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发展史主讲人:伯清•名家图集扁鹊华佗张仲景王叔和葛洪孙思邈李时珍张锡纯中医的起源·针灸的起源·药物的起源·外治法的起源药物的起源⒈群居时代,原始人类在采集过程中发现某些植物可以治病;⒉原始农耕时代,在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中,认识了更多的植物药和动物药。神话传说:“神农…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司马迁·《史记》外治法的起源原始人类用泥土、树叶、草茎等凃裹伤口的方法逐渐产生发现外用药针灸的起源·热熨法→灸法最早的医疗工具—砭石“砭,以石刺病也。”—《说文解字》“伏羲制九针”的传说·针术的萌芽关于中医起源的结论:第一、中医学起源于原始时代。第二、中医的兴起与发展,是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医学的早期发展阶段——夏、商、西周、春秋时期--医学的早期发展阶段医学有明显进步:⑴对疾病已有一定的认识。⑵发现季节变化与疾病的关系。⑶医疗工具的改进:出现了金属刀针。⑷酒和汤剂的发明与应用。“酒为百药之长”选择多种药物配成复方,熬成汤液—汤剂的发明。⑸专职医生的出现,医事制度的创立。西周的宫廷医生分:食医、疾医、疡医、兽医。扁鹊,原名秦越人,生于齐国渤海郡的鄚(今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镇)。是长桑君的弟子。《史记》记载:扁鹊“少时为人舍长。”“禁方书”:指当时不外传的官府医书。春秋时期,是一个“学在官府”、“医在官府”的时代。扁鹊的主要成就:⒈“随俗为变”的医疗风格。⒉采用“四诊法”,为中医的诊断方法奠定基础。⒊提出“六不治”理论。㈠“随俗为变”的医疗风格。司马迁的《史记》记载:扁鹊“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洛阳,闻周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为小儿医。”扁鹊令虢国太子起死回生的故事㈡采用“四诊法”:指望、闻、问、切四种诊断方法。扁鹊见蔡桓侯的故事:“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君有疾在血脉,不治将深。君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㈢“六不治”理论是医家和患者的座右铭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嬴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扁鹊“因技见殃”,被秦国太医李醯派人刺杀。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时期——战国、秦、汉、三国时期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之作《内经》的主要内容写成于战国时期,最后成书于西汉,再经唐宋学者整理改编。--医学理论的形成时期《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全书共18卷,包括《素问》和《灵枢》各9卷,共162篇。三个基本特点:⑴强调“整体观念”;⑵运用阴阳五行学说;⑶脏腑经络说。强调“治未病”。--医学理论的形成时期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共收录365种药物,详述其性味、功能和主治的病症。华佗(公元145年—208年)张仲景(公元150年—219年)--医学理论的形成时期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后汉书》记载:华佗“为人性恶,难得意。”华佗的主要贡献:⑴外科手术达到很高水平。“麻沸散”是世界最早的麻醉药剂,比欧洲的早1600年。华佗主要贡献:⑵创制医疗体操“五禽戏”。《后汉书》记载,华佗的弟子吴普每天做“五禽戏”,常年坚持,“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整。”当华佗遭遇曹操时,将会是怎样的一场生死劫难呢?曹操:“吾悔杀华佗,令吾儿强死也。”㈠张仲景的从医之路。张仲景,名机,南阳郡涅阳(河南南阳)人。⒈家族蒙难,立志学医。“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曹植《说疫气》⒉医民→医国→著书立说。医民:“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伤寒论》序医国:曾任长沙太守,造福一方黎民百姓。“坐堂”与“坐堂医生”弃政从医:“君疾可愈,国病难医。”㈡张仲景是怎样写下这部医学名著的?⒈关于著书的目的。“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但竞逐权势,企踵权豪,…唯名利是务。”――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自序⒉“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是张仲景倡导的治学方法。勤求古训:勤奋学习总结前人的理论和经验。博采众方:广泛搜集古今治病的有效药方。㈢《伤寒杂病论》简介。《伤寒杂病论》共16卷,后经西晋名医王叔和整理,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伤寒杂病论》的主要贡献:确立了辨证施治的原则。张仲景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包括理、法、方、药比较系统的辨证施治的原则,使中医的理论基础与临床实践密切的结合起来,为后世内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张仲景博征诸子,含英咀华,融古今于一体。--万荣院训医学的迅速成长时期——两晋、隋、唐、五代时期王叔和,曾任西晋太医令。一是整理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二是写成《脉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脉学专著,是中医诊断学方面的突出成就。他在医学上的主要贡献:葛洪,东晋炼丹家和医学家,著有《肘后备急方》。--医学的迅速成长时期唐朝政府的两项医学成果:⑴贞观年间,政府开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早于西方200年⑵唐高宗时,政府组织人编写了一部《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订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了800多年医术高超。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医生应做到“纤毫勿失”。孙思邈(581年—682年,享年101岁),隋唐之际著名医学家。一生不慕名利,立志悬壶济世,“普救含灵之苦”。医德高尚。主张行医不得“炫己毁人”,不得“经略财务”。对患者要有同情爱护之心,不论贵贱亲疏都要一视同仁。孙思邈在70岁时写成《备急千金方》(简称《千金方》)。又在百岁高龄之时完成了《千金翼方》。“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愈于此。”《千金方》内容丰富,记述有妇、儿、内、外各科病症及本草、制药、解毒、急救、食治、养生、针灸等内容。记载有800多种药物和5000多个药方,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临床实用百科全书。宋元时期的学术争鸣——北宋、南宋、元朝--宋元时期的学术争鸣“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张从玉、李杲、朱震亨。金元医家学术争鸣局面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医学的学术思想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启示:不仅要脚踏实地,更要有开拓创新的胆识和独树一帜的智慧,才能有所作为。医学发展的新趋势——明、清~鸦片战争前--医学发展的新趋势温病学的发展温病学说是众多医家对传染病进行辨证施治的经验总结,它与伤寒学说相辅相成,成为中医治疗外感病的两大学派,在中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李时珍写有《濒湖脉学》、《濒湖医案》、《濒湖简方》等书。李时珍(1518年—1593年),明朝人,字东壁,号濒湖山人,人称李濒湖,湖北蕲州人。“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窥。”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称:李时珍是“中国博物学的无冕之王”,《本草纲目》是“明代最伟大的科技成就。”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本草:指药物学著作的传统名称。纲目:指编写的体例。《本草纲目》共52卷,190万字。全书共收录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药物374种,绘有插图160幅。是我国古代药物学集大成之作。“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李时珍成功之原因其一,儿时的家庭熏陶。其二,身为医生的高度责任感。其三,专注、执着与奉献的精神。李时珍采药图张锡纯(1860—1933年),中西汇通派的代表人物,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他被誉为“医学实验派大师”。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王国维《人间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