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回答1~2题。1.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A.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考点】秦的统一与中央集权制度——商鞅变法【解析】据材料“倾邻国而雄诸侯”可知,改革所属时期存在诸侯国,且改革是属于诸侯国的改革,经改革诸侯国强大兼并其他诸侯,商鞅变法符合上述条件,故A项正确;汉武帝改革不属于诸侯国改革,故B项错误;北魏通过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及政权巩固,但难称富强,且不久分裂,未进行大规模兼并,故C项错误;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故D项错误。【答案】A2.邓小平曾说,如果当初搞经济特区时加上上海,“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当时没有把上海列为经济特区,主要是基于()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考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建立经济特区【解析】从改革先农村后城市,及摸着石头过河可知改革者的态度还是谨慎的,因此后开放上海,故①正确;中国改革开放,让世界了解中国,消除疑虑这是西方所欢迎的,故②错误;上海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方,故③错误;因为上海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在人们思想解放还不够的情况下,在上海试行一些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措施,容易受到人们的反对,难以使得试点顺利进行,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3.太史公曰:“相如虽多虚辞滥说,然其要归引之节俭,此与《诗》之风谏何异?”据此可知,司马迁认为司马相如作赋()A.重视吸取西汉败亡的教训B.旨在批判当时的奢靡世风C.创作形式与《诗经》一致D.注意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2【考点】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汉赋【解析】司马迁、司马相如均为西汉人,其生前西汉未败亡,且材料并未指明相如赋所述主题为王朝败亡,故A项错误;据材料司马相如赋“其要归引之节俭”,且“此与《诗》之风谏何异?”也即在这个方面与《诗经》相同,联系《诗经》中对社会黑暗腐败的批判,可推知他们都提倡节俭,反对奢靡,故B项正确;从创作形式上看,赋形式铺排华丽,散文韵文并用,而《诗经》以四言为主,较为平实,故C项错误;据材料“相如虽多虚辞滥说”可知司马相如未克服文辞铺张的弊病,故D项错误。【答案】B4.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1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行政区划演变【解析】从表中可知,历代最低一级行政区划均为县,其他层级均有变动,故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据图表可知州的行政区划层级有一级到二级甚至降到三级,因此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最高一级行政区划由州到路再演进为省,省残留有中央派出机构的痕迹,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而不是促进地方的自主性,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据材料可知秦汉以来各朝代均为二级或三级行政区划,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C5.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①发昌机器厂创办②京师大学堂建立③中国共产党成立④国民党改组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考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国民党改组)【解析】近代以来为了挽救民族的命运,中国各阶级精英先后从器物、制度、文化层面向西方3学习,探求救国之路,也即对应材料中“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作者所言“组织的反应”通过组织的反应,让反应有组织化,联系近现代世界政治的特征——政党政治,可知其所指也即建立政党来实现救国,发昌机器厂创办和京师大学堂建立分别属于器物学习和制度学习阶段对救国方式的探索,故①②错误;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民党改组都涉及政党政治,符合“组织反的应”的特征,故③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6.《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自由的权利的。”据此可知,《宪法大纲》()A.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全面贯彻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C.一定程度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D.消除了俄国对中国革命的影响【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共十年对峙(工农武装割据)【解析】国民革命运动开始于1924年国共合作,结束于1927年国共合作的破裂,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由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时间错位,故A项错误;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其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并不反对资产阶级,而《宪法大纲》中剥夺“资本家、富农”的政治权利,同民主革命纲领是不符的,故B项错误;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属于进步的革命力量,《宪法大纲》中剥夺“资本家、富农”的政治权利,说明其含有理想化因子,一定程度脱离实际,故C项正确;江西瑞金时期,党的领导人很多还是从莫斯科回国者,因而此时苏联对中国革命影响刚还较大,故D项错误。【答案】C7.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①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②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③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④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解析】尽管抗战后期国民党政府同苏联达成相关协议,但美国对国民党政府影响力远远大于苏联,在此时中苏存在意识形态分歧的背景下,苏联不会强烈支持中国,故①错误;在二战后期,太平洋战场上中美面对共同的敌人日本,美国需要中国的配合,故②正确;此时中美存在共同的意识形态,美国对中国影响力较大,故美国希望中国在联合国中协助其制衡苏联,故③正确;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国际地位因此大大提高,中国在联合4国中取得相应地位是对中国反法西斯功绩的认可,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8.