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驱动推进福建省属企业产业转型升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刚刚召开的福建省委九届十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就统筹推进创新驱动做出部署,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创新型省份的目标。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国有企业是我省科技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省属企业更要自觉地担当重任,积极整合各类创新要素,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重要的科技创新成果,为建设创新型省份提供重要支撑。科技创新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关系到产业转型升级的成败。省属企业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用科技创新锻造一流企业,这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如何客观认识我省省属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形成了一定的创新能力。一是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至2015年底,省属企业获中级以上职称人数19755人,占员工总数的11.9%,拥有“千(百)计划”4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人员46人,教授级高工158人、高工2650人,高级技师1317人、技师3045人。二是创新投入逐步提高。至2015年底,省属企业的技术投入比率为1.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支出额占营业总收入比重为1.89%。三是平台建设有力推进。省属工业企业拥有研发机构的企业6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35%建立了技术研发机构,拥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2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31个(国家级6个),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2个),研究院(所)13个,设计院(所)8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6个,高新技术企业49个,创新型企业24个。获得了一定的创新成果。一是国家专利。“十二五”期间省属企业共获得国家专利3849项,其中:发明专利1289项,实用新型专利1778项,外观设计专利739项,软件著作权541项。二是参与制订标准。省属企业主持或参与制定国家级标准49个、省(部)级标准72个,行业标准36个。三是知名品牌。省属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0个、中国名牌产品4个,省级著名商标40个、省级名牌产品48个。四是开发新产品。省属企业获国家新产品奖8次,省级新产品奖97次,2015年新产品率为12.42%。积累了一批创新经验。一是推动自主创新,打造行业“领头羊”。冶金控股旗下的厦门钨业靠坚持不懈地进行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建立健全创新体系,不断积累自己的核心技术,在稀土深加工、电池材料、磁性材料、刀具加工等多领域取得长足发展,已经成长为全球钨产业领跑者。电子集团旗下的星网锐捷坚持以市场为导向,15年时间,研发队伍从不足200人发展到近3000人,年研发投已达6.5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达14%,形成各种专利达1215件,均居全省第一位,为公司持续领跑全国企业级WLAN、桌面云管理终端等领域技术提供坚实保障。二是整合资源要素,推动协同创新。金龙汽车通过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强化协同创新,着力打造统一的研发平台,推进新能源技术研发的平台化、模块化、标准化、数字化,2015年公司新能源汽车与客车出口销量、利润爆发式增长,营收增长25.22%,净利润增长115.33%,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三是通过推动市场创新,加快“走出去”发展步伐。中国武夷率先“走出去”发展,已经到20多个国家开拓市场,着力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接融合,在参与国际竞争中谋求新优势,并引领省属企业抱团走出去发展。四是不断推动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努力提升竞争优势。省属企业对标管理持续推动,管理创新成果显著,高速公路标准化管理被交通部树为先进经验在全国推广。能源集团、投资集团积极推行产业与金融结合,电子集团大力推行科技创新与资本运作结合,这三个集团利润贡献居省国资委所出资企业前三位。建工集团通过实施EPC、PPP等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了企业更好更快发展。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工作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投入严重不足。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普遍还比较低,不能满足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与在行业中的地位不相匹配。二是平台水平不高。省属企业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不多、质量不高的问题尤为突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较少。三是发展很不平衡。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比差距较大,有的企业表现优异,大部分企业创新成果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创新氛围不浓。有的企业领导对科技创新重视不够,有的企业对科技创新鼓励不足,多数企业缺乏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科技人才引进机制、评价机制、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创新的内生动力不足,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尚未有效调动起来。怎么做好我省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十三五”时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窗口期,也是产业转型升级的窗口期。省属企业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带动和支撑作用,必须在建设创新型省份中当先锋、做表率。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省属企业科技创新支出占生产增加值比重高于2.5%,创新环境更加优化,创新平台全面建立,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创新型产业格局初步形成,若干重点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成长起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新兴产业的营业收入占省属企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25%以上,现代服务业比重达到30%以上,产业结构得到明显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普遍做到“五个有”,即有研发机构、有研发人员、有研发经费、有研发活动、有研发成果。重点措施如下: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一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必须着力解决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加快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确保科技支出占营收的比重逐年增加,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营收的比重达3%以上。省属企业要把科技创新投入列入全面预算管理,建立科技创新专项资金并逐年增长,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出保障力度。