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商务(201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讲经济全球化与国际商务思考1:全球化过程中谁是收益者,谁是受损者?一、经济全球化(一)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EconomicGlobalization)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1.市场全球化市场全球化(globalizationofmarkets)是指把历史上独特的和分离的国家市场合并为一个巨大的全球市场。2.生产全球化生产全球化(globalizationofproduction)指的是从全球各地区筹供商品和服务,以利用各国在生产要素(factorsofproduction)(如劳动力、能源、土地和资本)上的成本和质量差异。生产全球化的好处:1.降低总成本2.提高质量或改善它们所提供产品的功能生产全球化的形式:制造业外包国际服务外包视频资料:国际服务外包浪潮(二)全球化的推动力在进一步全球化趋势的背后,有两个宏观因素在起作用。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商品、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的障碍减少了;二是技术变革,特别是近年来通信、信息处理和运输技术的迅猛发展。1.贸易与投资壁垒的减少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世界上许多国家对国际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构筑起强大的壁垒。国际贸易壁垒多数是对进口的商品收取高额关税,这种关税的主要目的是保护国内工业免遭外国的竞争。然而,这种对他国实施“损人利己’’的敌对贸易政策,一个后果是逐步导致了贸易壁垒战的升级。最终,它抑制了世界的需求并促成了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为了汲取这一教训,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的发达工业国家承诺它们将消除各国间妨碍商品、服务和资本自由流动的壁垒。在《关贸总协定》的庇护下,成员国(现为150个)之间开展了8轮谈判,旨在减少商品与服务自由流动的障碍。最近的一轮谈判,即乌拉圭回合,于1993年12月结束。乌拉圭回合进一步减少了贸易壁垒,使《关贸总协定》不仅适用于制造商品,还扩大至服务;对专利、商标和版权提供了强有力的保护;以及成立了世界贸易组织来监管国际贸易制度。表l一1制造产品按价值百分比计算的平均关税率(%)2001年年末,世界贸易组织发起了新一轮谈判,旨在进一步放宽全球贸易和投资框架的限制。这个会议的会址选在遥远的海湾国家科威特的多哈。谈判内容包括对工业品、服务和农产品降低关税;逐步取消对农业生产者的补贴;降低跨国投资的壁垒,并且限制对反倾销法的使用。该谈判预定持续3年,现在看来该议程可能还将持续更长时间。视频资料:多哈谈判缘何又败除了减少贸易壁垒外,许多国家也逐步取消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限制。据联合国统计,1992—2005年,世界上治理对外直接投资的立法中所做的2266项改变,其中94%都为对外直接投资创造了一个更为有利的环境。各国政府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愿望还体现在双边投资协议数量的猛增上,以保护和促进两国间的投资。至2005年,这类协议在全世界共有2495项,涉及160多个国家,比1980年的181项增加了12倍。这类趋势既助长了生产全球化也促进了市场全球化。国际贸易壁垒的减少使企业把它们的市场扩展到世界范围,而不局限于单一的国家。投资壁垒的减少也使企业能把生产置于从事该项活动的最佳区位。2.技术变革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在通信、信息处理和运输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包括最近的因特网(Internet)的出现与迅猛推广。微处理器与电信技术在过去的30年中,全球通信因卫星、光纤和无线技术,以及现在的因特网的发展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全球的通信成本大大下降,从而减少协调与控制全球组织的成本。1930一1990年间,从纽约至伦敦打3分钟的电话成本从244.65美元下降至3.32美元。到了1998年消费者只需花36美分就行,对企业而言,电话的费率则更低。确实,通过使用因特网,国际长途电话的成本迅速下降到一分钟只需几美分。因特网因特网的快速增长是这一发展的最新体现。1990年,因特网的使用者不到100万人,至1995年该数字已上升至5000万人,2006年发展到了7.47亿人。运输技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除了通信技术的发展,运输技术也出现了若干重大的创新。其中最为重要的包括商用大型喷气式客机、超级货轮及集装箱的引入。(三)全球化的三个层次思考:企业达到什么程度才能称为全球化的企业?企业全球化的程度第一个层次是市场的全球化公司在全球市场占多少份额,以及国际市场销售占其总销售的比重。这一层次的全球化是最表面的,容易看得到的。第二个层次是公司资源布局的全球化公司的销售、生产和研发机构在全球的分布,员工在不同区域的分配。第二层次的全球化反映了企业利用全球资源的程度。第三个层次是组织管理的全球化。一个组织单单资源布局全球化是不够的,还要追求全球资源的有效整合,要发挥全球化优势,以掌握全球不同市场的最佳商机,企业就必须具备全球化的组织管理能力的支撑,包括领导团队的全球化、企业文化的包容性、对集权和分权的平衡、关键流程和制度能否全球标准化、信息和成功经验能否快速传递和分享等。(四)全球化的阶段性全球化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一般而言,企业总是由小到大、由近及远逐步扩展国际市场。这样的渐进过程为企业积累学习经验创造了条件,从而有效降低进入陌生市场环境所带来的风险阶段1:间接出口或被动出口阶段。企业没有直接与外商建立联系,而是利用其他公司的中介服务与国外建立间接或被动的商务关系。没有国际商务经验或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通过中间商获得订单。阶段2:直接或主动出口阶段。这一阶段,企业积极主动开拓国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寻找供应商或客户、直接从事进出口活动。企业内部一般设置专门国际部或进出口部门,并定期外派商务人员实地考察和了解市场和客户。