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项羽本纪·垓下之围》——汉·司马迁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一、司马迁的生平、思想与创作1、司马迁的家世与家庭2、青、中年时期的漫游3、遭李陵之祸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报任安书》早年在家乡“耕牧河山之阳”。十岁到长安,从孔安国、董仲舒等名儒治学。二十岁时出外游历,足迹遍及南北各地,考察风土人情,搜集历史传说。元封三年(前108),承袭父职任太史令,读到大量皇家藏书。继承父志,于太初元年(前104)开始编写《史记》。天汉二年(前99),由于为不得已而投降匈奴的李陵申辩,得罪汉武帝,被处宫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含垢忍辱,发愤著书,终于写成《太史公书》,后称《史记》。龙门有灵秀,钟毓人中龙.学殖空前富,文间旷代雄。怜才膺斧铖,吐气作霓虹。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郭沫若《题司马迁墓》《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既开创了中国纪传体史学,也开创了中国的传记文学。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全书130篇,52万多字。12本纪:记载历代最高统治者的政绩。30世家:是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的传记。70列传:为历代有影响人物的传记,少数列传为国外和少数民族君主统治的历史。10表:是多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8书:是关于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史。主要包含:二、《史记》的思想内容1.《史记》通过为人物作传记的方式,形象地表现了时代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2.《史记》追求历史真实的“实录”精神。正如班固所评价的:“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汉书·司马迁传》)3.《史记》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思想倾向性。首先,表现在对封建统治阶级——特别是汉王朝统治集团和最高统治者丑恶面貌的揭露和讽刺。其次,热情地描写了广大被压迫人民的起义反抗。再次,还表现在记载那些为正史官书所不肯收的下层人物,并能从被剥削人民的观点出发分别给他们以一定的评价。另外,还写了一系列的爱国英雄。1.《史记》创立了以人物为本位的文学和史学相结合的纪传体体例。2.《史记》塑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善于抓住历史人物一生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突出人物鲜明的个性特征。通过许多紧张斗争的场面,把人物推到矛盾冲突的尖端,让人物在紧张的斗争中,表现他们各自的优点和弱点,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善于用符合人物身份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情态度和性格特点。3.《史记》的语言风格朴拙通畅、雄浑劲健。三、《史记》的地位和影响1、《史记》首创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在我国历史散文的发展史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也是传记文学发展成熟的标志。2、《史记》的求实求真的创作精神和批判精神影响着后世的史学和文学的创作。《史记》中优秀的人物形象的人格精神沾溉着后世文人的人格精神。3、《史记》是古代文章的典范之作,其写作方法、语言艺术、文章风格等,都为后世散文家所模范、学习。4、《史记》对后世小说和戏剧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史记》有些篇章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戏剧性因素,为小说、戏剧的创作提供了艺术手法上的借鉴。《项羽本纪》《项羽本纪》是《史记》人物传记中写得最富文学色彩的篇章之一。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钜鹿之战:•勇冠三军,成为天下英雄•(破釜沉舟)•鸿门宴:•坐失良机,埋下悲剧种子•(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垓下之围:•乌江自刎,英雄末路悲怆•(四面楚歌)《项羽本纪》《垓下之围》•霸王别姬•东城快战•乌江自刎霸王别姬•四面楚歌•霸王别姬英雄末路,多情无奈,悲剧氛围笼罩天地。