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融合教育知识网络竞赛(最全答案 更新至6-11)题库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融合知识竞赛复习资料第一章特殊需要学生一、特殊需要学生的概念特殊需要学生是指一切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或其它的任何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和青年,这就包括残疾儿童和天才儿童、流浪儿童和童工、偏远地区或游牧人口的儿童、语言或种族或文化方面属少数民族的儿童,以及来自其它不利处境或边际区域或群体的儿童。——联合国家教科文组织.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特殊需要即特殊的教育需要,是学生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对特殊的教育条件的支持性需要。特殊教育条件支持需要个别差异引发特殊教育需要具有条件性,一是个体差异具有教育意义,而是个体差异达到一定的度。特殊需要学生又称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是基于个体的差异性,在学习上需要特殊教育条件支持的学生。二、特殊需要学生的分类广义:一切由个体身心特征和社会文化背景差异引起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狭义:个体身心条特征差异引起的特殊教育需要学生。“残疾”与“障碍”两个概念在中文表达中经常替代互用,实际上有区别。我们这里不做严格区别。考虑到障碍一词在感情色彩上更具中性的,教育领域一般用“障碍”。障碍学生的分类(不同的国家、地区有着不同的划分)中国大陆: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中国台湾:智能障碍、视觉障碍、听觉障碍、语言障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严重情绪障碍、学习障碍、多重障碍、自闭症、发展迟缓以及其他显著障碍等12类。美国2004年《残疾人教育促进法案》(IndividualwithDisabilitiesEducationImprovementActof2004,简称IDEA2004)把特殊需要学生分为13类,并对每一类都作了定义。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引用“IDEA”的界定。本课程特殊需要学生——主要指有障碍学生重点介绍10类:视觉障碍学生、听觉障碍学生、智力障碍学生、孤独症学生、学习障碍学生、注意或多动症学生、情绪行为障碍学生、沟通障碍学生、肢体障碍学生、多重障碍学生。三、特殊需要学生的鉴定特殊需要学生鉴定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通过检查、测评或其他方式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鉴别诊断出来的过程。特殊需要学生鉴定原则是公正性、科学性、全面性特殊需要学生的鉴定是一项严谨的工作,应采取严肃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和恰当的工具。普校教师的任务:平时在教育教学中,注意观察或发现班级学生中有异常或疑似特殊需要的学生要进行初步的筛查了解,向学校和家长反映情况,为干预、诊断和评估提供信息,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四、特殊需要学生的发展(一)障碍学生的非典型发展非典型发展又称异常发展,是指个体在发展的阶段、速率以及身心某些方面并不按照大多数学生所遵循的发展模式不断地生长和变化,而是超出了正常发应有的区间范围,呈现出一种“异常”特征。(二)残疾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残疾影响学生发展的领域:身体发育、感觉运动、认知能力、语言沟通、行为交往、生活自理。(三)残疾可致代偿功能强化代偿是指当体内出现代谢、功能性障碍或组织结构受损时,机体通过相应器官、组织的代谢改变、功能加强或结构形态变化来补偿的过程。(四)残疾引发特殊的教育需要:学习信息、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特殊需要学生融合教育的关键:提供支持服务,满足其特殊的教育需要!第二章融合教育一、融合教育的概念融合教育又称全纳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教育思潮,强调普通学校接纳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反对教育体制隔离造成的歧视和排斥,主张通过适应不同差异的教育措施,满足所有儿童的教育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融合教育是相对于隔离教育来说的。教育隔离不仅表现为不同教育体制之间的隔离,同一教育体制内也存在着隔离,诸如,分快慢班,办贵族学校等。本课融合教育主要指——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特殊教育即对特殊需要学生的教育,是基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显著性,旨在满足其特殊的教育需要,促进其身心充分发展的教育。我国特殊教育对象主要是:残疾学生的教育特殊需要融合教育起源于对特殊教育隔离安置的反思。隔离安置模式存在着歧视、不平、标签化等弊端二、融合教育的演进特殊教育融合发展主要经历了三阶段1.正常化(Normalization)2.回归主流(Mainstreaming)与一体化(Integration)正常化二十世纪中期发端于北欧的一种文化思潮。核心理念是帮助所有人过上正常的生活,认为隔离的养护机构使许多残疾者终生远离“主流生活”,因此应让他们从被隔离的机构、学校回到社区,回归到正常的主流社会生活中来。正常化思潮直接导致来“非机构化运动。回归主流是20世纪中期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国家掀起的融合教育改革运动。提倡把被隔离的特殊儿童安置到主流的普通学校进行教育,强调以“最少受限制的环境”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使之回归主流生活,从而拉开了特殊教育融合实践的序幕。一体化是20世纪中期受正常化思潮影响,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兴起的将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进行重组合并,从而使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和并为一轨,为特殊儿童有更多的机会进入普通学校和主流社会的教育改革运动。3.全纳教育全纳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国际教育思潮,强调普通学校接纳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学习,反对教育中的歧视和排斥,主张通过适应不同差异的教育措施,满足所有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促进所有儿童应有的发展。全纳学校是指,学校应该接纳所有的儿童,而不考虑其身体的、智力的、社会的、情感的、语言的或其他任何条件,从而建立一个没有排斥、歧视的融合学校。融合教育的理念:平等、接纳、参与、共享国际——发达国家融合90%。三、融合教育的实施中国的随班就读教育(一)随班就读概况随班就读是指特殊需要学生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普通班中和普通学生一起接受教育的安置形式。随班就读是推进教育发展的一项教育政策,随班就读是特殊儿童主要教育安置方式之一,随班就读是促进残疾儿童平等融入社会的重要手段我国台湾早期期称之为“走读教育”。2.