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铁路货物运输解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关于贵州城镇化发展的现实基础调研报告贵州师范大学2011-12-222目录摘要.........................................................31.自然条件高度制约...........................................41.1土地资源的约束...................................................41.2生态环境约束.....................................................51.3灾害性要素的约束.................................................62.贫困问题高度制约...........................................62.1贫困人口多,面积大...............................................72.2贫困程度深.......................................................83.发展水平低..................................................83.1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不平衡.......................................83.2城镇化水平低,城市发展和就业空间有限.............................93.3工业化对城镇化的支撑和带动能力弱................................113.4建设水平较低,缺少对农民进城的凝聚力、吸引力....................114.城镇体系结构不合理..........................................124.1城镇数量少,规模等级不高,难以发挥城镇的辐射作用................124.2城镇体系空间结构不完善,缺乏特色城镇支撑........................144.3城镇群尚未形成,缺乏核心增长极..................................155.农村人口素质整体偏低.......................................163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要实现这一宏伟的战略目标,难点在解决“三农”问题,重点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关键在提高就业,出路在推进城镇化进程。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在认真分析形势、强化省情认识的基础上,制定了“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农业产业化”三化并举的城镇建设发展思路,通过多年努力,城镇规模不断扩大、载体功能不断得到增强和完善,对推进城镇化进程和全面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城镇化水平一般按照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数量比率即城镇化率进行度量。因此,能够流人城市的乡村人口的数量规模,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发展。如果乡村人口数量过少,城镇化就很难实现快速的飞跃。解放初期,贵州城镇化率才为2.94%,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经过将近60年的发展,贵州城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2009年,全省城镇化率为29.9%,有7个市的城镇化水平达到了30%以上。从城镇化发展速度来看2006—2009年,全省平均增长0.7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1%尚存在一些差距,2008—2009增长0.9个百分点。由于步入快速城镇化发展阶段,城镇化速度稳步提升,其中,超过全省平均增长速度的城市有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等城市。农业产业化、工业化以及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使城镇化进程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乡镇企业、农村非公有制企业的迅速发展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乡村人口的比重逐年下降:2005年为73.1%,2006年为72.54%,2007年为71.8%,2008年为70.9%,2009年为70.1%;2009年比2005年下降3个百分点,且每年下降的比率逐步提高。贵州作为欠发达欠开发的内陆省份,农村城镇化对推动全省城镇化进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关于贵州城镇化发展的现实基础调研报告20世纪50年代以来,贵州省城镇化虽然在波动中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自然条件、经济水平的制约,城镇化水平低,城镇数量少,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城镇化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贵州也是国内少数民族人口比重最高的省份之一,2009年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重达39%,破碎的地形条件、脆弱的生态环境、落后的城镇建设水平、畸重的产业结构、全国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最多的现状、薄弱的城镇吸纳能力以及残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制度等因素,形成了制约贵州城镇化进程的壁垒,也是造成贵州长期贫穷落后的原因。为进一步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彻底落实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决策,了解和掌握推进全省城镇化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科学内涵,根据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目标任务,对我省城镇化发展现实基础进行了专题调研,为明确我省今后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打下基础。1.自然条件高度制约1.1土地资源的约束土地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所有生活和生产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贵州是我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高原山区省,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不仅土地资源相当缺乏,而且适合人类居住的、为城市产生和发展所必要的可利用土地面积非常少,据贵州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虽然近几来贵州人口下降幅度较大,但由于人口基数较大,人口密度仍保持较高水平,2010年为197人/km2,有些中心城区如贵阳市的云岩区、南明区以及六盘水钟山区等人口密度已经超过了东部沿海地区,有专家推测,国外一般城市用地每人200km2左右,我国平均数是每人101km2,根据这个标准来计算,贵州省不能为城市的空间扩散提供适宜的土地面积,土地资源成为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贵州省很多城镇未能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缺乏城市用地和进一步扩展的腹地,同时,近几年,随5着贵州城市化水平的逐步加快,侵占的耕地资源导致了人均耕地资源的快速下降,从而影响了城市化进程。