动机所在,这种投资动机被称为“收益动机铁则”或“利润动机铁则”。(二)在合资过程中国有有形资产流失。渠道和途径有:1.国有资产评估不规范,低估、漏估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2.有些外商利用地方政府追求政绩、完成指标的心理,一个项目多头联系,使中方几个地方政府之间相互竞争,趁机压低价格。3.外商利用走“关系”的方法,通过中方个别得到好处的负责人,大肆侵吞中国国有资产。(三)国有品牌在合资中被收购、取消。(四)合资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关系问题。1、在国有企业建立合资企业的过程中,存在较为突出的“新”与“老”之间关系问题。2、是否存在外资利用过度的问题。(五)“以市场换技术”与失去市场之间的矛盾。1.3.2合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在中国面临的挑战(一)跨国大公司在中国发展面临的挑战跨国公司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是对到中国投资的前景过于乐观,认为中国地域广大,富有市场潜力;中国是未发展成熟的市场,竞争并不激烈;企业运作成本低廉。可能的实际情况是:对一些行业而言,市场规模比预期的小,这是由于中国购买力相对来说集中在大城市,且受收人增长的限制,目前中国家庭的年收人大多在3-5万元以下,对有些品牌的消费受到限制。(二)中小合资企业面临的困难一是贷款融资难二是开拓市场和抵御风险难。三是人力资源的稳定性差。四是获取信息难。1.3.3合资企业在中国失败的教训(一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