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日制普通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中国已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使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这对中国公民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依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的决定》,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弘扬民族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的基础。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初中思想品德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人文、社会学习领域其他科目的教学相互支撑,与学校其他各项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常识教育与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相统一本课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体现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二)注重尽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相结合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力求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生活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需要。(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生活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气息的教育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和发展的能力。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采取模块式的组织形态,全部课程分必修和选修两大部分,各课程模块的内容相2对独立,实行学分管理。●必修部分是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共8个学分,设4个课程模块。●选修部分是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共12个学分,设6个课程模块。●各课程模块均为36课时,经考核合格,可获2个学分。●课程模块的开设顺序应根据学生的选择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程必修部分每周2学时,各课程模块的教学以一学期为单位。必修课程思想政治(Ⅰ)经济与生活思想政治(Ⅱ)政治与生活思想政治(Ⅲ)文化与生活思想政治(Ⅳ)生活与哲学选修课程走近经济学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现代社会与伦理冲突思维与创新西方国家形式与国际组织专题生活中的法律知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学习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与时俱进地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即将成人的青年在现代社会中生活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分类目标知识O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的常识。O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O进一步理解现代社会的公民道德规范和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O学会适应社会发展、顺应时代要求、自主规划人生的相关知识。能力O面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思潮,以及伦理和人生问题,具有辨识、判断的理性思维能力。O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把握重要问题的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敏锐洞察、分析问题的能力。O立足于当前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提高主动参与的能力。O着眼于未来的创业生活,培养自主学习、选择、探究的能力,学习、生活有计划性、创造性、超前性。O提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依法做事、依法律己的能力。3O发展采用多种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筛选社会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理解个人的生命及人生价值,在个人关切与社会进步、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情感体验中,维护人格尊严,思考怎样才能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作为未来成功人士,在中学阶段就必须具备哪些优秀品质。O热爱生活,亲近知识,向往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培养高尚、丰富的生活情趣。O对宇宙和一切未知世界具有好奇心,尊重科学,追求真理,注意观察生活,培养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O在勤奋学习、认真做事中磨砺意志,对个人发展抱有进取信心,对未来职业选择抱有恰当心态,面对困难和挫折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O关注现代社会的变化,自觉遵循和维护社会秩序,积极思考、主动表达,在社会参与的过程中培养健全的公民意识,培养合作意识。O对祖国和人类社会进步抱有乐观态度,在尊重和理解各民族文化价值的同时,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感。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必修课程思想政治(Ⅰ)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使学生知道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认识市场经济的特点,了解常见的经济现象,获得参与经济生活的必要知识和技能;理解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懂得诚信的价值,增强规则意识,树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内容目标教学提示一、生活与消费1.1揭示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了解支票、信用卡等信用工具的用途,解释外汇、汇率的意义。◆通过对商品交换中没有货币会发生的困难进行分析,说明货币的本质。◆以金银、纸币、账面结算为例,归纳出货币的基本职能。◆比较支票、信用卡、外汇的使用方法,感受它们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上网收集我国各种信用卡的图片,让学生对信用卡有更直观的了解。1.2归纳影响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领会价格变动的意义;评估商品和服务市场上各种营销手段和方式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影响商品价格的因素,如供给、需求、地域、时间、文化等。◆撰写议论文:“街头广告面面观”。◆讨论“货真价实“‘物美价廉”“物以稀为贵”的含义。◆让学生深入市场,进行一次市场调查,请学生思考:如果让你开办一个企业,你准备在哪方面投资,并说明理由。