贵州省也是典型的农业区域,人口的70%以上是农业人口,耕地尤为重要,2010年人均耕地资源为0.0338hm2,均低于全国人均耕地0.1hm2和世界人均耕地0.37hm2的水平,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非农用地面积的扩大,耕地资源的人均值不断下降,耕地资源的减少一方面引起人地关系恶化,出现城市粮食安全问题,间接增加城市建设成本,从而进一步限制城市化的发展;另一方面,人均耕地资源减少,部分农民被迫离乡涌入城镇,形成所谓的“假城市化”现象。1.2生态环境的约束复杂的地势地貌和生态环境制约着城市化的发展。与东部、中部平原地区不同,贵州省境内岩溶分布范围广泛,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尽管水、热资源丰富,但由于山多,喀斯特生态环境系统中水、土要素结构性缺损和水、土、光、热配置不和谐、组合不优化,导致生态环境呈现整体功能差、容量小、敏感度高、灾变阈值弹性小等特点,致使生态环境非常脆弱,植物生长缓慢,一旦被毁,极易导致水土流失。据统计,贵州省水土流失总面积为73179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1.54%,其中强度流失8016平方公里,占4.55%;极强度流失1322.4平方公里,占0.75%。全省年土壤流失量25215万吨,年均土壤侵蚀模数1432吨/平方公里·年。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贵州石漠化速度不断加剧,呈逐年扩大趋势。目前,全省现有石漠化面积3.7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1.34%,每年石漠化以90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因此,贵州脆弱的生态环境对贵州城市化发展产生的强烈的制约,导致环保成本增大,环保投入争夺发展经济的有限资金,使得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城市化发展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从而导致城市化进程缓慢。此外,贵州山高谷深的复杂地貌,不仅阻碍了人口对外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也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使城市用地狭小,区域交通不便,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黔中等一些平缓的“坝子”地区。而黔西北虽然保有较为坦缓的丘陵性高原,6但大面积的区域性严重缺水使人口、耕地及城市发展局限于水土资源较好、面积较小的河谷地带、高原盆地中,这些因素对城市布局、规模有重要影响,并影响城市的建设成本。1.3灾害性要素的制约生态环境恶化引起的灾害性事件有些是通过影响城市周边农村地区而间接影响城市发展,还有一些是直接造成破坏。贵州省由于自然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各种自然灾害经常给农牧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如干旱、洪水、霜冻、冰雹、低温冷冻雪凝等严重地影响生产并危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如2001-2006年贵州发生了2001、2003、2005和2006年4a强度较重的干旱高温气候,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2001年为22.02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21.65亿元,2005年为17.96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17.78亿元,2006年为30.17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29.72亿元。特别是2009年7月至2010年5月,我省发生了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为严重的夏秋连旱叠加冬春旱,其影响程度之深、造成损失之大,均为历史罕见。除旱灾外,暴雨洪涝等灾害的损失更为严重。如2008年,贵州省共出现暴雨227县(次),大暴雨31县(次)。全年因暴雨洪涝造成547.1万人受灾,136人死亡,伤病5835人,直接经济损失18.8亿元。2009年,全省先后有6次大范围强降水过程,70多个县(市、区)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402.3万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87亿元。显然,贵州自然灾害不仅导致了农业基础的损失和大批的农民破产,而且降低了农业基础支撑力,增加了城市低水平、低收入人口数量,从而影响了周围城市的发展。2.贫困问题高度制约贫困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也是我省最突出的特征之一。贫困落后的存在严重地制约着我省经济发展及城市化进程。主要表现如下:72.1贫困人口多,面积大贵州农村人口比例过大,贫困人口比重大,低收入导致低储蓄力,阻碍了资本的积累,致使城市化水平提高缓慢。据统计,2009年贵州农村贫困人口为418.0万,贫困发生率为12.1%,其中以毕节地区的贫困人口最多,高达93.81万,占全省贫困人口比例的22.44%。贵州省贫困表现为“地缘”性贫困,即地区性贫困。大量农村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的麻山、瑶山、雷公山、月亮山、乌蒙山、武陵山等“六山”地区为代表的边远山区。这些地区地势高、地形复杂、石灰岩广布、自然灾害频繁、市场化和信息化滞后,具有突出的区域性特征。从行政区域分布来看,贫困人口分布大致是以贵阳市的中心城区向外呈层级扩散。贵州省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有50个,36个为民族自治贫困县,其中27个集中分布在黔西南、黔东南、黔南3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另外9个则分布在铜仁、遵义、安顺、毕节等地区。从扶贫工作重点县及乡村分布来看。全省88个县(市、区)有扶贫开发任务的83个,占总县数的94.3%。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占总县数的56.8%,重点贫困乡镇934个,占乡镇总数的60.9%,其中最贫困的一类乡镇有100个;重点贫困村13973个,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54.3%,最贫困的一类村5486个。表12010年贵州农村贫困人口及发生率比较地区农村贫困人口(万人)贫困发生率(%)贵州418.0012.1贵阳市11.926.3六盘水市34.9313.9遵义市51.417.8安顺市28.3411.9铜仁地区52.3414.1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37.9912.8毕节地区93.8113.4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61.3115.6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45.9513.2资料来源:《贵州统计年鉴》(2011)从现代经济

1 / 5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