历程民间探索阶段:1987——1993——徐白仑先生发起“金钥匙计划”政府推广阶段:1994——2002——原国家教委开展视力、智力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试验推进发展阶段:2003————教育部进行“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实验”3.现状特殊教育发展新格局随班就读成为重要的教育安置方式4.问题随班就读规模不大——国际差距随班就读质量不高——随班就混(二)随班就读的任务1.传授相应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强调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时,注重潜在能力的开发。3.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科学的世界观基础时,渗透身残志坚的生命意识教育生命意识教育就是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建立随班就读保障体系开展随班就读专业合作实施随班就读教育管理资源中心是为随班就读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全面专业资源支持的中心机构。这种专业资源包括专业物质资源和专业人力资源。资源教室是建立在随班就读的普通学校之中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提供有效支持与服务的专门场所,相当于就读学校的资源中心。巡回指导是指资源中心通过派出专业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深入到普通学校为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提供指导、咨询与帮助的重要支持方式。第三章课程与教学1.融合教育的原则是倡导把特殊学生安置在普通教育环境中,普通教育学校有责任去除任何不利于特殊学生参与学校或社会活动的障碍。2.融合教育的关键词是平等、参与、进步。3.目前我国特殊儿童进行融合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让特殊儿童进入普通教育环境,与普通儿童一起随班就读。4.为了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在普通教育环境中取得进步,我们必须调整普通教育学校的课程与教学,以满足其特殊需要。5.随班就读的课程模式是融合参与课程模式。6.学习内容的多样来源。不是课程“通用设计”的特征。7.有关融合教育的重要会议有全民教育大会,发表《世界全民教育宣言》,提出教育要满足每一个人发展需要的目标;还有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发表《萨拉曼卡宣言》,明确提出全纳教育理念;还有第48届世界教育大会,大会的主题是“全纳教育:未来之路”。8.目前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学习特殊课程,主要通过由普通学校里的资源老师进行教学的方式进行。9.为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开设特殊课程,首先要评估特殊儿童的学习需要。10.“个别教育支持计划”能使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获得帮助,不仅适用于残疾儿童,也适用于普通学生;不仅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11.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参与普通课程的学习,需要任课老师在班级教学中关注差异,并且在资源教室进行适当的补救教学。12.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参与普通课程的学习,需要进行课程调整。这些调整包括调整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让学生能采用看、听、触等多种形式了解教学内容;调整学习内容的数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或减少学习内容的数量;需要调整作业、测验的时间,根据学生的实际,延长作业、测验的时间。但是不能随意调整学习的科目,如听障学生上英语课有困难,就取消听障学生的英语课。13.在安排班级中随班就读的听障学生的座位时应注意让这位学生坐到前排正面对着讲台的座位,便于听障学生可以正面看到老师说话时的口型。尽量不要让听障学生坐在靠近墙壁的座位,以免学生所佩戴的助听器和墙面产生“啸音”,影响听力。尽量安排班上学习最好的学生与之同桌,便于随时提供帮助。14.教师在为班级中随班就读的智障学生进行课程调整时,应注意不要随意降低学习目标,可以对学习内容进行调整,对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进行调整。15.位教师在为班级中随班就读的视障学生进行课程调整时,应根据视障学生的需要,不能因为学生有视觉障碍,就教学生学习盲文,不让他们学习汉字。随班就读的视障学生多为低视力学生,借助放大镜、助视器等,一样可以学习汉字。16.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参与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安排参与、抽离、辅导。17.随班就读课程是由具有支持的普通课程和为特殊学生个别设计的特殊课程构成的。18.我们提倡的随班就读课程的模式是包括特殊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参与的融合参与课程。19.随班就读学生在学习普通课程时,需要调整10个方面,来促进学生的学习。20.随班就读学生进行普通课程的学习,需要注意通过设计和调整,在普通班级中,参与普通课程的学习。21.促进随班就读学生参与普通课程学习,有效的经验有改变随班就读学生获得知识的方式,绕开或补偿学生的认知缺陷,降低学习普通课程的难度。22.为促进随班就读的听障学生参与普通课程的学习,值得推荐的做法是老师在讲课时,更多地使用文字、图片等直观的方式。23.为促进随班就读的视障学生参与普通课程的学习,值得推荐的做法是老师在讲课时,允许这位学生进行录音,让学生回家慢慢听。24.为促进随班就读的智障学生参与普通课程的学习,值得推荐的做法是老师在讲课时,更多地使用实物、图片、视频等直观的方式。25.“虽然我没有学过特殊教育,但是我认为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还是有共性的,通过一些课程和教学的调整,我也可以教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这种说法符合融合教育的理念。26.所谓随班就读学生的个别化教育支持,“个别”是指学生的特殊的教育需要,“支持”是指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时所能得到的帮助。27.为随班就读的学生制定个别教育方案,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需要和能力,包括了解了解学生能力的现状,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了解学生的障碍状况对其在普通班上课及生活的影响28.个别教育方案能够说明每个障碍学生需要的特殊教育及相关服务资源,是各级特殊教育主管人员用于确定障碍学生是否得到家长同意且适当的特殊教育的监督文件,是用于确定特殊学生的教育目标是否达成的评鉴工具。29.作为普通教育的老师,在参与随班就读学生个别教育方案制定时,应提供特殊学生在普通班内的学习行为表现;参与拟定长期和短期教育目标,;明确指出学生在普通教育环境的能力和限制。30.制定随班就读学生个别教育方案,必须有家长的参与,这是因为家长能提供有关特殊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资料;能提供特殊学生曾经接受或目前正在接受的其他服务的资料;能为拟定特殊学生的长期教育目标和短期教育目标提供意见。31.随班就

1 / 3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