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中国内部审计20172成果简介南方电网公司的数据资源产生于公司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整体呈现出大数据特征。一是数据体量大,二是数据类型多,三是数据实时性高。南方电网公司建成了基于数据中心的数据资源管理平台,围绕大数据采集、存储与计算相关技术,完成了技术探索,大幅提升了数据治理效率,为后续构建企业级大数据平台奠定了基础,也为开展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审计实践提供了重要数据来源。南方电网公司智能化审计平台建设和“大审计”项目模式应用的重点是对大数据时代下的审计组织、审计方法、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规划了智能化审计模式建设路径,并依托南方电网公司审计数据中心开展审计实践,其智能化审计总体框架如图1所示。2014年,南方电网公司审计信息系统获得“电力行业信息化优秀成果”一等奖。(一)建设审计信息系统,解决审计基础平台问题审计信息系统是支持智能化审计模式开展的基础平台。围绕审计管理信息化和审计手段信息化两条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审计模式◆ 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审计部图1智能化审计总体框架信息化优秀成果2内文104p.indd5617-2-8上午8:465720172中国内部审计信息化优秀成果主线,重点建设审计管理系统、审计现场作业系统和在线审计系统。审计管理系统实现对审计计划、审计项目管理、审计整改的全过程管理,对内部审计管理流程进行再造,并且涵盖审计资源管理、审计成果应用等功能。审计现场作业系统提供计算机审计辅助手段,方便采集业务系统数据,并提供数据分析。在线审计系统是智能化审计模型运行的重要平台,通过固化的审计模型可对财务、营销、物资等业务领域实现自动的、全覆盖的审计。三个系统之间并非孤立,数据交互与业务流转贯穿始终。(二)搭建审计数据中心,解决大数据处理问题依托南方电网公司数据中心,引入大数据分析工具组件,打造支持决策分析、风险预警、个性化分析及数据增值服务的审计数据中心。审计数据中心的数据可直接来自公司数据中心,也可根据需要从业务系统经过数据抽取、转换、清理后进入,另外审计管理数据及审计成果数据也储存于此。审计数据中心是公司数据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支持为公司战略制定、经营管理、电网运行、科研创新、社会服务提供一体化的大数据服务。(三)构建审计技术方法与数据安全体系,解决大数据应用问题技术方法体系主要以信息化业务管理思路为出发点,重新构建、优化大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应用审计模型,更新审计的理念、方法、工具等,除利用传统的关系型、固化的数据分析工具外,还引入灵活的、适应大数据要求的数据分析工具,利用聚类、关联分析等新方法,对海量数据进行持续和深层次分析,揭示风险特征及关联关系。重视审计数据安全应用,基于南方电网公司整体数据安全管理体系,结合审计业务特点,从技术手段、制度管理等方面构建审计数据安全体系。大数据在南方电网公司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建设在线审计系统,基于该系统中可灵活自定义的模型进行分析;二是直接对审计数据中心的底层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工具来开展。(四)打造审计监控中心,解决审计预警与信息共享问题审计监控中心一方面实现了对审计数据、审计资源(包括全网审计项目、审计人员)情况、自动化模型预警的监控,另一方面也是集中开展审计数据分析、开展后台支持型审计服务的重要场所。在审计监控中心可以及时了解审计现场项目开展情况和资源的分配情况等,通过可视化系统与审计现场进行交互,调配审计资源;而数据分析方面则体现为从现场获取审计需求并将审计发现的疑点问题反馈到现场核实。(五)培养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兼备人员,解决人才短板问题大数据时代的特征就是通过专有技术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因此内部审计需要建设一支既擅长数据分析又精通审计业务的队伍。