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孝通的江村经济的一个大学生的见解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走进江村经济——从开弦弓村看中国江南基层社区的经济发展过程1/17《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走进江村经济——从开弦弓村看中国江南基层社区的经济发展过程姓名:闻贡源学号:1450005专业:经管学院管理学试验班联系方式:18201936186上课时间:周三晚9、10、11节任课教师:黄国庆走进江村经济——从开弦弓村看中国江南基层社区的经济发展过程2/17承诺书:我承诺:我所呈交的课程论文,是本人通过学习、研究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他人创作的、已公开发表或者没有公开发表的作品内容。本论文的原创性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承诺人:走进江村经济——从开弦弓村看中国江南基层社区的经济发展过程3/17摘要:在改革开放和城镇化的洪流之中,同绝大多数中国的农村一样,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庙港社区的开弦弓村也正经历着一个巨大的变迁过程。这个小小的村落,是否仍像半个世纪前费孝通老先生所描绘的那样?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或许它正发展着属于21世纪的“江村经济”。关键词:江村经济,蚕丝业,渔业,河蟹养殖,乡脚,城镇建设。一:背景今年是费孝通先生《江村经济》首次出版后的第75年,该书以小见大,以中国江南一个村庄——开弦弓村农民的“消费、生产、分配和交换”等实际生产和生活过程来探讨中国基层社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过程,并试图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把握中国社会在当代条件下的宏观社会变迁过程以及可能的应付之道。而笔者,恰好出生在费孝通先生笔下村庄隶属的江苏省吴江市(于12年撤市设区),并于2014年暑假耗时两个月深入自己的家乡,也就是75年后的先生笔下的开弦弓村,探寻其近30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二:选择此课题的原因1.弗思博士①说,“以一个村子作研究中心来考察村民们相互间的关系,如亲属的词汇、权力的分配、经济的组织、宗教的皈依以及其他种种社会联系,并进而观察这种种社会关系如何相互影响,如何综合以决定这社区的合作生活。从这研究中心循着亲属系统、经济往来、社会合作等路线,推广我们的研究范围到临近村落以及市镇。”对这样一个小的社会单位进入深入研究而得出的结论并不一定①雷蒙德·弗思(RaymondFirth)博士在《中国农村社会团结性的研究》一文中讨论了这个问题。此文刊登在《社会学界》第十卷中。走进江村经济——从开弦弓村看中国江南基层社区的经济发展过程4/17适用于其他单位。但是,这样的结论却可以用作假设,也可以作为在其他地方进行调查时的比较材料。2.开弦弓村是中国国内蚕丝业的重要中心之一。因此可以把这个村子作为在中国工业变迁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例子,主要的变化便是工厂代替了家庭手工业系统,并从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工业化是一个普遍化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重心虽由工业化逐渐向经济发展迁移,但工业化依旧仍在国内进行着。此外,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开弦弓村曾经进行过蚕丝业改革的实验。社会改革活动与中国的社会变迁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应该以客观的态度来仔细分析各种社会变迁。3.这个地区有着网状分布的水路,广泛使用水上交通,并进行着水稻种植业以及养殖业,这种江南所特有的城乡之间的独特关系与华北的情况截然不同。我们可以以此来研究依靠水上运输的集镇系统。另外,开弦弓一带,由于自然资源极佳,农业发展到很高水平。曾经的土地占有制度在这里有着特殊的地方,我们可以用其来研究旧时的分配制度问题。三:蚕丝业蚕丝业是这个村里的居民的第二主要收入来源,这是太湖一带农民的特点。