省国资委将每年安排不少于20%的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用于支持和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二要强化创新平台建设。省属企业要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平台,重点推进建设集成电路、面板、汽车、冶金、船舶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立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0个以上,每家工业类所出资企业都要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每家工业类重要子企业至少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三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打造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的“金字塔”型的创新人才梯队。重点建设好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专家两支高端人才队伍。要拓宽骨干人才基础,“十三五”时期,工程师、研究生占员工比例要提高5个百分点。要完善创新人才薪酬体系和“双通道”的晋升机制,建立与市场接轨的高层次科技人才薪酬机制。要引进一批技术带头人、专业尖端人才;要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的理念,柔性引进使用一批“两院”院士、科学家,着力在企业中培养“两院”院士、科学家,实现企业从技术研发向科技研发迈进,从技术创新向科技创新迈进。要建立健全“师徒制”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树立工匠就是特殊人才的理念,将工匠滴水穿石、精益求精的精神融入到科技创新中去,让“好技术+好设备+好工艺+好工匠+好态度=好产品”成为一种范式,对接“中国制造2025”战略。推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一要重视内部研发体系建设。明确集团、子企业、基层技术研发部门在创新过程中的职责定位,形成工艺及技术开发、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相配套的梯次研发结构。二要充分利用外部创新资源。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合作,开展协同式创新、集群式研发,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长效机制。三要统筹推进各种创新。在原始创新上,要着力突破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以重大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占据产业技术制高点。在集成创新上,要注重交叉学科的融合,实现1+1大于2的效应。在消化吸收再创新上,要注重“二次开发”,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要通过资本市场运作,开展企业和项目并购,整合技术和人才资源为我所用,加强外源技术内源化。四要加强关键技术攻关。按照“创新储备一代、研究开发一代、应用推广一代”的原则,加快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坚持战略和前沿导向,围绕企业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工程和专项,加快突破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机械装备、智能制造等领域的核心技术,攻克获取集成电路、面板、LED、下一代网络通信设备、光机电雷达一体化、大数据挖掘、信息安全、石墨稀材料、稀土深加工、超声波造纸、海上风电、豪华邮轮、新能源汽车、建筑工业化、智能炮弹、冷链物流等关键技术,催生一批具有引领带动作用的突破性和颠覆性技术,着力形成一批产业带动性强、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行知识产权、标准、质量和品牌战略。一要积极参加技术标准建设。树立“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的观念。积极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军用标准,增强行业标准话语权。要在金融、信息、旅游、技术服务、工程设计与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中制定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标准体系。二要加强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做好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的协调发展,提高发明专利比重,实现自主知识产权数量的快速增长。要做好专利的申请和维护,提高知识产权成果利用水平。三要大力开展自有品牌建设,增创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增强“做企业就要做品牌”的意识,打造自有品牌,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大力培育一批产品优质、服务上乘、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民族品牌,形成一批驰名商标和著名商标。四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提高新产品率。根据市场需求,准确定位新产品开发方向,把有限的人、财、物,有效地配置在重点研究开发项目上,采取独创、融合、改进等多种方式开发新产品。到2020年,力争新产品率提升至30%以上。推动技术创新与各类创新的融合。一要加强管理创新。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催生出一批先进的管理创新成果;加强对标立标管理,开展“比学赶超”活动,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二要加强商业模式创新。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进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由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转变、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线上线下的有机融合,有效开拓新市场。主动对接政府投资计划,积极承揽政府工程包,通过釆用PPP、EPC等模式,积极参与市政工程、水利工程、棚户区改造、应急通信指挥系统等政府工程建设。三要加强市场创新。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走出去”步伐,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接,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市场结构从以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外市场并重转变,钢铁、造船、造纸等产能过剩行业,要加大市场创新力度,加快向国外特别是非洲和东南亚国家转移优势产能。以技术创新助推供给侧改革。一要做好“加法”,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强与省内各地市合作,开展有效投资,“十三五”期间计划总投资7690亿元,实现与各地市的共赢发展;结合自身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强化创新的引领作用,优化配置省属企业的存量资源,打造全新产业链、产业集群,形成竞争优势;组织省属企业抱团发展,拓宽发展空间,力争在闽江航运、海洋、旅游等产业系统化开发上取得突破。二要做好“减法”,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从不具备竞争优势的行业和领域退出,对炼钢、电解铝、水泥、化工、造船等传统产业,要一手抓技术改造促转型升级,一手抓优势产能转移海外市场,逐步减少传统产业比重;要实施集聚发展战略,通过对业务相近、产业相关、资源相同企业的整合重组,优化配置,提高行业集中度,实现国有资本向主导产业、新兴产业集中,向优势企业集中。三要做好“乘法”,释放创新驱动效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实现创新倍增效应。四要做好“除法”,淘汰落后产能。推动省属企业逐步清理、退出和关闭煤炭、化肥等无法转型的落后产能,出清一批“僵尸企业”;并严格依照政策法规妥善安置职工,确保安定稳定。营造科技创新良好环境。一要认真贯彻省委决策部署。省委九届十六次全会之后,省国资委组织召开了“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大会”,表彰了科技创新先进集体和个人,制定出台《关于促进省属企业科技创新

1 / 8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