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肠疗法灌肠疗法是以中药药液或掺入散剂灌肠,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灌肠疗法起源较早。早在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就有用猪胆汁灌肠治疗便秘的记载。一、灌肠疗法的原理1、局部给药药物直达病所;2、药物经直肠-下腔静脉吸收,减少肝脏的首过效应;3、不经过胃小肠,避免消化液对药物的影响;4、肺与大肠相表里,能治疗与肺相关疾病。二、器械器材准备输液瓶、输液管、一次性导尿管(PVC管)。三、操作步骤(???)选择适当的中药水煎后装入输液瓶,接上输液管,拔去头皮针,接上一次性导尿管(PVC管)、药物的温度宜应控制在36℃~38℃之间,过低、过高都会刺激直肠黏膜,使迷走神经兴奋,导致排便,不利于药物的吸收。温度过高会烫伤直肠黏膜,引起黏膜损伤。治疗时还要注意给药深度。正常成人的直肠长度为长约12cm~15cm,小儿的直肠长度为6cm~15cm。所以选择的直肠给药深度应为6cm~12cm。给药过浅药液容易外泄,且直肠下部感受器最多,上部较少,所以深度一般以直肠下部6cm以上为宜。给药剂量则应按年龄段有所不同:1岁以内50ml/次;1~3岁100ml/次;4~6岁以上150ml/次,每日1~2次。滴速控制在20~30滴/分钟,以患者舒适为度。四、适应症1、直肠及周边疾病:慢性结肠直肠炎、尿道感染、前列腺炎、妇科附件炎、盆腔炎;2、与肺相关疾病:成人慢支、小儿发热、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小儿支气管炎、肺炎、小儿支气管哮喘、小儿腹泻、胃肠炎。五、禁忌症心衰、肠道出血、疝气、肝硬化、肠道术后半年、急腹症、早期妊娠、女性经期。六、注意事项1、配制灌肠液时应避免使用对肠粘膜有腐蚀作用的药物。2、插入肛管时手法应轻柔,以免擦伤粘膜。如有痔疮者,更应审慎。3、灌肠液应根据病情保留一段时间,如某些病人不能保留,可采取头低足高仰卧位,灌肠液亦宜减少剂量。灌肠的时间一般以晚上临睡前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