一是吸收具有信息技术背景的人员加入审计队伍;二是定期开展审计信息化培训班,提升数据分析能力;三是“以审带练”,积极组织审计业务骨干参与数据式审计实践,丰富并完善审计模型;四是引入信息技术公司和高等院校外部咨询,紧跟业务发展,开展人才共建。主要特点(一)建立集团化、一体化审计业务管控,实现纵向贯通和横向协同公司总部对各分、子公司及所属地市局或二级单位的审计计划、项目执行情况、现场取证等情况全面管控,审计信息系统以地图形式实时展示审计项目开展情况、审计人员分布情况、项目进度和组织情况等。建立全网一体的法律法规库、企业制度库、案例经验库、审计发现问题库等,为审计工作开展提供有力支持;建立全网统一的审计人才库,便于审计人力资源调配。审计信息化后,取证表与审计整改业务跨层级、跨部门的横纵协同,打破了审计实施单位与被审计单位、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间的沟通壁垒,有效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推动企业数据资源的集中整合。(二)强化审计项目现场管控,实现低成本远程会商通过审计信息系统电子化、流程化底稿管理,采取视频会议等有效沟通方式,实现远程异地审批与会商,减少差旅与会议成本。现场审计要情通过审计基础平台及时上报,杜绝审计人员隐瞒审计发现问题和自行与被审计单位沟通的行为,有效保障审计质量。(三)重视整改跟踪,拓展审计整改深度和广度只注重发现和揭露问题而忽2内文104p.indd5717-2-8上午8:4658中国内部审计20172视督促整改是当前审计和审计信息化的短板。智能化审计模式能够实现现场审计整改和举一反三审计整改,有效保障审计效果,并针对整改情况跟踪、明确整改台账登记,落实责任到位,进一步发挥审计作用,确保审计目的得以实现。(四)应用先进的审计技术和审计工具,为海量数据审计提供有效支撑在线审计系统配备全文搜索引擎,通过模糊搜索和精确搜索,支持大数据环境下搜索查询及多种文件格式,为审计发现问题整理归类、审计案例分析以及企业经营管理风险防范等提供强有力支撑。在线审计系统科学利用数学分析方法论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对数据进行多方位、多角度查询;根据数据发现问题成因并进行分析、归纳、整合等,挖掘有用信息,为审计取证提供方向和依据。(五)对现场审计提供后台支持审计现场作业时,在总部的审计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后台集中处理被审计数据,包括从管理平台查阅历史数据,发掘问题、寻找普遍规律,构建审计模型,为现场审计项目提供方向和依据。(六)注重审计人才培养,弘扬南方电网审计文化通过审计人才库,可从各级单位选调各个专业审计人员,组织“大审计”项目,以审代练,通过实战培养审计人才。建设审计综合服务信息网,打造内部审计人员交流平台,及时更新审计信息、培训课件、内部审计杂志等,发布审计前沿动态。创新模式(一)智能审计模型的构建与复用通过收集和整理过往审计经验,结合业务数据,充分关注业务间的勾稽关系,构建审计数据分析模型。通过对风险事项的数据分析,运用数据模型自动从海量业务数据中筛选出最有风险可能的异常数据,形成风险异常数据集,为后续的审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目前,已构建审计模型600多个,这些审计模型集合了优秀的审计思路及大数据的运用理念,通过计算机手段进行管理和运用,可以在有关审计项目中多次、重复使用,并且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完善。智能审计模型案例一:通过聚类分析检测输配电成本费用增长率异常。对某供电局2009年至2013年5个年度输配电成本下其他费用增长率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其他费用科目及其子科目等数据构造会议费增长率、差旅费增长率、办公费增长率、营销费增长率、业务招待费增长率、外部劳务费增长率等指标来分析其科目增长率是否存在异常结果。通过输配电成本下各明细费用分析图(如图2所示)发现,图2输配电成本下各明细费用分析图信息化优秀成果2内文104p.indd5817-2-8上午8:465920172中国内部审计信息化优秀成果图3决策树分类规则Cluster2至Cluster7的序列合理的增长率应不大于3.85%,而图中显示外部劳务费和会议费增长率异常,通过对外部劳务费科目进行下钻分析,发现集中体现在2011年5月、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和2013年7月。