41.3描述几种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比较消费观念的差别,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消费心理,如从众心理、求异心理、追求时尚等;消费行为,如“租赁消费”“贷款消费”等。◆消费观念的变化和冲突,如“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更新换代”。◆结合碧桂园学校学生比较富裕的现实,引导学生要合理消费。◆讨论“量入为出、理性选择、转变观念”。◆组织学生讨论“假日经济”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二、投资与创业2.4解析银行贷款与储蓄,比较购买保险、债券、股票的目的;解释利润、利息、股息等回报形式,说明资本增值的意义。◆可演示银行贷款与储蓄的计算方法,比较购买保险、债券、股票的回报与风险,浅解利润、利息、股息的产生,进而把握资本的概念。◆可尝试制订一项家庭投资或贷款投资经营的方案。2.5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了解建立公司的目的和条件,描述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状况。◆比较股份有限公司与有限责任公司的异同,可采用图解的方式。◆可结合破产、兼并与联合等现象,反映公司的发展。◆经营策略:正面如加强管理,降低成本,重视研发,创立品牌;反面如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请学生家长中成功的企业家来校作有关如何创业,如何使企业发展壮大的报告。2.6解释国民生产总值的构成,感受产业结构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关注信息技术等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结合切身感受,讨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进程对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的影响。◆图解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通过比较说明产业结构变化的意义。◆运用对比的方法,比较中国与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不同之处,总结出什么样的经济结构是合理的。2.7列举几种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辨析劳动者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案例:解释失业现象;确认选择职业的态度。◆一定数量劳动者的失业,在经济发展中是难免的。◆讨论“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的现象,认同“行行出状元”的价值取向。◆讨论新型劳动者和创业者应有的素质。◆采集就业信息、调查市场需求,了解各种劳动就业途径和创业方式。◆谈论:怎样才能增加就业。◆现场模拟:我如何推销自己,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三、收入与分配3.8分述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的作用;阐释我国分配制度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基本含义。◆讨论:等量劳动是否应该获得等量的报酬?不论什么要素参与分配,是否都应该得到等量的报酬?◆尝试设计一家公司合理的分配方案。◆尝试调查父母或亲戚开办的企业不同层次职工收入的差别,体会“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体会生产要5素在个人收入中的重要性。思想政治(Ⅱ)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认识发展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体会生活中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利的意义、途径和方式;理解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对于中国发展的影响,进一步增强公民意识和国家观念。内容目标教学提示一、公民的政治生活1.1归纳我国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规定,说明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意义。◆查阅宪法对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结合身边的事例,列举政治生活的现象,◆通过各种媒体、网络,以及考察所在社区,了解公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方式。◆讨论公民有序或无序参与政治生活的代价与后果。1.2评述具体事例,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表达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权利的正确态度。◆从代表民意、举贤选能等方面看民主选举的意义。◆介绍直接选举、间接选举、普选、差额选举、竞选的规则,评价、比较、权衡其利弊得失,得出民主建设必须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结论。◆以“假如我是候选人”或“我这一票投给谁”为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谈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关系。1.3列举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渠道和方式,感悟参与民主监督的责任和价值。◆参与民主监督的活动,如向政府的信访机构、人民代表反映情况,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等。◆交流观看有关民主监督节目的感受,讨论舆论监督的作用。◆搜集有关资料,比较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的代价与结果,感受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的责任。1.4列举当前公民参与决策的民主形式:对照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的有关制度和法规,了解参与社区管理的方式。◆公民参与决策的形式,包括社情民意反馈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等。◆选择共同关心的问题,模拟一次听证会。◆在调查本社区生活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共同关注的问题,形成一项改进社区管理的建议。◆调查碧桂园社区居民参加社区管理的情况。二、公民与政府2.5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说明政府部门和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职责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和作用。◆以“我们为什么需要政府”为题,结合各种事例,如交通管理、公共设施的修建、市场管理、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讨论政府行使各项职能的表现及其产生的影响。◆结合自己或家人的感受,讨论日常生活中最可能接触到的公共服务机构的作用。62.6评价一项加强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的改革措施,说明政府的权威不能滥用,行使权力要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着眼于决策、执行和监督等环节,可选择政务公开、质询、民主评议等措施中的一项进行评析:并围绕对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撰写小论文。◆讨论“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以说明有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