农民从事家庭蚕丝业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由于种种原因,旧蚕丝业的衰落和新蚕丝业的改革深深影响了村里人民的生活。省份1950年1960年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全国33720t62370t121500t270950t480179t420000t635000t江苏7685t9890t23800t38200t120021t83000t94000t22.8%15.9%19.6%14.1%25.0%19.8%14.8%表格11950-2010年全国与江苏蚕茧产量对比促使变革的外界力量变化的情况承受变化的传统力量世界经济的不稳定;蚕丝业在世界性范围内由手工向科学方法工厂企业发展。生丝价格的下跌。家庭蚕丝业的衰退。该农村经济贫困有以下三点表现:A.收入低。B.民间高利贷。C.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最低生活水平。家庭蚕丝业是中国农村中对农业不可缺少的补充。靠它来支付:A.日常所需。B.礼节性费用。C.生产的资本。走进江村经济——从开弦弓村看中国江南基层社区的经济发展过程5/17蚕业学校的建立和专业技术的普及是工业变革的积极力量。居民有变革的准备。当地领导人予以的支持:A.在改革中担任领导。通过参加改革扩大个人影响。在改革中产生新的领导人。B.改革对领导人的经济利益。农民缺乏工业改革方面的知识。当地领导人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变革力量的意图:A.应用蚕丝业的科学知识以便:1)防止蚕种带有病毒细菌。2)增加蚕茧产量和改善质量。3)生产合格的出口生丝。B.鼓励办厂。C.改善村庄的经济情况。改革的计划:A.蚕业学校师生发起、组织和指导改革计划:1)依靠专家供应蚕种。2)在教学中心的监督下养蚕。3)开设有现代机器的工厂。B.改革计划过程中:1)优良品种的选育与推广。2)桑树合理密植及四边桑的栽培。3)设有小蚕饲育专业组织和小蚕共育室。4)加强蚕和桑的病虫害防治。C.改善村庄的经济情况:1)成功:a.养蚕成本降低。养蚕生产增加。被改革的传统技术。A.传统技术的缺点:1)个体家庭或当地育种者生产的受过感染的蚕种,使传染病毒广泛传播。2)习惯的方法不能使蚕的生长过程得到控制,因而大大降低蚕茧的产量和质量。3)旧型机器缫丝粗细不一,断率高。B.家庭副业的个体性质。1)传统观念认可的新思想:在经典思想中,在集体排水实践和信贷系统中。2)对实施大众管理和行使新权利缺乏教育3)仅对实际利益有兴趣。4)C.希望经济恢复。1)传统技术生产成本高。2)劳动没有行成商品。3)传统缫丝的残存。走进江村经济——从开弦弓村看中国江南基层社区的经济发展过程6/17b.工资是家庭收入的新来源。2)失败:a.盈利没有达到预期的数量。b.由于使用机器,部分女劳动力在家庭中浪费掉。c.延迟支付供给工厂的原料的全部价值。a.家庭企业利益微少。b.农村鲜有工作吸引女劳动力。c.村里保留的部分家庭缫丝业需要原料。政府作为变革力量所持的意图:A.平衡国际贸易。B.有关农村企业的乡村建设政策:1)鼓励技术改进。2)鼓励投资办厂。A.政府补贴,付高价补助生丝出口。B.政府参与:1)检查蚕种生产,接办养蚕监督工作。2)工厂依赖政府贷款。A.中国生丝出口的重要性。B.新兴工厂的资金链存在隐患。C.政府的经济义务。表格2开弦弓村蚕丝业变迁过程1982年,在费孝通四访江村的推动下,庙港公社选拔40名20岁左右的女工到盛泽镇国营新联制丝厂学习技术,开弦弓村65岁老人周亥金17岁的孙女谈卫芳就是其中一员。“我们是开弦弓的第一批农民工。”在聊天中谈卫芳跟笔者说,那时是国营经济繁荣的时代,城乡之间从收入水平到生产水平差距都很大。“当时在国营厂里留下来,简直想都不敢想。”作为技术骨干,谈卫芳成为那一批女工中唯一被特批留下来的。虽然从村里到厂里坐船换车需要小半天的时间,但谈卫芳感觉城里和乡下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因为她像城里人一样上了班,有了工资。用10年时间她学完20道缫丝,再用10年从值班长做到厂长,如今国企改制后谈卫芳与人合伙把厂子承包下来,做了股东。“没有新联厂,我可能走不出开弦弓,也不会有今天的生活。”谈卫芳说,无工不富已经成为开弦弓人的一种共识。由此,目前苏南某些地区蚕丝业已呈萎缩状态,吴江市仍然欣欣向荣,前途较尚乐观。虽然如此,笔者依旧觉得蚕丝业要有一个光明的前景需要进一步的努走进江村经济——从开弦弓村看中国江南基层社区的经济发展过程7/17力:对于前景而言,世界性的丝绸需要复苏。目前我国的丝绸产品大部分用于出口,这与为国家多换汇的方针以及以前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基本适应的。