阶段3:海外建立永久的分支机构。设立海外分支机构阶段。企业逐渐开始在海外直接投资、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兴办企业,直接在各个东道国购买原材料、从事生产制造经营活动或提供服务。阶段4:成熟多国导向阶段。这一阶段,企业国际贸易和投资业务的比重远远超过国内业务,企业重心向国际业务转移,企业发展成为具有强烈国际利益的多国公司或跨国公司,面向全球市场,建立全球组织结构。(五)经济全球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1.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范围内的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2.经济全球化加速技术转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3.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发展出口和利用外资或对外投资。4.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经济增长,有利于减少贫困人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1.经济全球化使贫富差距拉大2.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不平衡3.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增加4.经济全球化还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等问题二、国际商务国际商务学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综合性、跨专业的边缘学科,它涉及的范围极广,与其他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组织学、心理学等有很多交叉之处。(一)什么是国际商务美国学者科斯(1990)认为,国际商务包括越过国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活动,几乎包括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商品、劳务和资本转移。美国著名国际商务管理专家迈克尔·辛可塔(MichaelR.Czinkota)(1998)在《国际商务》一书中指出:国际商务包括那些为满足个人和组织需求而进行的跨国界交易。这些交易可以表现为相互关联的不同形式,其基本形式有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直接投资,以及许可经营和管理合同。加拿大学者艾伦·鲁格曼(ManM.Rugman)和美国学者理查德·霍杰茨(RichardM.Hodgetts)在《国际商务:一种战略管理方法》(1999)中认为:国际商务是一门研究为满足个人及组织需求而进行的跨国界交易的学科。这里的经济交易包括贸易,如进口和出口,以及对海外企业的直接投资。总结:国际商务是指为达到个人、企业和组织的目的而计划并实施的跨国业务活动。国际商务活动的主要类型是进出口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FDI)。国际商务活动的其他类型还有许可证经营、特许专营以及管理契约。(二)国际商务与国内商务有何不同管理一家国际企业与管理一家纯粹的国内企业是不同的,其理由至少有以下四点:(1)国家的差异;(2)国际企业管理人员面临的问题范围更广泛,问题本身也更复杂;(3)国际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设法在政府干预国际贸易和投资系统所强加的限制下工作;(4)国际交易涉及把本国货币兑换成各种外汇。三、经济全球化对国际商务的影响(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商务机会全球化为国际企业创造许多提高赢利和利润增长的机会。全球化带来市场的扩张、规模经济和区位经济的实现,从而使得公司成本节约和利润增长。1.增大销售额2.获取低成本劳动力或基础要素来降低成本C3.通过规模经济效应降低成本4.获取重要资源5.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提升顾客价值6.降低风险(二)全球化带来的国际商务的挑战全球化为国际企业带来巨大优势的同时,为在全球竞争的企业带来两重竞争压力:降低成本的压力和响应当地客户的压力,这两重压力对企业提出相互矛盾的需求。降低成本的压力需要企业努力降低单位成本,因此要求企业将自己的制造活动安排在全球最有利的地区实现区位经济,而且只有向全球市场提供标准化的产品才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经验曲线经济。响应当地客户需求则要求国际企业在不同国家实现产品和服务以及市场战略的差异化,以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消费群体的喜好、当地的商业惯例、基础设施、政策要求等。而要做到差异化,需要牺牲产品的标准化,这导致成本的增加。1.成本削减压力跨国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很大,必须设法降低创造价值的成本。那些低附加值的大众产品行业尤其突出,因为这些产品难以形成有意义的非价格差异化竞争优势,所以价格往往是主要的竞争武器。2.本地客户响应压力国际商务的实质是跨越国境,这意味着必须针对不同国家的产品和营销等实行差异化,而这可能导致成本提升。消费者的口味和偏好的差异由于历史或文化的原因,不同国家的顾客口味和偏好明显不同,由此产生本地客户响应的压力。基础设施的传统行为的差异基础设施差异也会产生本地客户响应的压力。例如在北美消费电器使用110伏电压,而欧洲是240伏。英国人和日本人习惯靠左行驶,所以需要右驾驶盘的汽车,而欧洲大陆则是靠右行驶,所以需要左驾驶盘的汽车。分销渠道的差异国际公司在全球开展销售时,不同国家的分销渠道对销售的影响和制约尤其明显。比如,跨国公司进入日本一般采用将总经销权交给一家日本公司的做法,即放弃在日本建立自己的渠道和网络以及放弃在日本产品高溢价带来的丰厚回报。原因很简单,日本的分销渠道错综复杂,是外国公司几乎难以渗透的。东道国政府的要求不同的东道国政府在政治和经济上往往迫使国际公司作出本地响应。如本地化成分要求,要求国际公司一定比例的产品/部件在当地制造。许多汽车巨头曾经试图进入越南市场,但是不得不放弃,因为越南政府规定高比例的汽车本地化让国际公司知难而退。本章结束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