通过对应月份疑点凭证检查,审计人员锁定疑点凭证,后续跟踪检查原始凭证,发现该单位存在虚假劳务费开支问题。智能审计模型案例二:通过决策树模型方法开展电力用户用电性质认证审计。建立在海量营销数据下使用决策树模型方法对用户用电性质进行分类的模型,对用户用电性质进行自动分类识别。如将某市一月份用电量汇总,并用运行容量、每天用电量、每天用电量占全月用电量比例、整点用电量、整点用电量占全月用电量比例五个属性刻画数据特征,开展决策树构建,得出决策树模型如图3所示。通过决策树模型取得较好的识别效果。如某物业服务公司本属于居民用电,但其用电趋势在周末存在明显的下降,与工业用电趋势比较相似。经查证该用户擅自将居民用电用于工业用电,私自改变用电类别,存在偷逃电费问题。(二)重点业务领域的持续审计传统审计中的抽样审计更多地是凭借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和实际经验,对样本精确性要求高且本身存在一定偏差,容易造成审计风险。通过对审计模型库中的审计模型进一步评估和挑选,选择与重大核心风险点及偶发性高危风险点相关的模型部署到平台,自动、定期对全业务数据覆盖审计,减少抽样样本限制带来的风险,更能反映问题的本质,更具全面性、整体性。模型在审计平台进行在线自动预警监测,起到震慑作用,有效遏制后续类似问题,实现了“控风险、促规范、增效益”的审计目标。(三)后台专家支持型审计模式的创新在现场审计项目开展过程中,集中具备信息技术与审计业务能力的人才,以审计数据中心为数据基础,依托审计监控中心,对现场项目组提供数据分析支持服务,形成发现疑点问题的沟通与反馈机制,如图4所示。后台支持小组一方面根据现有的审计模型发现被审计单位存在的疑点问题,另一方面对现场项目组提出的需求进行数据建模与分析,固化审计模型,并将审计需求覆盖至所有被审计单位。近几年审计项目中,后台支持小组一般由4人组成,平均一次为5个现场审计项目组约100人提供支持。后台支持型审计模式有效解决了内部审计人手不足的问题,提高了审计效率,保证了审计质量。(四)审计队伍结构的合理优化以往内部审计以财务、工程人员为主,成果应用期间,结合持续审计特点,南方电网公司总部、各下属公司均引入了具有信息技术背景的审计人员,省级以上单位均已配备一定数量专门的审计数据分析2内文104p.indd5917-2-8上午8:4660中国内部审计20172信息化优秀成果人员和计算机审计人员,具有信息化背景和专业能力的人员达到60余人,占总审计人员的8.3%,合理优化了审计队伍结构。主要成效(一)经济效益运用信息化系统各项功能处理审计业务和工作,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财力,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通过采用先进的审计方式和审计手段,估算审计人员可为公司每年节支4900万元。1.节约外委成本1000万元。采用智能化审计模式后,随着审计工作量减少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可减少外委项目和人员。全网每年仅按减少100个外委项目、每个项目10万元估算,即可节约外委成本1000万元。2.节约差旅成本2100万元。采用智能化审计模式后,可通过系统进行审前数据检查和视频会议,按公司平均每年700个审计项目,每个项目减少差旅费3万元估算,年节约差旅支出2100万元。3.减少外购成本1800万元。通过自主研发推广审计信息化系统,节省信息系统外购成本。按较大型分、子公司两百万采购费用估算,节省约1800万元。(二)管理效益1.审计模式科学转化。成果的实施打破了传统的审计模式,使得审计方式由事后查处、单一的静态审计向事后与事中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转变;工作方式由现场审计、抽样审计向现场与远程持续审计相结合、全量审计转变;审计更具延展性和纵深性。“集中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新审计模式初步形成。2.审计覆盖面大幅扩大。本成果可对公司各业务领域开展有效的审计覆盖和持续监测。通过对数据的快速获取、动态处理和深度挖掘,常态化地对业务开展持续关注、风险评估、审计发现跟踪等活动,动态掌握被审计对象的风险变化态势等整体情况,有效识别和跟踪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弥补单个审计项目的不足。3.审计效率与质量得到实质性提升。通过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