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丝绸的需求逐渐增长,这表明,国内是丝绸消费的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十年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丝绸都只是用于服装,而今,丝绸更广泛地应用于航空、化工、医药、室内装饰等。毫无疑问,随着世界技术的革新,许多行业将对丝绸提出新的需求,丝绸消费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复苏,而且会得到振兴。另外,在蚕丝业的整个生产环节中,除了主产品以外,有许多的副产品可以利用,曾经,鉴于认识能力和技术水平,仅仅局限于一些简单的内容,例如桑枝作燃料,桑根作药用,蚕沙作肥料,蚕蛹作饲料等。而今,例如蚕蛹,我们可以用于榨取含蛋白量高的蚕蛹油,并从其中提取多种有机化学物质。又如蚕沙现已才用多层次复合循环利用,即先作为牲畜和家禽的饲料,将其粪便再作为鱼的饲料,然后再将塘泥作为桑园肥料。更有日本工厂已运用生物工程技术使普通家养蚕体内产生干扰素。这便是所谓的副产品利用的革命性改变。从笔者对开弦弓村的调查所得到的信息,笔者以为蚕丝业发展应实施有效的对策:1.改革,创新。调查中笔者产生了诸多疑问,原料生产和加工部门间的关系应如何协调?中央一级公司与地方公司之间、与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之间,在“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的新的财政管理体制下,应该是什么关系?为了控制多头出口、低价竞销、由国家统一安排出口,这与目前企业要求扩大自主权、直接对外似乎有着矛盾,这如何来协调?显然,这些问题亟须解决。2.提高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效益。我国蚕茧和丝绸产品的质量,众所周知,在世界范围内的反响是不好的。花色单调、品种少、看样交货期长、宣传不够,也是扩大内外销的一个障碍因素。由于千家万户采桑养蚕,规模太小,许多新的技术都难以推广到家,结果单产总是很低,经济效益也就不好。现在的关键便是抓好饲养和推广两个环节,改变目前落后的评茧验级的方法,真正体现按质论价;图近日发现的70年前吴江县震泽区开弦弓村有限责任生丝精制运销合作社股单走进江村经济——从开弦弓村看中国江南基层社区的经济发展过程8/17研制推广新技术,加强成本核算,搞好经营管理,都是需要我们齐心协力来做好的。3.立足国内,扩大外销。笔者认为这应当是今后我国相当长的时间内需要坚持的方针。毕竟现在很多时候,产品式样、花色品种更多的是立足于国际市场的,很少为国内群众设计出什么适销对路的新品种。这样一旦国际市场不景气,国内市场也难以起到调节作用。所谓立足国内,扩大外销,笔者认为两者是并列的,不是谁满足谁的问题,而是两个市场同时开发,这样才能不断开拓我国丝绸内外销的新局面。四:牧业和渔业1.牧业开弦弓村传统饲养有:猪、羊、兔、鸡、鸭、鹅。圈养猪羊、以蓄肥为主,解放前农户养猪很少,普遍养羊,小湖羊皮、羊皮历来是外貌出口产品。家禽户养不多,禽蛋大多自食、出售甚少。建国以后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畜牧业生产不断发展,人民公社期间,集体生产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政策,推行各项奖励措施,实行公养私养并举方针,全公社猪、羊、兔、禽饲养量逐年增加,提高了商品率,以副促农,取得了明显了经济效益。改革开放以后,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按市场经济调整了饲养结构。1980年起,兔毛价格提高,全村掀起养毛兔致富热潮,开弦弓村成为全省毛兔生产重点村之一。为利用太湖荡汰蒿草资源及蔬菜生产条件,1984年兴办了奶牛场,由于乡领导重视开发,为引导农户发展畜牧业生产树立典型,扶持专业户促进发展,兽医站建立了乡村两级畜禽疫病防治体系,保障了发展。1980-1990年,猪、羊、兔、禽、奶牛的饲养数量,先后出现历史最高记录。1986年开始,兔毛外销呆滞,价格回落,养兔迅即减少,1989年以后,增加养猪,饲养量波动较大。2013年,全村养长毛兔11000只。家禽10000只,猪羊3400头。为市场提供肉猪850头,水产30吨(其中鱼29.25吨,河虾0.75吨)。2.渔业开弦弓村地处太湖之滨,境内河荡密布,鱼类自然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1976年以后,围垦荡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