•包括两个层次:•项王被围垓下,四面皆楚歌,渲染垂危情势,制造悲凉气氛。•项王诀别虞姬,悲歌慷慨,表现英雄末路多情而无可奈何的心境。虞姬和歌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楚汉春秋》东城快战•溃围•斩将•刈旗展露勇猛雄壮之英姿包括三个层次:•一层,突围失道,陷大泽中,见出其勇而无谋。•二层,自认兵败被围,乃“天之亡我,非战之罪”,表现其恃勇自负。•三层,写东城快战,连斩敌将,说到做到,部下叹服,展露他勇猛无敌的英姿。•首先,以数字变化写项羽的日暮途穷:项羽:“八百余人”—“百余人耳”—“二十八骑”—“亡其两骑”……灌婴:“五千骑”•其次,以语言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后段对应)“天之亡我,我何渡为?”钱钟书评:“认输而不服气,故言之不足,再三言之。”•再次,以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思考:①“阴陵迷路,田父绐之”说明了什么?②“乃谓其骑曰:何如?”二字说明什么?自刎乌江•拒渡•赠马•赐头知耻重义*宝马赠亭长,头颅赐故人——重情重义*笑言拒渡——知耻近乎“勇”乌江自刎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因愧见江东父老,不肯渡江南逃;•二是将宝马送给乌江亭长;•三是将头赠给故人,自杀。这三层主要表现了项羽宁死不辱、知耻重义的一面。•思考:•①“乌江亭长舣船待”这一情节的安排,给了项羽一个什么样的选择机会?•(生与义)•②项羽为何“笑曰”?•(在“别姬”时“泣下数行”的血性男子,面对死亡,却毫无惧色,表现出他临大难而不苟活的“勇”!)“太史公曰”•司马迁对项羽一生的评价。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司马迁肯定了项羽起陇亩之中、率诸侯灭秦这“近古以来未尝有”的历史功劳和伟大业绩。•批评了他缺乏政治远见、专恃武力以经营天下的致命错误。项羽缺乏政治远见,最突出的体现有二:•一是“背关怀楚”,即放弃关中险要之地,而回到楚地,建都彭城,致使刘邦得富饶之地以养精蓄锐,并最终灭了项羽。•二是分封诸侯,这是违背当时求统一、重集权的历史大势的,故而导致诸侯割据的局面,并最终联合起来逼得项羽乌江自刎。专恃武力的表现•项羽一生自矜武功,并企图以武力经营天下,在自刎之前还让他反复呼告“天之亡我,非战之罪”。•在这里,作者反对“霸王之业”,而主张“师古”。所谓“师古”,实际上就是讲仁义、行王道。但作者一面批评项羽的“霸道”’一面却在乌江自刎时让项羽又知耻又重义,这似乎有点矛盾。如果这不是作者的太多同情心在作怪的话,那就只能有一个解释:人之将死也,其心也善。《垓下之围》中的项羽形象《垓下之围》中的项羽是个悲剧英雄,但作者没有着力渲染他的悲剧性,而是更注重多角度多层面地来刻画、丰富他的英雄色彩。•东城快战,主要是继续展现项羽一贯勇猛无比、所向披靡的主导性格;但让他反复发出“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呼告,这就把他恃勇自负的内心世界充分暴露出来。•慷慨悲歌、诀别虞姬,愧见江东父老、宁死不辱,赠马亭长、赠头故人等情景的描述,让人窥见了风云英雄多情、知耻、重义、仁爱的另一面。六、后世众家的评论1.刘邦对项羽的评价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2.韩信对项羽的评价“妇人之仁、匹夫之勇”乌江自刎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峡谷绝句王安石百姓疲劳壮士衰,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乌江李淸照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乌江腾龙峡毛泽东对项羽的看法《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4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li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垓下之围》译文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太史公说:我从周生那里听说舜的眼睛是重瞳子。又听说项羽也是重瞳子。难道项羽是舜的后代吗?不然为什么发迹得这样突然呢?秦朝失却了能治国的政道,陈涉首先发难,豪杰们蜂拥而起,相互之间争夺天下,数也数不清。但是项羽没有尺寸的封地,乘势兴起于田间陇亩中,经过三年的时间,结果就率领五路诸侯的军队灭亡了秦朝。分割天下,而封王封侯,一切大政由项羽制定,号称为“霸王。他的职位虽然没有善终,但在近古以来也是未曾有过的。等到项羽离开关中而怀思楚地〔背弃先入关为王之约,失人心;东归,失地利〕,放逐义帝而自立王,又怨恨王侯们背叛自已,这样想成就大事就难了。他自己凭借着功劳而骄矜,按照他个人的想法办事而不师法古代,认为霸王的功业,要靠武力征服来治理天下。五年后最终使他的国家灭亡了,身死东城,仍然不能觉悟不能自责,这实在是极大的失误。他却用“上天要灭亡我,不是我用兵的过失造成的”作为借口,难道这不是非