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取得成功。这些成就()A.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B.体现了外交政策的独立自主精神C.实现了不结盟外交的政策转变D.反映了中美关系从对抗走向缓和【考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新中国外交在很长一段时期里,都带有意识形态色彩,尤其是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政策,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尤其是其中互不干涉内政,体现了维护国家独立自主的精神,而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则是中国独立自主参与国际事务的具体实践,故B项正确;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与题目时间不符合,故C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中美关系还处于对抗中,故D项错误。【答案】B9.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此“大写的法”指的是()A.自然法B.万民法C.公民法D.十二铜表法【考点】罗马法——自然法【解析】据材料“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正义……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可知“大写的法”包含理性、正义等内涵,故其所指为自然法这种法学思想、法律精神,而非具体法律,故A项正确;材料所述为抽象的法律精神而非具体法律条文,故B、C、D项错误。【答案】A10.图1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A.北京、上海B.东京、大阪5图2C.利物浦、曼彻斯特D.莫斯科、圣彼得堡【考点】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据图表可知1800—1850年间,该国城市化迅速发展,联系该时段阶段特征,可知此时发生了工业革命,而此时段中国还未开始工业化,故城市化在短时期不会迅猛发展,且图表中人口规模远小于北京,故A项错误;日本此时还处于闭关锁国,还未进行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此时率先完成工业化的主要是英国,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利物浦、曼彻斯特均为英国城市,故C项正确;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才开始大规模向俄国扩张,故19世纪上半叶,俄国城市不会出现图表中所述的飞速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C11.图2形象地刻画了1936年美国电影《摩登时代》的主题。该电影()A.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B.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C.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考点】工业革命;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电影艺术【解析】图片寓意主要折射工业革命负面影响而非其积极方面,故A项错误;图画中将人的部分身体异化为钢铁构件及工具,寓意人被视为没有感情的工具,人性被忽略,反映了工业革命下工人的处境,故B项正确;图片寓意与应对大危机无关,故C项错误;卓别林《摩登时代》主要是用喜剧的手法描绘工人的工作生活,故D项错误。【答案】B12.表2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表2咨询答案1990(%)1997(%)2004(%)2006(%)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23233030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26262730阻碍了社会的发展18191616是一场灾祸12161410难以回答21161313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6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③④【考点】俄国十月革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解析】据表中数据变动可知,俄罗斯人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仍在进行中,故①正确;据图表可知不同意见所占比重均不小,这表明俄罗斯人对这段历史分歧很大,故②错误;从图表中可知很多人关注这段历史“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开辟了新时期”,这些内容构成了昔日苏联大国荣光,故表明俄罗斯人依然怀有大国情结,故③正确;据图表可知俄罗斯人关注十月革命对俄国的历史影响、经济影响、社会影响等,而非仅仅经济,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答案】B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zxls.com/),未经允许,谢绝转载。7二、非选择题13.(22分)瓷器是人类文明的见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景德镇位于昌江畔,附近盛产造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北宋景德年间,其生产的影青瓷成为贡品,景德镇因此得名。两宋之际和元末的大规模战乱,使定窑、龙泉窑等陆续衰落,相对安定的景德镇,遂成“天下窑器所聚”的瓷都。元代景德镇制坯、烧瓷等分工不断细化,这时创制的青花瓷、釉里红和卵白釉,至今仍享有崇高声誉。明朝在景德镇创建御器厂,其组织和分工相当细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宣德、成化年间制造的御窑瓷器堪称经典。嘉靖至万历年间,商品经济大发展,加之西欧等海外市场的扩大,“景瓷”销量大增。清初对御窑厂进行了诸多改革,如匠役制改为雇募制,使康乾时代景德镇瓷业再度鼎盛。嘉庆后,因“墨守旧法,且有粗制滥造之弊”,景德镇瓷业渐趋衰落。(据叶喆民《中国陶瓷史纲要》等)材料二1708年,萨克森一炼金师在欧洲率先研制出瓷器。1710年,萨克森王国宣布掌握制瓷专利,并成立梅森皇家瓷器厂。1722年,两把交错的蓝剑成为梅森瓷器的商标且沿用至今。经过不断研发与创新,梅森瓷器逐渐摆脱了中国的影子,被誉为“白色金子”和欧洲第一名瓷。后来受工业化冲击,全手工作业的梅森遇到极大挑战。1864年新厂建成,为保护手工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